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提高优秀作品推选评审结果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现就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在职教职工及在校学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包括在报刊、电视、互联网上刊发或播报的,具有广泛网络传播的优秀原创文章、影音、动漫等作品。

原创文章字数应不少于1000 字。

第四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作者必须为署名作者或署笔名、网名的实名认证人。

第五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运用正确思想文化对各种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引导,用优秀的文化内容引导人、陶冶人、激励人,努力营造适合于师生发展的网络文化环境,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和提升浙大声誉的重要载体。

第六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申报标准如下:(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刊发,并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

(二)在中央级报刊、电视新闻媒体刊发或播报,并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在中央级媒体的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动客户端”(以下简称“两微一端”),其他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重大影响、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获省部级网络文化评选奖励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三)在中央级报刊、电视新闻媒体刊发或播报,并形成网络传播的作品;在中央级媒体的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其他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较大影响、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作品;获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厅局级网络文化评选奖励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核心期刊刊发。

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赵心玉,程守梅(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深入研究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应对网络舆论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应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采取的改进对策,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体系,完善网络舆情处理联动模式,引导学生提高网络文明素养,从而有效控制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检测体系;处理模式;网络文明素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057-0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1]。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舆论表达的空间和平台都得到了扩展,但不良的网络舆情相比正能量的信息传播速度有时更快、范围更广,因此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对如何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和消除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传播特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人们的交流沟通和学习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但有时也带来一些风险。

分析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以及传播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不良网络舆情,从而找到应对方法,规避风险,有效控制其不良影响。

1.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舆情的“舆”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文字中,是车的意思,也引申为运载的意思,后来通常与人联系在一起,“情”就是感觉、情绪、情感。

舆情在古代表示人们的情绪、意见或态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舆情的含义大体与古代相同,只是被时代赋予了更多平台和表达方式。

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

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办公室关于征集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的通知

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办公室关于征集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的通知

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办公室关于征集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8.26•【字号】•【施行日期】2015.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办公室关于征集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的通知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的通知》要求,省委高教工委决定在全省普通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除外)征集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作品内容在开展网络宣传思想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作品,分为优秀网络文章、优秀“微”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类。

1. 优秀网络文章是指在网络上撰写发表的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释师生关心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厘清错误思潮和观点、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倡导网络文明等方面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时政博文、精要评论等。

2. 优秀“微”作品是指在开展网络育人过程中设计、拍摄、制作并传播到网上的视频短片,包括微课堂、微视频、微电影、微公益广告等作品。

3. 优秀工作案例是指各地各高校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师生网络素养、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文明教育、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过程中研究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包括网络教育管理服务系统、手机APP、网站栏目、网络公众平台、在线课堂、网络社团等。

二、作品要求作品须为2015年原创(即2015年1月1日至提交截止日前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要体现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效明显。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高校网络安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高校网络安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高校网络安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评审结
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3.11.23
•【字号】教思政函〔2023〕860号
•【施行日期】2023.11.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软件业
正文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高校网络安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评审结果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河南省校园日活动的通知》(豫教工委办〔2023〕40号)要求,9月1日至30日,围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生态治理、网络反诈、青少年文明上网等主题,面向全省高校开展网络安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期间共收到网络安全作品275件。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经组织专家评审、综合评议等环节,共评审出优秀网络文章31篇,优秀短视频32个,优秀平面设计47个,优秀互动类设计4个,优秀组织奖10个,现予公布。

希望获奖教师珍惜荣誉,扎实工作,继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再创佳绩。

广大教师要以获奖教师为榜样,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实效,将国家安全教育寓于平时学科和专业授课之中,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附件:1.网络安全优秀文章获奖作品
2.网络安全优秀短视频获奖作品
3.网络安全优秀平面设计获奖作品
4.网络安全优秀互动类获奖作品
5.优秀组织奖名单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3年11月23日。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郑州大学辅导员曾鑫事迹材料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郑州大学辅导员曾鑫事迹材料

为青春解惑,为成长护航——郑州大学辅导员曾鑫事迹材料一、个人简历曾鑫,男,汉族,1985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国文明网专栏作者,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就业创业指导老师,2012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4级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育人路上,他“以文化人”,利用网络为学生答疑解惑,撰写了30多万字的辅导博文并集结出版,收获学生用心点赞;创新创业浪潮中他积极引导,孵化出百万元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培养出拥有7项专利的大学生“发明之星”;宣传思想阵地上他主动亮剑,运用网评引领大学生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中宣部中国文明网关注,开设了中国文明网首个辅导员评论专栏,在网宣主流阵地发出辅导员的声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他把职业当事业,用心搭建“辅导员职业文化工作室”微信交流平台,传播和弘扬辅导员职业文化,获近万辅导员关注……一心倾注学生成长,一心专注辅导员事业,让他赢得了肯定和赞誉,2015年,曾鑫的事迹被中国新闻社、河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广泛报道。

博导人生,30万字微日志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老师,我有拖延症,怎么办?老师,失恋了如何应对?老师,宿舍矛盾如何破解?……在曾鑫“鑫语心苑”的博客,可以看到学生各式各样的提问。

每个问题后面,都有他细致入微的解答。

2012年,曾鑫担任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0级187名学生的辅导员,初为人师,又是中途接棒,为了能够尽快熟悉全年级同学的情况并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开始广泛的与学生谈心,并利用班会的时间,征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当收到同学们写满问题的纸条后,他耐心整理并拍成照片上传到网上,然后通过撰写博文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开启了“线下征集微困惑,线上开启微辅导”的模式。

这种在线引导成为“85后”辅导员曾鑫与“95后”大学生之间受欢迎的交流方式。

在随后的工作中,曾鑫针对同学们学习成长中的问题先后撰写了两百多篇共30多万字的辅导博文,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发布后,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点击超过21万,获得了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和优秀博文双料奖项并集结出版了学生工作专著《一位高校辅导员的100篇微日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05.30•【文号】教思政厅函〔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5.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4〕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引导广大师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教育部决定举办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赓续文化血脉筑牢信仰根基谱写青春华章二、组织单位主办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协办单位:微言教育、中国教育发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新华网等三、活动时间2024年6月至12月四、活动内容(一)“国学史园”知识竞答。

组织高校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学习国学知识、探寻文化历史、掌握发展脉络,以国学知识竞答形式,深入了解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练好内功、提升修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二)“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

组织高校围绕“何以中华——中华文明精神溯源”“美美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方向,结合文博数字展厅建设和数字文物开发,设计策划数字微展览。

打造新时期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家园—“易班”课件

打造新时期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家园—“易班”课件
智能化升级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易班”将实现 个性化推荐、智能问答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3
多元化内容
在保持思想引领的基础上,“易班”将不断丰富 内容,涵盖更多领域和话题,满足大学生的多元 化需求。
“易班”的创新方向
01
02
03
互动形式创新
探索更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等技术,提升大学生之间 的互动体验。
利用“易班”平台的互动功能,开展 线上讨论、问答、分享等活动“易班”在高校网络文化建
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易班”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01
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
易班作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
康的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02
“易班”在大学生网络思想
教育中的作用
引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潮流
传播正能量
通过“易班”平台,积极传播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抵制不良信息
加强对“易班”内容的监管,及 时屏蔽和过滤有害信息,防止不 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 影响。
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
特点
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突出的服务功能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 力。它采用独特的“实名制”班级管理,确保用户身份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交流 空间。
“易班”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07年,易班在上海部分高校试点运行;
推广阶段
2010年,易班开始在上海全市高校推广,并逐步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高校;
深化发展阶段
2015年以来,易班不断加强与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深化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方 面的功能,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家园的代表。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思政专题网上线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思政专题网上线
分类
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将教学资源分为政治思想教育类、专业知识类和通识教育类。其中,政治思想教育类包括 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专业知识类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等;通识教育类包括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
收集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搜索、教师开发、学生创作等。同时,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 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资源。
03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 设现状及问题
建设现状
课程思政理念逐步推广
01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者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开始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初步建设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02 国家开放大学和各地方开放大学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
范课的建设,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结合
03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性,还注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1
思政课程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 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
2
课程思政则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专业课程 中,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 构成了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
优势,吸引更多高校参与。
04
4. 合作推广
与高校合作推广课程思政专题网 ,通过高校渠道向更多学生和教
师宣传推广。
应用模式与案例
5. 线上交流互动
通过线上交流互动的方式,为学生和教师 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的深入发展。
1. 应用模式
课程思政专题网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在线 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培训和线上交 流互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团委
天津美术学院
14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共青团大连海事大学委员会
大连海事大学
15
陈老师一分半
陈战锋、徐梅、周彬、陈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6
北京大学“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专题纪录片《薪火》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
北京大学
17
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广西师范学院
18
翰墨传薪、以文化人、助力青春成长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10
被听讲座,谁之所悲?
李恭园
福建中医药大学
11
《麻辣烫也爱上了创时代》
饶盛
西南石油大学
12
从2到倒2的距离--第一次队列会操结束后写给小源15的一些话
王梦倩
中国矿业大学
13
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之路
洪盛志
中南民族大学
14
走进美国---一位高校访问学者眼中的美国百态
陈志勇
福建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
天津大学
5
辅导员自媒体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
刘文博、王朱丹、苟琳娜、张志为、石柳、韩睿、李伟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
汇聚网络力量 育人传承创新--浙江大学微讯社育人平台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
浙江大学
7
《萌哥有话说》引领网络思政,信念铸担当驱散成长迷雾
李萌
陕西科技大学
8
重庆大学新媒体学生团队建设
谢建农、王婷婷、王卓、杨宗攀
重庆三峡学院
9
国际商学院14级毕业视频-记得
李文斌、李一可、段林杉、宋冰玉
北京外国语大学
10
竢实年华3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西南交通大学
11
思维理疗馆(第一季)
袁蕾、张拓、蒋平、杨吉、王一卓
浙江传媒学院
12
《假币》
李亚欣
西南大学
13
“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朋友圈是什么圈”--关于朋友圈的探讨
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
刘尚正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16
闪耀 青春
何涛、王玺、刘丽瑶、周林
西南科技大学
17
尼泊尔 我们与你在一起
冉璐璐、张平
重庆大学
18
列车厢
李奥宇、赵国翔、黄晶
中国传媒大学
19
看见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电子科技大学
二等奖
1
载爱前行
共青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委员会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2
月光餐厅--妈妈的谎言
李昂、戴可、苗亚男、王延鹏、张珂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陕西师范大学
19
师德光辉 照亮前程
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复旦大学
20
那个人,那扇门
合肥工业大学“明理苑”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合肥工业大学
21
龙场遗恨
沈磊、钟山、罗德雄、王艳波、居天奕
贵州师范大学
22
力行
刘谦
西安交通大学
23
乐于奉献的溪山学子--刘鑫
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贵州大学
24
张建设
合肥工业大学
11
守正未文 美善动人--文艺创作的境界与使命
詹冬华
江西师范大学
12
颜值时代,我们真正拼的是什么?
吴琼瑶
宿州学院
13
一位父亲学给新入学大学女儿的9条忠告
吴辉
江西财经大学
二等奖
1
德鲁周记之大学排名背后的思考
王德鲁
复旦大学
2
爱他,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
刘娜、崔睿
北京科技大学
3
轮椅上的清华学子:他的坚强是否打动了你?
罗布
西藏大学
4
Duang!汪涵帮你解开“学生干部”的纠结
叶雷
华中师范大学
5
大城市VS小地方,大学生就业该如何抉择?
朱昱熹
中国药科大学
6
《漫画滨医》
于江越
滨州医学院
7
领略风景的感怀
凌晓明
重庆大学
8
来,为咱的青春干杯
杨松
中南大学
9
“士兵突击”视角下的大学生活
杨广顺
吉林农业大学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
“贸大那些事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新年晚会
共青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
“医路同行”系列网络主题班会之--好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薛冰、牟道玉、曲珊娜、孙钰、赵倩
山东大学
21
导员微课---“子欲养,亲请待”
合肥工业大学“明理苑”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合肥工业大学
22
成己之美
童杨梓
3
奥数三问
张奠宙
华东师范大学
4
财大学子向你们致敬,火光中的同龄人
黄钰、张文雪
天津财经大学
5
查课,不应是“猫”和“老鼠”的游戏
孙明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6
当“80后”的辅导员遭遇“95后”的“朋友圈”
钱元
安徽理工大学
7
当我们谈论作弊,我们在谈论什么
郑冬瑜
广东财经大学
8
贩卖影子事件
贾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
给学生的一封信:自由与责任
22
再回首:致青春---谈谈工作十年来的几点感受
杜广杰
天津财经大学
23
中国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大棋局
陈金龙
西南民族大学
24
最后一年,让我们一起走到
徐宏洲
北京化工大学
25
做网络文明的扬旗者
赵磊
江西财经大学
26
徐冰:毕业季的话
徐冰
中央美术学院
27
做好新时期宣传工作需廓清三个模糊认识
蓝晓霞
北京交通大学
二、“微作品”组
杨文秀、郭晓坤、王天福、马晓博、翟夏鹏
兰州大学
8
觅·拾
陈志远、李俊良、陈晖、莫丽婷、叶鹏、殷璐璇、宁杰文、徐聿伟、刘一洲
华南农业大学
一等奖
1
《白医时光》
中南大学微产品创意工作室
中南大学
2
《相遇》
肖寒、李峰、刘一然、黄若然
中国人民大学
3
艺剪裁梦
岳越、米世彬
天津师范大学
4
小博士看网络
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
老铁路边的生活——鹦鹉大道新五里
佟春玉、高婷、韦基礼、张思敏、王慧中、谷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5
矿大人的一天
黄继辉、刘青、王屹婷、张祯、王斌
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1
阅时光
江红霞、王兴阳、李竹林
沈阳农业大学
2
以爱之名 说再见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电视台
大连理工大学
3
一个人的坚守
兰坤、张馨天、晋清晓、燕浓辰、王韧、张竹风
一、网络文章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报送学校
特等奖
1
【SU独家】章成之:你我,让中国更有力量
章成之
浙江大学
2
从塘沽爆炸事件看如何辨别网上谣言和寻找真相
卢铮松
天津大学
3
他们说“读书无用”,我忍不住笑了
杨华
华中科技大学
一等奖
1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正用意
刘书林
清华大学
2
科研好苗子
彭真明
电子科技大学
3
《新华网评:是谁带西藏人民走进了人间天堂》
北京交通大学
4
研究生品德模范 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华中科技大学
5
血染锦绣
冯兵、钟源、刘肖、王铮、袁雁飞、韩心之、杨捷超
四川大学
6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片
曹蒙春、尹海勇、孙蕊、潘海斌、张昊睿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7
那时光
共青团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
北京交通大学
8
我和山区孩子有个约定
桂伟、付丹、陈虓、章媛媛、艾丽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7
行走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务部
武汉纺织大学
28
孤独天使
李海丽
江西师范大学
29
感恩短片《你,在做什么?》
何剑、罗顺龙、李军
广西科技大学
30
失·爱
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
31
“警院梦”微电影
共青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委员会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32
认识“正能量”谣言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结果名单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的评审工作顺利结束,经专家通讯评审、会议评审共推选出:网络文章特等奖3篇、一等奖13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27篇;微作品特等奖8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40个;工作案例特等奖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6个,详细信息如下:
靳振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6
勿信大谣,勿做“大谣”
黄楠竹
西南大学
17
新常态下增强“职业自信” 亮出辅导员“精气神”
陈冉、任少伟
安徽理工大学
18
幸福,以及那年时光
刘少文
华东理工大学
19
青春故事会-我不自信,怎么办?
范韶维
中国矿业大学
20
用事实说话
张家玮
天津师范大学
21
与老师交流班级导师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