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鼠疫的现状与预防控制
鼠疫防控应急预案

鼠疫防控应急预案XXX鼠疫防控应急预案鼠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
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都有发生和流行。
随着人口流动和商品流通的日益频繁,防控形式严峻,因此鼠疫预防控制工作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保证在鼠疫疫情发生和流行时能及时、高效、有序处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一、鼠疫疫情报告(一)鼠疫疫情的报告范围1、初诊为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和原因不明的发热急死病人(以下简称急死病人)。
2、发现大量自毙鼠或10天内在同一地点范围内连续发现3只以上原因不明死鼠。
(二)疫情报告人中心责任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每一位公民均为义务报告人。
(三)疫情报告的时限、方法和程序发现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时,应在6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二、疫情的处理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迅速派出人员在1小时内抵达现场,并准备足够的治疗、消毒、灭蚤、灭鼠等药品、器械和服装,以备应急之需。
三、鼠疫防控当辖区内发生鼠疫疫情时,中心根据工作的需要成立领导小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划定疫区,确定隔离范围和控制对策,迅速动员群众参与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疫情的确定(一)对病人、疑似病人和急死病人依据风行病学、临床、细菌和血清学等方面情况加以断定。
对鼠类等动物和蚤类等昆虫,可根据细菌学或特异性敏锐的血清学检验来断定。
(二)确定疫情的时限对鼠疫疑似病人,应当在2日内作出明确诊断。
疾控中心对检验材料应当在24小时内提出初步报告。
5、疫情的控制(一)人间鼠疫疫情的控制措施1、抢救、隔离、治疗、转诊(1)对病人或凝似病人要及时就地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2)根据疫情确定大、小隔离圈,范围划定后应立即封锁,进行卫生处理,隔离圈内人员实行健康隔离,必要时进行检诊和预防性治疗,不得外出,物资的输出须经卫生检疫后方可进行。
鼠疫防治知识手册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
一旦爆发鼠疫疫情,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发现2例输入性鼠疫病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答。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
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引起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Pestis)。
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头钝圆的短小杆菌。
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鼠疫菌是一种强毒力的病原体,对敏感动物和人具有猛烈的侵袭力和快速传染性。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
鼠疫传染病防控方案

鼠疫传染病防治诊疗控制方案.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
一、流行病:(1)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2)症状: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到9天。
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最早被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受害的淋巴结发热、肿胀、红肿、变软、化脓。
指导意见: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与之同时或在症状出现稍前有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部最多),典型病例淋巴结有明显触痛、硬、伴周围组织肿胀。
表面皮肤平滑、色红但不发热。
病人多有烦躁、谵妄、神志不清、共济失调。
医生查体时易于触到肿大的肝和脾。
淋巴结可以充满脓液,在第二周内溃破流脓。
如不治疗,60%以上的病人死亡,死亡多发生在发病的第3和第5天之间二、消毒灭鼠灭蚤(一)1、消毒:消毒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县、乡疾控人员在接到鼠疫疫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开展消毒工作。
首先喷洒500ppm二氧化氯或过氧乙酸消毒一条宽通往患者家里的通道。
对腺鼠疫病人住处的地面、墙面及陈列品用%过氧乙酸或2%二氯异氰尿酸钠喷洒,药量为100~300毫升/平方米。
肺鼠疫病人污染的小隔离圈应全面消毒,患者住处可用过氧乙酸~1克/立方米熏蒸(相对湿度达80%以上)消毒空气,密闭缝隙熏2小时后通风。
;患者污染的床单、棉被、内衣或布类先喷洒%过氧乙酸,然后用%过氧乙酸浸泡2小时再清洗或高温灭菌。
廉价物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进行焚烧。
贵重仪器、家用电器、手表等用75%酒精擦洗表面。
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加入倍量的10%次氯酸钠放置3小时,或用倍量20%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消毒24小时后掩埋处理。
鼠疫防治知识手册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
一旦爆发鼠疫疫情,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发现2例输入性鼠疫病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答。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
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引起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Pestis)。
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头钝圆的短小杆菌。
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鼠疫菌是一种强毒力的病原体,对敏感动物和人具有猛烈的侵袭力和快速传染性。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
鼠疫防治知识PPT

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治疗手段,例如,将新型药物和疫苗应用于临床试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完善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以预防和控制鼠疫 的传播。
国际合作与全球防控
跨国合作
鼠疫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
与感染鼠疫的病人直接接触, 通过飞沫传播。
间接接触
接触了被鼠疫杆菌污染的物品 或环境,再触摸自己的口鼻或 伤口,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动物媒介
被感染的鼠类或其他啮齿动物 通过跳蚤等媒介将病菌传播给
人。
空气传播
在密闭、拥挤的环境中,鼠疫 杆菌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长时 间悬浮,被人吸入后感染。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配合。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组织发起的鼠疫防控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鼠疫威胁。
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鼠疫防 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
能力。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减少与鼠类等动物的接触。
及时报告疑似病例
呼吁公众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及时 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
防控措施。
06 鼠疫防治的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疫苗研制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鼠疫 病原体的新药研发将取得更多突破。 例如,开发更高效、低毒性的抗生素, 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疫苗研制
新型疫苗的研制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通过改进疫苗成分和生产工艺,提高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鼠疫病原体。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一、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腺鼠疫:潜伏期2-8天,病人应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腺鼠疫、皮肤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肺鼠疫:潜伏期1-3天,病人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S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瞻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人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及(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1)患者的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髓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二、诊断原则1、具有临床表现(1),或具有接触史(1),同时出现临床表现(2)至(8)中任何一项者为急热待查.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2)或(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3)项,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鼠疫的防控措施

鼠疫的防控措施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鼠疫的防控
措施:
1. 鼠类控制:减少鼠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控制鼠疫的主要手段。
使用鼠类防治剂
和捕鼠器具,清除饲养残留物和垃圾,防止鼠类进入居民区。
2. 个人防护:接触可能带有鼠疫杆菌的鼠类或其体液时,务必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
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避免直接接触死亡的鼠类或其体液。
3. 提高公众意识:开展鼠疫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
育民众如何避免接触鼠类和其体液,以及对鼠疫症状的早期识别。
4. 早期发现和隔离:对于疑似鼠疫感染的患者,应立即隔离,并尽早进行鼠疫的确诊。
随后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
5. 接种疫苗:建议在高风险地区或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接种鼠疫疫苗,以提高身体免
疫力。
6. 传染源控制:对于疫情暴发地区,要及时清除死亡的鼠类和其它可能感染鼠疫的动物,如跳蚤等。
以上措施旨在降低鼠疫疫情的传播风险和控制疫情的扩散。
在高风险地区,建议加强
监测、早期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以及加强与相邻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2024年度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2024/3/23
13
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林业部门
负责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的 鼠类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加 强野外灭鼠和生态治理。
海关部门
负责口岸区域的鼠类疫情监测 和防控工作,加强出入境人员 、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查验。
农业部门
负责农村地区鼠类疫情的监测 和防控工作,加强农田、牧场 等区域的灭鼠工作。
2024/3/23
处置等。
2024/3/23
6
02
应急预案制定目的与原则
2024/3/23
7
制定目的
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和及时控制鼠疫 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指导和规范各类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 工作,减轻鼠疫造成的危害,保障公 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024/3/23
8
制定原则
01
以人为本,减 少危害。
02
统一领导,分 级负责。
18
05
应急处置措施与流程
2024/3/23
19
发现疑似病例处理程序
01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后 ,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告,并启动院内感染控 制措施。
0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 ,应迅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 查、核实诊断,并指导医疗机 构开展救治工作。
0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 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 理。
25
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方向
加强病原学研究
深入研究鼠疫病原体的生物学 特性、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等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检测技术创新
研发更加快速、准确、便捷的 鼠疫检测技术,提高疫情发现 和处置能力。
加强药物和疫苗研发
加快鼠疫特效药物和疫苗的研 发进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 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跃期
一 些 静 息 了 多 年 的疫 源 地 重 新 暴 发 流 行 并 向周 围 蔓 另 外 我 国 东 北 和 内 蒙 东 部 地 区 的 达 乌 尔黄 鼠
, ,
,
延 扩 大 同 时 新 的疫 源 地 也 不 断 出 现 发 生 了 几 次 规 模 较 大
疫 菌 株 的 分 布 情 况 分 析 其 流 行 特点 然 后 再 根 据 各 个 疫 源 地 的 自然 景 观 和 菌 株 类 型 来 制 定 相 应 的预 防 控 制 措 施 但 这 有
,
,
的 流 行也 暴露 出 我 国 应
。
我 们应 完善 整 个社会公共
、
卫 生 管 理 体 系 建 立 高效 的 传 染病 信息管 理 系统 完 善 的应急 处 理 系 统 并健 全 预 警报 告 机 制
展 社会安 定 等都 有 巨 大 影 响
,
,
疫情 的发 生 对 旅 游 经 济 发
它 不 仅 严 重 危 害人 民 健 康 还
,
病变
患 者 还 可 能 出现 发 热 心 动 过 速 血 压 降 低 血 液 中 白
,
存在 而 且 分布很广 行
。
,
,
在 人 类 历 史 上 曾经 有 过
,
、
次世 界 大 流
细 胞 增 高 和 弥 散 性 血 管 内凝 血 等 内毒 素 血 症 的 表 现 预 防控 制 研 究 进 展
年 中 国香 港 鼠疫 大 流 行 期 间 法 国 学 者 耶 尔 森 在 年 修 订 的《伯 杰 氏 鉴 定 细 菌 学 手
, ,
、
、
的预 防控制
、
。
疫 源 地 的监 测 地调查
。
我 们 只 根 据 目前 了 解 的 疫 源 地 情 况 进
, ,
会 导 致 社 会恐 慌 危 害 国 家 的 生 物 安 全 并造成 巨 大 的 经 济损 失 我 们一 定 要 加 强 对 抗 突 发疫 情 这 方 面 的 能力
宣 传教 育
,
,
、
、
细
起 人 间 鼠疫 确 诊 鼠疫 病 例
例 其 中死 亡
,
例 治愈
、
菌 由此 可 冲破 淋 巴 屏 障 扩 散 转 移 到 一 些 新 的 淋 巴 结 而 发 生 次发 性 鼠疫淋 巴 结 炎
血 症 和 继 发性 肺 鼠疫
。
例
。
患 者 主 要 为农牧 民 除囊 谦 县 感 染途 径 尚须 进 一 步 调 查 鼠疫 顾 名思 义 是 鼠类 动物 中 的 传 染病 通 过 跳 蚤 叮 咬 等
另 外 已 公 布 的 微 生 物基 因 组 序
。
型 和 主要 宿 主 及 地 理 环 境 的 关 系
,
列 也 有 助 于 我们 认 识 它 们之 间 的进 化 关 系
,
假结 核菌是 与 鼠
,
的流 行 因 素 季 节 消 长 传 播 和 某 些 疫 源 地 空 间 结 构等 规 律 和
疫 菌 最 为 近 源 的 肠 道 致 病 微 生 物 但 在致 病 特 性 方 面 却 有 巨
,
中 国 香港 从 尸 体 的 肿 大 淋 巴 结 中 获 得 卵 圆形 两 端 浓 染 的 革
兰 阴性 无 动 力小杆菌
近 年 来分 子 生 物 学 飞 速 发 展 人 们 已 经 开 始从 基 因 水 平
,
册》 将 其命 名 为 鼠疫 耶 尔 森 菌 这 就 是 鼠疫 的 病 原 体
流 行现状
来研究 疾 病 的 发 生 和 发 展 的
展 流 动监 测
, ,
的疫 情 判 断 和 决策 就 要 培 训 基 层 卫 生 人 员 加 强 他 们 自 身业
务能 力 的 提 高 提 高他 们 对 鼠疫 的 警 觉 性
。
,
。
④缺 乏 完备 的 鼠疫 疫 情 监 测 和 信 息管 理 系 统
,
。
鼠
疫 一 般 发 生 在 较 偏 远 的地 方 由 于 那 里 经 济 相 对 落 后 交通 不 发 达 信 息 传 递 不 方便 依靠 现 有 的 力 量 还 很 难 做 到
, ,
,
无 论 是 传 染病 的 自然 暴 发 还 是 人 为 的 生 物 恐 怖 病 原
型
,
脉 冲场 凝 胶 电 泳 随 机 引 物 扩 增 多 态 性
,
、
、
年 代 以 来 我 国 鼠疫 自然 疫 源 地 再 次 进 人 活
,
,
,
基因指纹 图 谱等多种 技术都 应 用 于 鼠疫 菌 的基 因 分 有 了 这 些 理 论 基 础 我 们 可 以 从 分 子 水平 来 研 究 我 国 鼠
, , ,
年虽 比
这 就要加强 疫情 的监 测 工 作
“ ”
,
②鼠疫 菌 的 保 存 方 式 未
,
在 鼠疫 静息 期 我 们 还 不 清 楚 鼠疫 菌 的 保 存 方 式 只
,
有 清 楚 鼠疫 菌 的 存 在 形 式 我 们 才 能 将 其 扼 杀 在 摇 篮 里
必 须 加 强 这 方 面 的研 究
。
“
”
,
③监 测 手 段 有 待 改进
色素沉 着 到
疫 菌分为
、
一
的 突变率 等 多项 指 标 将 我 国 的 鼠
查 明 各 疫 源 地 鼠疫 动 物 病
、
,
也 可 从 中找 到 一 些 菌 株 鉴 定 分 型 的 标 识 从 而 为 鼠疫 菌 的 检
测 和 追 踪 来 源 奠定 理 论 基 础
。
、
,
个生 态型
、
此种 方法 初步地 较 满 意地 解 释 了菌
,
鼠疫 菌 由淋 巴 浸人 血 液 可 引 起 鼠疫 败 原 发 性 肺 鼠疫 是 经 飞 沫 传 播 的 肺 泡
,
、 、 、
、
外 其余病 例 均 因 猎 捕 或 剥食 旱 獭 而 感 染
,
。
,
及 支气 管 内有 血 性 渗 出 物 肺 门 淋 巴 结 有 肿 胀 充血 及 出 血 等
途 径 传 染 给 人 类 是 一 种 自然 疫 源 性 疾 病 在 地 球 上 不 但 早 已
县 疫 源 面 积达
,
由 于 鼠疫 菌 具 有 很 强 的 毒 现晚
。
力 和 一 系 列 对 抗 宿 主 的 免疫 机 制 人 对 鼠疫 菌 普 遍 易感 无 隐
。
我 们 往 往是 在 疫 情 发 生 时 才 知 道 而 不 能 准 确 预 测 虽
,
,
性 感染 造 成 人 间 病 例 的 发 生 呈 现 上 升 趋 势 代 鼠疫 的 人 间 病 例 每 年 不 足
一 段 很 长 的路 要 走
,
的 鼠疫流 行
密 度普遍 回 升 预 示 着 这 些 地 区 的 鼠疫 动物病 可 能 恢 复 活 动
云 南 家 鼠 鼠疫 疫 源 地 的 面 积 也 日 益 扩 大 并 连 续 造 成 以 腺 鼠
另 外 目前 鼠疫 还 没 有 免 疫 效 果 十 分 理
一
,
想 的 疫 苗 基 因组 序 列 的 测 定 也 为我 们 进 行 疫 苗 研 究 和 药 物
,
行 灭 鼠 灭 蚤 是 不 行 的 有 必 要 组 织 全 国 力 量 重 新进 行 疫 源
明 确 鼠疫 在 自然 界 的 分 布 情 况 并 查 明 目前 鼠疫 分
,
, ,
,
任 何事 情 都 很 难 做 到 万 无 一 失 要进 行 准 确
,
,
,
布 周 边 地 区 的 情 况 同 时 也 要 加 强 鼠疫 监 测 的 组 织 和 力 度 依 靠 现 有 的力 量 除巩 固 和 加 强 目前 的 监 测 点外 还 要 大力 发
⑤疫 苗 的 研 制
、
。
目前 我 们 还 没 有 一 种 很 好 的 疫 苗
急 须研 发 保 护性 好 不 良反 应 小 的疫 苗
预 防控 制 措 施
近 年来 我 国 鼠疫 发 病 有 所 上 升 所 以 我 们 必 须 加 强 鼠疫
,
诊 断试剂 并 做 好 相 应 的储备
对 突发公 共 卫 生 事 件能 力 的 不 足
传 染 病 信息
年第
卷第
期
我 国 鼠 疫 的现 状 与预 防 控 制
张 志 凯 俞 东征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传 染 病 预 防 控 制 所 人 兽 共 患病 室
年
,
北京
,
月 下 旬至
,
月 初 青 海 省 在 短 时 间 内发 生 多
,
管随淋 巴 流 向淋 巴 结 中增 殖 引 起 腺 体 肿 胀 充 血 坏 死
,
这
病 特 征 基 因 其 特 有 的 致 病 决 定 基 因 多数 是 在 进 化 中通 过 水
平转 移获得 的
。
鼠疫 基 因 组 序 列 也 为 传 统 的 生 物 分 型 提 供 了
。
建 国 后 我 国 已 经 基 本 控 制 了 人 间 鼠疫 的 发 生 和 流 行
世纪
。
,
但
分子 生 物 学 依 据
大差 异
。
特 征 及其 与 人 的 流 行 病 学 关 系 对各 疫 源 地 因 时 因 地 制 宜 地 提 出适 合 我 国情 况 的预 防 控 制技 术 对 策会 有 很 大帮 助
是 我 国 鼠疫 工 作 者 对 鼠疫 预 防控 制 事 业 的一 大 贡 献
是自
。
。
,
鼠疫 菌 作 为 一 种 全 身感 染 的 细 菌 拥 有 许 多 全 身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