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褶厚度与脂肪含量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

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4、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还可以反 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测定部位有上臂 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髂脊上部等,前 三个最重要,可分别代表肢体、躯干、腰腹等 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
5、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 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
20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测试方法: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
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 处。 (3)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 夹提起来。 (4)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 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刚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 0.1mm。
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 的厚度,判断人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 测得的皮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的数量,来 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这是评定人身组成最简便的方法。
8
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
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 一半储存在皮下,因 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 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 成分,推算全身脂肪 重量和瘦体重
15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 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左手持皮脂 厚度计呈水平位置,在皮脂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 挂200g重量的砝码。再将皮脂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 端的接点呈水平线,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
如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 10g/mm2的要求,无须调节旋扭。
测定脂肪的的方法

测定脂肪的的方法
测定脂肪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 皮褶厚度测量法:使用称为皮褶厚度测量仪的工具,在多个身体部位测量皮肤与脂肪之间的皮褶厚度。
然后,根据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总体脂肪百分比。
2. 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EXA):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使用X射线测量体内的骨骼组织、肌肉和脂肪的比例。
由于DEXA技术准确性高,常被用于研究和临床实验室中。
3. 生物电阻抗法:通过电流通过身体时遇到的电阻来测量身体组织的导电能力。
这种方法通过将电流通过身体,然后根据阻抗的测量结果计算出身体脂肪百分比。
4. 水下称重法: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浸入水中体重的变化来估算脂肪含量。
测量前后的重量差值与水的密度关联,从而计算出体内脂肪的百分比。
5. 磁共振成像(MRI):MRI技术可以提供全身的脂肪分布图像,可以精确测量脂肪组织的体积和分布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在选择特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评估和选择。
此外,要确保专业人员进行测
量,并按照相应的仪器和方法操作,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测定脂肪的标准方法

测定脂肪的标准方法
脂肪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但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和健康问题。
因此,测定脂肪含量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测定脂肪的标准方法。
1.皮褶厚度测量法
皮褶厚度测量法是一种简单、经济、无创伤的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来估算身体脂肪含量。
通常在胸部、腹部、大腿、上臂等部位测量皮褶厚度,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测量值计算出身体脂肪含量。
2.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身体组织对电流的阻抗来估算身体脂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生物电阻抗仪器,通过将电极贴在身体不同部位,向身体内部传递微弱电流,然后测量电流通过身体的阻力来计算身体脂肪含量。
3.双能X射线吸收法
双能X射线吸收法是一种精确测定身体脂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双能X射线吸收仪器,通过向身体传递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测量X射线通过身体的吸收率来计算身体脂肪含量。
该方法精确度高,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4.气体排出法
气体排出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身体排出的气体来估算身体脂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气体分析仪器,通过让被测者吸入标记气体,然后测量身体排出的标记气体量来计算身体脂肪含量。
该方法精确度高,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测定脂肪含量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步。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皮褶厚度指标

临床上常通过对皮褶厚度的测量来推算体脂总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还能间接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求选择的测量部位准确,并且测量压力的大小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使用的皮褶计测量压力要符合规定标准10g/cm²,在2秒内读数,并要求在同一部位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课本上只提到了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是测定体脂储备的指标之一。
测量方法是: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在左上臂背侧(左肩峰至尺骨鹰嘴的中点)上方约1~2cm处作为测量部位。
书本中提到的正常值是男性11.3~13.7mm,女性14.9~18.1mm。
本组查到的资料上提到:美国男性为12.5mm,女性为16.5mm;日本男性为8.3mm,女性为15.3mm。
可见各国家各人种的标准是不一致的。
评价标准:测量值超过正常值120%以上则为肥胖,90%~110%为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若皮褶厚度小于5mm,表示无皮下脂肪。
我国目前无群体调查理想值,但可作为病人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的参考。
本组选取的另一个测定体脂储备的指标为:肩胛下皮褶厚度与腹部皮褶厚度测定。
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在左肩胛下角下方约1cm处作为测量部位,腹部取脐右侧2cm处,通常选取肩胛下,肱三头肌和腹部脐旁皮褶厚度之和判断营养状况。
评价标准:三处皮褶厚度之和,男性>40mm,女性>50mm为肥胖,,男性在10~40mm、女性在20~50mm为正常,男性<10mm,女性<20mm为消瘦。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方法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方法是评估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的一种方法。
在医学领域,体脂肪含量和分布对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是常用的非侵入性测量方法之一,可以间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的多少。
本文将介绍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在评估肥胖程度上的应用。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是测量人体皮下脂肪厚度的一种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测量仪器,如测量卡尺或测量皮褶仪。
下面是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的步骤:1.测量前准备:被测者应站立或坐直,并且双臂自然垂下。
测量仪器应事先校准,并保持清洁和卫生。
2.定位:将被测者的肩胛下角(第7背椎峰)标示出来。
可以通过触摸骨骼或相关解剖标志来确定位置。
3.测量点的选择:在肩胛下角与腋窝之间的中点处选择测量点。
通常这个点位于垂直延长线上的水平位置。
4.测量皮褶厚度:将测量仪器的两个表面分别置于被测点的顶部和底部,轻轻地将皮褶组织捏起。
确保测量时仪器与皮肤垂直,并保持稳定的压力。
记录下测量值。
5.重复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通常需要重复测量两次或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体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皮褶厚度越大,表示个体体脂肪含量越高。
而不同测量点的皮褶厚度差异可以反映个体脂肪分布的不同。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快速和非侵入性。
它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知识,可以在野外或临床实践中进行。
同时,这种方法对被测者的侵扰较小,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感。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体脂肪含量和分布评估的研究中。
然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这种方法只能提供皮下脂肪层厚度的信息,无法准确地测量内脏脂肪或骨骼肌的情况。
其次,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个体操作技巧和测量仪器的差异影响。
此外,这种方法对于肌肉发达的人可能不太适用,因为测量时可能无法完全将皮褶层捏起。
总结而言,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方法是评估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皮褶厚度肥胖标准

皮褶厚度肥胖标准一、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是衡量身体脂肪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特定部位的皮褶厚度来判断该部位的脂肪含量。
常见的皮褶厚度测量部位包括:1.肱三头肌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上肢的脂肪含量。
2.肩胛下角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躯干的脂肪含量。
3.髂嵴部位:该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下肢的脂肪含量。
测量皮褶厚度的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剧烈运动或紧张情绪。
2.准备好测量工具:皮褶厚度计、测量板和测量绳。
3.将测量板放在测量部位,将测量绳固定在测量板上。
4.用皮褶厚度计测量测量绳上的皮褶厚度,记录下测量结果。
二、体脂百分比体脂百分比是指身体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通过测量体脂百分比可以了解身体的脂肪含量是否超标,从而判断是否肥胖。
体脂百分比的测量方法如下:1.准备一个体脂秤或健身房的体脂测量设备。
2.按照设备的说明进行操作,站在秤上或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测量。
3.记录下测量结果,根据结果判断身体是否肥胖。
三、腰围与臀围比值腰围与臀围比值是指腰围和臀围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测量腰围和臀围,可以了解身体的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是否肥胖。
一般情况下,男性腰围与臀围比值在0.85-0.90之间,女性在0.75-0.8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腰围和臀围的测量方法如下:1.准备一根软尺或皮尺。
2.站立或坐直,将软尺或皮尺贴紧身体表面,测量腰围和臀围,记录下测量结果。
3.根据腰围与臀围比值判断身体是否肥胖。
四、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是根据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BMI,可以了解身体是否超重或肥胖。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一般来说,男性BMI在20-25之间,女性在19-24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五、身体组成身体组成是指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组成比例。
通过测量身体组成,可以了解身体肌肉含量是否充足,脂肪含量是否超标以及水分含量是否合适等情况。
脂肪的检测及原理

脂肪的检测及原理脂肪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检测脂肪含量可以了解人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常用的脂肪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体重法:通过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间接反映体内脂肪含量。
但不能区分lean body mass(除脂肪外的身体组织质量)和体脂量。
2. 皮褶厚度法:在特定部位(如上臂、肩胛骨下、腹部等)测量皮下脂肪层的厚度。
皮下脂肪越厚,表示脂肪含量越高。
但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不够全面。
3. 生物电阻抗法(BIA):通过人体导电性的差异,送入微弱电流计算出脂肪量。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但受测试者身体状况影响较大。
4. 水下称重法:利用体脂比重小于肌肉和骨骼的原理,在水下测量体重,并结合空气中体重计算体脂量。
准确度高但设备复杂。
5. DXA(双能X 线吸收法):使用不同能量的X线穿透身体,根据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程度区分脂肪、肌肉骨量。
这是目前最准确的体脂测量方法。
6.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这两种医学影像技术可以直接观察不同组织,可清楚显示脂肪分布情况。
但由于设备昂贵,不作为常规脂肪测量手段。
7. 近红外线谱法:使用不同波长的近红外线照射皮肤,检测反射光强度变化,根据不同组织对红外线的吸收情况计算脂肪量。
相对简便且准确。
8.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脂肪类生化指标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间接反映体内脂肪水平。
脂肪的形成是脂肪细胞数目增加和容积扩大的过程。
影响脂肪积累的主要因素有:1. 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过量摄入脂肪,活动量不足导致脂肪堆积。
2. 基因:一些基因会影响脂肪合成、分解和储存。
3. 性激素:雌激素可以促进脂肪形成,雄激素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4. 腺苷环化酶激活程度:这是催化脂肪合成的关键酶,活性越高,合成脂肪越多。
5. 血糖水平: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合成,脂肪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公共营养师

一、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1.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它与体重密切相关。
2.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
3.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上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推算全身的脂肪含量,相关系数在0.7-0.9。
4.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还可以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
5.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
二、静脉采血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1.采血部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也可用腕背静脉。
肘前或腕背静脉采血时,一般采取坐位,病人特别是重病人可躺在床上。
手臂下面垫一枕头使前臂伸展,系好压脉带,请被采血才紧握拳头数次,按摩采血部位,使静脉扩张;用碘洒、乙醇消毒皮肤,采血者左手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穿刺,见有血后,抽取所需血量。
要注意,在拔针前放松压脉带,以免发生血肿。
拔针后用消毒棉球轻压针眼,弯曲前臂2-3min.2.⑴在采血操作中应防止溶血。
注射器及针头应干燥、清洁,抽血后应将针头取下,将血沿管壁慢慢注入试管,不右注入气泡。
血液注入试管或小瓶后,不能用力摇动。
⑵按所涉及检验目的需要,一般采用抗凝的静脉全血或血清,有些试验受饮食及昼夜因素影响较大,一般以清晨空腹血标本为宜;有些指标因在血中衰变较快,在0-4℃储存时活性减弱也不一,这些项目检测必须及时而快速;有些受运动等因素影响较大。
涉及血钾、LDH等的测定时要注意避免发生溶血。
三、尿液收集及其保存时应注意要点1.收集容器要求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有较大开口以便于收集;无化学干扰物质混入;容器上有明显标记,如被检者姓名、编号、收集日期等,必须粘贴在容器上。
2.应留有足够的标本,任意一次尿标本至少留取12ML,其余项目最好超过50ML,如果收集的是定时尿,则容器应足够大,并加盖,必要时加防腐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计算公式:体块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米2)。
• • • • · 中国人体块指数的评价 最佳体脂:20.0—22.0 较高体脂:22.1—22.6 高体脂(肥胖)>22.6
•
•
2、 肥胖是健康的大敌,也破坏了人体美
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 中的含量越来越高,导致家庭休闲时间增加,食品选择也更加丰富了。 • 但身体的活动的时间减少,体力消耗的比例下降。
•
社会中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他们长时期伏案工作,精神高度 紧。而他们的肢体运动严重不足。现代科技是把双刃剑,即现代科技 一方面使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另一方面又使人的能量收入盈余,表现 为体重增加,出现肥胖。久而久之,影响健康己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 题。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和癌症等现代文明病随 之而来。这是现代文明的代价。科学家约预言,肥胖将成为本世纪人 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肥胖症正在全球蔓延。因此,肥胖问题日益 引起社会关注。人人参与体育锻炼,才是唯一拯救办法。
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 2、肥胖的判断
• (1)标准体重法 • · 男人标准体重=身高(厘米)一100=(公斤)。 • · 女人标准体重=身高(厘米一105=(公斤)。 • 肥胖度= • • • •
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肥胖度在±10%内为正常适中; 肥胖度超过10%为超重; (2)体块指数法(BMI) 普通成年人的肥胖度可通体块指数法(BIM)
• 一、 闪光点与契合点
• 闪光之处是把健康和人体美相结合。以体内脂肪肥胖为切入点。
•
•
1、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要健康必需有一定的体能。体能又叫体适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茯 得。体能可分两类:与健康有关体能和动作技能有关体能。前者包括心肺 耐力、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等。 • 身体成份包括肌肉、骨骼、内脏、脂肪和其他等。非脂肪部分又称作 瘦体重或去脂体重,包括肌肉、内脏、骨骼等。人体内脂肪含量:男性为 10%一20%,女性为15%一25%。体内脂肪超出上述范围为肥胖是不健康 表现。肥胖的人在活动时比他人要消耗更多能量,心肺功能负担也更重。 因此,心脏病和高血压发病的可能性更大。肥胖也会使人心理健康水平下 降,故寿命会缩短。肥胖也使人变得臃肿而不美。
健康美——是我们的理想追求 谈女性健康减肥 曹定汉
•
健康美,反映体育增强体质的主要宗旨和社会需要获得的效果。是 身体、心理和社会在体育中的高度统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幸福的保证,人人需要健康,向往长寿,无论 哪朝哪代,何种民族,均把健康视为人生第一需要。研究表明,体育锻 炼是增进健康之法宝。何谓健康?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肌肉发达,外表 强壮等。而是心、肺功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 出“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从而结束了“无病就是健康”的旧的传统观念。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和共同追求的目标。 • 形体美就是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 风度,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人体美。形体是指人的身体形态,它包由体型、 体格、姿态。人类爰美,追求美,而美又使人的生活充满活力,丰富多 彩。人类创造了美,而美的感受又反过来,使人精神上获得更大满足。 形体美也是人类永恒追求。人的形体各异,肥瘦不一。诀定人体的先天 因素是遗传,而后天的体育锻、营养、生活方式等可大大修饰形体,弥 补缺陷。对美的追求女性有更强烈追求。 • 健康是内涵是基础,形体美是外露是表面的和谐匀称。有健才能有美。
• •
3、肥胖破坏了人体美
体内脂肪过多,也就是身上赘肉太多。破坏了人体曲线,影响了 人体表面和谐匀称。还对人的心理产生不良的阴影。 • 如何通过休育锻炼合理减肥,增进健康的同时塑造健美的形体。这是 体育宗旨也是时代给于我们的使命。
• 二、肥胖是健康和人体美的第一杀手
•
•
1、肥胖的原因
肥胖原因很多,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是与膳食不合理以及运动 不足有关。当摄入多于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形 成肥胖。 (1)人体热量平衡 人体要不断地摄入热量,同时,又不断地消耗热量,以维持平衡。通常一 个轻体力劳动者每天需要摄入或支出2400千卡热能才能维持热量平衡,而 重体力劳动者则需要3500千卡以上。 (2)热能消耗的三条途径 · 静息代谢热量(RMR)又称基础代谢:机体在静息状态下为了维持体 温、呼吸、血液循环、肌肉张力所需的热能。60千克男性每天需要消耗 1701千卡热能,女性则需1378千卡。 · 食物的生热效应又称食物吸收过程的能量消耗:进食后食物消耗、吸 收、转运、储存所需要的耗能。这种耗能约占总摄入量的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运动的生热效应又称身体能量消耗:机体每天进行的各种活动,吃 饭、穿衣、说话、走跑等所需的热量。由于各人参与活动的程度、参与运 动方式、时间不同,这部分热量变化很大。当人体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热量 维持平衡时,人体的体重即可维持恒定,当摄入多于支出,即可引发肥胖。 (3)脂肪细胞 脂肪是能量贮存的有效形式。脂肪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然而有一种 特别的细胞,它专门贮存脂肪,被称为脂肪细胞。脂肪还具有保护组织器 的作用。一般来讲,人的体脂分布在腹部的较多,女性的臀部和大腿部较 男性有更多的脂肪。人体大约有一半的脂肪分布在皮下,称皮下脂肪。可 用皮脂厚度计测量(见下面)。研究表明,脂肪过多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喜 欢体育锻炼的人。 两种因素决定了身体中的脂肪数量,即脂肪细胞的数量和脂肪细胞的 体积。儿童及青少年青春期的超重通常与脂肪细胞增多有关。成年人的脂 肪细胞数量相对恒定,只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摄入食物中所含能量与身体各系统所消耗的能量相等,体重就保持相 对稳定。当你从食物中摄取热能高于机体的需求,超出的部分便转化为脂 肪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结果造成脂肪细胞伴随脂肪而臃肿,当贮存在脂肪 细胞中的脂肪作为底物提供能量时,脂肪细胞便释放脂肪而变得皱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