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有什么口诀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什么口诀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
1昼夜长短怎幺变化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昼夜长短(最终版)

昼夜长短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就变短。
具体可参照下表理解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及时空变化规律。
二、考点解读考点l 昼长与夜长的关系、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地方昼夜长短情况昼长与夜长之和为24 小时。
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地方的昼长之和为 24 小时,夜长之和为 24 小时.且南半球的昼长等于北半球的夜长。
如6月22日这一天, 40°N 地方的昼长等于 40°S 地方的夜长:例题l :有一位乘客坐火车西行,当火车行驶在湖边(右图) , 他看到地平线上红形彤的太阳时,他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8时20分。
则南非南端的昼长大约为( )A . 10 时B . I6时40分C . 7 时20分D . 14 时夏半年(北半球)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①②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③④春秋分冬半年(北半球)直 射点 光 照 图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昼夜长短 纬度分布昼夜长短 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①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③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全球各纬度昼夜平分;日出地方时6点、 日落地方时18点、昼长12小时考点2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3.21-9.23)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全是极昼②.冬半年(9.23-3.2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全是极夜③.春秋分:各地昼夜等长例题2:下图为某地1-6 月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安徽明光中学周兵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B
A.12月22 日 12时 B.12月22 日 24时 C.3月21日6时 D.6月12日0时 2.此时,全球与A点属于同一天的地 区所占的面积: D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3/4
3、日照图中确定直射点位置
A、直射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B、直射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 [例3]读图3,图中DE为昏线,读后 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23°26′N,110°W 。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 B 大的是 A ,日出较早的是 。 (3)此时赤道上昼的范围是 160°E~180°~20°W 。
0 30
30
0
s
N
(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12月22日
前后。 。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23°26′N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夏至 节 气;当DE为昏线,此日是 冬至 节气; 春分或秋分 当AD为晨线,此日是 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
间是 20点 8点整,DF是 ;当北京时间为 晨 线。
现极昼、极夜现象。
(4)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现象,极圈仅
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现象。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度数/15度 =(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夜长时间 (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 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 )
夜长=夜弧度数/15度 =(日出时间-0)×2 =(24-日落时间)×2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⑴昼、夜弧长反映昼夜长短
①昼弧长于夜弧, 则昼长夜短(昼 ﹥夜) ②昼弧短于夜弧, 则昼短夜长(昼﹤夜) ③昼弧等于夜弧, 则昼夜等长(昼=夜)
昼弧占纬线圈的比例越大,昼越长。
⑵昼夜长度的计算
昼长时数= 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 夜弧度数/15°
Q
Q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春分: 昼夜等长,各12小时。
① ② ③
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昼的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 圈扩大。 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的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 点缩小。 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夜的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 圈扩大。
夏至: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最大
秋分: 昼夜等长,各12小时。
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
0°
(4)图中A、B、D三点中,太 D 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 B、C 等于0°的是 点。D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D 点, 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C 点。 (6)此时北京时间是
16
时
练一练: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 题:
⑴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①太阳直射在北半球(0°~23°26 N)
,
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附 近出现极昼现象。 ②太阳直射在赤道0° 各纬度昼夜平分。
③太阳直射在南半球(0°~23°26,S) 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夜越长,北极附 近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反之。
⑴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N
45
。
N
S
④
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的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 点缩小。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6.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区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 也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 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出,在24时前后,泰山站已经没有日照,因此极昼已经结束,D 项错误;泰山站只有在刚好出现极昼的日期日出正南,图示日 期日出东南,因此A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 (1)B (2)C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必修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下列四个日期中温州昼夜时间差最小的是( B ) A.9.10 B.10.1 C.6.1 D.1.1
2.夏至日,下列四地昼夜时间差最大的是( D ) A.海口 B.温州 C.杭州 D.北京
【高考回眸】
※
(2008·上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 题。
3.其它规律
(1)同一纬线,昼长相同 (同纬同长) ,而且夏至日 的昼长与冬至日的夜长相同。 (2)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现象,极圈仅出现一 天极昼或极夜现象。 (3)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4)春分、秋分这两天,全球昼夜平分。
(5)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的运动
自转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公转
黄道平面
6.22夏至
3.21春分
次年3.21春分
9.23秋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的变化
12.22冬至
【背景知识】
同一纬圈上:
昼弧+夜弧= 24 小时
昼弧=夜弧,则昼夜 等长 ;
昼弧>夜弧,则昼 长 夜 短 ;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 (180°,23.5° S) 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 12月22日 。 期是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 乙 地。 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
※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幅度是____ D。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
律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
一、利用“对称法则”突破昼夜长短规律的技巧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40°N昼长为13个小时,则40°S夜长为13个小时。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如某地7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为5时,则5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也为5时。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4月21日左右)和前一个月(2月21日左右)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二、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