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氧气

空气和氧气
空气和氧气

§2.1空气和氧气

适宜对象:九年级学生设计者:朱瑞荣

一、课程标准、学科要求与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空气》是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整节课教学内容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它们的体积百分含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四课时和第五课时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标》中的相关表述: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污染、氧气、稀有气体。

《学科要求(考纲)》中要求: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它们的体积百分含量;知道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和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常识性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室用双氧水以及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会根据反应物选择仪器,装配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会使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知道催化剂的概念,以及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中的催化作用;知道氧气的用途。

核心概念:氧气、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

核心技能:知道、理解

二、标准具体化

1、核心概念分解

2、核心技能分解

三、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及它们的百分含量。

2.知道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及主要用途。

3.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4.能说出氧气的用途。

5.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6.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能描述实验的现象。

7.理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及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会根

据反应物装配仪器,会使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知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理,并会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8.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并知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四、学习重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五、知识结构图

六、学习过程

目标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及它们的体积百分含量。

活动一:你知道空气中都有些什么气体吗?请根据比例图回答:

问题1: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问题2:组成空气的物质各自所占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问题3:空气中体积百分比最多的是什么气体?其次是什么?

问题4: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活动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小资料: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用聚光镜加热氧化汞得到了氧气,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氧气。第二年11月,他到巴黎讲学时,在法国科学院当众表演了这个制氧实验,在场的有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由此得到启示,设计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钟罩实验(如图):将汞放入曲颈甑内加热,汞面浮起红色渣滓,继续加热12天,至红色渣滓不再增加。停止实验,冷却后测定,瓶内气体体积减少了1/5 ,固体比原来的重。把点燃的烛火深入玻璃钟罩内,烛火立即熄灭。他又把红色渣滓收集起来加热分解,得到汞和无色气体,汞的质量和原先一样,气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原先减少的体积。再把这种气体放入钟罩内,得到的混合气体跟空气性质完全一样,从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问题1: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加热后,甑内水银面上红色粉末逐渐增多,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连续加热12天后,水银还有剩余,红色固体不再增多,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测得容器里的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问题2: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与汞发生反应的气体在空气中所占体积比为五分之一。

问题3: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汞与密闭容器内的某种气体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通过一定的压强差将液体压入装置

问题4:实验操作要点有哪些?为什么?

a.容器要密闭

b.反应要充分

c.生成物的状态为固体

d.前后温度要一致

问题5:能否根据拉瓦锡实验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装置来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选择除去空气中氧气的物质

小资料:常见的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有镁、硫、磷、碳。

镁+氧气

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

硫+氧气二氧化硫(气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

小结:镁在既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能跟空气中的氮气反应,因此排除;

硫跟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为气态,因此排除;

碳跟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态,因此排除;

磷只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为固体,因此可以作为除去空

气中氧气的物质。

2、设计实验装置

根据给出的仪器组装成合理的装置

3、确定操作步骤

导管烧杯集气瓶酒精灯

橡皮塞燃烧匙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1)检查装置的

(2)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3)将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

(4)将燃烧匙迅速插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燃烧完毕后,,将橡皮管放入烧杯中打开弹簧夹观察

4、实验现象

实验中观察到:白磷剧烈燃烧,集气瓶内产生浓厚的白烟,瓶壁微热

实验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5、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6、实验结论:

7、实验结果分析:

如果集气瓶内水位小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有哪些?

如果集气瓶内水位大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有哪些?

自我诊断

1、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 舍勒 C. 拉瓦锡 D. 牛顿

2、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百分含量是()

A. 21%

B. 32%

C. 0.94%

D. 78%

3、如图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图中的集气瓶装少量水,并分为5等份,作好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

水夹夹紧,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3)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②步骤(3)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还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的结论。

4.某班同学用上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

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

③ D.①②③④

5、某同学在培养皿中放好蜡烛,倒入一种无色液体,点燃蜡烛迅速倒扣上小烧杯,观察液面逐渐上升,蜡烛熄灭后冷却到室温,液面上升约1/5,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1/5 。你认为是真是假,为什么?

小资料:

点燃

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水

我认为是,因为

目标2:知道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及主要用途。

小资料:空气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氮气和氧气外,还含有约1%的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它们被发现得较晚,却有奇特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的性质很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曾称它们为“惰性气体”。利用这一性质,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自我诊断

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连线

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氦气在原子反应堆中可作冷却剂

在电焊金属时用氩气隔绝空气作保护气,

氩气填充的灯泡经久耐用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霓虹灯,氙灯称为“人造小太阳”

氦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之一代替氢气填充气球

目标3: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主要防治措施。

小资料:

空气污染的来源有三类: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燃料燃烧污染源。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含量过高会导致酸雨。

◆自我诊断

1、下列气体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A.SO2

B.CO2

C.NO2

D.CO

2、下列气体中,会形成温室效应的是()

A.SO2

B.CO2

C.NO2

D.CO

3、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烟

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目标4:能说出氧气的用途。

阅读课本

◆自我诊断

氧气的重要用途主要是和

目标5: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

◆自我诊断

物理性质:常温下氧气是色、味的体,密度为1.43g/L,比空气(大/小)。在101.3千帕下,-183℃时,液化成淡蓝色液体,在-218℃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液态氧和固态氧都是色(可/难)溶于水,1升水中只溶解30ml氧气。

目标6: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能描述实验的现象。

●活动一: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活动二: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步骤:将一小块木炭用坩埚钳夹住,在空气中点燃后,观察现象,然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试看:你能根据现象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吗?

反应表达式:

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活动三:观察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步骤:取少量硫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硫燃烧,观察现象。再将燃烧匙伸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试试看:你能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吗?

反应表达式:

实验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考考你:二氧化硫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什么空气污染?

如何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可采取什么措施?

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最好是氢氧化钠溶液。

●活动四:观察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步骤:取少量红磷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红磷燃烧,再将燃烧匙伸到盛满氧气的集

气瓶中,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热。

试试看:你能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吗?

反应表达式:

实验结论: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烟的成份是五氧化二磷的小颗粒。

●活动五: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步骤:在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火柴梗,待火柴梗将燃尽时,将它们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砂子)

记录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热。

反应表达式:

实验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想一想: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砂子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防止熔化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自我诊断

1、氧气的化学性质。

(1)、助燃性: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

(2)、与木炭、硫、铁丝的反应:

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物质燃烧与_________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思考:(1)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药品?想一想,能否利用硫、木炭或铁丝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擦拭干净,这个变化是_______变化。

(2)铁丝要盘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是为了_________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未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的可能原因有(至少写三种)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6)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硫粉逐渐减少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反应

的产物收集起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7:理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及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会根据反应物装配仪器,会使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知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理,并会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你需要先了解这些: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首先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再根据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条件及被制取气体的物理性质来选择实验仪器和装配实验装置。气体的制取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物均为固态,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加热;另一类是反应物分别为固体和液体,或均为液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热。

活动一: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反应物应如何选取呢?

要得到某种物质,应当从富含这种物质的地方去寻找。要得到氧气,首先就要找哪些物质是富含氧元素的。

看图片说出哪些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二氧化锰 MnO2(黑色难溶于水粉末状固体)

原料: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溶液(无色)、二氧化锰 MnO2(黑色粉末状固体)

活动三: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制气体)(液体不加热型制气体)

考考你:

方法一中氧气的制取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

方法二中氧气的制取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

方法三中氧气的制取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

活动三: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提示:

收集气体的方法分为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排空气法又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明显大于空气的气体(式量大于29)

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明显小于空气的气体(式量小于29)

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而且不跟水反应的气体

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空气法更为纯净。

考考你:

1、气体的收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气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活动四: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2KClO 3 2KCl+ 3O 2↑ 2H 2O 2 2H

2O+ O 2↑ 活动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操作过程及要点

1、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有气泡从瓶口逸出 △ MnO 2

MnO 2

2、装 装药品(KClO

3、MnO 2)

3、定 固定装置

4、点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

5、收 收集氧气(导管口有大量连续性气泡冒出再收集)

6、离 先将导管离开水槽

7、熄 后熄灭酒精灯

问题解决:

1、为什么要等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再收集?

开始时,试管内有空气,所以开始的气泡并不是氧气,或者是含杂质的氧气。

2、为什么先取出水槽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冷却后收缩,水会倒流入灼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活动六: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操作要点

1、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2、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左右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双氧水)

3、调节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

自我诊断

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

A. 通电使水分解:2H 2O ???→通电2H 2↑+O 2↑

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 2O 22MnO ???→2H 2O +O 2↑

C. 氯酸钾加热分解:2KClO 32MnO ???→△2KCl +3O 2↑

D.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 ??→△

2Hg +O 2↑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的残留固体和足量的水混合,经搅拌、过滤,所得黑色滤渣是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4.氧气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5.实验室用加热分解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氯酸钾装入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②④⑤

6.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 ( )

A .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和⑤

7.检验一集气瓶中是否充满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A.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将烧红的木炭缓慢伸入集气瓶内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8.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②,③,

④,⑤。

2.指出图中的四处错误并改正。

(1);

(2);

(3);

(4)。

目标8: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并知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氧气是由什么物质生成的?

实验设计:

结论:氧气由氯酸钾产生。

二氧化锰的作用: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使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加快,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催化剂特点:

一快二不变;

专一性(不同反应,催化剂不同)

不增产,但能增加产率

自我诊断

1.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氯酸钾中含有氧气

B.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氧气

C.二氧化锰只能加快氯酸钾分解

D.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氯酸钾才分解放出氧气2.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速率很慢

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速率不变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A.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

C.加快反应速率D.能使不反应发生反应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来说发生改变的是:

A. 反应前后的质量

B. 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

C.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D. 反应前后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含量)

七、自我评价

(一)、巩固练习

1.氮气的用途很多,以下不是氮气用途的是:()

A.充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保鲜

C.帮助燃料燃烧D.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2.关于催化剂的叙述:①能加快反应的速率,②能增加产物的质量,③不用催化剂反应不会发生,④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⑤反应前后催化剂性质不变。以上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

3.当今社会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其中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CO2B.SO2C.He D.CO

4.实验室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主要有以下步骤:①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装入试管,②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固定加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把导管先移出水面,⑤气泡连续成串冒出时收集气体,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顺序是:()A.①③②④⑤⑥B.③①②⑤⑥④C.③①②⑤④⑥D.①③②⑤⑥④

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

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错误!未指定书签。.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8错误!未指定书签。.室内空气污染已引起广泛重视,以下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A.厨房中炒菜时产生的油烟B.吸烟产生的刺鼻烟气

C .一些装修材料、家具挥发的气体

D .苹果、菠萝散发的水果味

9错误!未指定书签。.在上海市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报告中,监测的污染物是 、 、 。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的扬尘,会造成其中的 大量增加。

10.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填写化学式):

(1)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上有冰花。 证明空气中含有

(2)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证明空气中含有

(3)放在烧杯中的石灰水表面结了一层白膜。 证明空气中含有

11.小包装糕点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这利用了氮气

的性质。空气中氮气的体积百分数为 。

1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实验室制气体的第一步。

(1)小米按右图所示的方法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她判断

时依据的现象是: 。

(2)接着她用手捂住试管,不一会儿看到 ,

这进一步说明了装置的气密性是好的。对于这一现象,用物理知识

的解释是(气体压

强) ;

用化学知识的解释是(微粒) 。

(3)最后她把手拿开,一段时间后,又看到一个明显的现象。请在图上画出这一现象

(二)、提高练习

1.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为 ,第一位准确测定出空气中氧气体积百分数的,是法国的科学家 。在实验室中,利用右图也能 I 、 (1

(2)、冷却过程中,钟罩内水面上升,因为钟罩内的气压 (填“>”“<”或“=”) 外面的大气压。在图上画出冷却到室.........温后钟罩内水面的位置..........

。 (3)、小贝同学提出:“实验时,可以先把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里面的红磷,再放入钟罩内并塞紧橡皮塞。”与图示的实验方案相比,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 ,理由是:

(4)、最后钟罩内剩余的主要气体是 ,由试验可以推测它的化学性质(写出一种即可):

2.兴趣小组对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1)兴趣小组针对H 2O 2分解生成O 2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盛有5mL 浓度是5%的H 2O 2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②在盛有5mL 浓度是5%的H 2O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克MnO 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在盛有5mL 浓度是5%的H 2O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克Fe 2O 3,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太阳光

④经检验,②、③反应后的试管中MnO 2和Fe 2O 3仍然是各1克

根据以上实验得知:MnO 2和Fe 2O 3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

(2)兴趣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种类.....

等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制取一瓶O 2所用的时间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I 、得出的结论有哪些? 。

II 、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表中哪组试剂较好? 。

(3)小米同学查阅资料时得知:“在常温下,双氧水会缓慢地分解,生成氧气。”于是他们进

I 、这一实验中他们探究的“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

II 、B 、C 中所用的双氧水浓度a%= 为宜。

III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3. 实验室有下列仪器和氯酸钾、二氧化锰、5%双氧水三种药品及木块、火柴等实验用品。某同学想利用这些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 ___(填名称),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装药品前应首先检验装置的

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________ ____ ____ _,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若该反应中发生试管炸裂,试分析产生试管炸裂的原因:

(2)如果用H 2O 2分解制取氧气,要求发生装置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该发生装置所选用的仪器是____ ___(填序号)。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收集装置所需的仪器是 (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实验小组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

双氧水 20℃水 双氧水 80℃水 双氧水 40℃水

A:没有气泡 B:少许气泡

C:较多气泡

在理解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归纳本实验的目的:(不超过20个字)

初三化学__空气练习题及答案

1.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5、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6、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A.氮气(N2)B.氧气(O2)C.水蒸气(H2O)D.二氧化硫(SO2) 7、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细铁丝 B.红磷 C.硫粉 D.木炭 8、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 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④ D. ③或④ 9、为解决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需提供的物质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 10、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1.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N2 B. N2、O2 C.CO2、CO D. N2、Ar 12.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下列活动队环境造成污染的是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A. 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为燃料 14. 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 ①—d B. ②—a C. ③—c . D. ④—b 15.空气的成分是: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杂质。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1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还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是有害的 B.空气中只有氧气能提供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体有害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离去,只留下氧气,更对人类有利 D.空气是有很多种物质组成的,是维持自然生命的支持,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17.近年来,很多城市都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原因是:①浪费资源②容易发生火灾③产生强大噪音,破坏城市安宁④产生大量烟气严重污染空气⑤容易发生炸伤事故,请你按照其重要性的大小,判断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⑤ B. ②④⑤③① C. ④②⑤③① D.⑤②④③① 18.从环境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题);() A.整顿市容,拆除无轨电车空中的电缆和有轨电车的轨道,改用烧汽油和柴油汽车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专题一空气氧气

专题一空气氧气 1. (2019河南)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O2 B. CO2 C. N2 D. Ne 2. (2019重庆A卷)中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SO2 B. NO2 C. O2 D. PM2.5 3. (2019广州)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 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B. 用于生产氮肥的N2 C. 用于医疗急救的O2 D. 用于飞艇的He 4. (2019宜昌改编)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 A. 大力削减燃煤污染 B. 深化治理工业污染 C. 精准管控扬尘污染 D. 集中焚烧塑料垃圾 5. (2019张家界改编)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 D.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6. (2019天津改编)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7. (2019宁德九上期末质检)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HCHO)、苯(C6H6)和氨(NH3)含量的

超标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图 A. 甲醛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B.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超标率随时间不断增长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C. 气温降低会使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反弹 D. 购买环保家具及建材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8. (2019长春)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第8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SO3和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2)反应∶为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霾的形成只与燃料燃烧直接产生的颗粒物有关 B. 使用清洁燃料,减少SO2和NO x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 9. (2019武汉)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初三化学空气和氧气综合测试题与答案

空气和氧气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广西北部湾空气质量优量。空气的成分能供给呼吸的是( ) A .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6、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气 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稀有气体 B. 2CO C. 2O D. 2N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 .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 2 B .手于生产氮肥的N 2 C .用于医疗急救的O 2 D .用于飞艇的He 9、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C. 高温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 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12、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 A .硫粉 B .木炭 C .铁丝 D .红磷 1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 O 2 B. N 2 C. 稀有气体 D. H 2O 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空气氧气

2011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 1 空气氧气 ★考点考纲分析 1.知道空气的组成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了解空气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3.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4.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考点知识梳理 ○知识结构 可以练习写一下序号代表的化学方程式哦! ①2KMnO 4=====△K 2MnO 4+MnO 2+O 2↑②2KClO 3=====MnO 2 △ 2KCl +3O 2↑ ③2H 2O 2=====MnO 22H 2O +O 2↑④C +O 2=====点燃 CO 2 ⑤4P +5O 2=====点燃2P 2O 5 ⑥S +O 2=====点燃 SO 2⑦2Mg +O 2=====点燃2MgO ⑧4Al +3O 2=====点燃 2Al 2O 3 ⑨3Fe +2O 2=====点燃 Fe 3O 4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与用途 成份 含量 主要用途 氮气 _________________ 1.工业原料,用于生产硝酸和_____________; 2.性质稳定,作_____________,用于仪器防腐和延长灯泡寿命; 3.液氮,作_____________,还用于超导实验。氧气 ________________ 1.供给_____________; 2.作_____________用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等。 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___ 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质十分稳定。作______________;3.通电时发光,用_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1.是_____作用的原料;2.固态CO 2(俗称_______)作________;3.工业上用于制碱、尿素、汽水等。4.不支持燃烧,作___________。 【答案】78% 氮肥保护气制冷剂 21% 呼吸助燃剂 0.94% 氦氖氩氪氡保护气 电 光源 0.03% 光合干冰灭火剂

空气和氧气专题训练

空气和氧气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选择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时需要考虑: 。 2.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3.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习题 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表达式;收集此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利用该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 (3)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 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 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 炔,气体应从(填“a”或“b”)端管口通人。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 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制取甲烷的发生和 收集装置是(填序号)。若用右图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端进 入(选填“A”或“B”)。 (5)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 ..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水溶 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为BD组合,你认为此装置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如何收集硫化氢(H2S)?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6)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 只生成一种气体 二.空气、O2的相关知识及拓展 (一)空气成分的测定:拓展: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

专题训练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冲刺专题1 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中考命题要点】收集及检空气的成分、组成的测定原理及应用,氧气的性 质及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验。 一、选择题)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哪种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水 蒸气A、一氧化碳)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稀有气体、氧气C、二氧化碳 D A、氮气 B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 气 B 、氧气供给呼吸,他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 、夏天鱼 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 D )4、物质在氧 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红磷:大量白烟D、铁丝:火星四射 B A、木炭:发出白光、硫粉:淡蓝色火焰 C )属于()5、今年春天,不痛寻常的低温导致北极上空差点出现臭氧洞。臭氧(O3D、稀有气体、氧气 A B、空气污染物C、 有机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 6 C、木炭D、红磷、铁片 A B、硫粉)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 的自然资源、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任能保持洁净 B1%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A B、常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液体 C 、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D 9、下列 关于空气中个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在点燃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成分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1 / 7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 )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10、相同质量的H、CH42最少、H最多,CH A、CO最多,H最少B422最少CH最多,CO、H最多,CO最少D、C42)11、根据下图所示 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专题四 空气和氧气

专题四 空气和氧气 一、知能要点 1.空气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按体积计算,大约是2N 占 ,2O 占 , 稀有气体占 ,2CO 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 2.证明空气中2O 体积占15的实验:如图5-1所示,把一个钟罩入在盛水的水槽中,以水面为基准线,把 钟罩分成五等份,然后点燃过量的 红磷,等烯烧停止后,降到室温,可观察到水面上升到钟罩窖约15 处,证明空气中含有 。 以上实验可说明氮所性质有 、 。 测定的氧气体积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空气的污染分两类:有害气体 、 、 三种及粉法。污染原有 的燃烧,工厂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农作物秸秆的焚烧等。净化空气的措施: 、 (写出两点)。 4.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溶解性: 。 5.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活泼的气体,具有 性和 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 反应,化学方程 。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 的气全,化学方程式 。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填化学式),而不是 (填化学工),化学方程式 。 7.危害: 各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氧气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的 、 。 8.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1)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常温) ; (2)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 (3)加热高猛酸钾 ; 9.实验仪器:试管、导管、铁架台、洒精灯、集气瓶、玻璃征、水槽等。 10. ???(氧气不易溶于水) 收集方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1.操作步骤:1查——2装——3固定——4装水——5加热——6收集——7先移导管——8后熄灯。 12.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 。 (2)排水法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 。 二、知能运用典型例题 例1:某同学利用图18-7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窖的 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是(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例2:某集气瓶中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积积比为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试刘是( ) A.铁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三、知能运用提高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无色液体 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许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2.为了让灯炮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该物质是( ) A.红噒 B.氧化汞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3.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项目不包括(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总悬浮颗粒物(TSP ) 4.有五种物质: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法,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5.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森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气氛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6.以下对氧气的用途的叙述:①富氧炼钢 ②制造化肥 ③用于火箭发动机,促进燃料迅速燃烧 ④使钢铁生锈 ⑤用于气焊、气割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7.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加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

空气练习题分析

空气练习题 【例1】许多人初到西藏会发生高原反应,身体不适,这是因为()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B.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含量增加 C.氧气与氮气比例不变,但一定体积空气中气体质量减少 D.二氧化碳含量增大 【例2】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例3】哪些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1)氧气(2)水蒸气(3)二氧化碳 【例4】根据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化学符号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l/5, 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①、 ②。 二、氧气 【例1】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C.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D.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 【例2】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的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

【例3】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 a、蓝紫色火焰; b、火星四射; c、耀眼的强白光; d、发出白光; e、浓厚的白烟; f、绿变黑; g、淡蓝色火焰 某些物质燃烧或加热后生成物在常温下的状态: ①无色气体;②黑色粉末;③白色固体;④黑色块状固体;⑤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⑥无色液体 【例4】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下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例5】(1)学习化学以后,自己提高了健康、安全意识。如我知道通过呼吸系统使人体中毒的物质有;室内不慎起火造成火灾时,安全自救的措施有 。 (2)、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用序号填写,下同);产生耀眼强光的是;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1.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增加其他气体的量,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A. 铁丝 B. 木炭 C. 蜡烛 D. 红磷 【答案】D 2.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 甲同学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 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D 3.实验室里可用如下图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注射器内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实验时,用热水对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热水,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

A. 向左移动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 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答案】D 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已知相同条件下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均是由燃烧瞬间产生了大量气体引起的 C. 图 3 中p′=p0是因为该实验装置漏气造成的 D. 由图 2 中 p= 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21% 【答案】D 5.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中考专题复习一、空气、氧教案设计

专题复习一空气氧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主要成分及其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初步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3、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4、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教学重点】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过程】 一、夯实基础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_(第一个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 二、 氮气: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Ne、Ar、等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且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占空气体积1/5

d、结论:__氧气_约占空气体积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N2约占4/5,通过实验可得出性质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_不能_____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 有害气体(如CO、SO 2、NO 2 )和可 吸入颗粒物(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 目为CO、SO 2、NO 2 、O 3 和可吸入颗 粒物等。(无CO 2 ) (2)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 过后才 能排放, 积极植 树、造 林、种草 等 (3) 目前环 境污染 问题: (三大 环境问 题:酸 雨,温室 效应,臭 氧层空 洞)臭氧 层破坏 (氟里 昂、氮的 氧化物 等)温室 效应 (CO 2 、 CH 4 等) 酸雨 (NO 2 、

最新空气和氧气测试题

放电验证拓展提升卷空气、氧气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不能跟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非常重要,而二氧化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气体 C.稀有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氧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 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A、除⑥⑦外 B、全部 C、①②③⑤ D、除④外 4.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右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除了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之外,还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氮气() A.是有色的气体 B.不能支持燃烧 C.可溶于水反应 D.约占空气总体积的3/5 6.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A.太阳光洒在地球上 B.空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水不能进入空杯子里 C.向空瓶子灌水有气泡逸出D.风吹草动 7.下列化学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C、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8.学校运动会100米开赛时,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碳B.四氧化三铁C.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硫 9.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 氧气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分解反应B.这是物理变化C.这是化学变化D.这是化合反应 红磷

初中化学专题练习:空气 氧气(含答案)

初中化学专题练习:空气氧气(含答案) 1.[齐齐哈尔]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2.[桂林]薯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葫芦岛]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4.[长沙]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5.[天津]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6.[兰州]图K1-1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1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 5

7.[西宁]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滨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内靠近导管处放一团蓬松的棉花 10.[益阳]课堂上老师利用如图K1-2所示的装置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K1-2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11.[呼和浩特]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专题03 空气和氧气(讲练)(解析版)

专题03 空气和氧气(讲练)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并了解个成分的用途; 2、了解空气的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3、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4、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氧气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5、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6、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它成分 体积分数78%21%0.934%0.034% 0.02% 3、空气各成分的用途: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各成分 降温加热氧气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空气液态空气氮气(石油蒸馏同这里的原理一样)加压原理:各成分沸点不同稀有气体 (2)用途:氮气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食品防腐,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制作多用途电光源; 4、空气质量: (1)空气中的有害物: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 (2)空气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 (3)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基本思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定混合物在反应前后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 2、药品选择:生成物是固体,只与氧气反应。例如:红磷或铜等。 3、原理:4P+5O2 2P2O5。 4、装置: 5、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把集气瓶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好记号;用止水夹夹紧胶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 6、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并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到约1/5处。 7、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约是1/5; 8、氧气含量偏小的原因: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铜红磷量不足;加热时间不够;装置漏气;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 1、选药品的条件:必须含有氧元素。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 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原理:2H2O22H2O + O2↑; (2)装置: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法)。 (3)步骤: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后液; (4)收集法:①、排水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何时开始收集: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②、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 (5)验满: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6)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7)注意事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目的:便于排净空气)。 如: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第二单元 《空气、氧气性质》练习题

第二单元《空气、氧气性质》练习题 1、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 ...是() A.真金不怕火炼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 2、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氢气、氮气 B、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氮气、氩气 3、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 告。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把煤作为主要燃料 B.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C.随意丢弃废电池 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4、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 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 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做电光 源 7、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 集到某种气体。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不易溶于水 C、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三化二铁 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8、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

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 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 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牛奶变酸 B.钢铁生锈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农家肥料腐熟 10、(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 有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 用右图 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 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 少答两点): 11、市场上有一些充气包装的食品(如上图)。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袋内充的是什么气体呢?(1)初三一班的同学有两种猜想:A) 二氧化碳,B)氧气。请判断哪种猜想更合理并 说明理由。 ; (2)初三二班的同学也有两种猜想:A)氮气, B)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 猜想B是否正确。 。 12、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 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 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 点,分别是:

2019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 空气与氧气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

第3章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一、选择题 图3-10-9 1.如图3-10-9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A)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A.④⑤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带入其他气体,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C) A.硫粉 B.细铁丝 C.红磷 D.木炭 图3-10-10 3.图3-10-10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B)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为100 mL,则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D)

A.20 mL B.35 mL C.40 mL D.25 mL 图3-10-11 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3-10-11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7.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他发现没有空气和水,那么他在月球上可能完成的实验活动是( B) A.点燃蜡烛 B.土壤取样分析 C.种植花草 D.放养动物 8.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A.CO2 B.CO C.NO2 D.可吸入颗粒物 9.前央视记者柴静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发网友热议。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即PM2.5。下列事实与形成PM2.5无关的是( A) A.风力发电 B.工业粉尘 C.汽车尾气 D.煤炭燃烧 10.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B)

专题训练1 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冲刺专题1 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命题要点】 空气的成分、组成的测定原理及应用,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及检验。 一、选择题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哪种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他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 4、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木炭:发出白光 B、硫粉:淡蓝色火焰 C、红磷:大量白烟 D、铁丝:火星四射 5、今年春天,不痛寻常的低温导致北极上空差点出现臭氧洞。臭氧(O3)属于() A、氧气 B、空气污染物 C、有机物D 、稀有气体 6、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A、铁片 B、硫粉 C、木炭 D、红磷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任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常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液体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9、下列关于空气中个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在点燃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成分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空气和氧气 练习题 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氧气)同步练习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A.1:4 B.5:4 C.4:1 D.5:1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是() A.一氧化碳、氧气、氮气 B.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3.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应填充()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二氧化硫气体 4.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证明集气瓶中盛有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儿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测定密度,如密度大于1的就是氧气 D.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7、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光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8、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白磷 B、蜡烛 C、木炭 D、硫 9.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 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炼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 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