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常识

合集下载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文学常识 文体知识

文学常识 文体知识

1.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 德· 亚米契斯为9至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恩利科的小 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内在学校、家庭、 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 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2.《繁星》、《春水》:母爱· 童真· 自然 《繁星》、《春水》发表于1923年,是冰心在 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它 们以“爱的哲学”为核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他是南朝人,爱好文学。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著名散文家、诗人。 3.《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 4.《海滨仲夏夜》的作者是峻青,山东海阳人。 5.《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6.《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 又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 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 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 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文章的基本文体常识

文章的基本文体常识

一、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常识(一)记叙文1、写作目的:通过继续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写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通过写精装物抒发感情。

2、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表达感受,表明观点,挖掘含义,揭示本质)和说明(对事物、环境、背景做简明介绍或解说)3、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方法:表现手法——人物肖像(外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景物)描写。

5、顺序或结构:顺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记叙。

倒叙——后发生的事情先说,先发生的事情后说。

插叙——记叙过程中插入某些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6、中心:通过写人记事反映中心(一般记叙文)或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联想借以揭示中心(散文)。

(二)说明文1、写作目的:介绍事物特点,解说事理本质。

2、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用一些描写,目的在于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作一些必要的描绘,更具体的说明事物。

3、方法: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配插图。

4、顺序或结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

5、中心: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三)议论文1、写作目的:阐明道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穿插记叙(以事实论据的形式出现交代议论对象的情况或交代议论的背景)3、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的见解或主张,应正确、鲜明(文中的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依据。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和道理)应充足确凿。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4、方法: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5、顺序或结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写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中心: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的一部分(文章中心尚包含写作目的等)。

古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常识

1、表:议论文的作用,多是臣下的奏议,也是进呈给皇帝的奏章的总称。

2、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3、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4、铭: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5、序:在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6、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二、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新闻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

..,有时兼有议论、描写四、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⒈文章分类:
①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②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⒊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问,反语,设问,对偶,反复,借代。

⒋赏析语言的角度:修辞,用词,哲理,情感。

⒌标题的作用:点明主旨,概括主要内容。

表层:交代线索,或新颖,或悬念,吸引读者。

双关
深层
⒍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性格
⒎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交代背景,揭示人物性格,预示命运,推动情节。

⒏关于修辞: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⒐诗歌赏析三步走:
①翻译(直译+意译)
②手法:互文,表现手法:想象,映衬,借景抒情,直抒胸怀,以小见大,蕴含哲理。

③情感
⒑顺叙
记叙的顺序倒叙
插叙:补充内容,表达中心。

⒒标题的含义:
表层(字面)
①双层含义
深层(象征义,中心)
②中心,情感
⒓说明文知识:
①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事物说明
②分类
事理说明
③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
公式:
④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
⑤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⑥结构
并列式总分
总分式分总
层递式总分总
⑦语言:准确,生动。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语文文体常识

语文文体常识

一、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戏剧、小说、散文、诗歌二、一般文章体裁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表达方式有五种:1、记叙:(叙述)描述人物或叙述事件,写人或记事。

2、描写:描写人物或景物。

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描写景物的称为景物描写,也叫自然环境描写。

3、说明: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构造、功能或成因等4、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或看法。

5、抒情:抒发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1达方式。

2、分类:写人记叙文、记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记叙顺序: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5、记叙的人称:多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也有的文章用第二人称“你”、“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一般多是出现在一、三人称的叙述里,而且是站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任何限制,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6、结构:(1)层次划分:①按时间、空间变化划分;②按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划分;③按选材角度的变化划分;④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⑤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划分。

(2)过渡、照应:使文章上下连贯,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完整,中心突出。

7、描写方法:(1)描写人物的方法: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
抒情散文
• • • • • • •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东山魁夷《听泉》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梭罗《湖光水色》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郁达夫《故都的秋》
•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读者的爱憎;
• 2 意境深邃
•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 入深,由实而虚的依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 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 的道理。
• 3 语言优美凝练
•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 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 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 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 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 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 华的文采。
古典小说分类
• (5).章回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 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 的小说。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 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 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 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 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 (6).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 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 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 (7).演义小说: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 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 来的。
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
• (一)、以某一原型为基础 • 如闰土,贾宝玉 • (二)、“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鲁迅 语)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 • 如孔乙己,祥林嫂 • (三)、人物描写多种手法 • 肖像、对话、动作:孤胆杀敌的米龙老 爹(莫泊桑) • 神态,语言:婴宁(蒲松龄) • 心理独白:涓生(鲁迅)
(4)按照体例格式分类
• 书信体小说:《维特》 • 日记小说:(《伤逝》以涓生手记 的形式) 《腐蚀》 • 意识流小说: 《追忆似水年华》 《春之声》《红高粱》 • 章回体小说:古典小说 • 系列小说:(三部曲,《人间喜 剧》)
古典小说分类
• (1).志怪志人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 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干宝的 《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2).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 说。一般指唐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 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汲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 六朝“志怪”。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 的成熟,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 (3).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后成 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本的出现是“小 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 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4).拟话本小说: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进 行创作的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6赋
•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离 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月 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 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 赋(大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 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 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 为“文赋”。但是,它有别于今天散文标题 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 “颂”之意。
议论散文 • • • • • • •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韩愈《答李翊书》 欧阳修《朋党论》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梁实秋《谈时间》 • 培根《论学问》、 • 朱光潜《选择与安排》
以指点人、事的是非曲直来表明作 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2).近体诗
•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 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 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全诗八 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排律
(3).新诗
•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 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 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 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 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 思想感情。 • 《女神》
• 登楼赋 抒情小赋 (汉魏) • 别赋 抒情小赋 骈赋 (南北朝) • 前赤壁赋 文赋 (北宋)
骈文
•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 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 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 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 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 衰退。 •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4词
•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诗余” 等。 •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调名,叫词牌 • “片”也叫“遍”或“阕”,单调、双调、三叠、 四叠 • 词按乐调长短,分为小令(58)、中调(59- 90)、长调(慢词91)。词起于隋,晚唐定型, 盛于宋朝。 • 宋词词坛上有豪放和婉约两大派,其代表分别为 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姜夔(格律词派)。
• (四)、细节描写与概括介绍 •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 慧,十四入泮。” •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
• 故事情节是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 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 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 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 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 组成 •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狭义散文的特征
• 1 形散而神不散 •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 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 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 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 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古今“十大”文体常识
• 散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 诗、词、曲、赋 •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1.散文
• 广义的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 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 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 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 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 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 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 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 •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 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 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 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
叙事散文
• • • • • 《张中丞传后叙》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方苞《狱中杂记》 《游褒禅山记》 宗臣《报刘一丈书》 • • • •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种树郭橐驼传》 侯方域《马伶传》 《晋公子重耳之亡》 余秋雨《道士塔》
当代散文家
• 秦牧、刘白羽、杨朔 • 季羡林、周国平、林斤澜、余秋雨、 • 三毛、林清玄、龙应台、余光中
2.小说
•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 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 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根据篇幅的长短分类
• 长篇----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 中篇----三万至六万字 • 短篇----几千至三万字 • 微型小说----数百至几千字
3.诗歌
•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 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 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 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 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 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 • 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 内容分为田园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 咏史诗、离别送别诗、羁旅思乡诗、哲 理诗等 • 按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 主源分为民歌和文人作品。
5 曲——元代散曲
• 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 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 唱,也叫北曲。散曲小令(区别于词的 小令)也叫街市小令、叶儿。 • 散曲的体制和特点:①分为小令和套数 两大类,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套 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 曲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 句押韵。②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带过曲, 为小令的变体,用同一宫调的二至三调。 ③多用衬字。④无人声。⑤抒情直露。
7 戏剧
•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 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 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 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 话剧。
• 按结构及容量划分,有多幕剧、独 幕剧、连续剧等; • 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 话剧等 • 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 剧、舞剧、哑剧等 • 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 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 • 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 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 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 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 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 颠倒或交错。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 1.社会环境 • (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 • 2.自然环境(烘托、或反衬、或象 征,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情感) • 3.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潇湘馆、 蘅芜院、贾府) • 婴宁的花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