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河北,7—8,6分]家住某城 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 一直增加 B. 先增后减 C. 一直减少 D. 先减后增
北京时间12:30,当地地方时为12:14,接近正午,由于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H=90∘− (36.5∘+23.5∘)=30∘,由材料可知落地窗高2.6米,若阳光进深为2.6米,根据 tan 45∘=1可知,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5∘,即当日阳光进深约4.5米 。
D
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生产实践
获取解读信息
审题圈画关键词
调动运用知识一: 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
书房窗子朝向正南
调动运用知识二: 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在此期间书房白天均能见到阳光,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3—18时左右,电力总需求量大于电力净需求量,说明在这段时间有光伏发电量,即这段时间有太阳,因此当地昼长约15小时,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比较长的月份,因此最可能为6月。
北半球
B
获取解读信息
当电力总需求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8点到凌晨3点多,夜长约9小时,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对地球运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备考策略分享
01
02
03
04
梳理知识体系
将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运动 、气候等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视图表分析
加强对日照图、昼长夜长变化 图等图表的分析能力,提高解
极地地区那样阳光斜射过于厉害。因此,中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适中,
有利于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
03
季节性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春季和秋季昼夜平分现象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 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在昼夜平分期间,日出和日落时间相 对较为规律,有助于人们调整生物钟 和作息习惯。
昼夜平分现象在春季和秋季的表现最 为明显,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 近,使得全球各地的昼夜时间大致相 等。
控制光照和饮食
在旅行过程中,控制光照 和饮食时间,避免过度刺 激生物钟,有助于更快地 适应时差。
适当服用辅助药物
在必要时,可以适当服用 一些辅助药物来缓解时差 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
05
高考地理相关知识点整合
昼夜长短变化在高考中出题方式
图表分析题
通过给出某地一年或某时段的昼 夜长短数据图表,要求考生分析
太阳高度角小
极地地区的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 斜射,因此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中纬度地区特点
01
昼夜长短变化显著
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白昼长,冬季黑夜长。
02
有四季更替现象
中纬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更替现象,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都会随季节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归纳总结
总结不同纬度地区四季差异的一般规 律,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比较分析
比较不同纬度地区四季的差异,分析 其原因,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 自转轴的倾斜等。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地理现象
举例说明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出日落 时间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分
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深入探究
针对某一具体现象,如极昼极夜 现象、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等, 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成因及影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 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05
实验操作与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模拟地球自转公转实验演示
准备工具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等。
演示地球自转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使其能够自由转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源,观察地球自转时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地球公转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模拟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各 地昼夜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 与太阳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相对较小。
昼夜长短随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 短变化越大;赤道附近昼夜长短 变化较小。
季节变化规律
04
灵活运用复习方法
根据个人情况和复习进度,灵 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提高 复习效率。
备考过程中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和备考时间,制定合理 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高效利用时间
掌握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如番茄工 作法、时间分块等,提高学习效率。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9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时规范练9昼夜长短的变化(2023·山东临沂一模)能够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就是版图边界与晨线最早相切的地方。
对于“在哪里能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这个有趣的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
下图是小组搜集到的中国最早日出县级行政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个县级行政区对应的序号分别是()A.④③②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④③2.与温岭相比,抚远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段是()A.秋分到春分B.春分到秋分C.夏至到冬至D.冬至到夏至3.对能否最早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天气状况B.纬度位置C.经度位置D.海拔高低(2023·山东菏泽一模)下图示意贵州兴义与山东菏泽两地地理坐标和某日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4~5题。
4.该日最可能是()A.2月10日B.5月10日C.9月10日D.12月10日5.表中x可能是()A.17:54B.18:10C.18:42D.18:58(2023·江苏盐城统考三模)某天文爱好者在同一地点连续3个月对太阳位置进行观测,记录了每月22日当地7时太阳位置并合成如下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观测者选择的月份可能是()A.11、12、1B.3、4、5C.5、6、7D.8、9、107.该地最可能位于()A.上海B.悉尼C.新加坡D.巴西利亚8.6月份,该地影子朝向正西的时刻约为当地时间()A.6:00B.9:00C.15:00D.18:00(2024·河南信阳高三统考)甲地(14°N,121°E)中学生做太阳观测活动,记录到某日北京时间5:36日出,日出方位为东偏北15°,该学生还用摄像机记录了直立杆子的影子移动情况。
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该日甲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落西北,昼长小于12小时B.日落西南,昼长大于12小时C.北京时间12:04太阳在正南D.北京时间18:10太阳在西北10.该日直立杆子的影子末端轨迹可能是()(2023·重庆巴南一模)广西某学校的学生,于2022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图1区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图2是考察小组的其中一位学生为A地考察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的一张示意图。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9)昼夜长短(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填空(学生专用)专题9 昼夜长短【学习目标】1. 理解昼夜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2. 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 理解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昼夜长短分布的有关规律。
4. 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1.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
3. 昼夜长短的有关规律。
4.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昼夜和昼夜交替1.昼夜的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也的巨大球体。
2)地球上的光线来自。
任何时候,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另一半背着太阳,对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背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
如不考虑大气对阳光的和作用,则昼、夜半球平分。
2.昼夜交替的形成1)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地表各地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周期:1日(=1=小时)。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地表进行运动(即: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2.意义反映各地时间的长短(即接受的时间长短)。
【区别】昼夜、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含义及原因。
三者都是地球上固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是针对同一时间地球上的不同地点而言的,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即昼夜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巨大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被照亮的部分为昼半球,没被照亮的部分为夜半球。
昼夜更替是针对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在昼夜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结果。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以1太阳日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是指地球上除赤道外各纬度上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除赤道以外的各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即昼夜长短)产生周期为1回归年的变化。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6.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区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 也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 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出,在24时前后,泰山站已经没有日照,因此极昼已经结束,D 项错误;泰山站只有在刚好出现极昼的日期日出正南,图示日 期日出东南,因此A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 (1)B (2)C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2024·衡阳月考]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甲、乙、丙、丁四地中( )A.甲、乙两地纬度相同B.丙地自转角速度最大C.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D.丁地一定位于极点[2024·福建卷]每天的日照时长受太阳高度角,建筑物遮挡,树木遮挡影响极大。
福建学者小明在美国波士顿访问,6月25日,垂直天空中心拍下来这张照片,虚线表示春分日的太阳移动轨迹。
据此完成3~5题。
3.夏至日,最有可能日出的位置是( )A.① B.②C.③ D.④4.6月25日,最有可能在哪个时间段(地方时)看到太阳( )A.8:30~9:00 B.10:30~11:00C.13:00~13:30 D.15:00~15:305.图中行道树为地方树种,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哪个日期看到的日照时期最长( ) A.5月30日 B.7月1日C.9月1日 D.11月30日[2024·安徽三模]我国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是黑龙江省抚远市(48°N,134E)。
如图示意2024年1月1日6时51分“第一缕阳光”洒向抚远市东极广场的瞬间。
据此完成6~7题。
6.拍摄抚远市新年“第一缕阳光”,镜头需要朝向( )A.东南 B.东北C.西南 D.西北7.与抚远市相比,该日越南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 )A.白昼时间较短 B.正午太阳高度较小C.日出位置偏北 D.日出时间较早(2023·山东济南期末)10月30日,小贾乘坐由伦敦飞往香港的国际航班,起飞2小时后,提前得知消息的同学小明在柏林(13°E)拍到了该飞机经过时的照片,并发了朋友圈(下图)。
该航班在北京时间10月31日1:18抵达香港,共飞行11小时18分。
据此完成8~9题。
8.小明拍照时大致朝向( )A.东 B.西 C.南 D.北9.拍照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是( )我国位于30°N的某半山观景台某日于北京时间06:27观赏到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13:12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鼓励市民在早晚高峰时 段错峰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建筑节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昼夜长短和光照强度变化 ,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建筑能耗。
旅游活动中考虑当地日照时间
选择适宜的旅游季节
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昼夜长短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旅游季节, 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实验材料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计时器、记录表等。其中,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手电 筒用于模拟太阳,支架用于固定手电筒和地球仪,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记录表 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并调整至水平位置。
2. 将手电筒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和角度,以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打开手电筒,并开始计时。
4. 观察并记录地球仪上某一点 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包括昼 长、夜长、昼夜更替的周期等 。
5. 重复以上步骤,但改变地球 仪的位置或手电筒的高度和角 度,以模拟不同位置、不同时 间的昼夜长短变化。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稳定,避免外部干扰影响 实验结果。
极昼极夜现象成因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极地地区在一段时间内会经历连 续的白昼(极昼)或黑夜(极夜)。
极昼极夜现象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物节律、人类生产和生活等。
赤道附近昼夜平分原理探讨
赤道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01
位于地球中部,太阳高度角大,接受太阳辐射多。
昼夜平分原理
生变化,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夏至时昼长夜短,冬至时昼短夜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落(早或晚) __晚__2_8_分钟;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_分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已知甲(40°N,110°E),乙
(40°N,115°E),丙(30°N,115°E)三地,且
夏至日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备课组:张声健 蒋三友 田丽 颜飞 向亮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某地某日昼长为15小时,则该地 _________日出,__________日落。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某地某日昼长为15小时,则该地 _4_时__3_0_分___日出,__________日落。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某地某日昼长为15小时,则该地 _4_时__3_0_分___日出,__1_9_时__3_0_分__日落。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已知甲(40°N,110°E),乙
(40°N,115°E),丙(30°N,115°E)三地,且
例题 已知甲(40°N,110°E),乙
(40°N,115°E),丙(30°N,115°E)三地,且
夏至日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__晚__2_0 分钟,
日落(早或晚)_晚__2_0__分钟;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__早__2_8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晚__2_8_分钟;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早__8_分钟,
(40°N,115°E),丙(30°N,115°E)三地,且
夏至日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__晚__2_0 分钟,
日落(早或晚)_晚__2_0__分钟;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__早__2_8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_分钟;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_分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已知甲(40°N,110°E),乙
(40°N,115°E),丙(30°N,115°E)三地,且
夏至日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__晚__2_0 分钟,
日落(早或晚)_晚__2_0__分钟;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__早__2_8_分钟,
1.该日北京与乌鲁木齐日出、日落早晚的比
较,正确的是( )
A. 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早,日落比乌鲁木齐晚
B. 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晚,日落比乌鲁木齐早
C. 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早
D. 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晚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一架飞机某日11时(北京时间)从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__晚__2_0 分钟,
日落(早或晚)_晚__2_0__分钟;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__早__2_8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晚__2_8_分钟;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早__8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_分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日落(早或晚)___晚__8__分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一架飞机某日11时(北京时间)从
北京(40°N,116°E)起飞,飞行3时30 分到乌鲁木齐(44°N,88°E),该日北京的昼 长为14时18分,乌鲁木齐的昼长为14时42分。
1.该日北京与乌鲁木齐日出、日落早晚的比
北京(40°N,116°E)起飞,飞行3时30 分到乌鲁木齐(44°N,88°E),该日北京的昼 长为14时18分,乌鲁木齐的昼长为14时42分。
2.家住北京的小强搭乘该飞机去乌鲁木
齐探亲,这一天他经历的昼长为( )
较,正确的是( )
A. 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早,日落比乌鲁木齐晚
B. 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晚,日落比乌鲁木齐早
C. 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早
D. 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晚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一架飞机某日11时(北京时间)从
北京(40°N,116°E)起飞,飞行3时30 分到乌鲁木齐(44°N,88°E),该日北京的昼 长为14时18分,乌鲁木齐的昼长为14时42分。
例题 已知甲(40°N,110°E),乙
(40°N,115°E),丙(30°N,115°E)三地,且
夏至日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__晚__2_0 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分钟;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_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晚__2_0__分钟;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_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_分钟;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_分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已知甲(40°N,110°E),乙
夏至日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_____ 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分钟;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_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_分钟;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_分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__分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湖南靖州县一中2012年上学期
例题 已知甲(40°N,110°E),乙
(40°N,115°E),丙(30°N,115°E)三地,且
夏至日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__晚__2_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