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教学设计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学案诸城市繁华中学于永珍【学习目标】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降低阅读课外文言文的难度。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请根据提示的推断方法及熟悉的例子,推断课外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从字形结构进行推断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中的云雾气。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脚3、生而眇.者不识日:4、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二、从读音入手进行推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见项王:4、或至涂.而反.:三、从语法入手进行推断1、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活用作动词,犯过错。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3、吾闻汝善树.人:4、是夜,天大雨,烈风雷电,先生起,衣冠..而坐:四、从结构位置入手进行推断1、(益州)民殷.国富:富足。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平民百姓。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强化训练】推断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的含义。
1、欧阳公二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而教之:2、居一岁,入觐.,卒于京:3、中山先生主唱.三民主义:4、命李佑、李忠帅.兵三千为先锋:5、平原三月花.者,深山中四月花.: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7、世事混乱,以致忠不被用,贤不被以.:8、通五经,贯.六艺:【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我任.之()(2)去.任之日()(3)上有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文言实词的推断教案学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考点解读一规律总结一拓展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实战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先提个问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你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找学生回答)清刘淇《助字辨略》:“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
”想要读懂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关键。
高考中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不同含义,记忆量比较大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那么就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了,所以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来研习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二、考点扫描(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18个省区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道选择题都是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考察, 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种模式,在 2015年,只有新课标卷考察,其他省区都考察了这一考点。
(二) 分值比重:3分(选择题)此外,文言语句的翻译也考察有赋分意义的实词,如( 2015广东卷)翻译题1、“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 (4分)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 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 3分以上。
三、应对策略一一注意积累,学会推断 (一) 方法攻略通假推断法 字形推断法 对称结构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 知识迁移法语境推断法(二) 初试身手要求:各个小组首先做完所选择的题目,1、通假推断法(1) (2) (3) (4) (5)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自缢于庭树 ( ) 可以独飨白粲。
(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5、 知识迁移法(成语或学过的知识) (1) (2) (3) (4)(5) 挥手谢公卿(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今主上幼7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学会推断。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材料。
2. 课件:教学PPT。
3. 练习题:设计一些含有未知实词含义的文言文句子,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知识1.2 提问:在学习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2.1 方法一:语境分析法2.1.1 解释:根据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和语境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1.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2 方法二:词性分析法2.2.1 解释:根据实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推断其含义。
2.2.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3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2.3.1 解释: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3.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4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2.4.1 解释:利用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2.4.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5 方法五:课文迁移法2.5.1 解释:利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5.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3. 课堂练习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2 提醒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4.3 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推断技巧,如: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等。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二、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三、方法探究(一)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经典例句1——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经典例句2——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提示:(《六国论》)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二)成语印证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经典例句3——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
我们可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而推出其为“约束、制裁”经典例句4——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词性等信息推断实词。
c. 常识运用法:运用生活常识、历史知识等推断实词。
d. 词义引申法:根据实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3. 典型例句分析:分析含有实词的典型例句,讲解实词推断的过程和方法。
十四、教学反馈
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告诉他们他们在文言文实词推断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十五、教学资源补充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如相关的文章、视频、练习题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知识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讲解:总结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灵活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在实词推断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词推断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他们在学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十二、教学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适合学生的水平。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实词推断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
3.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确“实”,字字落实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
(泗水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组)
一、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灵活运用。
二、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将军身披坚执锐
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三、方法回顾总结:
(一)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1)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
(2)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
(4)曾不知老之将至曾不若孀妻弱子
(5)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二)联想成语推断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
②召医而尤其故怨天尤人
③不素餐兮《诗》尸位素餐
④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三)语言结构推断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齐人追亡逐北
4.通五经,贯六艺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四)辨析词性、语法分析推断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不意乃在朝列
4.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5.沛公军霸上
6.拔剑撞而破之
7.知杭州仁和县
8.烟涛微茫信难求
楚王贪而信张仪
信义著于四海
(五)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根据该字的形旁推断大致词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1.系梁父子以组
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4.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5.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六)通假推断法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风吹草低见牛羊
3.张良出,要项伯
4、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5、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6、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七)语境分析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注意:以上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可灵活使用。
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推断“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
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四、真题演练:
1、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践祚:励精:
2、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
3、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
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
4、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间:
5、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先生亦平淡视之。
然
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
译:之:
6、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
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故事:
7、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去而人爱思之。
殷勤:
8、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
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虞:
9、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
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绳:
10、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
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罗织)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
也。
相传以为神明。
直:论:按:
翻译:
11、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
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
名之。
造:翻译:
12、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
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命:翻译:
13、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志:翻译:
14、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脱:
14、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
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厉:
15、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矩度:
17、(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
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督:
18、侯居常(州)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
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
居:
19、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
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渝:
翻译:(1)
(2)
20、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悼:
21、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