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本模拟试题 .doc

合集下载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模拟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模拟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模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翩跹(piān xiān)踌躇(chóu chú)峥嵘(zhēngróng)B. 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缱绻(qiǎnquǎn)C. 倜傥(tì tǎng)踯躅(zhí zhú)缱绻(qiǎn juǎn)D. 峥嵘(zhēng róng)徜徉(cháng yáng)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很高尚。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不得不取消。

C. 这种新药的疗效,经过临床试验证明是显著的。

D. 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他终于完成了任务。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 难道你不知道吗?B. 你不知道吗?C. 你应该知道。

D. 你不知道?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谦虚又好学。

D. 他的成绩很好,他的品德也很高尚。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了更好的未来。

B. 我们为什么学习?C. 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学习。

D. 学习为了什么?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学问博大精深。

B.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C. 他的学问深不可测。

D. 他的成绩好到令人难以置信。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奋生活。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和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和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和答案第Ⅰ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A.《秋水》B.《张中丞传后叙.》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2.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3.《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人者好烦其令”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4.《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5.《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6.“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A.给人吃B.食物C.以……为食D.吃7.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8.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9.《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10.《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日”的“太史公”指的是【】A.司马迁自称B.《史记》点评者C.《资治通鉴》的作者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比拟C.借代D.排比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C.飞鸟相与还D.欲辩已忘言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A.玉环飞燕皆尘土B.忽复乘舟梦日边C.闲来垂钓碧溪上D.长风破浪会有时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A.“云外惊飞四散哀”B.“长门灯暗数声来”C.“岂逐春风一一回”D.“水多菰米岸莓苔”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A.失落感B.急切感C.休闲感D.绝望感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A.对等并列B.抑扬交错C.相互对比D.逐层推进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A.沙子龙B.王三胜C.孙老者D.小顺子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A.直接心理刻画B.自然环境烘托C.肖像和对话呈示D.行为和表情显现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A.《城南旧事》B.《金桥》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D.《晓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4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24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2
1、下列文章。“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2、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的心里”此诗句出自( )
A、《炉中煤》;
B、《再别康桥》;
C、《发现》;
D、《我爱这土地》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请回答:
A、这里的说话人是谁?是对谁说的?
B、“早听人一句话”、“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同指什么事?这说明说话人是什么性格的人?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B,缃綺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
A、铺垫 B、侧写
C、对比 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套(附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套(附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套(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32.80)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分数:3.30)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额手称庆坍塌班师回朝C.秸杆大有稗益赘述披肝沥胆D.摩娑厝火积薪巨擘见风驶舵√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中“嗑碰”应为“磕”。

B项中“辑拿”应为“缉拿”。

C项中“大有稗益”应为“大有裨益”。

D项中“摩娑”应为“摩挲”,“厝火积薪”:厝,放置;薪,柴草。

把火放到柴堆下面。

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巨擘”:大拇指,喻在某一领域最杰出的人物。

“见风驶舵”中的“驶”应为“使”。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分数:3.30)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丢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解析: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能力。

A项中“一念之差”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此处不当;C项中“拍手称快”多用来形容仇恨得到消除,正义得到伸张,或目的实现时的痛快心情。

此处不当。

D项中“功败垂成”指的是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此处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分数:3.30)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基金解析: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A.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B.善于模仿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C.刻苦磨炼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D.耻居人下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答案: a2.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答案: b3.《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A.贡献卓著B.无私奉献C.全才罕遇D.英年早逝答案: b4.《长恨歌》第四部分所描绘的杨玉环在仙界思念唐玄宗的情景是() A.天然之境B.融情入境C.移情于境D.因情造境答案: d5.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A.故居的变迁B.亡姐的不幸遭遇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D.“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答案: c6.《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对比B.类比C.烘托D.象征答案: c7.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答案: b8.《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比拟C.借代D.排比答案: b9.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是()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答案: c10.《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答案: b11.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个节奏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答案: d12.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A.市义于薛B.薛地建庙C.游说于梁D.游说齐王答案: c13.《吃饭》选自钱钟书的()A.《人兽鬼》B.《围城》C.《写在人生边上》D.《谈艺录》答案: c14.《声声慢》中,“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A.休闲感B.急切感C.失落感D.绝望感答案: c15.《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A.斟酌字句就是调整思想感情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C.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D.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答案: d16.《哦,香雪》的整体建构特点是()A.思想感情的多重性B.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C.以铅笔盒为聚焦点D.借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情答案: b17.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C.郁达夫的《孤独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答案: a18.以“心里想”、“心里又想”领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行为描写B.语言描写C.直接心理描写D.典型细节描写答案: c1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物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举止抒情D.借典故抒情答案: b20.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C.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D.奇怪而高的天空答案: c二、多选题1.《虞美人》中,借以表达“物是人非”情感的事物有()A.春花秋月B.小楼C.雕栏玉砌D.东风E.一江春水答案: acde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议题有() A.抱定宗旨B.砥砺德行C.改良讲义D.添购书籍E.敬爱师友答案: abe3.《蚂蚁大战》描写生动的原因有()A.观察细致B.描写细腻C.画面清晰D.类比贴切E.拟人传神答案: abcde4.下列作品,属于记事散文的有()A.《爱尔克的灯光》B.《香市》C.《西湖七月半》D.《马伶传》E.《哭小弟》答案: abc5.《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小说内涵深刻性的主要体现有A.时代变迁消解了等级观念B.等级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C.身份意识浸透小人物心灵D.等级意识遭到儿孙的唾弃E.寓深意于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答案: bc三、词语解释题1.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8分)1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 ___风__ 、 _雅____ 、 ___颂_____ 三部分。

2 、知我者, __谓我心忧______ ;不知我者, __谓我何求____ 。

(《诗经·王风·黍离》)3 、孟子曰:“ 民为贵__ , ___社稷_次之____ ,君为轻。

”(《民为贵君为轻》)4 、中国现代戏剧肇始于 1907 年“ __春柳社__ ”的创立及其演剧活动。

二、选择题(10分)1 、《诗经·卫风·伯兮》是一首()A 、征战诗B 、思妇诗C 、送别诗D 、爱情诗2 、()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桥梁。

A 、《论语》B 、《庄子》C 、《孟子》D 、《荀子》3 、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A 、东风无力百花残B 、蜡炬成灰泪始干C 、夜吟应觉月光寒D 、青鸟殷勤为探看4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的是()A 、梁实秋B 、周作人C 、徐志摩D 、林语堂5 、曾写下大量乡愁主题的诗作,被称为“乡愁诗人”的是()A 、戴望舒B 、徐志摩C 、余光中D 、艾青三、名词解释(6分)1 、诸子散文: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记载或收集“诸子百家”主要言论和学说的文章,称之为“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

2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四、文言文翻译(15分)1 、试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想要让孔子拜见他,孔子不见他。

阳货给孔子送了一只蒸熟了的小猪。

孔子打听到阳货出门,往他家拜谢。

两人在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啊!我有话和你说。

《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十)

《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C、“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参考答案】:B2、《八声甘州》上片写景的特点是()A、移情于景B、白描铺叙C、虚实交错D、因情造景【参考答案】:B3、《蒹葭》中“在水一方”情景的普遍性象征意义在于()A、涵容一切追求不得的失恋情境B、涵容一切事业受挫的失败情境C、涵容一切理想难达的失落情境D、涵容一切可望难即的人生情境【参考答案】:D4、《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A、羁旅之苦B、家国之思C、前途之虑D、老病之忧【参考答案】:B5、在《吃饭》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提出的社会理念是 ( )A、杂而不同B、杂而相同C、和而不同D、和而相同【参考答案】:C6、李清照《声声慢》中,直接引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A、晚来风急B、伤心雁过C、黄花堆积D、梧桐细雨【参考答案】:D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文中记叙其母16岁嫁到归家直到去世所发生的一些事B、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既有抒情,又有渲染,而不仅仅是简单叙事C、全篇文字只是简略的叙事,但字里行间,流动着极其悲痛的心情D、本文全篇文字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参考答案】:B8、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A、食无鱼B、无以为家C、食无肉D、出无车【参考答案】:D9、下列描述士大夫在“西湖七月半”时看月的一句话是()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C、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D、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参考答案】:A10、《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鄙弃世俗功名心态的诗句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参考答案】:A11、统领《声声慢》全词举止、景物、心情()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参考答案】:A12、《我与地坛》:“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1.《诗经》中的《氓》属于( )(分数:1.50)A.颂B.大雅C.小雅D.风√解析:《氓》选自《诗经》中的“卫风”,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篇名取自首句诗的第一个字。

2.屈原在对《国殇》中的战斗进程进行描写时,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分数:1.50)A.象征暗示B.场面描绘√C.对比描写D.侧面烘托解析:《国殇》前一部分主要采用场面描绘的方法,按照战斗进程描写战斗情况,场面逼真、层次井然,读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之在于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分数:1.50)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解析:类比论证是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其中,“性质、特点相同”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

如以“碧空之在大泽”类比“四海之在天地”,以“梯米之在大仓”类比“中国之在海内”,以“毫末之在于体”类比人与万物的关系。

4.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分数:1.50)A.借喻B.借代√C.比拟D.比喻解析:“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5.下列属于对话体驳论文的是( )(分数:1.50)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答司马谏议书》D.《论毅力》解析:《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对话。

6.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是( )(分数:1.50)A.李白√B.白居易C.李商隐D.张若虚解析: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张若虚是初唐诗人。

7.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以刻画细致、寄情深远而享有盛誉的作家是( )(分数:1.50)A.韩愈B.柳宗元√C.陈子昂D.罗隐解析:柳宗元的政论、传记、寓言均有特色,其山水游记继承了历代山水散文的特点并加以改造完善,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本)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闻一多《一句话》中的“霹雳”隐喻A.蕴藏巨大力量的民众B.革命的火种C.民众革命的声威与力量D.民众的革命2.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写的是A.他家乡的景象B.他生活过的地方的景象C.解放区的景象D.江南水乡的景象3. 屠格涅夫的《门槛》中的“门槛”象征A.革命征途的艰难B.囚禁革命者的监狱C.革命者的秘密组织D.敌人设下的陷阱4. 曹操的《短歌行》借用“周公吐哺”表达的心情是A.思慕贤才B.礼贤下士C.求贤不得的苦闷D.贤才云集的兴奋5. 李清照的《声声慢》,作者自喻的事物是A.过雁B.晚风C.黄花D.梧桐6. 《杜陵叟》为了突出急征暴敛的罪行,先写灾情之重,这运用的是A.铺垫手法B.对比手法C.侧写手法D.象征手法7.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的秋天黄昏旅行图的中心画面是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夕阳西下8. 《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表现手法是A.融情入景B.因情造景C.移情于景D.以景托情9. 《上邪》运用的抒情方法主要是A.直抒胸臆B.间接抒情C.寓情于景D.反讽10. 表达了“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是A.《江城子》B.《虞美人》C.《八声甘州》D.《声声慢》11. 与高适齐名的盛唐边塞诗人的是A. 李商隐B.岑参C.王昌龄D.王维12.《报刘一丈书》中的“报”是指A.报答B.回复C.报复D.报告13.不属于北京的秋的特点是A.清B.静C.悲凉D.淡14.《张中丞传后序》最大的特点是A.描写叙事并重B.叙事抒情并重C.描写抒情并重D.议论叙事并重15.《爱尔克的灯光》的中心思想是A.抒写对故居的留念B.悼念亡姐的不幸C.否定封建家庭和礼教D.展现作者的理想16.《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A.“长宜子孙”B.灯光C.石狮子D.姐姐17.《往事》描写的是A.风B.山C.树D.海18.《背影》一文主要描写了A.父亲送儿子乘火车北上B.家中生活惨淡C.父亲给儿子找工作D.父亲脾气的变化19.《灯下漫笔》写到“罗素见轿夫含笑”一段属于A.反语B.讽刺C.暗示D.反诘20.五四时期,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的代表人物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成仿吾D.郭沫若21.<<寡人之于国也>>阐述的政治主张是A.民本思想B.王道思想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认识有限22.<<选择与安排>>,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来证明A.选择材料的重要B.安排材料的重要C.轻重分明的重要D.结构严谨的重要23.<<论学问>培根认为读书为学主要目的是A.娱乐B.装饰C.增长才干D.权衡轻重,审察事理24.“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属于论据。

A.名人名言论据B.日常生活论据C.客观现象事实论据D.历史事实论据25.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祝福》D.《伤逝》26.现代文学史以描写北京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京味色彩的作家是A.郁达夫B.老舍C.孙犁D.赵树理27.屠格涅夫成名之作是A.《罗亭》B.《父与子》C.《猎人日记》D.《散文诗选》28.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是属于A.行动描写B.肖像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29.《世说新语》是一部A.讽刺小说集B.志怪小说集C.笔记小说集D.传奇小说集30.《嘱咐》主要人物描写的方法是A.肖像描写B.对话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31.《风波》开头描绘田家乐景象主要用意是A.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B.嘲讽文豪诗兴的和合时宜C.衬托后文的风波动感D.展现江南的风土人情32.《米龙老爹》所写故事的时代背景是A.1871年巴黎大革命B.1870年普法战争C.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33.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A.同情丫环B.同戏子交游C.贾环的挑唆D.宝玉的反封建礼教的性格与贾政的封建礼教卫道士之间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

1.《往事》通过涵的话,把海神当作人来描写,是为了A.赋予大海以象征意味B.突出海的特征C.渲染大海的美D.与杰的话形成对比2.通过《宝玉挨打》可以看出A.封建势力对判逆者的镇压B.统治者内部矛盾激烈C.宝玉的不孝D.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3.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A.茅盾B.朱自清C.冰心D.鲁迅4.《报刘一丈书》讽刺的人物有A.干谒者B.刘一丈C.门者D.权要者E.师爷5.《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发的文艺思想有A.胸有成竹B.心手相应C.托物言志D.疱丁解牛6.《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始得”二字含义有A.才知西山怪特之象B.《永州八记》第一篇C.“始得”即“使得”D.一种文体7.《史记》包括A.本纪B.表C.书D.列传8.《前赤壁赋》中借以抒情、说理的景物有A.明月B.白露C.清风D.江水9.《石崇与王恺争豪》表现与揭露东晋门阀豪族的A.穷奢极侈B.重物轻人C.飞扬跋扈D.骄横暴戾10.属于直接抒情的有A.唯见长江天际流B.不破楼兰终不还C.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D不忍登高临远E.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11.采用象征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有A.《往事》B.《香市》C.《鹰之歌》D.《门槛》E.《炉中煤》12.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表现方法与修辞手法是A.象征B.排比C.谐音D.对偶E.对比13.关于《氓》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自《诗经卫风》B.叙事诗C.采用比兴手法D.弃妇诗E.四言为主14.下列散文中属于驳论文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答司马谏议书D.论毅力E.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5.下列文章属于书信体的有A.答李翊书B.谏逐客书C.答司马谏议书D.报刘一丈书E.论毅力16.先秦散文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A.论语B.孟子C.庄子D.墨子E.韩非子17.下列成语出自<<季氏将伐颛臾>>的有A.望洋兴叹B.满招损,歉得益C.既来之,则安之D.祸起萧墙E.分崩离析18.属于体现孔子政治主张的是A.昔者以为东蒙主B.均无贫C.为社稷之臣D.修文德以来之E.安无倾19.《谏逐客书》指出秦王重物轻人而喜欢别国的A.武器B.珍宝C.美人D.书籍E.音乐20.《麦琪的礼物》的艺术特点有A.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特点B.善于运用外部行动和表情描写人物C.一虚一实,双线并行,强烈的悬念D.结尾出乎意料之外;三、简答题。

1.今京不度。

不度: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二于己。

鄙:二:3.不义不昵,厚将崩。

厚:4.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

负:数: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

所:6.先死单于。

先死:7.士卒亦多乐从广而苦程不识。

苦:8.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9.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10.大军不知广所之,故佛从。

之:1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莳:12.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1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聚:14.常有兵燹,常有水旱。

兵燹:15.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荑之义者。

16.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用:17.祸莫大于杀已降。

18.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19.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讲:20.橐驮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

四、综合题。

1.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这四句陈述了什么道理?作者要强调什么?(2,)如何理解“心远”之意?2.《门槛》姑娘踏进了门槛——一幅厚门脸放下来掩住了她。

“傻瓜。

”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

(1,)“姑娘踏进了门槛”说明了什么?(2,)“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3,)“圣人”的赞叹象征什么?3.“今恩足以及禽兽,而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1,)写出体现本段的中心论点的句子。

(2,)这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3,)这段话的修辞方法是什么?4.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着停留。

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爱他贵他稍稍在人间留恋。

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劫,究竟哪一刹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

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1,) 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这段话分为几层? (3,)找出反问句。

5.《追求》写作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600字。

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C2.【正确答案】 C3.【正确答案】 A4.【正确答案】 B5.【正确答案】 C6.【正确答案】 A7.【正确答案】 D【正确答案】 A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B 11.【正确答案】 B 12.【正确答案】 B 13.【正确答案】 D 14.【正确答案】 D 15.【正确答案】 C 16.【正确答案】 B 17.【正确答案】 D 18.【正确答案】 A 19.【正确答案】 C 20.【正确答案】 A 21.【正确答案】 B 22.【正确答案】 A 23.【正确答案】 D 24.【正确答案】 C 25.【正确答案】 A 26.【正确答案】 B 27.【正确答案】 C 28.【正确答案】 B 29.【正确答案】 C【正确答案】 B 31.【正确答案】 C 32.【正确答案】 B 33.【正确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ABC 2.【正确答案】ABD 3.【正确答案】ABC 4.【正确答案】ACD 5.【正确答案】AB 6.【正确答案】BC 7.【正确答案】ABCD 8.【正确答案】ACD 9.【正确答案】ACD 10.【正确答案】BE 11.【正确答案】ACDE 12.【正确答案】ACD 13.【正确答案】ABCDE 14.【正确答案】AC 15.【正确答案】ACD 16.【正确答案】AB 17.【正确答案】CDE 18.【正确答案】BDE19.【正确答案】BCE20.【正确答案】ABCD三、简答题。

1.【正确答案】今京不度。

不度:不符合制度;2.【正确答案】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貮于己。

鄙:边邑貮:两属3.【正确答案】不义不昵,厚将崩。

厚:土地扩大;4.【正确答案】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

负:倚恃数:多次;5.【正确答案】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

所:左右6.【正确答案】先死单于。

先死:先于单于死;7.【正确答案】士卒亦多乐从广而苦程不识。

苦:以------为苦;8.【正确答案】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理解9.【正确答案】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日滋:日益增多;10.【正确答案】大军不知广所之,故佛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