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规律3. 能够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二、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内容出现在二年级第三单元《加法初步》中,涉及的知识点如下:1. 加数、和的概念2. 实际情境下的加法运算3. 加法法则中的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三、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教师对于加法的定义与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加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步:引入知识点学生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规律,即:加法结合律指计算几个数相加的和时,不管先算哪两个数,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例说明:2+3+4=9先算2+3,得到5;再把5和4相加,得到9。
或者先算3+4,得到7;再把2和7相加,得到9。
因此,2+3+4=3+4+2=4+2+3=9第三步:讲解示范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例如:27+35+18我们可以先将27和35相加27+35=62再将62和18相加62+18=80即:27+35+18=80第四步:练习巩固1. 让学生自己进行类似的计算,巩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例如:45+37+18答案是多少?2. 设计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两件衣服,一件是68元,另一件是45元,还买了一双鞋子,价值为85元,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第五步:总结归纳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加深对加法结合律的印象。
第六步: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练习类似的计算,如26+48+29等。
2. 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应用加法结合律求解问题。
例如:小明这个月的水费是50元,电费是45元,煤气费是28元,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让他们自己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注重在提供足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另外,我还要在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不断提高。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加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对于数字的计算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法运算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交换律和结合律。
本文将分别解释并讨论这两个性质在加法运算中的重要性。
一、交换律交换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数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而结果不改变。
简而言之,就是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计算顺序无关。
例如,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来说,a + b与b + a的结果是相等的。
无论我们先计算a + b还是b + a,最终的和都是相同的。
交换律的具体表达式为:a + b = b + a。
交换律的重要性体现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在编程中,如果我们需要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可以直接应用交换律而无需引入额外的操作。
此外,交换律还有助于我们在数学运算中快速简化表达式,减少计算的复杂度。
二、结合律结合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三个或更多个数相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两个数先相加,而不改变最终结果。
简而言之,就是三个或多个数相加的结果与计算顺序无关。
例如,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来说,无论我们先计算(a + b) + c 还是a + (b + c),最终的和都是相同的。
结合律的具体表达式为:(a + b) + c = a + (b + c)。
结合律的重要性同样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的应用中。
比如,在货币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选择先将一部分货币按照结合律相加,而不必依次逐个进行计算。
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结合律经常应用于多项式的运算、矩阵的加法以及向量和的运算等场景。
结合律的使用不仅能够简化表达式,还能够提高计算效率。
总结:加法运算的交换律与结合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基本数学性质。
了解并应用这两个性质有助于我们在数学运算中更加便捷地处理加法的问题。
通过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我们可以简化表达式,提高计算效率,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加法结合律应用案例解析:让你更深入了解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应用案例解析:让你更深入了解结合律。
案例一:购物结算小明去商场购买了两个商品,其中一个商品价格为28元,另一个商品价格为32元。
他想一次性结算这两个商品的总价。
那么这个总价应该是多少呢?根据加法结合律定义,我们知道在加法运算中,无论按照什么顺序运算,得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先将28和32相加,再把得到的结果和其他物品的价格相加,即:28 + 32 = 60 所以,两个商品的总价为60元。
这个案例中,我们通过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成功地计算出了两个商品的总价,为小明的购物结算提供了方便。
案例二:工资计算小张的月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各种津贴组成。
他的基本工资为3000元,每月还有1000元的绩效奖金和500元的通讯补贴。
那么他的总收入应该是多少呢?根据加法结合律的原理,我们可以先将小张的绩效奖金和通讯补贴相加,得到总的津贴金额,再将基本工资和津贴金额相加,即:1000 + 500 = 15003000 + 1500 = 4500所以小张的总收入是4500元。
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运用到了加法结合律来计算小张的总收入。
通过先计算出各种津贴的总金额,我们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计算步骤,提高了计算效率。
案例三:能力测试甲乙丙三个同学参加了一个能力测试,其中甲获得了75分,乙获得了68分,丙获得了62分。
如果我们要统计他们的总分,该怎么做呢?根据加法结合律的定义,我们知道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进行加法运算,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甲乙丙三人的成绩相加:75 + 68 + 62 = 205所以他们三个人的总成绩是205分。
这个案例中,加法结合律的应用为我们计算他们三人的总成绩提供了便利。
相信大家在做这类测试时,也会经常使用这个原理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步骤。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加法结合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和快捷地进行计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这个基本的数学原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加法结合律。
你说这加法结合律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
咱就拿盖房子打个比方吧。
你看,砖头就像是数字,砌墙就好比做加法。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那这墙可能就歪歪扭扭,盖不起来啦!加法结合律呢,就是让这些砖头能更好地组合在一起,让房子稳稳当当的。
比如说,1+2+3,要是按照常规来算,那就是先算 1+2 等于 3,再加上 3 等于 6 呗。
但有了加法结合律,咱可以把 1 和 3 先结合起来,变成4,再加上 2,不也是 6 嘛!这多有意思呀。
它可不仅仅是在数学课本里有用哦,生活中也到处都是它的影子呢!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买了苹果、香蕉和橘子。
苹果 3 块钱,香蕉 2 块钱,橘子 5 块钱,那你算总价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先把苹果和橘子的价格加起来,再加上香蕉的呀,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在帮忙啦!
再想想,我们和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分组玩接力赛。
这一组的成绩不就是每个人的成绩加起来嘛,那怎么安排顺序能让成绩更好呢?这里面也有加法结合律的学问呢!
你说这加法结合律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小助手,平时可能不太起眼,但关键时刻总能发挥大作用!
而且啊,它还能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简单、更快捷。
不用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公式,只要理解了加法结合律的精髓,就能轻松应对好多问题。
咱学习数学不就是为了能在生活中用起来嘛,加法结合律就是这样一个实用的好东西。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好多数学难题的大门。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加法结合律,它真的是超级厉害的!咱可得把它好好掌握,让它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添彩!这就是我对加法结合律的看法,你们觉得呢?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呀?。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及定义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及定义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咱们数学的世界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就像是两位超级英雄,它们虽然没有穿着酷炫的战衣,却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战场上大显身手!先来说说加法交换律,它的公式是:a + b = b + a 。
这就好比你有 3 个苹果,我有 5 个苹果,咱俩加起来的总数,不管是先算你那 3 个再加上我这 5 个,还是先算我这 5 个再加上你那 3 个,结果都是一样的 8 个苹果。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菜。
我先买了 2 斤青菜,又买了 3 斤萝卜。
摊主在算价钱的时候,先算的青菜价钱加上萝卜价钱,后来我自己在心里嘀咕,先算萝卜价钱加上青菜价钱,最后发现总价是一样的!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再讲讲加法结合律,公式是:(a + b) + c = a + (b + c) 。
这个就更好玩啦,比如咱们要算 2 + 3 + 5 ,可以先算 2 + 3 得 5 ,再加上 5 得到10 ;也可以先算 3 + 5 得 8 ,再加上 2 ,结果还是 10 。
记得有一回,我们班组织活动,要给教室里布置气球。
我们先准备了红气球 10 个,蓝气球 8 个,绿气球 12 个。
在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的时候,有的同学先把红气球和蓝气球加起来,再加上绿气球;有的同学则先把蓝气球和绿气球加起来,再加上红气球。
最后大家得出的气球总数都是 30 个,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在发挥作用呢!那这两个定律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啦!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它们能让咱们的计算变得更简单、更快捷。
比如说,计算 45 + 36 + 55 ,咱们就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先把 45 和 55 相加,得到 100 ,再加上36 ,一下子就得出结果 136 ,多省事!在实际生活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经常被用到。
比如装修房子算材料费用,出去旅游算花销,甚至是小朋友们分糖果,都离不开它们。
总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就像是数学王国里的两把神奇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很多难题的大门,让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无阻!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把它们牢牢掌握在手中,让它们成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得力助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下面等式满足加法结合律吗?为什?
(a+c)+b=a+(c+b)
满足
仔细观察,下面等式满足加法结合律吗? 为什么?
(a+b)+c=b+(a+c)
①a+b+c=b+a+c 交换加数的位置 ②(a+b)+c=b+(a+c)
先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再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下面等式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8+37+92=(8+92)+37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 结合律和交换律》,那么在加法中 是否也有同样的规律呢?
加法交换律:
交换 位置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 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字母表示任意的数。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结合律。
(a+b)+c=a+(b+c)
=788 加法交换律
=658
129+235+171+165 =(129+171)+(235+165) =300+40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700
完成课堂作业本P21。
(2)38+(76+24) (3)(88+45)+12 (4)45+(88+12) 你们觉得公平吗? 为什么?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简便计算。
什么情况下可以简便运算?
能运用运算定律; 数间有特征能凑整。
例如:
40+33+60
公开课加法的结合律

公开课加法的结合律在数学的世界里,加法的结合律就像是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数字与运算的奥秘。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揭开加法结合律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咱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起。
假设小明去买水果,他先买了 3 个苹果,又买了 2 个苹果,接着再买了 5 个苹果。
那小明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呢?按照正常的思路,我们可以先算 3 + 2 = 5 个,然后再加上后面的 5 个,得到 5 + 5 = 10 个。
但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算,先把 2 个苹果和 5 个苹果加起来,也就是 2 + 5 = 7 个,然后再加上最开始的 3 个,3 + 7 = 10 个。
你看,不管怎么算,结果都是 10 个,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在起作用。
那加法结合律到底是什么呢?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对于任意的三个数 a、b、c,都有(a + b) + c = a +(b + c) 。
简单点理解,就是在做加法的时候,不管先把哪两个数相加,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加法结合律会存在呢?这其实和我们数数的本质有关。
当我们把几个数相加时,实际上就是在合并数量。
而不管我们以什么样的顺序去合并这些数量,最终合并出来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那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比如说,在计算购物的总价时,如果我们买了好几样东西,价格分别是 a 元、b 元、c 元,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先把哪两个价格相加,这样能让计算更简便。
再比如,在计算路程的时候,如果我们要从 A 地经过 B 地再到 C 地,A 地到 B 地的距离是 a 千米,B 地到 C 地的距离是 b 千米,C 地到 D 地的距离是 c 千米,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相加顺序来计算总路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加法结合律,咱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比如:计算 25 + 36 + 75 。
我们可以先把 25 和 75 相加,因为它们加起来正好是 100,然后再加上 36,100 + 36 = 136 。
如果按照顺序依次相加,计算起来就会稍微麻烦一些。
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数学中,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我们在学习加法运算时经常会遇到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详细阐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加法的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它们的和a + b与b +a相等。
换句话说,加法运算中数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
这个概念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a +b = b + a其中,a和b为任意的数。
交换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举个例子,当我们购买商品时,交换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商品的价格是否相等。
如果我们想买两件商品A和B,它们的价格分别是a和b,那么如果a + b = b + a,我们可以知道两种购买方式花费的金额是相同的。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交换律在数学的更高级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代数学中,交换律是一些运算的基础,例如加法、乘法、向量加法等。
在数论中,它也是一些重要结论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加法的结合律。
加法的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它们的和满足以下公式:(a + b) + c = a + (b + c)结合律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于多个数相加,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它们的相加顺序而不改变最终的结果。
结合律在代数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多项式的加法中,结合律允许我们对多个多项式进行相加时任意改变它们的顺序,简化计算过程。
除了数学中的应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还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程序设计中,交换律和结合律经常被用来优化代码的执行效率。
通过合理应用这两个性质,可以减少计算机执行程序时的时间和资源消耗。
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加法基本运算的重要性质,在学习和应用数学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理解和掌握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数学计算、问题求解以及拓展到更高级的数学领域。
总结起来,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中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交换律允许我们交换加法中数的顺序,而结果不变;结合律则允许我们改变数的相加顺序,同样不改变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由题入手,引出猜测。
课件出示准备题:(4+8)+6,4+(8+6),学生计算出得数。
师: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生1:加数相同,得数相同。
生2:运算顺序不同。
师:再看这题,(19+62)+38和19+(62+38),得数会相同吗?(相同)师: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什么?
教师稍加引导:
师: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
师: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数,后两数)
师:结果如何?(得数相同,即和不变)
引导学生说出猜想:在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
2.验证猜想,形成规律
3.(1)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其他式题来证明。
女生完成:3024+(73+6),(13+8)+5
男生完成:(3024+73)+6,13+(8+5)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
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2).
果园里有桃30个,梨40个,苹果50个,一共有多少个?
生1: 30+(40+50)
=30+90
=120(个)
生2:(30+40)+50
=70+50
=120(个)
30+(40+50)=30+40)+50
得数相同,能解释我们的猜想。
这些生活中的实例都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正确。
这个猜想正确,就可以形成规律。
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加法结合律。
假如我们的三个数分别用字母a,b,c来表示,同学们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吗?(a+b)+c=a+(b+c)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加法结合律,是通过式题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证明的。
而严格的证明,我们上了大学就会学习,从皮亚诺公理体系出发,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以题来说明。
57+288+43
生1:57+288+43
=245+43
=388
生2:57+288+43
=(57+43)+288
=100+288
=388
生3:57+288+43
=288+(58+43)
=288+100
=388
先利用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利用加法结合律,使结合的两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使计算简便。
师:加法结合律中有三个加数,那么有四个加数可以用加法结合律吗?
4+7+6+3
=(4+6)+(7+3)
=10+10
=20
师:四个数可以,那更多的加数可以吗?
1+2+3+4+5+6+7+8+9
=(1+9)+(2+8)+(3+7)+(4+6)+5
=10+10+10+10+5
=30+5
=35
师:可以,所以要用加法结合律至少三个加数才行。
三.课末总结
回过头来,我们想想,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1)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2)用字母如何表示?
(3)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使计算简便。
在用加法结合律时,至少三个加数才行。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就要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探索规律了。
由于加法结合律一个教学难点,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
第二层次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通过“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
从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想,得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