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褶厚度指标

合集下载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
10
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4、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还可以反 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测定部位有上臂 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髂脊上部等,前 三个最重要,可分别代表肢体、躯干、腰腹等 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
5、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 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
20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测试方法: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
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 处。 (3)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 夹提起来。 (4)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 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刚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 0.1mm。
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 的厚度,判断人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 测得的皮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的数量,来 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这是评定人身组成最简便的方法。
8
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
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 一半储存在皮下,因 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 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 成分,推算全身脂肪 重量和瘦体重
15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 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左手持皮脂 厚度计呈水平位置,在皮脂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 挂200g重量的砝码。再将皮脂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 端的接点呈水平线,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
如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 10g/mm2的要求,无须调节旋扭。

3至6岁儿童皮褶厚度标准

3至6岁儿童皮褶厚度标准

3至6岁儿童皮褶厚度标准
皮褶厚度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3至6岁儿童中,皮褶厚度的标准值是多少呢?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是指皮肤和皮下脂肪的厚度,通常是在上臂、肩胛骨、肚脐和大腿等部位进行测量。

皮褶厚度越大,说明儿童的体内脂肪储备越充足,营养状况越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3至6岁儿童的皮褶厚度标准值如下: - 上臂皮褶厚度:3岁男孩为5.5毫米,3岁女孩为5.0毫米;6岁男孩为6.5毫米,6岁女孩为6.0毫米。

- 肩胛骨皮褶厚度:3岁男孩为4.0毫米,3岁女孩为3.5毫米;6岁男孩为5.0毫米,6岁女孩为4.5毫米。

- 肚脐皮褶厚度:3岁男孩为6.0毫米,3岁女孩为5.5毫米;6岁男孩为7.0毫米,6岁女孩为6.5毫米。

- 大腿皮褶厚度:3岁男孩为6.0毫米,3岁女孩为5.5毫米;6岁男孩为7.0毫米,6岁女孩为6.5毫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值只是参考值,具体的皮褶厚度还需要结合儿童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儿童的皮褶厚度低于标准值,可能意味着营养不良或生长发育不良,需要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和治疗。

除了皮褶厚度,还有其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如身高、体重、BMI等。

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头肌皮褶厚度评价标准

三头肌皮褶厚度评价标准

三头肌皮褶厚度评价标准
一、测量方法
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皮褶厚度计进行测量。

测量时,将皮褶厚度计的测量头紧贴在三头肌的皮肤表面,然后用力按下测量头的按钮,测量头就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个痕迹。

之后,从皮褶厚度计的刻度上读取皮褶的厚度。

二、身体姿势
在进行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时,被测者的身体姿势应该保持直立,双臂自然下垂,并且要放松肩膀,让三头肌处于自然状态。

如果被测者有肩部或手臂的不适,应该告知医生或专业人士。

三、皮褶厚度
三头肌皮褶的厚度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三头肌皮褶厚度在15-20毫米之间,而成年女性的三头肌皮褶厚度在10-15毫米之间。

如果皮褶厚度小于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肌肉发育不良或身体营养不良;如果皮褶厚度大于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肥胖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四、肌肉发达程度
三头肌的肌肉发达程度与皮褶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三头肌的肌肉发达程度较高,那么相应的皮褶厚度也会增加。

但是,如果皮褶厚度与肌肉发达程度不成比例,或者存在异常的皮褶形状,可能意味着存在健康问题或其他异常情况。

五、健康状况
三头肌皮褶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如果皮褶厚度异常增大,可能意味着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如果皮褶厚度异常减小,可能意味着存在肌肉萎缩、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

因此,在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时,应该结合被测
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六、重复测量
为了减少误差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该在同一部位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此外,在测量前应该对皮褶厚度计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皮褶厚度的标准是什么?皮褶厚度的标准是什么

皮褶厚度的标准是什么?皮褶厚度的标准是什么

皮褶厚度的标准是什么?皮褶厚度的标准是什么1。

测试意义皮褶厚度的测量,是了解人体成分(即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和瘦体重等)的一种简易方法。

人体过胖或过瘦,都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现代社会的许多文明病,如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营养不良症等,都与人体内脂肪的含量和分布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2。

测试部位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髂嵴上部等,其中前3个部位最重要,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判断肥胖和营养不良有重要价值。

3·测试仪器测试仪器为皮褶厚度计,卡钳钳头接触皮肤的面积为20〜40mm2,测量时钳头钳压皮褶的压强规定为10g/ mm2。

测量前要进行校正。

1。

测试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捏提起来,用皮褶厚度计在提起点皮褶下方距手指lcm处测量其厚度,共测试3次,取中间值或两次相同的值。

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1位。

(1)上臂部皮褶厚度①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② 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③ 用左手栂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①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栂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

1mm。

见图5-7。

(2) 腹部皮褶厚度脐水平方向与右锁骨中线交界处(约在脐旁右侧2cm处),纵向测试。

见图5-8。

(3)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试右肩胛骨下角下方lcm处,皮褶走向与脊柱呈45°角。

①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② 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③ 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l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呈45°角),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皮褶厚度测量的三个部位标准

皮褶厚度测量的三个部位标准

皮褶厚度测量的三个部位标准
皮褶厚度测量的三个部位标准分别为上臂肱三头肌部(代表四肢)、肩胛下角部(代表躯体)和脐旁(代表腹部)。

皮褶厚度可用X光、超声波、皮褶卡钳等方法测量。

用卡钳测量皮褶厚度最为简单而经济,测得结果和X光片测量值的相关度可达0.85~0.90,对人体亦无放射性伤害。

但是此方法需要操作者熟悉仪器的调试和检测方式,技术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产生误差,其主要偏差的来源是检测者用手捏皮褶时施加的压力的稳定性,卡钳头的夹皮时间的长短,被测者的皮褶厚度的厚薄等。

皮褶厚度是推断全身脂肪含量、判断皮下脂肪发育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皮褶厚度和体脂含量间有相关关系,可通过皮褶厚度的测量值估计人体体脂含量的百分比,从而判定肥胖程度。

标准皮褶厚度

标准皮褶厚度

标准皮褶厚度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是指通过皮脂钳在皮肤上夹取一定厚度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然后测量其厚度。

一般来说,皮褶厚度越大,表示人体脂肪越多,肥胖程度越高。

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如下:
1. 准备皮脂钳:选择合适的皮脂钳,确保其测量准确。

2. 测量部位: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如腹部、上臂、大腿等。

3. 测量方法:将皮脂钳夹住皮肤和皮下组织,然后慢慢用力,使其达到一定厚度。

4. 读取数值:读取皮脂钳上的数值,即为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肥胖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减肥计划。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皮褶厚度过高,则表示其肥胖程度较高,需要加强运动和控制饮食,以减少体内脂肪。

而如果一个人的皮褶厚度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其体重相对健康,可以继续保持。

需要注意的是,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肥胖的唯一依据。

要准确判断一个人的肥胖程度,还需要
结合其他指标,如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等。

此外,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测量部位、测量时间等。

因此,在测量皮褶厚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总之,皮褶厚度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皮褶厚度的测量,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肥胖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减肥计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肥胖的唯一依据。

要准确判断一个人的肥胖程度,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

皮褶厚度肥胖标准

皮褶厚度肥胖标准

皮褶厚度肥胖标准一、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是衡量身体脂肪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特定部位的皮褶厚度来判断该部位的脂肪含量。

常见的皮褶厚度测量部位包括:1.肱三头肌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上肢的脂肪含量。

2.肩胛下角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躯干的脂肪含量。

3.髂嵴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下肢的脂肪含量。

测量皮褶厚度的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剧烈运动或紧张情绪。

2.准备好测量工具:皮褶厚度计、测量板和测量绳。

3.将测量板放在测量部位,将测量绳固定在测量板上。

4.用皮褶厚度计测量测量绳上的皮褶厚度,记录下测量结果。

二、体脂百分比体脂百分比是指身体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通过测量体脂百分比可以了解身体的脂肪含量是否超标,从而判断是否肥胖。

体脂百分比的测量方法如下:1.准备一个体脂秤或健身房的体脂测量设备。

2.按照设备的说明进行操作,站在秤上或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测量。

3.记录下测量结果,根据结果判断身体是否肥胖。

三、腰围与臀围比值腰围与臀围比值是指腰围和臀围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测量腰围和臀围,可以了解身体的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是否肥胖。

一般情况下,男性腰围与臀围比值在0.85-0.90之间,女性在0.75-0.8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腰围和臀围的测量方法如下:1.准备一根软尺或皮尺。

2.站立或坐直,将软尺或皮尺贴紧身体表面,测量腰围和臀围,记录下测量结果。

3.根据腰围与臀围比值判断身体是否肥胖。

四、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是根据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BMI,可以了解身体是否超重或肥胖。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一般来说,男性BMI在20-25之间,女性在19-24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五、身体组成身体组成是指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组成比例。

通过测量身体组成,可以了解身体肌肉含量是否充足,脂肪含量是否超标以及水分含量是否合适等情况。

人体体格检查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人体体格检查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单元4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单元4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知识要求:
1.上臂的解剖学结构 (1)肩峰 肩膀的最高点 (2)鹰嘴 肘部骨性突起 (3)肱二头肌 大臂前部肌肉 (4)肱三头肌 大臂后部肌肉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2.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1)上臂围可反映营养状况,与 体重密切相关。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⑷ 脐旁皮褶厚度测量
❖ 在肚脐右侧2cm处 提起皮褶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避免测量者之间的误差,调查前 要统一培训
❖把皮肤和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 但不能把肌肉夹提起来
❖每天皮褶厚度计使用完后要及时 保存
单元5 人体三围的测量
❖ 三围是人体的胸围(bust)、腰围(waist)、 臀围(hip)三者的合称。
廋 男 <10mm
女 <20mm
中等 10--40
20--50
肥胖 >40mm
>50mm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2.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3) 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 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 定的线性关系。
人体密度D=C-m*(log皮褶厚度值)
人体脂肪含量BF%=(4.95/D-4.50)*100%
单元4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2)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
❖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找到肩峰、尺骨鹰嘴部位, 并用油笔标记处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 在标记点上方约2cm处,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 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 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其 厚度。测量时皮褶计与上臂垂直。 ❖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至0.1 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临床上常通过对皮褶厚度的测量来推算体脂总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
系,还能间接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求选择的测量部位准确,并且测量压力的大小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使用的皮褶计测量压力要符合规定标准10g/cm²,在2秒内读数,并要求在同一部位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课本上只提到了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是测定体脂储备的指标之一。

测量方法是: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在左上臂背侧(左肩峰至尺骨鹰嘴的中点)上方约1~2cm处作为测量部位。

书本中提到的正常值是男性11.3~13.7mm,女性14.9~18.1mm。

本组查到的资料上提到:美国男性为12.5mm,女性为16.5mm;日本男性为8.3mm,女性为15.3mm。

可见各国家各人种的标准是不一致的。

评价标准:测量值超过正常值120%以上则为肥胖,90%~110%为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若皮褶厚度小于5mm,表示无皮下脂肪。

我国目前无群体调查理想值,但可作为病人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的参考。

本组选取的另一个测定体脂储备的指标为:肩胛下皮褶厚度与腹部皮褶厚度测定。

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在左肩胛下角下方约1cm处作为测量部位,腹部取脐右侧2cm处,通常选取肩胛下,肱三头肌和腹部脐旁皮褶厚度之和判断营养状况。

评价标准:三处皮褶厚度之和,男性>40mm,女性>50mm为肥胖,,男性在10~40mm、女性在20~50mm为正常,男性<10mm,女性<20mm为消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