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及其比较

合集下载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 (1)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 (1)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旅游管理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包阿优喜国内外文化在形式、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文化旅游产业建立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这就必然决定了国内在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

自文化旅游产业兴起和发展以来,广大研究学者展开了大量的论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论述国内外文化旅游在研究文献资料和演变特征上的差异和相似点,以期更好地指导研究工作的开展,促进国内外文化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研究,推动文化旅游业的进步。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外的文化旅游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行业的发展可以起到弘扬地区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对国家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化旅游当前备受各个国家的重视,研究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方面的差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期能完善国内外文化旅游行业研究模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国内外文化旅游在文献资料类型方面的研究对比从文献资料角度进行分析,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类型各不相同,二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和国外在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二十多种类型,其中最突出的要属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交错研究领域、单纯性的文化旅游这两大类型,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2)国内和国外的文化旅游研究类型分别为民族文化和遗产文化,同时这两种类型也是构成文化旅游的核心部分,研究参考文献数量极多;(3)在城市不断繁荣的发展背景下,国内外不同地区形成的城市文化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当前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一大热点。

而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类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的文化旅游研究内容缺乏重心,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差异性较大,研究资料相对较多的要属少数民族音乐;而国外研究重心则放在艺术文化和事件文化旅游方面,具体包括美术艺术展览、庙会和音乐节等;(2)宗教文化旅游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趋势,强调对宗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微观和宏观等角度论述了旅游研究内容;而国外研究比较冷门,注重对宗教朝圣市场的分析,难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化旅游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化旅游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化旅游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各国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本综述旨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梳理。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1.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文明国家,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支持国内消费增长的重要经济支柱,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

旅游景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设也不断提升,带动了相关服务业和就业的增长。

2. 国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许多国家都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其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发展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些国家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等活动来吸引游客,提升本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形象。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1. 文化资源的丰富度和品质一个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其拥有的文化资源质量和数量息息相关。

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其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因此,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附加值创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结合当地特色和民俗文化,开发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还能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政府的支持与政策环境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环境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提供税收减免和政策支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1.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渐与科技产业融合,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旅游的兴盛不仅推动着各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带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探索。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化旅游是指以游客对于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关注和兴趣为基础,在游览、参观、研究、体验中实现对于文化的认识、领悟与实践的旅游活动。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研究内容的比较。

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研究都关注了文化资产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然而,由于国内外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内外的研究重点也存在差异。

国外研究更加关注旅游者的行为和体验,注重从文化视角去理解旅游现象;而国内的研究更注重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研究方法的比较。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上。

国外研究更加注重借助大数据、网络调查和混合研究方法来获得更全面和精确的研究结果;而国内研究则偏重于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传统研究方法。

另外,国外的研究还更加注重理论探索和创新,而国内的研究则更注重实践应用和政策建议。

再次,研究成果的比较。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成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国外的研究成果更多体现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籍出版等形式上,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国内的研究成果更多体现在行业报告、政策建议和实践案例等形式上,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和规划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研究都面临着以下挑战和机遇。

首先,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内文化旅游研究应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合作交流,借鉴国外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提升自身研究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研究国际文化旅游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其次,要提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

国内外旅游发展比较研究报告

国内外旅游发展比较研究报告

国内外旅游发展比较研究报告I. 概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国内外旅游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自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II. 国内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国内旅游,原因包括交通便捷、景点丰富多样以及文化多元化。

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提供了重要支撑。

III. 国内旅游的特点国内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巨大的潜力。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和世界文化遗产等。

此外,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国内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不断涌现出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

IV. 国外旅游的发展国外旅游也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原因之一是开放的签证政策。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直飞航班的增加,旅游目的地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V. 国外旅游的特点国外旅游不仅提供了异国风情和不同文化的体验,还能够开阔视野,开拓思维。

在国外旅游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此外,一些国家在旅游服务和设施方面非常先进,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VI. 国内旅游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旅游目的地地区的经济增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住宿和零售等。

同时,旅游业还为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特别是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VII. 国外旅游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国外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许多国家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来源之一,通过吸引游客和外汇收入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旅游业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

VIII. 国内旅游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际比较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际比较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际比较研究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业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的是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的结合。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国际比较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各具特点。

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

例如在欧洲,文化旅游是当地旅游产业的基石之一。

在西班牙,每到夏季,其各个城市都会举行大规模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在英国,游客可以游览到许多世界著名的文化景点,如大本钟、伦敦塔桥、英国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不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当地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在一些国家,文化旅游产业也开始逐步获得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例如在越南,旅游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文化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不仅如此,在越南,政府还大力推广佛教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

中国而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其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和特色度更是不言而喻。

从长城、故宫到黄山、九寨沟,都是充满着文化内涵的景点,受到游客的广泛喜爱。

而在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我国旅游业中重要的一翼,也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产业之一。

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在逐步呈现。

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需要面对众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加强对文化、历史和人文的挖掘和传承,这是保证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还要不断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还要重视研究和学术,形成以研究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结论总之,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实力,更是人类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联系和交汇。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比较研究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壮大。

截至2019年,我国旅游总人数达到了15.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5.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3.5%。

这意味着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短途游成为了主流。

城市周边自驾游、家庭亲子游、主题公园游等高档次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在线旅游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游预订服务,还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国内旅游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旅游市场存在着价格战现象,旅游产品的品质难以保障。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虚拟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给传统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由于旅游行业投资开支巨大,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市场产能过剩问题。

二、国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国外旅游业同样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

虽然许多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是整体上来看,国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国内旅游业相似。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量和旅游支出都比较高。

同时,这些国家的旅游市场中高端旅游、主题旅游和商务旅游也相对较为火爆。

随着在线旅游平台的出现,这些市场也得到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则面临着一些问题。

这些国家的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品体验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这些国家的旅游资源管理和文化保护也需要加强,以提高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异同点1. 旅游市场的特点无论是国内旅游市场还是国外旅游市场,都是非常庞大的市场,具有极高的消费需求和发展空间。

市场中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多元化,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化和高端化。

旅游市场消费者群体也越来越广泛,既有年轻人和家庭消费者,也有商务人士和退休人士。

2.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旅游业都呈现出多元化和高端化的趋势。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休闲旅游观念的兴起,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市场规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64亿人次。

而国外旅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受交通、签证等因素影响,国外旅游人数相对较少。

二、旅游消费水平国内旅游市场中消费水平呈现多元化,既有高端奢华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有廉价旅游的市场。

而国外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相对统一,普遍较高。

这一差异部分原因是国外旅游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再加上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出国旅游的人更多是高收入群体。

三、旅游业态分布国内旅游业态多元化,海滩度假、山地户外、都市文化等各种旅游产品各具特色。

而国外旅游市场则更加注重长线旅游,以文化遗产、历史名城等为主导,但游客更加注重豪华旅游体验。

四、资源供给国内旅游业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各种资源琳琅满目。

而国外旅游业资源更具特色,比如马尔代夫的海洋度假酒店、埃菲尔铁塔、大堡礁等,各地旅游资源优势不同。

五、旅游市场竞争国内旅游业竞争激烈,旺季时人潮涌动,各个景区、旅行社、酒店争夺游客资源。

而国外旅游市场则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

竞争形式不同,也反映了不同的旅游市场发展方向。

六、旅游政策与法律国内旅游政策和法律比较完善,旅游景区、旅行社等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游客权益。

国外旅游市场则相对松散,法律体系和监管相对薄弱。

这一差异导致国内旅游市场更加稳定可靠。

七、旅游危机应对能力国内旅游业面对突发事件时,各方能够迅速组织应对,减少损失。

国外旅游时,由于距离和语言等问题,游客在面对危机时往往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安全风险更大。

这是国内外旅游业差异之一。

八、旅游文化差异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较大,涉及到语言、饮食、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与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与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与比较研究一.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迅猛。

1. 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9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国际旅游收入970.37亿元,同比增长16.8%。

可见,国内旅游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旅游形态不断丰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文化的深入人心,旅游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

无论是传统的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还是新兴的主题公园、度假村等旅游形态,都在不断出现并得到市场的认可。

3. 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品质和服务标准,追求高品质、低价格、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二. 国外旅游市场发展与国内相比,国外旅游市场的发展概况如何呢?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旅游业收入达到$1.5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

其中,欧洲地区旅游收入最高,达到了$6.98万亿美元。

2. 旅游形态多样化国外旅游市场的形态也不断丰富多彩,以欧洲为例,文化旅游、城市旅游、自然旅游、海岛旅游等多种旅游形态得到了广泛发展。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旅游形态——自由行,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自行规划行程,自由自在地去感受每一个城市的风情。

3. 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在国外旅游市场中,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品质、低价位的旅游产品,追求更高端、更舒适、更安全的旅游体验。

同时,自由行也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旅游市场的新宠。

三. 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比较研究虽然国内外旅游市场在发展中存在差异,但也存在着共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两个市场进行比较研究呢?1. 旅游市场规模从旅游市场规模来看,国内和国外市场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两个市场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及其比较作者:李志勇郭雅琪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4年第11期摘要: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复杂的旅游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进行广泛且深入的研究。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12年(2001—2012)来文化旅游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文化旅游;研究进展;比较研究文化旅游是旅游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据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调查显示:“文化旅游是全球旅游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

”面对日益高涨的旅游需求,有关文化旅游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增长。

国外除文化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之外,近年来研究重点逐步转向文化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方面。

国内文化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集中在对某地或某类文化资源的开发经营思路上,对文化旅游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研究非常欠缺”[1]。

为了推进文化旅游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近十二年的文化旅游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解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及动态,并对文化旅游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1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 国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国外一般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比较宽泛,“文化旅游不仅是对过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而且是对同时代的文化或者是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消费。

文化旅游因此被看作是包含‘遗产旅游’(与过去的手工艺品相关)和艺术旅游(与同时代的文化产品相关)[2]。

”在旅游资源与利用方面,切哈伯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开发,有形开发包括考古遗址、历史建筑、博物馆等;无形开发包括当地民族风俗、社会习惯、文化庆典等[3]。

具体有“黑色旅游”开发包括墓地[4],大屠杀[5],暴行[6]、“德库拉之旅”、维也纳葬礼博物馆[7]等。

飞利浦等研究了流行音乐hip-hop作为旅游吸引物发展创意旅游的可能性[8]。

雷欧提出地方烹饪可以作为发展地方旅游业的主要方式[9],斯金纳认为提高地方美食烹饪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可以促进旅游发展[10]。

体验旅游研究中,派和吉摩认为华特迪士尼是“体验旅游的先驱者”[11],沃伦将迪士尼乐园描述为二十世纪末旅游者的“麦加”[12],朱肯认为迪士尼乐园提供了一种私人的、安全卫生的、美学价值高的、理想化的世界,让人们可以暂时的避开高速、疲惫现实生活[13]。

影视旅游是旅游目的地先出现在银幕上而后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4],电影游客留下了深刻影响和心灵震撼,诱发游客到影视拍摄地旅游,一批影视目的地开始大力发展影视旅游[15]。

12 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资源、传统节日资源和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

在旅游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是吸引国际游客前来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发展[16]。

伍延基认为,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振兴[17]。

彭华认为,对于遗产资源的利用要在利用结果不会改变遗产性状并有利于遗产地环境的良性发展的底线上,同时他不主张使用“遗产开发”的术语,因为对世界遗产本身来说,其不能被开发,而是有限制的利用[18]。

谢凝高提出,对世界遗产的开发要包括硬开发(有形开发)和软开发(无形开发)两个方面[19],在此基础上,梁学成提出无形价值(文化传承、环境存在)的开发更有助于其价值的实现,以及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社会福利价值[20]。

就我国发展文化旅游的情况而言,李永乐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工业文明,京剧、昆曲、武术、杂技、中医、民歌、刺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呈现中国文化的内涵[21]。

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例,石美玉等提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利用[22]。

除此之外,杨锐认为对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根据每一地块资源的重要度和敏感度允许不同种类的人类利用、人类活动(包括旅游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功能分区。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23]。

也有些国内学者通过对体验旅游的关注而研究文化旅游,影视旅游尤其引起重视。

刘滨宜、刘琴认为,影视引致旅游是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食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指出影视旅游形式因多元文化引起旅游者前往旅游[24]。

体验旅游以游客的体验需求为核心。

无论是古村落旅游[25]、主题公园旅游还是影视旅游的开发方面,提高游客积极、美好、新奇的体验价值都是重中之重。

不同体验内容之间可以寻求共同开发,如影视旅游与主题公园旅游的共生模式。

2文化旅游者与市场研究21 国外文化旅游者与市场研究据ATLAS调查显示,最主要的文化旅游旅游者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

在受调查人群中,百分之五十拥有学士学位,百分之二十拥有硕士、博士学位。

在校学生也是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群体。

文化旅游者并非一个无差别的整体。

巴特勒认为部分文化旅游者将遗址和个人的发展历史联系在一起,寻求个人认同感[26]。

国外的对文化旅游者和市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旅游者动机研究。

狄克等学者根据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将旅游者划分为两类[27]。

一类是在旅游过程中参观了遗址等文化景观,参与了文化活动的观光旅游者;一类被称作“真正的文化旅游者”,他们的旅游动机就是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学习异文化。

二是文化旅游者行为研究。

安德森和理查德分析了文化资本与文化活动吸引性对文化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将文化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分为三种[28]:第一种文化旅游者受文化资本的限制,虽文化活动对其吸引力大,但往往选择参与花费不高的流行文化活动[29]。

第二种文化旅游者不受文化资本的限制,享受消费文化的过程,被称作是“专门文化旅游者”。

第三种文化旅游者将参与文化活动当作“责任”(必须去看的文化景点)而非休闲活动。

胡安通过文化旅游者态度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将文化旅游者在目的地行为分为三种情况[30]:第一种文化旅游者重视博物馆、遗址类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活动关注少,但会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第二种文化旅游者虽重视博物馆、遗址类物质文化遗产但并不积极参观,也不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第三种文化旅游者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的地停留期间会积极参与当地的节庆、民俗文化活动。

三是文化旅游对文化旅游者的影响研究。

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者体验、学习异文化的过程,对自我认同也有一定影响。

文化旅游者通过文化旅游增长见识,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是经历文化困惑和文化震惊的过程[31]。

22 国内文化旅游者与市场研究王健认为遗产旅游者所追求的文化目标以及异文化的独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32]。

张宏梅提出遗产旅游者的核心诉求就是文化的学习与体验[33],李玺等在澳门主要游客聚集地进行随机抽样的感知度调查中得出结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的认知度越高[34]。

冯淑华对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古村落国内国外游客特征各有不同。

国内游客多为观光旅游者,以知识层旅游者居多,专业修学旅游者是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一大群体。

国外游客的旅游驱动力为古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古代文化[35]。

张涛,贾生华对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内在维度进行了剖析,发现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包含便利价值、服务价值、感知价格、美感价值、玩乐价值和社会价值6个维度,其中感知价格对感知价值有负面影响[36]。

戴光全,陈欣通过对旅游照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分析,研究了文化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特征,并对拍摄对象及阅读者的态度进行了研究[37]。

3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31 国外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国外对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主要包括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和文化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两方面。

(1)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特色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用创新手段吸引游客的注意,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提高目的地形象[38]。

李一平以香港遗产旅游地为例,探讨了遗产旅游地市场需求吸引力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遗产地承受力矩阵模式[39]。

格伦认为,对影视旅游善加开发,引入形象战略,评估目的地形象,可以提升电影对目的地形象的积极影响[40]。

(2)文化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影响的研究。

文化旅游与目的地社会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

旅游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目的地遗产保护和修缮带来积极影响。

目的地文化的对外交流有助于增强目的地居民的民族、国家自尊心和自信心[41]。

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目的地公共设施建立健全,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发展。

文化旅游者能带动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对地域之间紧密联系的建立亦有促进作用[42]。

遗产旅游的发展与目的地居民的社会认同、生活质量、个人身份认同也有很重要的联系,对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43]。

影视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对目的地经济有刺激作用[44]。

沙利文和杰克逊认为节庆旅游可以促进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5],奎因以爱尔兰艺术节为例,研究了节日旅游在促进艺术创新,完善目的地场馆设施,促进节日影响力的扩大方面的重要推进作用[46]。

维瑟提出节日旅游的发展无形中对本地节日文化起到了保护作用,对节庆内涵的传承也起到了积极影响[47]。

对于未来节庆旅游的发展形势,阿诺德提出需要做好准备迎接3个挑战:节庆旅游发展形态多样化、计划制定受环境影响剧烈、节庆主题、模式和发展方向如何更好的满足复杂的旅游需求[48]。

发展葡萄酒旅游业会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旅游承载力、地方政策的影响。

而当地居民对葡萄酒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与地方授权、地方生态保护、地方文化遗址的保存水平联系密切[49]。

斯瓦布鲁克认为一旦电影市场影响力不再,游客强度会显著下降,这种情况不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50]。

文化旅游发展应带动文化旅游者自我提升,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成功的文化旅游发展应使文化旅游者、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文化旅游目的地居民得到平衡受益[51]。

32 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徐嵩龄以黄山为例,认为黄山模式的更新应该解决好遗产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策划摄影节、摄影赛事已成为众多旅游接待地感兴趣的营销手段之一。

刘丹萍通过对某旅游地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摄影节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的影响。

摄影比赛对目的地形象宣传、提高市场知晓率和影响力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国内通行的旅游目的地摄影比赛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格子的诉求不对接,限制了市场营销效果。

影视为旅游景点提供了有别于以往历史地理之外的新的体验诠释,也赋予旅游者对景点更多的想象力[52]。

影视旅游的发展对文化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景点宣传都有正面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