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褶(皮脂)厚度计使用说明

合集下载

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

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

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
皮褶厚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褶皱或皮肤皱褶的工具,常用于医学、美容和纺织等领域。

以下是皮褶厚度计的一般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在使用皮褶厚度计之前,确保工具是干净的,
并检查其精度和校准状态。

2.准备测量区域:选择要测量的皮肤区域,通常是常见的皮
褶位置,如上臂三头肌、腹部或大腿。

清洁并彻底抹干皮
肤,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3.定位皮褶:用两个手指将皮肤褶皱起来,形成一个明显的
皮褶。

注意,不要挤压或折叠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测量厚度:将皮褶厚度计垂直放置在皮褶上,使测量头部
分与皮肤接触。

稍微挤压皮肤褶皱,直到触摸到一个稳定
的指示位置。

5.读取结果:观察并记录厚度计上的刻度或数字,以得到皮
褶的厚度值。

注意,读数应基于测量工具的刻度或数字。

6.多次测量:为了提高准确性,可以对同一皮褶进行多次测
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

7.清理工具:在使用皮褶厚度计后,将工具彻底清洁并储存
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保持其性能和耐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皮褶厚度计的使用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例如皮肤弹性、肥胖程度、年龄等。

厚度计的使用方法说明书

厚度计的使用方法说明书

厚度计的使用方法说明书使用方法说明书1. 介绍厚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厚度。

本使用方法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厚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以确保用户能正确、安全地使用该仪器。

2. 仪器描述厚度计由以下基本部件组成:(1) 主机:包含显示屏、操作界面和电源开关;(2) 测量探头:用于进行实际测量的部分;(3) 测量电缆:连接主机和探头,传递信号;(4) 钢尺:用于校准仪器和确定测量位置。

3. 准备工作在使用厚度计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仪器电源充足,如低电量需要及时充电;(2) 清洁测量探头,确保其表面整洁,避免脏污影响测量结果;(3)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单位。

4. 测量操作步骤正确使用厚度计的步骤如下:(1) 将测量探头轻轻贴附于待测物体表面;(2) 保持探头与被测物体垂直,并用适量的压力使其牢固接触;(3) 确保探头与被测物体表面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4) 主机上的显示屏将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5. 测量结果读取测量结果将以数字形式显示在主机的显示屏上。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单位,如毫米、英寸等。

读取测量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读取结果时视线正对显示屏,以避免视角误差;(2) 对于较小的数值,可以使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来提高读取精度;(3) 记录每次测量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比较使用。

6. 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厚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遵循操作规程;(2) 避免强烈的震动和碰撞,以免损坏仪器;(3) 定期校准仪器,确保测量准确性;(4) 在高温、高湿、腐蚀性环境下使用时,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 避免将仪器暴露于直接阳光下,以免影响使用寿命。

7. 故障排除若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以下情况,请参考以下故障排除方法:(1) 仪器无法正常开机或显示:检查电源是否连接良好,确保电量充足;(2) 测量结果异常或波动较大:检查测量探头是否清洁,确保正确贴附在被测物体表面。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DOC)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DOC)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②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③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下皮组织夹提起来。

④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1mm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②把皮肤与下皮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能把肌肉提夹住。

③测量者每天工作开始前,及时从仪器箱中取走皮褶厚度测量计;每天工作完成后,装入皮褶厚度测量计盒中,并放入仪器箱中保存。

的发生;佝偻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

为多汗、夜惊易激惹等神经精神症状。

方颅、十字头、鞍状头,胸廓畸形、肋骨串珠、四肢及脊柱的病变。

成人阶段缺乏可形成骨软化症。

表现为骨痛、表现为抽搐常突然发生,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唇发青,知觉丧失。

轻时仅有惊跳或面部肌肉抽动,意识存在。

成人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脆性增大,脊柱压缩、易碎、变形,易发生压迫性骨折及疼痛。

(2D的存在与量的多少,对钙的吸收有明显影响。

维生素D的存在可以提高钙的吸收率,维生素D的量越多,钙的吸收率就越高。

(3脏,肉类。

富含钙的食物:肉类,鸡肉鸡蛋,牛奶,虾皮,大白菜。

到营养门诊咨询。

口诉其5岁的儿子身体瘦弱,没有其他的不适。

想请一位公共营养师为小孩制定营养食谱。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为小孩确定一日的营养食谱。

(1)答:(1)每日饮奶(2)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3)孩子进入幼儿园时,食物的分量要增加,逐步让孩子进食一些粗粮。

一部分餐次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

午睡后可食用小量有营养的食物或汤水。

(2(1)根据小孩的身高与体重,计算其生长发育情况,从而确定一日需要的总能量。

(2)可分为早餐、午餐、午点、晚餐四餐。

有条件,睡前可加一些晚点。

(3)要保证能量的摄入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②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③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下皮组织夹提起来。

④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1mm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②把皮肤与下皮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能把肌肉提夹住。

③测量者每天工作开始前,及时从仪器箱中取走皮褶厚度测量计;每天工作完成后,装入皮褶厚度测量计盒中,并放入仪器箱中保存。

的发生;佝偻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

为多汗、夜惊易激惹等神经精神症状。

方颅、十字头、鞍状头,胸廓畸形、肋骨串珠、四肢及脊柱的病表现为抽搐常突然发生,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唇发青,知觉丧失。

轻时仅有惊跳或面部肌肉抽动,意识存在。

成人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脆性增大,脊柱压缩、易碎、变形,易发生压迫性骨折及疼痛。

(2D的存在与量的多少,对钙的吸收有明显影响。

维生素D的存在可以提高钙的吸收率,维生素D的量越多,钙的吸收率就越高。

(3脏,肉类。

富含钙的食物:肉类,鸡肉鸡蛋,牛奶,虾皮,大白菜。

到营养门诊咨询。

口诉其5岁的儿子身体瘦弱,没有其他的不适。

想请一位公共营养师为小孩制定营养食谱。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为小孩确定一日的营养食谱。

(1)(1)每日饮奶(2)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3)孩子进入幼儿园时,食物的分量要增加,逐步让孩子进食一些粗粮。

一部分餐次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

午睡后可食用小量有营养的食物或汤水。

(2(1)根据小孩的身高与体重,计算其生长发育情况,从而确定一日需要的总能量。

(2)可分为早餐、午餐、午点、晚餐四餐。

有条件,睡前可加一些晚点。

(3)要保证能量的摄入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

(3)答:早餐:牛奶蛋花麦片粥(牛奶200ml,麦片25g,鸡蛋25g,15g)午餐:馒头(面粉30 g)土豆烧牛肉(牛肉30 g,土豆30 g)西红柿蛋花(葱3 g,鸡蛋25 g,西红柿50 g)午点:香蕉50 g 强化钙饼干15 g晚餐:软(大米125 g)鱼肉酿豆腐(油豆腐30 g,鱼肉g,面粉5 g,葱3 g)蒜蓉炒时蔬时蔬70 g晚点:年奶150 g全日烹调用油 10 g15.(1)计算该患者体质指数(BMI)并评价其营养状况(3分)答: 80/(1.76*1.76)=25.8 该患者体重属于肥胖(2)该患者饮食治疗原则为:(3分)答:低盐、低脂、低能量、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不饮酒(3)作为一个营养师,指导病人如何选择食物,即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要少吃(各举出3-5种)(3分)答:可以吃的食物:蔬菜、水果、豆制品、粗粮、鱼类要少吃的食物:猪肉、猪油、奶油、咸菜、味精、浓咖啡、蛋类(4)哪些是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举出2种食物即可)(3分)答:猪肝、蛋黄、鱼子、蟹黄(5)如何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3分)答:应以汆、煮、炖、拌等少盐少油的烹调方法1. 简述营养工作者今后的任务:今后一个阶段营养工作者面临的营养问题,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微量营养素以及钙的缺乏也还普遍存在。

人体身体成分测定

人体身体成分测定

人体身体成分测定实验目的掌握皮褶厚度测定法,并用以推测人体身体成分。

实验原理身体成分分为体脂重和瘦体重,其中体脂重是指人体内的脂肪重量,瘦体重包括体内所有的非脂肪组织,如骨骼、水、肌肉、结缔组织和牙齿等。

目前,体脂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间接测定法很多,其中以皮褶厚度测定法和水下秤重法较为实用,前者有快速,简便和易行的特点。

以皮褶厚度求得体密度,然后带入Siri预测公式计算体脂%,求出体脂重和瘦体重。

实验器材皮脂厚度计实验步骤1.仪器校正(1)校正皮脂厚度计指针刻度:合上钳口,看指针是否停在“0”位,如果不在“0”位,可用手轻轻转动刻度盘,使指针对准“0”位。

(2)校正压强:指针校至“0”位后,再检查钳口压强是否合乎要求。

检查方法如图1所示。

左手持皮脂厚度计使之呈水平位置,在皮脂厚度计的下侧臂顶段小孔中挂上重200g的砝码,使下测臂基部与顶端的接点处于同一直线上,观察圆盘内指针的偏离情况。

若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表明两接点间的压力符合 10g/mm2的要求,若指针超过25mm,表明接点压力不足,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增加压力至15~25mm。

反之,若指针不到15mm,表明压力过高,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校正指针至规定的范围内。

指针允许有±5mm的误差。

图1 皮脂厚度计较正2.测量方法:受试者应着装背心,短裤,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

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褶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将卡钳张开,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厘米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做记录。

测量三次取中间值或取其中两次相同的值,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

以毫米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

3.测量部位:一般测量右侧,常测部位有以下几处:(1)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

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图2)。

(2)肩胛部:在右肩胛骨下角的下方约lcm处,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o角(图3)。

皮褶厚度测量

皮褶厚度测量
器校正很关键 标准液最大吸收峰应为540nm,最低峰
504nm,两者比值应为1.59-1.63 重复性应高,波动性应小
每小时用标准液测定吸光度以保障稳定 性和准确性
41
必要时使用稳压器保持电压稳定 检查比色杯的均一性,光径1nm 测定前认真观察试剂透明或混浊(如样
品白血球含量特别高)。排除其他混浊 原因:血红蛋白液PH低于7.0;蒸馏水 不纯;变性蛋白血症 防止取血误差:吸管内残存水吹净;搽 干防止气泡和挂壁 所有试剂都不应冰冻结冰
注意事项:
(1)取体检当日或前一日晚上的大便。 (2)标本袋填写学校和姓名。 (3)小瓶上注明班级和姓名。 (4)取样方法:拧开小瓶,用其中的取样棒在大便 不同部位采集2~3处后放回小瓶拧紧即可(瓶中大便不 宜太多,以黄豆大小为宜) (5)检验人员注意个人防护。
38
仪器校正方法
(1)血红蛋白吸管校正(见后) (2)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校正(见后) 贫血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 7-13岁血红蛋白低于120g/L 14岁以上男性低于130g/L 14岁以上女性低于120g/L。
39
血红蛋白吸管校正方法
吸管(沙利氏管) 20微升。常规洗净干燥后带胶帽。 吸取分析纯水银至20微升刻度。用一胶塞两边打孔
(连接吸管和卡介苗针管;针管、针芯间涂凡士林 防漏气),有助 准确吸取水银。 置称量皿去皮称水银重量,除当时温度下的水银比 重,得吸管实际容量。 利用公式计算校正后误差,若小于1.0%可用
40
721分光光度计校正和质量控制
使用前经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 Hb浓度完全依靠仪器吸光度计算,故仪
5 .0 4 .8 4 .5
串镜检查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测试方法: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
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 处。 (3)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 夹提起来。 (4)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 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刚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 0.1mm。
同皮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厚度计距左手拇 指捏起部位1cm 处的皮褶厚度 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充 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 量结束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整到刻 度表上的“0”位。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 “0”位盘即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
皮褶厚度测量
测量部位: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肩胛下皮褶厚度 SSF
计算公式
体脂%=(4.57÷体密度-4.142)×100 %
X
≥19X
X
≥19X
X=肩胛角下+上臂肱三头肌皮肤皱襞厚度(㎜)
皮褶厚度与营养
皮褶厚度的定义 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
皮褶厚度的测定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常用测量部位的生理定位 体脂肪的计算与评估
上臂围与皮褶厚度的测定
蚌埠医学院一附院
体脂在身体的分布
成人体脂肪的间接估算
皮褶厚度测量
基本原理: 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
在身体许多部分,皮肤及皮下脂肪疏松地附着 在其下的组织上,故可用拇、食指将皮肤皱襞 捏起,用特制的皮脂厚度计测量出皮肤皱襞的 厚度。由于皮肤厚度相差很小,因而皮肤皱襞 的厚度可以代表皮下脂肪的厚度,据此推测全 身体脂含量。

3 营养评价-皮褶厚度与上臂围的测量解析

3 营养评价-皮褶厚度与上臂围的测量解析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准备工作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皮褶厚度计的调整与校正
1、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 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 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0”位盘即 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 2、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 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 规定的10g/mm2的范围。
性 别 瘦弱(mm) <10 <20 中等(mm) 10~40 20~50 肥胖(mm) >40 >50
男(15岁以上) 女(12岁以上)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测量对象营养状况的评价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上臂围 测量方法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1. 被测者自然站立, 充分裸露右上肢, 手臂自然下垂,
两眼平视前方。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2. 测量人员站在被测者 身后,找到肩峰、尺 骨鹰嘴部位。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3. 用软尺测量并用油笔 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 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 点。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4. 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 在标记的肩峰与尺骨 鹰嘴连线中点,水平
围绕一周,测量并读 取周长。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考一考:
如何通过测量皮褶厚度与 上臂围来评价老年人的营 养状况?
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养老服务 职业技能实训教材研发项目组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谢谢观赏!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3. 用软尺测量并标记右 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
鹰嘴连线中点。
老年营养师实务培训 LOGO
4. 在标记点上方约2cm 处,垂直方向用左手 拇指和食指、中指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褶(皮脂)厚度计使用说明
一、国产皮脂厚度计各部名称。

二、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

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0”位盘即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

三、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

左手持皮脂厚度计呈水平位置,在皮脂厚度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挂200g重量的砝码。

再将皮脂厚度计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端的接点呈水平线,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

如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10g/mm2的要求,无须调节旋扭。

如果指针超出25mm以上,说明压力接点压力不足。

须通过向左侧方向转动旋扭增加压力,直接指针调到15-25mm范围内为止。

反之,则调节旋扭向右转动减少压力调节到指针在规定范围内。

指针的±5mm的差异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四、测试程序:
1、受试者应着背心裤衩或短裤。

2、实验者右手握皮脂计使两半形测试臂张开。

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受试都所测部位的皮肤捏紧提起。

拇食指捏起时,拇食指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捏紧提起皮肤既包括皮下组织,但要防止将所在部位的肌肉也、提起。

为检查是否将肌肉提起可令受试者主动收缩该部位肌肉。

止时肌肉即滑脱。

然后将张开的皮脂计距离手指捏起部位1cm处钳入。

右手指将皮脂计的把柄放开,读出指针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每个部位应重复测量两次,二者所测的数值误差不应超过5%。

3、测定部位:
上臂部--右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背部--右肩胛角下方。

腹部--右腹部脐旁1cm。

除上述部位外,根据研究需要还可以测颈部、胸部、腰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

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五、资料的处理与应用
1、根据皮下脂肪厚度推算身体密度的方法、与我们暂引用以日本青少年为对象所得的计算身体密度公式供使用者参考,其公式为:
男子:15-18岁身体密度=1.0977-0.00146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913-0.00116X
女子:15-18岁身体密度=1.0931-0.00160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897-0.00133X
X=肩胛角下+上臂皮脂(mm)
2、体脂肪%的计算
应用Broxek(1963)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据认为Broxek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是比较可靠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公式为:
身体脂肪%=(4.57/身体密度-4.142)X100 身体脂肪重量=体重(公斤)X身体脂肪% 净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公斤)- 体脂肪量(公斤)
3、皮下脂肪厚度评定的参考标准:
根据皮下脂肪厚度计算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可以用评定一个人的肥瘦程度。

现引用日本厚生省国民营养调查资料对日本儿童和成年人的肥瘦程度程度的评定标准供研究者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