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营养评价-皮褶厚度与上臂围的测量分析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

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4、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还可以反 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测定部位有上臂 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髂脊上部等,前 三个最重要,可分别代表肢体、躯干、腰腹等 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
5、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 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
20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测试方法: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
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 处。 (3)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 夹提起来。 (4)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 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刚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 0.1mm。
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 的厚度,判断人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 测得的皮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的数量,来 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这是评定人身组成最简便的方法。
8
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
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 一半储存在皮下,因 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 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 成分,推算全身脂肪 重量和瘦体重
15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 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左手持皮脂 厚度计呈水平位置,在皮脂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 挂200g重量的砝码。再将皮脂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 端的接点呈水平线,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
如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 10g/mm2的要求,无须调节旋扭。
医学营养专业《实训项目三:人体体格测量与评价6》

实训工程三:人体体格测量与评价实训目的:1 了解人体体格测量的目的、意义2 掌握成年人身高、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3 能够对人体体格测量结果进行初步评价实训内容及步骤:一、准备工作1 设计测量记录表2 使用仪器:身高体重计、皮尺、皮褶厚度计。
3 场地准备: 气温低时注意房间保暖。
4 被测者准备:尽量裸露要检测部位。
二、现场测量及评价〔每2名同学为一组,互相测量〕〔一〕身高、体重测量1身高测量:“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2体重测量: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
测量体重前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3评价〔1〕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成年男性:标准体重g=身高cm-80×70﹪;成年女性:标准体重g=身高cm-70×60﹪肥胖度正负10﹪为正常体重,肥胖度正负10﹪~ 2021体重过重或过轻,肥胖度正负2021上为肥胖或体重缺乏〔2〕体质指数BMI=体重g/身高2m2评判标准: 成年人BMI在到为适宜范围,24到为超重,27~为I度肥胖,≥30为II度肥胖,≥为Ⅲ度肥胖〔二〕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1 上臂围的测量2 肱二头肌皮褶厚度测量3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4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测量5.评价〔三〕腰围、臀围的测量1腰围测量2臀围测量3 评价: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腰臀比的理想比值是:男性为,女性为。
亚洲人男性的腰围大于等于90cm2尺7寸,女性的腰围大于等于80cm2尺4寸,肥胖。
实训结果:人体体格测量记录单。
三级技能第二章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操作技能
顾萍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 1 (三级/高级)
课程前言
在四级教学的基础上,三级营养师在本节中重点 掌握婴幼儿的主要体格指标测量方法,成人上臂 围、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
了解尿液、粪便、血液等生物学材料的收集和保 存方法;
学会对各类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状进行辨别和检测, 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咨询者进行综合的人体营养状 况测定和评价。
注意: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软尺紧贴皮肤,不能打折;长发或梳辫 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单元2 婴幼儿体格指标的测量
【工作程序】:
(2). 胸围测量:
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平躺,使其处于平静状态, 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 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 准,经左侧回至零点; 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单元3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相关链接】:上臂紧张围和松弛围测量 P80
紧张围是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 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45°,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 屈肘。测量者用软尺在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测 量围度。 P82表 2-9 松弛围:在测试完成后保持软尺在原处不动, 令被测者将上臂伸直,将软尺紧贴皮肤收紧后再 次测量围度。 意义:两者差值反映肌肉的发育状况。
知识要求:
1.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底板一块 头板两块 可移动的滑板一块 带刻度的围板两块
单元2 婴幼儿体格指标的测量
2.婴幼儿身长、顶臀长、头胸围、体重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测量意义:
身长、顶臀长 作为婴幼儿的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生长有关,
食品营养与配餐W1303 成人体质检测与营养评价(3)测量上臂围、皮褶厚度-4-微教材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微教材知识讲解1、上臂围与皮褶厚度的测定(1)上臂围测量臂围测量的意义上臂围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它与体重密切相关。
上臂的解剖学结构上臂是指人上肢从肩关节到肘关节这一段。
上臂骨结构见图1。
(1)肩峰肩关节由“肱骨头”及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在肩关节上方有一突出性标志,是肩膀的最高点,叫肩峰。
(2)鹰嘴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端构成,肘部骨性突起是尺骨鹰嘴。
图1上臂围测量的方法测量时,被测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被测者充分裸露左上肢,手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身后,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用软尺测量,并用油笔标记出左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在标记的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围绕一周,测量并读取周长。
上臂围测量的注意事项测量时注意:被测者要自然站立,手臂自然下垂,肌肉不要紧张,肌肉紧张结果会偏大;位置要定位准确,手臂自然下垂。
否则测量结果偏差较大。
位置在上臂远端结果会偏低,反之则偏高;一般都是测量左手臂,但也可以测量右臂。
(2)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测量的意义〈1〉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
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选用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
瘦、中等和肥胖的界限,男性分别为小于10mm、10~40mm和大于40mm,女性分别为小于20mm、20~50mm和大于50mm。
〈2〉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推算全身的脂肪含量,相关系数在0.7~0.9。
〈3〉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还可以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
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髂嵴上部等,其中前三个部位最重要,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营养状况评价
03
皮褶厚度也可用于评估营养状况,特别是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
足时,皮褶厚度会相应减少。
联合评估在健康领域应用
综合评价营养状况
结合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可以更全面地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 包括肌肉和脂肪储备情况。
疾病预防与监控
通过定期监测上臂围和皮褶厚度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 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个性化营养指导
根据个体的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 指导方案,帮助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健康。
06
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介绍与背景
案例来源
本次实践案例来自于一项关于人体测量学的研究项目,旨在探讨上 臂围和皮褶厚度与人体健康状况的关系。
研究对象
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获取 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和指导,推动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上臂围和皮褶厚度 的测量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应用
结合其他生理参数和医学影像等多模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 为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信息。
04
数据分析与解读
数据记录与整理
数据收集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包括测量日期、测量者、被测者 基本信息等。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和 录入,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质量控制
对数据进行核查和清洗,排除异常 值和错误数据。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计算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以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皮褶厚度肥胖标准

皮褶厚度肥胖标准一、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是衡量身体脂肪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特定部位的皮褶厚度来判断该部位的脂肪含量。
常见的皮褶厚度测量部位包括:1.肱三头肌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上肢的脂肪含量。
2.肩胛下角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躯干的脂肪含量。
3.髂嵴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下肢的脂肪含量。
测量皮褶厚度的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剧烈运动或紧张情绪。
2.准备好测量工具:皮褶厚度计、测量板和测量绳。
3.将测量板放在测量部位,将测量绳固定在测量板上。
4.用皮褶厚度计测量测量绳上的皮褶厚度,记录下测量结果。
二、体脂百分比体脂百分比是指身体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通过测量体脂百分比可以了解身体的脂肪含量是否超标,从而判断是否肥胖。
体脂百分比的测量方法如下:1.准备一个体脂秤或健身房的体脂测量设备。
2.按照设备的说明进行操作,站在秤上或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测量。
3.记录下测量结果,根据结果判断身体是否肥胖。
三、腰围与臀围比值腰围与臀围比值是指腰围和臀围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测量腰围和臀围,可以了解身体的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是否肥胖。
一般情况下,男性腰围与臀围比值在0.85-0.90之间,女性在0.75-0.8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腰围和臀围的测量方法如下:1.准备一根软尺或皮尺。
2.站立或坐直,将软尺或皮尺贴紧身体表面,测量腰围和臀围,记录下测量结果。
3.根据腰围与臀围比值判断身体是否肥胖。
四、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是根据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BMI,可以了解身体是否超重或肥胖。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一般来说,男性BMI在20-25之间,女性在19-24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五、身体组成身体组成是指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组成比例。
通过测量身体组成,可以了解身体肌肉含量是否充足,脂肪含量是否超标以及水分含量是否合适等情况。
人体体格检查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单元4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知识要求:
1.上臂的解剖学结构 (1)肩峰 肩膀的最高点 (2)鹰嘴 肘部骨性突起 (3)肱二头肌 大臂前部肌肉 (4)肱三头肌 大臂后部肌肉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2.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1)上臂围可反映营养状况,与 体重密切相关。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⑷ 脐旁皮褶厚度测量
❖ 在肚脐右侧2cm处 提起皮褶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避免测量者之间的误差,调查前 要统一培训
❖把皮肤和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 但不能把肌肉夹提起来
❖每天皮褶厚度计使用完后要及时 保存
单元5 人体三围的测量
❖ 三围是人体的胸围(bust)、腰围(waist)、 臀围(hip)三者的合称。
廋 男 <10mm
女 <20mm
中等 10--40
20--50
肥胖 >40mm
>50mm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2.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3) 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 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 定的线性关系。
人体密度D=C-m*(log皮褶厚度值)
人体脂肪含量BF%=(4.95/D-4.50)*100%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2)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
❖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找到肩峰、尺骨鹰嘴部位, 并用油笔标记处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 在标记点上方约2cm处,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 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 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其 厚度。测量时皮褶计与上臂垂直。 ❖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至0.1 mm。
三级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单元3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 量
• 上臂围
– 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与体重密切相关
• 皮褶厚度
– 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指标,反映人体 皮下脂肪含量 – 推算人体密度(D)
• C-m*(log皮褶厚度值)
–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 (4.95/D-4.50)*100%
A=4*2 B=4*3
• 程序5 数据计算 • 程序6 比较
• 程序7 评价
单元2 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 长、胸围和体重的测量
• 意义
– 身长和头顶至臀长
• 骨骼生长,主要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良 环境因素的影响
– 头围、胸围测量
• 观察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评价婴幼儿的营养 状况
– 体重
–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
• • • • • • 摄入不足 吸收障碍 需要量增加 代谢障碍 其他营养素的影响 酗酒,药物等
– 提出膳食调整的建议
骨软化病的判断与评价
• 骨软化的症状和体征
– 骨质软化 – 骨样组织增生 – 骨骼变形
骨软化病的判断与评价
单元2 营养性贫血的判断
• 基本知识
– 缺铁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
• 获得相关信息
– – – – – – – – 个人一般情况 膳食史 健康状况资料 相关症状 体型 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 口唇、甲床、粘膜是否苍白 运动后头晕、心慌气促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
– – – – – 血清视黄醇含量 暗适应能力测定:早期诊断依据 生理盲点 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法 尿液上皮细胞检查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3. 用软尺测量并标记右 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
鹰嘴连线中点。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4. 在标记点上方约2cm 处,垂直方向用左手 拇指和食指、中指将
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 起来。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5. 右手握皮褶厚度计,在 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
1cm处用皮褶厚度计测 量其厚度。
两眼平视前方。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2. 测量人员站在被测者 身后,找到肩峰、尺 骨鹰嘴部位。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3. 用软尺测量并用油笔 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 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 点。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4. 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 在标记的肩峰与尺骨 鹰嘴连线中点,水平
围绕一周,测量并读 取周长。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准备工作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皮褶厚度计的调整与校正
1、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 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 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0”位盘即 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 2、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 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 规定的10g/mm2的范围。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4. 右手握皮褶厚度计,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 方1cm处用皮褶厚度 计测量其厚度。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5. 在皮褶厚度计指针快 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记录以mm为单位。
精确到0.1mm。连续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结果评价
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考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何通过测量皮褶厚度与 上臂围来评价老年人的营 养状况?
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养老服务 职业技能实训教材研发项目组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谢谢观赏!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结果评价
臂围肌肉(cm )=上臂围(cm) -π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cm) 评价标准:我国成年男性上臂围肌平均为25.3cm,成年女性为23.2cm。
测量值 >标准值90% 90%~80%(标准值) 80%~60%(标准值) <标准值60% 评价 营养正常 轻度肌蛋白消耗 中度肌蛋白消耗 严重肌蛋白消耗
1. 被测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位充分裸 露。测试人员站 在被测试人员身 后。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2. 测试人员用油性笔标 记右肩胛下角位置。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3. 在右肩胛下角下方 1cm处,顺自然皮褶 方向(即皮褶走向与 脊柱成45º),用左
手拇指和食指、中指 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 下组织夹提起来。
测量时皮褶厚度计应与 上臂垂直,把右拇指松 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
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6. 在皮褶厚度计指针快 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记录以mm为单位。
精确到0.1mm。连续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肩胛下角 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性 别 瘦弱(mm) <10 <20 中等(mm) 10~40 20~50 肥胖(mm) >40 >50
男(15岁以上) 女(12岁以上)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测量对象营养状况的评价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上臂围 测量方法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1. 被测者自然站立, 充分裸露右上肢, 手臂自然下垂,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皮褶厚度 测量
肱三头肌
肩胛下角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肱三头肌 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1. 被测者自然站立, 充分裸露右上肢, 手臂自然下垂, 两眼平视前方。
测量人员站在被 测试人员身后。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2. 用油性笔标记肩峰和 尺骨鹰嘴位置(肘部 骨性突起)。
LOGO 职业技能实训教材研发项目组
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养老服务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养老服务核心技术人才实务培训远程教育课程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项目承办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协办单位:海南省普亲老龄产业发展研究院
第03集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项目二 老年人营养筛查与评价
任务二 皮褶厚度与上臂围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