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润滑油的生产.

合集下载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工艺来制造出各种类型的润滑油产品。

下面将介绍润滑油的生产工艺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工艺。

首先,润滑油的生产工艺开始于原料的选择和准备。

润滑油的原料主要包括石蜡、基础油和添加剂。

这些原料经过筛选、混合和精炼处理,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接下来是基础油的制备。

基础油由原油经过蒸馏、氢化和精炼等工艺处理而来。

基础油的质量决定了润滑油的性能,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来确保其质量。

在基础油制备完成后,需要添加相应的添加剂。

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包括抗氧化剂、抗磨剂、清净分散剂等。

这些添加剂的添加量和比例需要根据润滑油的使用领域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完成添加剂的添加后,润滑油需要经过混合和调整。

混合的目的是将基础油和添加剂均匀混合,形成均一的润滑油。

调整的目的是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调整润滑油的粘度等性能指标。

接下来是润滑油的包装和贮存。

润滑油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塑料桶和桶装。

包装完成后,润滑油需要进行贮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是润滑油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润滑油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进行相应的检验。

常用的检
验项目包括外观、粘度、闪点等。

总结起来,润滑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和准备、基础油制备、添加剂的添加、混合和调整、包装和贮存以及质量控制和检验等步骤。

这些工艺的合理运用和严格控制,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和高质量的润滑油产品。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是指从原材料准备到成品润滑油包装所经过的一系列步骤。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配制、加工混合、装罐包装等多个环节。

首先,润滑油的生产需要准备原材料。

润滑油的基础原料主要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

基础油一般使用石油炼制得到的矿物油,也可以使用合成基础油。

添加剂一般包括抗氧剂、防腐剂、抗磨剂、清净剂等。

在准备原材料时,需要根据润滑油产品的特性和用途,选择适当的原材料进行配制。

接下来是加工混合环节。

首先将基础油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各种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搅拌罐中。

在搅拌罐中,通过搅拌的方式将基础油和添加剂均匀混合。

同时,根据润滑油产品的不同,可能需要加入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如粘温改进剂、减震剂等。

混合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搅拌时长,以保证混合均匀且温度适宜。

接下来是润滑油的过滤和脱气。

由于润滑油中可能含有杂质和气体,需要进行过滤和脱气处理。

首先将混合好的润滑油通过滤油装置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过滤后的润滑油进行真空脱气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气体。

通过过滤和脱气处理,可以提高润滑油的纯净程度和质量。

最后是润滑油的装罐包装环节。

混合好的润滑油会通过管道输送至装罐设备,进行灌装。

在灌装过程中,需要对润滑油进行测量并控制灌装量。

灌装完成后,将润滑油的包装进行封口,并贴上标签、生产批号、日期等信息。

然后将包装好的成品润滑油进行包装箱装运。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润滑油产品。

第9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9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7
第二节 润滑剂


二、机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汽车发动机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循环次数 每小时可达100次。机油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在循环 过程中,机油与高温的金属壁面及空气频频接触,不断 氧化变质。窜入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气、废气以及金属磨 屑和积炭等,使机油受到严重污染。另外,机油的工作 温度变化范围很大:在发动机起动时为环境温度;在发 动机正常运转时,曲轴箱中机油的平均温度可达95℃或 更高。同时,机油还与180~300℃的高温零件接触, 受到强烈的加热。
5
润滑系油路
第二节 润滑剂

思考题2-1:机油有哪些功用?



Hale Waihona Puke 一、机油的功用 润滑作用:将机油不断地供给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 定的油膜,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冷却作用:润滑油在润滑各摩擦表面的同时,吸收各摩擦表 面的热量,降低各摩擦表面的温度; 清洁作用:润滑油在循环流动中,可清除摩擦表面的磨屑等 杂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气缸壁上形成的油膜可以提高 零件的密封效果; 防锈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金属机件发生氧化锈 蚀; 液压作用:可以利用润滑油作液压油; 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减小振动。
9
第二节 润滑剂

机油应具有下列使用特性: 4.较低的起泡性 由于机油在润滑系中快速循环和飞溅,必 然会产生泡沫。如果泡沫太多,或泡沫不能迅速消除,将造 成摩擦表面供油不足。控制泡沫生成的方法,是在机油中添 加泡沫抑制剂。 5.强烈的清净分散性 机油的清净分散性是指机油分散、 疏松和移走附着在零件表面上的积炭和污垢的能力。为使机 油具有清净分散性,必须加入清净分散添加剂。 6.高度的极压性 在摩擦表面之间的油膜厚度小于0.3~ 0.4μm的润滑状态,称边界润滑。习惯上把高温、高压下的 边界润滑,称为极压润滑。机油在极压条件下的抗摩性叫作 极压性。

第九章 润滑油

第九章 润滑油
一、液力传动油的使用性能 1、适当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性 2、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 3、良好的抗起泡性 4、良好的抗磨性 5、防腐蚀和防锈的性能
二、液力传动油的分类、牌号和规格
1.国外液力传动油的分类 PTF-1 PTF-2 PTF-3
2.国产液力油和品种、牌号和规格 6号普通液力传动油
8号液力传动油 拖拉机传动、液压两用油
3.低温性能
8.氧化安定性
4.极压性与抗磨性 9.机械安定性
5.抗水性
三、润滑脂的分类、品种、牌号和规格 1.润滑脂的分类 2.汽车常用润滑脂的牌号和规格 四、润滑脂的选择与使用 1.润滑脂的选择
2.润滑脂使用注意事项
发动机油的分类包括按黏度分类和按使用性 能分类两个方面,国际上广泛采用美国汽车工程 师学会(SAE)的黏度分类法和美国石油协会(API) 的使用性能分类法,上述分类方法与汽车发动机 各发展阶段的结构、性能和使用要求有紧密911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订了黏度分类法,目 前执行的是《发动机油黏度分类》(SAEJ300-1987),本标 准采用含字母W和不含字母W两组系列。黏度等级号的划 分,前者以最大低温黏度、最高边界泵送温度和100℃时的 最小运动黏度划分,后者仅以100℃时的运动黏度划分。冬 用发动机油黏度等级以6个含W的低温黏度级号(0W、5W、 10W、15W、20W和25W)表示;夏用发动机油黏度等级以5 个不含W的100℃时的运动黏度级号(20、30、40、50和60) 表示。
所以,车辆上不宜用润滑油的部位,如轮毂轴承、各拉 杆球节、发电机轴、水泵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和传 动轴花键等,均使用润滑脂润滑。
一、润滑油的组成
润 滑 脂由基 础油 (80%~90%)、 稠 化剂(8%~15%)和添加物(5%添加剂和 填料)组成。

机械基础教材第九章润滑与密封知识ppt课件

 机械基础教材第九章润滑与密封知识ppt课件

聚碳酸
聚氯乙烯

铝 酯(PC ABS (PVC)

90.1 198.2 118.7 90.3
Hale Waihona Puke 70.526§9.4 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
工作会产生噪声等物理污染的要加以抑制;机械中使用过的润滑油、 机油、金属切削液要加以处理;材料要容易回收和处理,可以再利用, 容易降解,表9-4为常见材料可回收的难以程度;材料种类不宜多,以便 回收处理;尽量不用有毒有害材料,必须采用时制成容易分离处理的零 件结构。
8
§9.1 摩擦与磨损 2.磨损过程 除液体摩擦外,其他摩擦都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磨损。 机械零件典型的磨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磨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
9
§9.1 摩擦与磨损
(1)磨合阶段 经过机械加工后的表面, 无论其表面粗糙度值如何小, 也达不到磨合后的标准,所 以相对运动的表面必然要经 过正常的磨合阶段。 磨合是一种有益磨损。 (2)稳定磨损阶段 经磨合后的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值减小,磨损率趋于稳定和缓和,经历的时间也较 长,标志着零件的使用寿命。 (3)剧烈磨损阶段
22
§9.3 机械的密封
(3)机械密封 橡胶密封圈的动环和静环之间用弹簧支撑,使摩擦面保持一定的压力,防 止润滑剂外泄。能承受的压力比唇形密封圈密封还要大一些。
机械密封
缝隙沟槽密封 23
§9.3 机械的密封
2.非接触式密封 轴与静止的机座之间不直接接触,存在一定的间隙。 (1)缝隙沟槽密封 在轴承座内孔挖几个圆弧槽,形成油封。 (2)曲路密封 以圆弧槽密封为常用。能承受的压力很小。 密封方式可组合使用,如右下图,以提高密封效果。
28
§9.4 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

机械基础教材第九章润滑与密封知识教案

机械基础教材第九章润滑与密封知识教案

第九章润滑与密封9.1摩擦与磨损 9.2 机械的润滑【章节名称】摩擦与磨损机械的润滑【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摩擦和磨损的危害及磨损的种类。

2.了解润滑的作用、润滑剂的种类及性能和用途。

3.熟悉常用润滑方式及装置和常用机械零件的润滑。

二、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摩擦副的摩擦状态和磨损形成机理,能够分析零件磨损的原因,提出减少磨损的具体措施。

2.能够根据工作条件正确选用润滑剂的代号及润滑的方式和装置。

三、素质目标1.提高学生对摩擦磨损的重视程度,做好机器的日常润滑维护与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2.了解润滑的作用,能够区分油润滑和脂润滑的特点及使用条件,能够认识润滑油或脂代号和用途。

3.熟悉油或脂的选择原则。

了解几种常用的润滑装置及特点。

掌握轴承的润滑剂的选择方法。

四、教学要求1.了解摩擦和磨损的种类及形成机理,为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磨损,能根据工作条件分析零件的磨损原因,并提出减少磨损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润滑剂的种类及用途。

3.掌握常用的几种润滑方式的特点。

熟悉轴承的润滑剂的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1.磨擦分类中的边界磨擦与混合磨擦的形成。

磨损种类中的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

2.润滑剂的特性及用途。

3.润滑方式的选择及轴承润滑剂与润滑方式的确定。

【难点分析】1.边界磨擦和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

2.油或脂润滑的确定。

3.润滑方式的选择依据。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配以课件或录像演示,与学生共同回忆实习中所见到的润滑方式,分析选择该种润滑方式的根据,最后归纳小结。

【学生分析】1.学生对摩擦的危害重视不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正视摩擦和磨损的现实,对机器的润滑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2.该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课中一定要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果,如磨料磨损可举眼不柔沙的实例。

【教学资源】机械基础在线开放课程.“中国职教MOOC”频道,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安排】3学时(180分钟)【教学过程】一、检查旧课掌握情况及讲评作业二、导入新课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磨擦,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时间久了鞋底要磨损。

润滑油安全生产制度

润滑油安全生产制度

润滑油安全生产制度润滑油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润滑剂,它在各个行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润滑油安全生产制度,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份润滑油安全生产制度的范例,供参考。

一、总则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保障润滑油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2.本制度适用于润滑油生产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

3.润滑油生产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二、生产安全管理1.建立并执行润滑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责任和安全措施。

2.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管理,并配备专业人员。

3.润滑油生产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

4.对润滑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5.严禁私拉乱接电线,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6.对于润滑油生产现场的危险源,应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化学品安全管理1.对于使用的化学品,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数据资料,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使用。

2.在润滑油生产过程中,涉及有毒、易燃、易爆等化学品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定期检查和维护化学品储存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四、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1.建立润滑油生产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对新进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熟悉操作规程。

2.定期组织润滑油生产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在岗职工必须持有相关岗位证书,并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

五、事故应急预案1.建立润滑油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指定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3.对涉及人身伤害的事故,需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六、监督检查1.润滑油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自查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企业进行处理。

第九章润滑添加剂分析

第九章润滑添加剂分析
①硫代异丁烯 是目前用途最广的极压添加剂,可用作切削油、齿轮油、液压油、 金属加工用油等的极压剂;一般含硫量为40%一45%wt。这类硫化 物稳定性好、极压性高,颜色浅。




② 硫化聚丁烯
用作齿轮、汽车传动和工业减速器润滑油的极压剂,添加量一般为5% 一8%wt。
三聚异丁烯

③二苄基二硫化物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成型时 存在着 内摩擦 熔融聚合物分子间的摩擦。 外摩擦 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表面间的摩擦。 内摩擦会增大聚合物的熔融流动粘度,降低其流动性, 严重时会导致材料的过热、老化; 外摩擦则使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及其他接触材料表面 间发生粘附,随温度升高,摩擦系数显著增大。



根据摩擦类型的不同,所需的润滑分为内润滑和外润滑。 内润滑 在塑料加工前的配料中,加入与聚合物有—定相容性的润滑

大多数的润滑剂兼具两种作用,只是相对强弱不同。
9.2.1 作用机理


1、内润滑 —塑化机理
为了降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加入与聚合物有一定相容性的 润滑剂,称之为内润滑剂。 其结构及其在聚合物中的状态类似于增塑剂,但与材料的相容性较 增塑剂低很多,仅有少量润滑剂分子象增塑剂穿插于聚合物分子链 间,略消弱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在聚合物变形时,分子链间能够 相互滑移和旋转,从而分子间的内摩擦减小,熔体粘度降低,流动 性增加.易于塑化。 润滑剂不会过分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强度等,这是与增塑剂 作用的不同之处。
加有脂肪酸的润滑油在使用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一般 在金属的某些凸出部位,温度条件具备时才能生成金属皂,由物理吸 附转变成化学吸附。


通常使用的油性剂有动植物脂肪油、 脂肪酸及酯、高级醇、高级胺和酰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溶剂抽提 抽提的任务是把丙烷溶剂和原料油充分接触而将原料油的润滑油组分溶 解出来,使之与胶质、沥青质分离。抽提部分的主要设备是抽提塔,工 业上多采用转盘塔。抽提塔内分为两段,下段为抽提段,上段为沉降段。 2.溶剂回收 溶剂回收系统的包括从提取液和提余液中回收溶剂,一方面回收溶剂循 环利用,另一方面使产品中不含溶剂。 (1)脱沥青油中溶剂回收。 (2)轻脱沥青油中溶剂回收。 (3)重脱沥青油中溶剂回收。 (4)脱油沥青中溶剂回收。 (5)低压溶剂回收。
第九章 润滑油的生产
知识目标:
了解润滑油的作用、分类、使用要求及化学组成。
熟悉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来源、组成性质、生产 原理、方法、工艺流程、操作影响因素分析、产 品组成要求。
初步掌握润滑油精制、调和原理和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润滑油基础知识
第二节 溶剂脱沥青
第三节 润滑油的溶剂精制
(二)使用性能 使用性能是指润滑油除了上述一般理化性能 之外,每一种润滑油品还应具有表征其使用 特性的特殊理化性质。越是质量要求高,或 是专用性强的油品,其使用性能就越突出。 反映润滑油使用性能主要有:氧化安定性; 热安定性;油性和极压性;腐蚀和锈蚀;抗 泡性和水解安定性等。
三、润滑油分类和规格
(二)合成润滑油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合成润滑油又分为几大类。有酯类油、 聚烷撑醚、聚硅氧烷(硅油和硅酸酯)、含氟油、磷酸酯和聚 α-烯烃。 与矿油相比,一般说来,合成润滑油具有优良的粘温性和低 温流动性,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润滑性和低挥发性,以及 其它一些特殊性能,如化学安定性和耐辐射性等,而且各类 合成润滑油的性能又各具特色,因而能够满足矿油所不能满 足的使用要求。这就是合成润滑油虽然价格较贵仍能不断发 展的重要原因。
二、润滑油的基本特性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和使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
润滑油主要理化性能
理化性能 外观颜色 密 度 黏 度 黏度指数 闪 点 凝点和倾点 酸 值 水 分 机械杂质 灰 分 残 炭 说 明
反映润滑油基础油精制程度和稳定性。氧、硫、氮化合物含量越少,颜色越浅 反映润滑油分子大小和结构。分子越大,非烃类及芳烃含量越高,密度越大 表示润滑油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表示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润滑油黏度受温度的 影响越小 表示润滑油组分轻重和安全性指标。组分越轻,闪点越低,安全性则越差 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能。分子越大或蜡含量越高,低温流动性越差,凝点和 倾点越高 反映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多少,表示润滑油抗腐蚀性能的指标 对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有影响。润滑油中水含量越少越好 反映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含量多少 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反映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深度 是为判断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而规定的项目
第二节 溶剂脱沥青
一、溶剂脱沥青的原理 溶剂脱沥青的原理,本质上是一个抽提过程。可以作为脱沥 青用的溶剂有若干种,但是炼油厂溶剂脱沥青装置广泛采用 的溶剂是一些低分子烃类,如丙烷、丁烷、戊烷及其混合物 等。溶剂脱沥青就是以各种烃类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作为基础,利用它们对环烷烃一烷烃及低分子芳香烃有相当 大的溶解度,而对胶质,沥青质难溶或几乎不溶的特性,将 胶质、沥青质自残渣油中脱除。
HVIW
中黏度指数
>60
MVI MVIS
MVIW
低黏度指数

LVI
未规定最低黏度指数。适用于配制变压器油、 LVI-60,LVI-75,LVI-100, 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 LVI-150,LVI-200,LVI-300, LVI-500,LVI-750,LVI-900, LVI-1200以LVI-90BS,LVI230/250BS两个光亮油。
(三)润滑油产品分类
我国润滑剂及有关产品的分类是参照国际标准ISO 6743/081制订的,把润滑剂及有关产品分为19个组,其组别见下表。
润滑油分组及应用场所 应用场所 组别 组 别 应用场所
A B C D E F G H M N
全损耗系统 脱膜 齿轮 压缩机(包括冷冻机和真空 泵) 内燃机 主轴、轴承和离合器 导轨 液压系统 金属加工 电器绝缘
(2)基础油生产过程 基础油生产过程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物理方法将理想组 分与非理想组分分离,通过原油常减压蒸馏,切取不同黏度 的常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作为润滑油生产原料,而后通过 脱沥青、精制、脱蜡、白土补充精制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非 理想组分除去。
化学方法是将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分转化为理想组分并除去 杂质。如加氢处理。加氢反应能使多环芳烃饱和、开环,转 变为少环多侧链的环烷烃,可提高黏度指数等质量。同时将 氧、氮、硫通过加氢,分别以H2O、NH3、SO2方式除去, 还可除去一些金属元素。
丙烷二次抽提脱沥青工艺流程
Ⅰ-减压渣油;Ⅱ-脱沥青油;Ⅲ-重脱沥青油;IV-沥青 ;l-转盘抽提塔; 2-临界分离塔; 3-抽提塔; 4-脱沥青油汽提塔;5-轻脱沥青油汽提塔; 6-沥青蒸发塔; 7-沥青汽提塔; 8-重脱沥 青油蒸发塔; 9-重脱沥青油汽提塔; 10-沥青加热炉; 11-丙烷压缩机;12-轻脱沥青油闪蒸罐;13- 重沥青油闪蒸罐;l4-升模加热器; 15-混合冷却器;16-丙烷气接收罐; 17-丙烷罐 ; 18-丙烷泵
P Q R T U X Y Z S
风动工具 热传导 暂时保护防腐蚀 汽轮机 热处理 用润滑脂的场合 其他应用场合 蒸汽汽缸 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
(四)内燃机油使用要求及规格
1.内燃机的工作特点
(1)温度高、温差大。
(2)运动速度快。 (3)负荷重。
(4)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
2.内燃机油主要性能要求 (1)适当的黏度和良好的粘温性能。

(二)影响溶剂脱沥青的因素 影响溶剂脱沥青的因素有原料油的性质、温度、压力,溶剂比、溶剂组成等。 但对实际操作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溶剂组成和溶剂比。


1.温度和温度梯度
温度较低时,溶剂对油有较大的溶解度。随着流度升高,溶剂选择性提高,脱 沥青油质量提高,但收率下降。这就要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 2.溶剂组成和溶剂比 3.压力 正常的抽提操作一般在固定压力下进行,操作压力不作为调节手段 4.原料油性质 渣油中油分含量多时,为使胶质、沥青质分离出来,所需的溶剂比就要大,脱沥 青油收率也高,相应黏度较低。原料中含油量少、而又需制取低残炭值的润滑油 时,所得脱沥青油黏度高、收率低。
润滑油根据原料来源分为石油基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
(一)石油基润滑油
石油基润滑油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分馏、精制和脱蜡等过程 得到的润滑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而 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如表9—2。
润滑油的理想组分是异构烷烃、少环长侧链烃。非理想组分 是胶质沥青质、多环短侧链以及大分子链状烃。
第四节 润滑油溶剂脱蜡 第五节 润滑油的补充精制 本章小结
第一节 润滑油基础知识
一、 摩擦和润滑的基本概念 (一)产生摩擦原因 两个相互接触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摩擦。 发生摩擦的原因有二: 1.物体表面是不平滑,其凸起部分阻挡相互的运动,产生 机械啮合。 2.相互接触部分分子间的引力也导致摩擦产生。 这两种因素是同时存在,对一般表面前者是主要的,对光滑 的表面后者是主要的。
表9—2 基础油化学组成与润滑油性能关系
化学组成影响 性能要求 黏度适中 粘温特性 好 低温流动 性好 抗氧化安 定性好 残炭低 闪点高 馏分越重黏度越大;沸点相近时,链状 烃黏度小,环状烃黏度大 链状烃粘温特性好;环状烃粘温特性不 好,且环数越多粘温特性越差;胶质沥 青质 大分子链状烃(蜡)凝点高;大分子多 环短侧链;胶质沥青质低温流动性差 非烃类化合物安定性差。烷烃易氧化, 环烷烃次之,芳烃较稳定。烃类氧化后 生成酸、醇、醛、酮、酯 形成残炭主要物质为润滑油中的多环芳 烃、胶质、沥青质 安全性指标。馏分越轻闪点越低,轻组 分含量越多闪点越低
(2)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良好的清净分散性。
(3)良好的抗磨性能。 (4)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3.内燃机油分类分级
我国内燃机油的分类,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AE黏度 分类和API性能分类。
内燃机油类别及牌号
名 分类方法 单级油 黏度分类(牌号 ) 多级油 20、30、40、50 5W、10W、15W、20W 5W/20、5W/30、10W/30 10W/40、15W/40、20W/40 性能分类(分级) 汽油机油 柴油机油 船用柴油机油 SA、SB、SC、SD、SE、SF CQ、CB、CC、CD ZA、ZB、ZC、ZD 称 牌 号(分级)
解决方法 蒸馏切割馏程合适的 馏分 脱除多环短侧链芳烃 (精制);脱沥青 脱蜡、脱沥青、精制 脱除非烃类化合物
提高蒸馏精度,脱除 胶质沥青质 蒸馏切割馏程合适的 馏分,并汽提脱除轻组 分
(1)基础油分类
我国矿物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及用途
名称 超高黏度指数 很高黏度指数 高黏度指数 黏度指 数要求 >140 >120 >95 分类 UHVI VHVI HVI HVIS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深度精制,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 和一定的蒸发损失指标。适用于调配高档汽 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 深度脱蜡,较低凝点、较低的蒸发损失和良 好的氧化安定性。适用于调配高档内燃机油、 低温液压油、液力传动液等。 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 深度精制,中黏度指数,低凝点低挥发性中 性油。较好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和蒸发损 失。适用于调配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等。 深度脱蜡,中黏度指数,低凝点低挥发性中 性油,有较好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和蒸 发损失。适用于调配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 等。 MVI-60,MVI-75,MVI-100, MVI-150,MVI-200,MVI300,MVI-500,MVI-600, MVI-750,MVI-900以MVI90BS,MVI125/140BS和 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HVI-75,HVI-100,HVI-150, HVI-200,HVI-350,HVI500以及HIV-650和HVI120BS,HVI-150BS两个光亮 油。 其它要求及用途 黏度牌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