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安

合集下载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B
A.12月22 日 12时 B.12月22 日 24时 C.3月21日6时 D.6月12日0时 2.此时,全球与A点属于同一天的地 区所占的面积: D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3/4
3、日照图中确定直射点位置
A、直射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B、直射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 [例3]读图3,图中DE为昏线,读后 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23°26′N,110°W 。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 B 大的是 A ,日出较早的是 。 (3)此时赤道上昼的范围是 160°E~180°~20°W 。
0 30
30
0
s
N
(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12月22日
前后。 。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23°26′N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夏至 节 气;当DE为昏线,此日是 冬至 节气; 春分或秋分 当AD为晨线,此日是 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
间是 20点 8点整,DF是 ;当北京时间为 晨 线。
现极昼、极夜现象。
(4)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现象,极圈仅
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现象。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度数/15度 =(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夜长时间 (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 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 )
夜长=夜弧度数/15度 =(日出时间-0)×2 =(24-日落时间)×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必修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必修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下列四个日期中温州昼夜时间差最小的是( B ) A.9.10 B.10.1 C.6.1 D.1.1
2.夏至日,下列四地昼夜时间差最大的是( D ) A.海口 B.温州 C.杭州 D.北京
【高考回眸】

(2008·上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 题。
3.其它规律
(1)同一纬线,昼长相同 (同纬同长) ,而且夏至日 的昼长与冬至日的夜长相同。 (2)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现象,极圈仅出现一 天极昼或极夜现象。 (3)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4)春分、秋分这两天,全球昼夜平分。
(5)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的运动
自转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公转
黄道平面
6.22夏至
3.21春分
次年3.21春分
9.23秋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的变化
12.22冬至
【背景知识】
同一纬圈上:
昼弧+夜弧= 24 小时
昼弧=夜弧,则昼夜 等长 ;
昼弧>夜弧,则昼 长 夜 短 ;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 (180°,23.5° S) 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 12月22日 。 期是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 乙 地。 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幅度是____ D。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学法指导: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赵兴利 浙江省绍兴县越崎中学地理组纵观近几年新课改省份高考地理试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常常涉及到。

此类题目能够考查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能力,试题难度较大,考生掌握情况不乐观,区分度大。

因此高三 复习备考中应予以特别重视。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就变短。

具体可参照下表理解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及时空变化规律。

二、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规律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

某地的正午(地方时12点)为白天的中点,上午与下午等长,均为昼长的一半。

那么可以在只知某地日出地方时或日落地方时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的昼长和夜长。

通过下面太阳日运动图可知:若某地日出地方时早于6点或日落地方时晚于18点,则该地昼长夜短;若某地日出地方时晚于6点或日落地方时早于18点,则该地昼短夜长。

例如:某地地方时4点30分日出,则可以判断:日落为19点30分,昼长15小时,夜长9小时。

12 18 1216 12 19 昼长14小时 昼长12小时 昼长8小时三、昼夜长短判断的实用规律下表示意“地球上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最长昼与最长夜的时间”(其中h 表示小时,m 表示分钟)根据此表可以得出以下关于昼夜长短的实用规律: 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由上表可知:赤道地区每天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则年变化幅度为0小时;极圈内(66.5°—90°)昼最长为24小时,昼最短为0小时,年变化幅度为24小时。

根据上表的数据,归纳简化记忆口诀为“2-13、3-14、4-15、5-16、6-18”,即“南北纬20°一年中昼最长为13小时左右,南北纬30°一年中昼最长为14小时左右…以此类推”。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在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的地区白夜现象持续,太阳几乎整天不落,而赤道地区白天和黑夜几乎相等。

随着季节的变化,日照时间逐渐减少,到了冬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夏至时,南极圈内的地区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赤道地区白天和黑夜几乎相等。

随着季节的变化,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到了冬至时,南半球的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总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昼夜长短不断变化,形成了四季的交替,给地球带来了多样的自然景观。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详解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详解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B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④地方时的不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D
9. 23——次年3. 21 :
南半球
长短

(四)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该点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 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24-昼长 例1:某地某天3点日出,则日落时间为21点 ,昼长为 18 小时。 例2: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未着以正午 12 为界,上下午 各 7小时,即该地该天是 5点 日出, 19点日落。
A、直射点在④处Βιβλιοθήκη ,北半球昼长夜短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②处时,南半球的昼长逐渐变长
C、直射点位于③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D、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谢谢!
6、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全球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夜的 范围越大。
二至日:全球各地昼夜相差最大 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相差最小(为0 )
7、纬度越高的地点,昼夜长短变幅越大(赤道昼夜长短变幅最 小:为0 )
3. 21——9. 23 :
太阳直射 北半球 , 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 且越向 北白昼越 长 。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弧长15°,折合时间1小时各地的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扩展资料
昼夜长短的具体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地球运动(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弧与夜弧、昼长与夜长 1、晨昏线可以把纬线分为 和 两部分, 代表昼长, 代表夜长。

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 小时;昼弧 夜弧,则昼夜等长;昼弧<夜弧,则昼 夜 昼弧<夜弧,则昼 夜 若某纬线全部位于昼半球,则该纬线出现 现象,若某纬线全部位于夜半球,则该纬线所在地出现 现象。

2、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的计算。

⑴、若某地6:00日出,18:00日落,则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

⑵、若某地5:30日出,则该地 日落,则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 该地昼 夜 。

若某地7:00日出,则该地 日落,则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该地昼 夜 。

⑶、若某地昼长为10小时,夜长为 小时,昼 夜 ,日出时间为 ,日落时间为 。

⑷、若某地上午长为5小时,则该地的白天长为 小时,黑夜长为 小时, 日出时间为 ,日落时间为 ,该地昼 夜 。

⑸、若某地昼弧所跨的弧度为240°,求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

二、光照图的画法。

1、地球上有五条特殊的纬线,分别是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赤道最 ,并且与地轴垂直;南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纬度大小为 ,南北极圈也用虚线来表示,纬度为 N 和 S 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与南北极圈的纬度 。

2、在图1中直射点为 点,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 ,晨昏线AB 与直射光线 ,A 点所在纬线全部都在昼半球出现 现象,B 点所在的纬线全部都在夜半球,出现 现象。

∠X 与∠Y ,∠y 与∠y ′ ,∠X 与∠2 。

∠X 的大小决定了直射点的纬度, ∠Y 的大小决定了极昼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2的大小决定了极昼极夜的范围。

3、在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a.在春分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各纬线上昼弧等于夜弧,全球昼夜 ,均为 小时,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 点,日落为 点,极昼极夜的范围为 ,即南北极点。

b.在夏至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为 ,北半球昼 弧 夜弧,昼长 12小时, 夜长 12小时,昼 夜 ; 南半球昼弧 夜弧, 昼长 12小时,夜长 12小时,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为 ;极夜的范围为 。

c.在秋分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各纬线上昼弧等于夜弧,全球昼夜 ,均为 小时,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 点,日落为 点,极昼极夜的范围为 ,即南北极点。

d.在冬至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为 ,北半球昼 弧 夜弧,昼长 12小时, 夜长 12小时,昼 夜 ; 南半球昼弧 夜弧, 昼长 12小时,夜长 12小时,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为 ;极夜的范围为 。

4、随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昼夜长短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点。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夜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圈以内(66°34′-90°)。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缩小。

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夜的范围从 向 缩小。

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点。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夜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圈以内(66°34′-90°)。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缩小。

南半球昼变,夜变,昼夜,极夜的范围从向缩小。

次年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点。

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春分至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_半球,是____半球日照时间较长的季节。

北半球
各纬度昼长____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值,夜
长达到最小值,北极圈内出现__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秋分至春分昼夜长短变化南北半球相
直射点纬度与昼夜长短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⑴、总体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夜,纬度越高越长,越短。

该极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反之。

⑵、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范围的成正比,并且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互余。

即直射点纬度变大,则极昼极夜的范围,即直射点纬度变小,则极昼极夜的范围,
直射点纬度最大为23°26′,此时极昼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为,范围为,极
昼极夜的范围最大。

直射点纬度最小为0°,此时极昼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为,范围
为,极昼极夜的范围最小。

4、为什么南极的极昼比北极的极昼短?
先在图7中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再在图8中标出夏至日和冬至日。

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的速度较,
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的速度较,
冬至日附近南极有极昼现象,夏至日附近北极有极昼现象。

冬至日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故北极出现极昼的时间较;
夏至日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故北极出现极昼的时间较。

练习:下列地点:悉尼、海南、北京、哈尔滨
比较:(1)国庆节时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2)五一劳动节时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3)二分日的时候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4)北京从6月1日到7月1日之间的昼夜长短情况?中间是如何变化的?
基础过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0°
B.20°N
C.45°S
D.80°N
2、下列日期中,北京白昼最短的是 ( )
A.1月11日 B 10月11日 C 11月12日 D 12月11日
3、极昼现象从南极圈缩小到南极点的时期是()
A. 春分到冬至
B. 秋分到冬至
C. 冬至到春分
D. 夏至到秋分
4、当黄赤交角变为30°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
5、下列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公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读图9“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极地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图中太阳直射,图乙中的光照
情况与甲图中A.B.C.D中的相同。

⑵在乙图中,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日
期为,北半球的季节为。

⑶当地球由A向B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移动
的方向是自向
7.读“夏至日太阳照射投影图”,完成下列各
题。

(1)E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AE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2)此时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8°W)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区时)。

(3)C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C点的日落时刻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4)此时的地方时:B是________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