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选择题(二轮学案)教师版
实词练习教师版

文言实词练习(教师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以为莫己若者②泾流之大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④不辩牛马⑤故夫知效一官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⑥解析:②句中“泾”同“径”;④句中“辩”同“辨”;⑤句中“知”同“智”。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解析:A项“闵”通“悯”。
B项“蓐”通“褥”。
C项“零丁”通“伶仃”。
答案: D3.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仆虽罢驾,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罢”同“疲”,疲惫。
B.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趣”同“趋”,向前走。
C.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徇”同“殉”,献身。
D.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择”,选择。
解析:D.“责”同“债”,债务。
答案: D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悟.言一室之内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解析:A项悟—晤;B项趣—趋;D项无—毋。
答案: C5.下列“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解析:A.“得”通“德”,感激。
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
C.“得”,融洽。
D.“得”,应该。
答案: A6.下列“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解析:A.再,又。
B.重复。
C.回答。
D.通“覆”,覆盖。
答案: D7.下列“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焉用亡郑以倍.邻C.每逢佳节倍.思亲D.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解析:A.“倍”通“背”,违背;B.增加,增益;C.更加,非常;D.倍数。
高三二轮复习学案(文言实词推断)

高三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实词的推断复习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把握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有三种考查形式:一、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最后一道文意把握题,个别选项文意的正确与否直接与个别实词词意正确与否有关。
三、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除了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过程】:【方法一】: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06年全国卷)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07年广东卷)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错C.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D.齐人追亡逐北。
北:北方。
【方法二】: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cuì,使得效死。
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3、恕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08年山东卷)【方法三】: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羽之死》【方法四】:1、追亡逐北2、通五经,贯六艺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列传》5、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方法五】: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5、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6、宰臣上炙而发绕之7、抚军亦厚赉成名8、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9、可以独飨白粲10、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方法六】: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新课标)2020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学案(教师专用).docx

" (新课标) 2020 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学案(教师专用)"第一节高频文言实词编者按:高考文言文大部分出自《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既被目为“帝王家谱”,则可以肯定地说,选段的内容说来说去都是皇上的家事( 皇上的公事私事都算国家大事)及王朝改姓和内部争权夺利的事儿;在行文上囿于这个“圈子”,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大批和官员 ( 包括君王 ) 相关的“高频词”。
在人物传记中,人物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
知道了这些官员官职的具体含义就能够推知选文中人物的言行。
因而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
大致说来,中国古代官职有以下三类:一、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等。
二、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县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如:为沛主吏掾 ( 《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 ) ”。
三、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等。
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表职官变更的“专业术语”有六类:一是授官,相关的“高频词”有“征、辟、举、拜、选、除、起”等。
分说如下: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论语·卫灵公》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李陵既壮,选(量才授官)为建章监,监.诸骑。
( 《史记·李将军列传》 )除任命,授职。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指南录〉后序》 ).起起用。
2020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 学案

突破点二文言实词翻译的五大误区■误区一不辨通假·[典例剖析](2016·全国卷Ⅱ)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译句抽样: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射雁的箭,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即上报给朝廷。
误译之处:“矢”是通假字,通“屎”。
正译: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即上报给朝廷。
◎精准指导两方法找通假字1.若文言实词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
2.文言实词的字面的词性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搭配时,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对点训练]1.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文中的通假现象)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人旁种反,诏召(冯)奉世等人入议。
是时,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
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
臣愿帅师讨之”。
画线语句中的通假字:译文:■误区二不明古今异义·[典例剖析](2019·天津卷)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译句抽样:不仅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于是有所收获吧!误译之处:“于是”与今天的“于是”不相同,在这里是两个词,意思是“从这里”。
正译: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精准指导把握古今异义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如“可怜体无比”中的“可怜”在现代汉语中为“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知,“可怜”一词古今异义,是“可爱”之意。
2.音节分析。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是两个词,指“意外变故”;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副词。
[对点训练]2.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樊逊,字孝谦。
文言二轮复习学案③-文言翻译题(教师版)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学案【3】角度三•文言翻译题②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③句式上与现代汉语有不同之处。
10分,评分时注意关键词、关键句式的落实。
以养其亲。
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①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
”即弃去,隐武安山中。
世祖在潜邸②,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
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
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
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
明年,征云南。
每赞③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
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于是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
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籓邸④,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
”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
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
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
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
”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
有文集十卷。
无子,以弟秉恕子兰璋后。
(节选自《元史·刘秉忠传》)【注释】①汩(gǔ)没:沉没,埋没。
②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
③赞:告诉,介绍。
④籓邸:藩王的府邸,这里指代皇帝。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高考文言文练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练习杜正伦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
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
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
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
”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
”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
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
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
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
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
”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
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
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
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承乾抗表闻秦。
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
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获奖学案(教师专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获奖学案(教师专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历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重要考点。
高考语文对本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近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都对文言实词进行了考查,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规定的实词,除上海卷为解释实词外,其余均为选择题。
文言虚词有10个省份专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一是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加以比较来考查;二是选取同一材料不同句子中的相同的文言虚词,要求考生比较其异同.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在一轮复习中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把握:一、复习并掌握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文言虚词〞;二、训练了依据语境来理解并识别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的能力;三、复习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在做题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要在二轮中特别注意纠正的。
❶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掌握不清,常常觉得不知所云。
❷忽视课本文言例句的指导,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运用。
❸做题僵化,不知从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❶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善于联系上下文判断词义,整体理解,翻译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❷需灵活掌握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答题技巧,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❸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抓住关键词语的一一对应落实,不歪曲不遗漏。
❹熟记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熟悉课文出处并正确理解是成功的关键。
(近·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考查中最重要的题型,分值在各小题中最大,它带有综合性,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个别句子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此题能直接反映学生文言文的功底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学生沟通古今汉语、进行古今两种表达的语言转换能力。
一般选择作为翻译的句子都有一定的难度,或整个句子有省略跳脱的成分,或句子中有难以突破的“瓶颈〞或难以下咽的“鲠骨〞。
各省试卷近几年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变化不大,大多设两句,个别省份设3句。
句子有长有短,分数在6~10分之间。
经过一轮复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和到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但一轮复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❶翻译过于僵化,不懂得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不会使两者融会贯通。
❷不善于灵活运用调、换、删、补、并等翻译的一些基本手段。
❸对古代一些具有专业语体性质的词汇还掌握不够,如“致仕〞、“乞骸骨〞等尚不理解,造成翻译失分严重。
在一轮复习掌握了初步解题思路的情况下,要完成二轮复习的升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❶文言文的翻译是学生难以得高分的部分,鉴于此本节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❷教会学生在翻译时要养成“得分点〞意识,训练学生确切地把握文意,融会贯通上下文,准确地把握一系列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确保翻译不“失真〞。
❸教会学生运用对照、代入等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要点是否全面,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语病等。
(近·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见本章第一节“以题说法〞)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教你审题错误!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①所翻译的语料取自文中,有语境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蕉岭中学2015届二轮复习学案文言实词(选择题)[学案略语]:在高三文言文的复习中,文言文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实词主要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文实词选择题判断方法,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苦.身焦思苦:使……痛苦B.身自操作..操作:操练C.衣不重.采重:重视D.与百姓同其劳.劳:劳动答案:1.A [A项苦身焦思,即“使自己亲身经历痛苦”;B项身自操作,指“亲自去耕种”;C项衣不重采,即“不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D项与百姓同其劳,指“与百姓一样辛苦”。
]参考译文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使自己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华丽的衣服,放下架子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辛苦。
公(指龚春所)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
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至四十余,始举于乡。
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公笑而谢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
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
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
一日,与诸亲朋游,至深夜乃归。
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
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
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绝倒:极为佩服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易:轻视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烂:光鲜亮丽D.俱以游倦晏.起晏:安逸答案:2.D [晏:晚、迟。
]参考译文他性格从容和缓,善说诙谐之语,即使到了没吃没喝的地步,还能做到平静自得、谈笑如常。
他看问题很有见地,常一语中的,让人十分佩服。
……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在乡试中考中。
入京应试,同去的人因为他年老而怠慢轻视他,他笑着走开了。
……春所公在做藩长时卸任归家,已经七十多岁了。
每到四时的节日,他都会打扮得光鲜亮丽,人们都为此赞美他。
春所公能做诗,与子孙诗词唱和,被推举为南平诗社的社长。
一天,他与各位亲朋一起出游,到了深夜才回家。
(我们)约好分韵去记述这次出游。
春所公回家后,诗已经写好了,就在灯下用蝇头小楷抄录下来。
第二天清晨,他派人拿着他的诗作一一送给各位看。
(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都(不好意思地)大笑起来。
【自我诊断】:做完这些练习之后,不知你可知自己在本考点的不足在哪?好好反思,拿起你的笔,写下你宝贵的经验吧。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温馨提示:文言实词的掌握,一靠平时点滴的积累,二靠临场推断方法和能力。
不仅是多义词需要在语境中推断其义项,而且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需要有根据语境推测文意的方法和能力。
实词理解题,有时并非完全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清楚无误地记得实词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
为此,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一、语法分析法——利用句子语法结构来辨别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对实词所在的词组作结构分析,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2008年全国卷中的第8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分析】A项,先从语法结构来分析就可以知道主语是“部使者”,“檄”是谓语,因为后面还有刚(廖刚),所以“檄”应当为动词,而答案所给的却是名词,因此基本可以判断是错误的。
【边练边悟】:(2010·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馈:进献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治:追究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住宅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答案:D [文中“质”应是一个动词,抵押,解释为名词显然不对。
]二、代入分析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把所给的词义代入(放回)原文句中去理解,看句子的意思是否通畅,以此推断出词义的解释是否正确。
2006年全国卷第8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
【分析】A项B项D项把各解释代入原文中,文意贯通,基本可以判断为正确。
C项把“视”的释义“爱抚”放回原句去理解,可以发现“爱抚”“贫细”(贫民)文意不贯通,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基本可以判断为错误。
“爱抚”是不能带宾语的。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北齐书·循吏传》)(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王岳拜.司州牧拜:拜见B.闻业(孟业)行.行:出行C.业形.貌短小形:形体D.后寻.业断决之处寻:寻找(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谓有过躯貌之用.用:才能B.寻.迁东郡守寻:不久C.以宽惠著.著:著称D.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合:集合答案:(1)C[A、拜:授予官职。
B、行:有品行。
D、寻:寻找到,找到(强调结果)。
](2)D[合:整个,全。
]参考译文天保初年,清河王岳被授予司州牧守,他听说孟业很有品行,便召他做法曹。
孟业形体容貌显得矮小,等到谒见时,清河王岳因其矮小而看不起他,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后来王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案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体和容貌。
”不久,孟业升迁东郡太守,为官以宽和仁惠著称。
那一年,麦子一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全郡人认为这是被(孟业)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
三、逻辑推理法——在把所给的词义代入(放回)原文句中去理解,看句子的意思是否通畅,以此推断出词义的解释是否正确之后,有时还需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所给的答案是否准确。
2004年全国卷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分析】可把各解释代入原文中,文意贯通,解释准确即为正确判断。
A项把“徙”释为“调职”,根据上下文意,“少傅”、“太傅”应为官职,故可推断A正确。
C项把“谒”释为“进见”,主语为“(疏)受”,后面的“迎谒应对”都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故可以判断正确。
D项把“窃”释为“暗中”,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中的“窃(私下)”类比,推断D正确。
B项把“敏”释为“敏感”,根据上下文意的连贯性的推理就可以发现,“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是对“疏受”的称赞,而“敏感”是中性偏贬义的词语,再加上《论语》中的“敏而好学”类比,故而可以判断是错误的。
【边练边悟】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因使背.而诵之背:背诵B.不失.一字失:丢失C.局坏,粲为覆.之覆:恢复D.棋者不信.信:诚信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强记默识.如此识:记B.善属.文,举笔便成属:连缀C.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加:超过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流传答案1.C [A项背:背对着。
B项失:差错。
D项信:相信。
]2.D [垂:接近。
] 参考译文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
”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没有一字差错。
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
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
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
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
王粲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他。
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四、多种方法配合判断——当然这几种方法有时单独使用就可以直接来判断实词的正误,但更多的时候是几种方法同时结合来使用,而不是决然分开的。
如:语法分析法和代入分析法的结合使用——2008年全国卷第8题B项: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先从语法结构来分析就可以知道“喻”应做“长子迟”的谓语,因为后面还有“贼”,再把“开导”代入分析又可以判断B项正确。
C的“稽”、D“杜”两项均可用此方法判断是正确的。
【边练边悟】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
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
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
帝甚重之。
及病困..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
宏顿首自陈:..,车驾“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
”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选自《后汉书·樊宏列传》,有删节)注①寿张:地名。
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道恶.满而好谦恶:憎恶B.宗族染其化.化:变化C.车驾..临视,留宿车驾:驾着车D.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许:赞赏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谦柔畏慎,不求苟进..苟进: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B.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便宜:此指应该办的事情C.手自书写,毁削草本..草本:草稿D.及病困..,车驾临视病困:因生病而想睡觉答案:1.A [B项化: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