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合集下载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一、机构照顾 (一)何为机构照顾 机构照顾是指在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 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 照顾。老人一旦入院,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 院内进行。
(五)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社会交换理论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经 济学为其理论依据,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 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 自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 来选择相互作用,当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 目的时,社会互动就会趋向停止。在社会交 换理论看来,人们是通过掌握物质财富、能 力、成就、健康、美丽等社会认可的权力资 源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的。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 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超过一定年龄,人的能力会不 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 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 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 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在社会撤离理 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 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 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地 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 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二)老年问题的提出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 问题。随着老年群体的日益庞大,老人问题 已成为各国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面对的一个 重要问题。
(三)社会变迁对老年人地位和作用的影响 工业社会冲击着人们随年龄增长和生产经验的积累 而产生的老龄权威。这是因为: 第一,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 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被淘汰的周期愈来愈短,人 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愈来愈多;而 在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方面,对新的社 会环境的适应方面,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有优势。 第二,在现代社会,教育得到普及,人们的生产经 验和生产知识能够高效率地通过学校教育直接获得, 不必非得经由上一代人的言传身教,这样,老年人 在农耕时代所获得的权威地位自然遭到冲击。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一、活动理论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

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

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

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

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一)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人际需要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存在六种基本的人际取向:主动包容型、被动包容型、主动支配型、被动支配型、主动感情型、被动感情型。

舒茨发现,相同需要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常常能够互补。

在开展项目中,只有认识到老人的真正需要,并且据此制项目的目标,把握项目的方向,才能和老人达到相容,促进项目的发展和老人的成长。

而此项目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大多数的老人在明确自己的定位、角色,适应福利院“大家庭”生活方面存在困惑,才制定出这个项目。

掌握舒茨理论中人际交往的规律有助于我们观察老人在项目活动中的互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提高老人群体的凝聚力,借助活动中的人际互动来实现增强老年群体归属感的目标。

(二)柴斯门的社会损害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第一,老人的晚年生活的不适应或者出现生活崩溃征候,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给他们加上不良的标签,这是经过一连串过程的结果。

老人接受了这个标签,把自己看作不行,于是自暴自弃的改变其行为以符合这种不良标签。

结果他们不再振作而变得无能为力,比较依赖且经常说觉得自己不适当。

第二,又是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人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

也有许多经验表明,如果给老人加上许多不良的标签将会对老人产生巨大的危害。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有些称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的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去除所谓“不中用”、“老不死”等标签,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三)社会重建理论社会重建理论认为老人的环境及其自我概念之间的消极互动,形成了社会上许多老人问题,因此必须打破不良标签的恶性循环,改变老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人重建信心。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

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

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

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1)成熟型(Mature Type)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

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

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文章摘要: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开设社区服务,多方满足需求。

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两方面。

丧偶老人的孤独寂寞感会比一般老人严重,较易产生各种极端的情绪,要从精神上帮助老人克服不良的心理压力一、老年人及老年期(一)年龄的定义60岁以上为老年人;年龄分为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二)老年期的划分n 60-69低龄老年人n 70-79中龄老年人n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二、老年期的特点:(一)生理变化:健康状况是决定老年人生活安排的核心;要处理好涉及老年人隐私的健康问题;要帮助机构和家庭策划环境方面的调整,让老年人能适应这些变化。

(二)心理变化智力、人格和记忆力变化,社会工作要注意三点:1、提供机会但尊重选择。

2、所有事放慢节奏。

3、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功能的重要性。

(三)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理论解释:角色理论、活动理论与撤离理论、延续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现代化理论。

有关老年的社会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注意带来角色转变的重大生活事件,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

2、注意老年个体的差异性,尊重老年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3、注意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致命的危害。

4、认识到改变总有可能。

5、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社会政策的调整。

三、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一)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一条龙照顾(二)老年人的问题1、慢性病问题与医疗问题2、家庭照顾问题3、宜居环境问题4、代际隔阂问题5、社会隔离问题四、老年社会工作(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1、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能力。

2、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四类)3、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旳基本理论
理论:何谓与何为?
我国《当代汉语词典》: “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旳有关自然界和社
会旳知识旳有系统旳结论。”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
理论: (1)由逻辑旳或数学旳陈说所连接旳一组假设或命题,它
对经验现实旳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
“理论是一组相互联络旳命题,其中某些命题能够经过经验检验。”(林南)
5.自怨自艾型
这种类型旳老人和愤怒型旳老人相比较,相同之处于于 年轻旳时候事业都没有成就,或者遭受重大挫折,总之, 人生到处不顺利或不得志。
两者不同之处于于愤怒型旳老人常把自己旳不得志都归 罪于别人,而自怨自艾型旳老人则只抱怨自己,以为都 是自己不努力或者没能力才虚度终年。
所以,心里郁闷、沮丧、消沉、常有“人老珠黄不值 钱”、“活着没有意思,只有死才干解脱”旳悲观、悲 观旳思想。
4.愤怒型——这种人格类型旳老人一般在年轻旳时候碌碌 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旳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 非常伤悲,但此类老人常将自己旳失败归咎于客观原因,或 者抱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别人从中作梗致使 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经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 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旳失衡,又会造成此类老人在生理 方面旳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实际上在海外专业旳老年个案工作中确实已经 采用了这种辅导技巧。
八、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 种类型:
1、成熟型——具有这种人格特征旳老人从幼年至中年, 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 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达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但是于 进取也但是于自我防卫。
例如,我们社会旳大多数男子都有有关在合适旳年龄 从学校毕业、开始工作、结婚、建立家庭,然后到达 他们专业旳顶峰和退休旳预期。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做老人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从事老年社会 工作需要培养团队工作能力。懂得协调、配合 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人服务工作,才能使工 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一.老年人生理方面变化和社会工作的应对 1.老化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 2.老年社会工作的应对 (1)身体健康是老年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工 作者要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展工作。 (2)私人问题公开化 (3)环境调适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机构和家庭策划环境方面的调整, 让老人能适应这些变化。如使用扶手、明快的顔色、 印刷标志等。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具体表现为: (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 (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空巢” 老人、独居老人增加); (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人生活环境的恶化; (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 (5)医药发达与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6)老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 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 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 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 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2)活动理论与撤离理论 活动理论认为老年的生活满足感与活动间有积 极的联系。成功适应老年生活的人是能够保持 活力、力争不从社会生活中退出的人,这一理 论是角色理论的扩展。而撤离理论提出,老年 个体接受甚至渴望减少与社会的交往,老年个 体逐渐退出社会对社会是有价值的。这一理论 与角色理论和活动理论正好相反。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 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 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 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 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 为 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 思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 便消除社会中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价 值、对老人厌恶、歧视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家庭体系的工作 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 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 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 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 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 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 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 高,更有收获。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5)现代化理论 考吉尔描述了现代化与老人角色和地位变化的 关系,由于日益现代化,年老的人地位不断下 降,他们拥有的领导角色和权力减少,越来越 多地脱离社区生活。有四个渗透到社会生活中 的现代化因素与老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有关:① 健康技术;②经济技术;③都市化;④教育。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 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 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 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 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 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 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 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三.社会生活方面变化和社会工作的应对 1.老年社会学理论对老年生活变化的解释 (1)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 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 会关系。这一理论认为,成功的老年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对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调整适应。

主要介入措施包括: (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2)提供支持性辅导。 (3)发展支持性服务。 (4)改变和调整环境。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 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3)提供相关资讯 (4)做丧亲辅导。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丧亲视为一 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系列调整过程,使其有生活方式 和态度上有所改变。此外,还有一些支持性服务。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二.心理方面的变人和社会工作的应对 1.老化过程中心理方面的变化 (1)智力。认知和智力功能有所减退,人处理复杂 问题的速度下降。 (2)人格。老年人的性格类型一般有五种,分别是 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和自怨自艾型。除 了成熟型,其他的类型都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 (3)记忆力。知觉速度下降,处理形成记忆的信息 的能力有了改变。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一.老年期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 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 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 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 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点。许多低 龄老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或 多或少地需要一些社会服务。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 服务规划和提供上要做特别的考虑。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 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 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 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 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2.老年社会工作的应对 (1)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带来角色转变的重大 生活事件,帮助老人调整自己,适应新的角色, 或者发展新角色,替代失去的角色,重新建立 有意义的关系。 (2)社会工作者应注意老年个体的差异性, 尊重老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对不同的老 人提供提供不同的服务。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4)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老年及其随之而来的调 整是一个独特的个人过程,取决于每个人自已 的社会认识。按照这一理论,社会工作者就要 尽量了解老人自己建构的世界是什么,帮助他 们参与自己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活动,在采取介 入行动时也要考虑老人的世界观。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四.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 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 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 残疾、困难和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还 有外围人群或组织机构。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 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2.老年社会工作的应对 (1)提供机会但尊重选择 社会工作者要肯定老年人的自我能力,积极为老人提供学习方案 和活动,并鼓励他们参加。如果老人不参加活动,本着对当事人 臭决权的尊重,也要尊重老人的选择。 (2)所有事放慢节奏 社会工作者要放慢节奏,给老年人时间处理他正在讲的东西。如 果有必要的话,要用多种方法解释同一个信息,以强化这一信息。 (3)身体健康对心理功能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对活动的影响,对老人 常把“情绪问题躯体化”的现象给予关注。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 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 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 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 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 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 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第十章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1.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2.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 应对 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案例:


李奶奶今年已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李奶奶共生有二子一女, 均已成家立业。大儿子15年前留学美国,一家人现在美国定居; 二儿子1969年到江西插队落户,早在1978年就上调县城工厂, 娶妻生子,现在夫妻俩都被选拔在县政府当干部;小女儿从戏剧 学院毕业当了演员,结婚后住在婆家,经常出外景拍戏。现在老 房子里就李奶奶一人“留守”着,前几年李奶奶身体还算硬朗, 这两年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撒手人寰后,李奶奶总感觉到“下 一个该轮到我了”。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需要,比如健康、 生活照料精神或心理、社会需要等,案例中的李奶奶即是一例。 那么什么是老年人,他们面临着哪些普遍的问题和需要?以老年 人为工作对象的老年社会工作及工作内容和基本原则是如何?
第二节 老年人的变化及社会工作的应对

(3)延续理论 延续理论认为,老年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而是人生 延续的一部分。老人若能延续一生所从事的活动的水 平就能在社会中生活得好。此外,延续理论重视老年 人的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同时也考虑到了个性与价 值观的差异。延续理论认为,人们年老的时候,不是 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会生活,相反,他们选择能 让自己继续获得满足感的生活方式,终止那些没有带 来满足感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