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提纯与分离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是有机化学中基础而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分离纯化有机物,去除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溶液中温度的变化或添加不同溶剂,在适当条件下使目标化合物逐渐析出结晶。
常用的结晶溶剂有水、醇、醚等,其选择需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溶解性来确定。
结晶法对于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或纯化程度较高的化合物特别有效。
二、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化合物的蒸汽压差异来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分批蒸馏和真空蒸馏等。
蒸馏法通常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的纯化。
但对于沸点差异较小的化合物,则需要较高的蒸馏技术要求。
三、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单次萃取、反复萃取和连续萃取等。
其原理是利用目标化合物在溶剂中的亲和性,使其转移到溶剂中,从而实现目标物的分离与提取。
萃取法适用于固液、液液或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
四、析出法析出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物理状态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析出方法包括气相析出、液相析出和超临界流体分离等。
其原理是根据显著的相态差异或溶解度差异,使目标物从混合物中析出。
由于析出法能够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对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特别有效。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柱层析和气相色谱等。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固体次级代谢产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以及药物分析等领域,能够高效地分离、纯化复杂混合物。
六、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利用分子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等电聚焦等。
电泳法适用于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它们对于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分离方法1.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不同沸点的混合物。
其原理是将混合物加热,使沸点较低的组分先蒸发,然后再冷凝回液体状态。
这样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1.2 结晶法结晶法是分离固态有机化合物的有效手段。
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混合物,然后通过控制溶剂的浓度和温度使其中一种化合物结晶出来。
结晶过程中,化合物的纯度可以通过重结晶来提高。
1.3 萃取法萃取法是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机化合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例如,水和有机溶剂(如乙醚或二甲苯)通常不相溶,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有机化合物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二、提纯方法2.1 结晶提纯结晶提纯是通过反复结晶过程将有机化合物的纯度提高到一定程度。
首先,将混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再控制温度和浓度使其中一种化合物结晶出来。
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将结晶得到的化合物分离出来。
最后,将分离得到的结晶反复洗涤和重结晶,以提高其纯度。
2.2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提纯方法,也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在薄层色谱板上涂一层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然后将待测混合物沿着板上的线性方向提升。
通过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质差异,可以使化合物发生分离。
2.3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通过将待提纯的化合物与活性炭接触,使其被活性炭吸附,然后通过过滤等方式将活性炭与其他杂质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颜色较深或有刺激气味的有机化合物。
三、案例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下面将以提纯苯甲酸为例进行讨论。
3.1 蒸馏法应用苯甲酸的沸点为122℃,可以利用蒸馏法将其与其他成分分离。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1.蒸馏:蒸馏是一种经典的分离和提纯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同沸点的有机物混合物。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沸点较低的有机物蒸发为气体,然后在冷凝器中冷凝为液体,从而实现分离。
常用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真空蒸馏和分馏等。
2.萃取:萃取是利用不同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常压萃取和反萃取。
常压萃取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与适合的溶剂接触,使其中一个或多个有机物溶解到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反萃取是从溶剂中将之前溶解的有机物重新提取出来。
3.结晶:结晶是通过控制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使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通过结晶可以实现有机物的纯化和提纯。
常见的结晶方法包括普通结晶、溶剂结晶和慢性结晶等。
4.纯化:纯化是指通过对有机物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使有机物达到较高纯度的过程。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重结晶、冻结干燥、溶剂萃取和分离纯化等。
5.凝固:凝固是指通过控制温度使有机物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通过凝固可以实现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凝固方法包括冷却和冷冻等。
6.过滤:过滤是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过滤方法包括重力过滤、压力过滤和吸滤等。
过滤可以用于分离具有不同粒径和不溶性的固体颗粒。
7.分液:分液是利用具有不同密度的有机物在溶剂中的分层现象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分液方法包括漏斗分液和离心分液等。
除了上述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如层析、电离、扩馏和萃取桶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实验和工业环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有机物性质、分子量、溶解度等因素。
如何进行常见的有机实验室分离和提纯

如何进行常见的有机实验室分离和提纯实验室中的有机合成通常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步骤,以获得纯净的有机物。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有机实验室分离和提纯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步骤。
以下为具体内容:一、萃取法萃取法常用于从混合溶液中分离两种不同溶液之间的组分。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两相(有机相和水相)不相溶的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操作步骤:1. 准备两个分液漏斗,一个用于有机相,一个用于水相。
2. 将待分离的混合溶液倒入一个分液漏斗中。
3. 加入一个适当的溶剂,与混合溶液中的目标化合物有较好的亲和性,在混合溶液中进行摇匀。
4. 等待分离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滴液管,将有机相和水相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容器中。
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目标化合物完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二、结晶法结晶法是常见的提纯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在溶液中饱和度的变化,通过使溶液过饱和来诱导化合物结晶,从而分离出纯净的晶体。
操作步骤:1. 将待提纯的溶液放在烧杯中,加热搅拌使其溶解。
2. 慢慢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液过饱和,即形成结晶。
3. 静置一段时间,待结晶完全形成后,用过滤器将其分离。
4. 用冷溶剂洗涤结晶体以去除杂质。
5. 将结晶体晾干或在低温下干燥,得到纯净的晶体。
三、蒸馏法蒸馏法常用于分离和提纯液体混合物。
它利用不同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通过恰当控制温度和收集冷凝产物来实现分离和提纯。
操作步骤:1. 准备蒸馏仪并装置好冷凝管。
2. 将待分离的液体混合物倒入蒸馏烧瓶中。
3. 加热烧瓶,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蒸馏,使其中一个组分沸腾,而另一个组分保持液态。
4. 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冷却蒸馏产物,使其在冷凝管中液化。
5. 收集冷凝产物,得到目标化合物。
除了上述常见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例如纯化层析法、萃取液萃取法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
总结:在实验室进行有机实验时,分离和提纯是获得纯净有机物的关键步骤。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1.4.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新知导学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质谱分析→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2.有机物的分离、提纯(1)蒸馏①用途:常用于分离、提纯沸点不同的液态有机物。
②适用条件。
A.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B.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2)重结晶是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适用条件:在所选溶剂中:①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该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3)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①液—液萃取原理是: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常用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
②固—液萃取原理是用固体物质溶剂从有机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自主探究1.蒸馏是分离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蒸馏是否也能用于提纯液态有机物?提示:能。
如由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就是采用加入新制生石灰后再蒸馏的方法。
2.如何区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提示:分离的对象中不分主体物质和杂质,其目的是得到混合物中一种纯净的物质(保持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提纯的对象分主体物质和杂质,其目的是净化主体物质,不必考虑提纯后杂质的化学成分和物质状态。
知识点一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教材点拨1.蒸馏的原理:蒸馏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沸点上的差异,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汽化而将它们进行分离。
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2.蒸馏装置和主要仪器:3.蒸馏的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仪器组装的顺序:“先下后上,由左至右”。
(2)不得直接加热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
(3)蒸馏烧瓶盛装的液体,最多不超过容积的2/3,不得将全部溶液蒸干;需使用沸石或碎瓷片。
(4)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气流方向相反(逆流:下进上出)。
(5)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
第03讲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学生版)-高二化学讲义(必修3)

蒸馏
Fe3
转化为
Fe
OH
3
沉淀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正丁醇与甲醇的沸点相差较大
【题 2】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题 3】K2SO4 是无氯优质钾肥,几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向(NH4)2SO4 溶液中加入 KCl 溶液充分混合后,进行蒸发浓缩、……、洗涤、干燥等操作即得 K2SO4。 则“……”代表的操作是( )
A.冷却结晶
B.冷却过滤
C.蒸发结晶
D.趁热过滤
【题 4】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可制备正丁醇。为提纯含少量正丁醛杂质的正丁醇,现设计如图
路线:
粗品
饱和NaHSO3溶液 操作1
滤液乙萃醚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操作2
有机层固体操干作燥3 剂
正丁醇、乙醚操作4
纯品
已知:①正丁醛与饱和 NaHSO3 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②乙醚的沸点是 34.5 ℃,微溶于水,
_____(填字母代号)。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率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
(4)在装置 C 中应加入____ (填字母代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 SO2、CO2 气 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将 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 (填“上”或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实验室中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的常见基本操作有:重结晶与过滤、蒸馏、水蒸汽蒸馏、减压蒸馏、分馏、共沸蒸馏、精馏、升华、萃取等,这些基本操作是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基本手段,每个学生都务必予以重视。
实验七蒸馏一、目的要求1.了解用普通蒸馏法分离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2. 掌握普通蒸馏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每种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固定的沸点。
利用蒸馏可将沸点相差较大(≥30℃)的液态混合物分开。
所谓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凝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如将沸点差别较大的几种液体的混合物进行蒸馏时,沸点低者先蒸出,沸点高的后蒸出,不挥发的杂质则留在蒸馏烧瓶内,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
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这样难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所以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对于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则常用分馏的方法;而对于一些在常压蒸馏时未达到沸点即已受热分解、氧化和聚合的物质,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来分离提纯。
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点范围很小(0.5~1℃)。
所以,有时也可利用蒸馏来测量沸点。
三、基本操作1. 蒸馏装置如图2.31,一般是由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以及接受器组成。
温度计的选择,一般较蒸馏液体的沸点高出10~20℃(当蒸馏一种含有不同沸点的混合液时,温度计的选择应以沸点高的为准),但一般不高出太多。
因温度计测量范围愈大,其测量精度愈差。
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过程中需全部浸在蒸气中,装置的准则为温度计水银球与毛细管的结合点恰与蒸馏烧瓶支管的中心轴成一直线。
液体在蒸馏烧瓶中的量应为烧瓶容量的1/2~2/3,超过此量,在沸腾时溶液雾滴有被带至接受系统的可能。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一、过滤1、原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不同,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固体不溶,一种固体可溶。
3、范围:适用于不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滤纸5、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对于有些溶液温度下降,会有晶体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6、列举:草酸钙中混有醋酸钙:加水溶解,过滤除去醋酸钙溶液。
二、洗气1、原理:利用气体的溶解性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将混合气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气体不溶或不反应,一种气体可溶或可反应。
3、范围:适合于混合气体的分离。
4、仪器:洗气瓶、导管5、注意:不要引进新的气体杂质,最后能够产生被提纯的气体。
6、列举:甲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去乙烯。
三、蒸发1、原理: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固体可溶3、范围:适合于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5、注意:玻璃棒作用;溶剂易挥发或易燃烧,采用水浴加热。
6、列举:从醋酸钠溶液中提取醋酸钠:蒸发溶液,使醋酸钠析出。
四、结晶1、原理:通过蒸发溶剂或者降低温度使溶质的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的方法。
2、条件:固体的溶解度小或者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
3、范围:固体的溶解度小一般用蒸发结晶法;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一般用冷却结晶法或者重结晶法。
4、仪器:过滤、蒸发仪器。
5、注意:基本环节: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洗涤干燥6、列举:苯甲酸钠中混有氯化钠: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就可以除去氯化钠。
五、分液1、原理:把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液体互不相溶3、范围:适合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5、注意: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6、列举:己烷中混有己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六、萃取1、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选择萃取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11
溶剂
苯 甲苯 二氯甲烷 异丙醇 正丙醇 异丁醇
沸点(℃)
80.4 110.5 83.7 82.4 97.2 108.4
表 1—5 与水形成二元共沸物的溶剂
共沸点 (℃)
含水量 (%)
溶 剂 沸点(℃)
69.2
8.8
正丁醇
117.7
84.1
13.5
异戊醇
131.0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多媒体教案 (研究生使用)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1
提取
沉淀除杂 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 萃取除杂
萃取除杂
减压蒸馏 溶解
普通蒸馏
结晶
重结晶 干燥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2
萃取, 化学反应
萃取,化学反应
精馏, 色谱
2000-05
萃取,化学反应 萃取,化学反应
3.液体的干燥
液体样品的干燥主要有共沸法除水和干燥剂脱水法两种。
共沸法除水的原理是,不与水相溶的溶剂可以和水形成 共沸物,且其沸点比液体样品的沸点低,通过共沸蒸馏, 样品中的水份首先被溶剂带走,最后剩下无水样品。工 业上制备无水乙醇就是利用乙醇(18.5%)、水(7.4%)、 苯(74.1%)能组成三元共沸物,在95%工业乙醇中,加 入一定量的苯进行共沸蒸馏,先蒸出三元共沸物,后再 蒸出苯和乙醇的二元共沸物,最后升高温度蒸出无水乙 醇。这就是市售无水乙醇含有微量苯的原因。实验室最 常用的共沸蒸馏的溶剂是苯和甲苯。
72.0
19.5
正戊醇
138.3
80.4
12.1
二甲苯 137-140.5
87.7
28.3
吡啶
115.1
89.9
33.2
氯乙醇
129.0
共沸点 (℃) 92.2 95.1 95.4 92.0 92.5 97.8
含水量 (%)
37.5 49.6 44.7 35.0 40.6 59.0
利用干燥剂干燥液体样品,主要是将适量干燥剂投入液 体样品中,旋摇或振摇,促进干燥剂与水作用或结合, 达到脱水干燥的目的。放置一段时间(几十分钟到数小 时)滤出干燥剂,再蒸馏便可得到无水样品。常用的干 燥剂及其使用范围见表1—6。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4
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 萃取技术
液—液萃取技术
液—固萃取技术
▪ 结晶与重结晶技术 ▪ 色谱技术
纸色谱
薄层色谱
柱色谱
▪ 蒸馏与精馏技术
普通蒸馏
减压蒸馏
精馏
▪ 干燥技术 ▪ 纯度分析技术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5
一、有机实验常用玻璃仪器
MgSO4 + nH2O=MgSO4·nH2O (n=1,2,3,4,5,6,7)
Na2SO4 + nH2O=Na2SO4·nH2O
(n=7,10)
CaCl2 + nH2O=CaCl2·nH2O
(n=1,2,6)
H2SO4 + H2O=H3+OHSO4-
这类干燥剂吸水是可逆的。由于平衡的存在,干燥也需要静置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7
图1—14 真空恒温干燥枪 1—盛溶剂烧瓶 2—样品管 3—干燥剂
4—接泵活塞
5—盛样品的瓷盘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8
表1—3 干燥器中常用干燥剂
干燥剂 变色硅胶
CaCl2 CaO
NaOH
适合吸收的物质
H2O H2O、ROH H2O、HOAc、HCl H2O、HOAc、HCl ArOH、ROH
萃取,化学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3
小结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常常是多种分离技术的综 合应用.
制定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方案的基础是: ★了解处理对象(植物材料、动物材料及反应液
等)的物质组成及各物质理化性质。 ★尽可能了解目标物(被分离物质)的化学结
构及其理化学性质,拥有目标物可靠的检测方法。 ★了解各种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掌握有机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如果样品是吸湿性的,且在受热后易分解,通常用干燥器或真 空干燥器干燥。
如果样品易吸湿,但在较高温度下稳定不分解时,则可用恒温 干燥箱烘干,干燥后密闭保存或贮存在干燥器中。如果不宜用 干燥器和干燥箱干燥的样品,量少时,可用干燥枪用低沸点溶 剂加热干燥(图1—14)。量大时,可用真空恒温干燥箱在低 温度下干燥。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6
二、有机物的干燥技术
广义的干燥是指从目标物中除去某些液体或气体成分(如水、 有机溶剂等)的过程。狭义的干燥是指从目标物中除去水的过 程。化合物的干燥方法随物质物态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固体样品的干燥
如果固体样品含有的液体是易挥发溶剂且样品属于非吸湿性时, 可以减压抽干,摊在滤纸上在室温下晾干,或用红外照射快速 干燥即可。
五氧化二磷 浓硫酸
溴化钙、溴化锌
干燥气体的常用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NH3、胺类 H2、HCl、CO2、CO、SO2、N2、O2、低级 烷烃、醚、烯烃、卤代烃
H2、CO2、CO、SO2、N2、O2、烷烃、乙烯 H2、Cl2、CO2、CO、N2、HCl、烷烃 HBr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10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12
4பைடு நூலகம்干燥剂的脱水作用
(1)吸附作用 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多孔性干燥剂的脱水 作用,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脱水。吸水物经加热失水又可活化 再生。
(2)与水可逆地结合生成水合物 Na2SO4、MgSO4、CaCl2、 CaSO4、H2SO4、固体KOH、NaOH、K2CO3等属于这一类型。 例如:
一定时间。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2000-05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技术
9
2.气体的干燥 主要是干燥一些有机气体和反应用到的无机气体,通 常是让气体通过装有各种干燥剂的容器(如干燥管、 干燥塔、U形管等)经干燥剂的脱水作用而获得干燥的 气体。常用于气体干燥的干燥剂种类及使用范围见表 1—4。
表 1—4 干燥剂 石灰、碱石灰、固体氧化钠(钾) 无水氯化钙
干燥剂 P2O5
H2SO4*
石蜡片
适合吸收的物质 H2O、ROH
H2O、HOAc、ROH
ROH、ROR、石油醚 苯、甲苯、氯仿等
* 真空干燥箱中不宜用浓硫酸。普通干燥器用浓硫酸(比重 1.84),每1000mL硫酸含18克硫酸钡。当硫酸浓度下降至93% 时,即有针状结晶(BaSO4·2H2SO4·H2O)析出,再降至84%时, 结晶变得很细,此时应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