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概述

合集下载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制作人:林彬彬一.电气化铁路概述在铁路运输中,主要有三种牵引形式:蒸汽牵引、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

蒸汽牵引是铁路上最早采用的一种牵引形式,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

因为它热效率低、燃料消耗大、污染环境重,严重影响铁路技术经济效能和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逐渐被淘汰。

而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在技术上比较先进,是2 0世纪4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它们功率大、热效率高、过载能力强,能更好地实现多拉快跑,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所以发展很快。

特别是电力牵引,它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还能综合利用资源和不污染环境,是今后发展的主要一种牵引形式。

二.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和第一台电力机车是1879年5月31日德国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研制和制造的,这条电气化铁路全长只有300M。

1881年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又修建了一条2.45千M 长的电力线路.1895年美国在5.6千M长的隧道区段内修建了一条675V的直流电气化铁路。

同年,日本在京都的下京区修建了一条6.7千M长的550V的直流电气化铁路。

1902年意大利在瓦尔切里纳线上修建了一条三相交流电气化铁路。

在最初,电气化铁路修建在工矿线路和一些大城市近郊线路上。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渐发展到城市之间和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上来了。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为了完成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以及与其他运输业的竞争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地进行铁路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牵引动力现代化的建设。

因此,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修建的国家逐渐增多。

电气化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是60年代,平均每年修建达5000多km。

到70年代末,在工业发达的西欧、日本、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就已经实现了电气化,而且基本上已经成网。

现在,这些国家正在集中力量修建时速200km以上的高速电气化铁路。

从70年以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如印度、朝鲜、土尔其、巴西、智利、摩洛哥等电气化铁路发展也很快,特别是我国的电气化铁路更有了飞速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概述PPT课件

电气化铁道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
第一节 电气化铁道概述
项目一 电气化铁道组成及受电弓基本参数 项目二 供电方式 项目三 接触网组成 项目四 接触悬挂的类型
1 2024/1/6
第一节 电气化铁道概述
项目一 电气化铁道组成及受电弓基本参数
1.火车的发明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 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在盛况 空前的通车典礼上,由机车、煤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组成 的载重量约90吨的“旅行”号列车,由设计者斯蒂芬森亲自驾驶, 上午9点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下午3点47分到达斯托克顿,共运 行了31.8公里。
应用范围: 在我国很
少采用。
15 2024/1/6
3.越区供电 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 负的供电臂,经分区亭开关设备与相邻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 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用范围:
越区供电增大了该变电所主变压器的负荷,对电器设备安
全和供电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只能在较短时间内实行越区供
17 2024/1/6
二、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牵引供电系统可能对临近线路的影响 静电感应电压影响 处于电场内的架空通讯线路将产生静电感应电位 电磁感应影响 观音坝实验:接触网与架空线相距100m,平行长度18.3m, 接触网短路电流 I k=1140A,实测纵电动势787~824V 杂音干扰 谐波成分在通信中产生感应电压,形成通信中的杂音。
器,其中心抽头与钢轨联结。
23 2024/1/6
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具有良好的防干扰性能 ,但是 也存在半段效应。
图中,AT1 AT2间可以有效消除干扰,但是,AT2和 机车间的干扰不能消除。

电气化铁路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接触网是沿铁路沿线架设的特殊电力线路, 受电弓通过与之滑动摩擦接触而授流,取 得电能。
接触网结构
定位器 拉杆 预应力钢筋 混凝土支柱 棒式绝缘子 腕臂
承力索 吊弦 接触网导线
软横跨承力索
张力补偿器坠坨
BT回流线
悬式绝缘子
接触网悬挂类型
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悬挂和链形悬挂两类。 一、简单悬挂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历程
从1961年8月15日建成宝鸡-凤州第一条电气
化铁路至今,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经历 了10年起步、10年徘徊、20多年发展的曲折 前进之路,进入了现在快速发展的状态。中 国电气化铁路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60年代 起步
自1961年8月建成宝凤段91km电气化铁路,至1969年10月 广元—马角坝100km电气化铁路通车为止,60年代共建成电气 化铁路191km。起步阶段建成的电气化铁路虽少,但对我国电 气化铁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电气化铁路的 建设和管理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电气化铁路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分段示意图
接触网供电方式


接触网供电方式有单边、双边供电和越区供电。 单边和双边供电为正常的供电方式。 单边供电:供电臂只从一端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双边供电:供电臂从两端相邻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一种非正常供电方式(也称事故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 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开关设备成分区亭同相邻的供电臂 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复线区段的供电情况与上述类同,但牵引变电所馈出线有四 条,分别向两侧上、下行接触网供电。牵引变电所同一侧上、 下行实现并联供电,提高供电臂末端电压。越区供电时,通 过分区亭内的开关设备去实现。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课件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课件
• 列车控制系统:列车控制系统是确保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关 键技术之一。它通过无线通信与地面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实时 监测和控制列车速度、位置等信息,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 防护和自动监控等功能。
04
电气化铁路的运营与管理
列车运行计划
01
02
03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电气化铁路 运营的基础,规定了各趟 列车在区间运行、车站到 发及通过时刻。
电气化铁路利用电力机车作为牵引力,通过接触网获取电能,实现列车的牵引 和制动。与传统的内燃机铁路相比,电气化铁路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 保性能,同时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高速的运输服务。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经历了初期探索、技术成熟和现代化发展等阶段,逐渐成为现代铁路运输的主体。
VS
详细描述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电气化铁路能够提 供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满足城市 居民出行需求。在区域间高速铁路方面, 电气化铁路能够实现高速列车的大规模运 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人员交流。此 外,电气化铁路还可应用于矿山、港口等 特殊运输场景,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02
电气化铁路系统组成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和货运 需求,未来电气化铁路将具备更 大的运载能力,实现高效、大容 量的运输。
智能化与自动化
智能化调度系统
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列车运行的智 能化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自动化驾驶技术
研发和应用自动化驾驶技术,减少人为操作 失误,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信号与控制系统
信号与控制系统是电气化铁路的指挥中心,负责列车运行的 调度和监控。
该系统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自动闭塞设备和列车控制系 统等,保障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

电气化铁道概述

电气化铁道概述

低压直流
1900年到1915年,主要采用500~750 V的 直流制。
三相交流
1915 年 到 1930 年 , 开 始 采 用 162/3Hz , 25Hz的单相低频交流制和1200~1500 V 的直流制,还采用了3600V的使用异步930年到1950年,除继续采用单相低频交 流制和1500 V的直流制外 ,还采用了 3000 V的直流制。
牡绥电化筹备组
(三)是完善优化铁路网布局、提高铁路技术装备 水平的需要。
滨洲线位于我国最北端,横跨蒙呼盟与黑龙江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东西干线,同时也是连 接中俄口岸的重要铁路,与多条横向干支铁路交 叉。本线电气化改造的完成,还会带动相关支线 的电化改造,使我国东北部地区电气化铁路联网 成片,从而完善路网结构,对优化运输组织、延 长机车交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沿线枢纽和地 区因换挂机车造成的折角运输具有重要作用,对 充分发挥相邻电化铁路的效益也具有积极意义。
• “四横”客运专线 – 徐州- 郑州- 兰州客运专线; – 杭州- 南昌- 长沙客运专线; – 青岛- 石家庄- 太原客运专线; – 南京- 武汉- 重庆- 成都客运专线
• 三个城际客运系统 •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牡绥电化筹备组
牡绥电化筹备组
二、电气化铁路的优越性
• ⑴能多拉快跑,提高运输能力。 • ⑵能综合利用资源,降低燃料消耗。 • ⑶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 ⑷能改善劳动条件,不污染环境。 • ⑸有利于铁路沿线实现电气化,促进工农业发展。
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可把对油的直接消费转变为对水电、 煤电、核电资源的消费,不仅有利于能源的合理利用,同时 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化铁路名词解释

电气化铁路名词解释

电气化铁路名词解释
电气化铁路,即Electrified Railway,是指在铁路设备和铁路机
械上使用电力,运行铁路机车的综合铁路管理系统。

它是运用电气化技术,将电力交付到火车车辆,使火车有能力行进的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电气化铁路的基本设施包括分布式电力系统,一个轨道电缆系统,轨
道供电设备,车间供电设备和铁路电气设备。

分布式电力系统是将电力从
发电厂送到车间的电网,它主要由线路、变电站和计量装置组成,以及电
力送达末端用户所必需的保护设备。

轨道电缆系统将电能从车间发送到车站,均可安装在一般轨道设施升
压线或其它活动设备上。

轨道供电设备是在轨道上安装的一种设备,可以
将电能传送到铁路车。

车间供电设备也称为车间电源,它将电能从轨道电
缆系统中取出,并传送到铁路机车中。

铁路电气设备包括机车电动机、机车制动器、机车控制设备和铁路通信、信号和控制设备等,这些设备都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设备正常
工作。

(完整版)电气化铁道概论

(完整版)电气化铁道概论

高速铁路是指由新一代列车提供的时速在200~350km甚 至更高的铁路快速运营服务。
1983年开通第一条现
1964年开始,新 代化高速铁路,高速
干线总长度达
列车TGV运行速度为
1835公里,高速 300~350km/h,
列车客运量为世 最高试验速度为
界之最。
515.3km/h
日本
法国
1985年开始研究 ICE高速列车, 1991年投入运营, 有高速铁路700 多公里,高速列 车最高运行速度 达330km/h
目录
Ⅰ、电气化铁路概述 Ⅱ、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原理 Ⅲ、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 Ⅳ、电气化铁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Ⅴ、对电力系统供电方案的建议 Ⅵ、接触网关键技术
Ⅰ、电气化铁路概述
一、电气化铁路发展历史
1825年英国人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创了人类轨 道交通新纪元。我国于1881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 各庄煤矿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工程师主持的我国第一条自 主设计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通车,拉开了我国铁路发展 的序幕。
世界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 (东京-新大阪)于1964年10月建成通车,最高时速 210km/h,开创了高速铁路的先河。随着1983年9月,法国 东南高速线(巴黎-里昂)建成通车,掀起了世界高速铁 路建设的高潮。随后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 高速铁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建成高速铁路约6050km。
“十一五”铁路规划
将建成新线19,8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800公里,既有 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15,000公里。
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5,000公里,其中复线 里程42,750公里,电气化里程42,750公里。

接触网系统概述—电气化铁路概述

接触网系统概述—电气化铁路概述

刚性架空接触网
刚性架空接触网将接触线夹装在汇流排中,依靠汇流排自身的刚性保持接触 线的固定位置,使接触线不因重力而产生弛度。
电气化铁路的概念 以电力牵引为主要牵引方式的干线铁路称为电气化铁路。
电气化铁道的“三大元件”
牵引变电所
接触网 电力。
02 能综合利用资源,降 低燃料消耗。
03 能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电气化铁路的优越性
04 能改善劳动条件,不污染 环境。
防护罩 第三轨
集电靴
第三轨、第四轨 接触轨
第三轨
第四轨
常见的第三轨形式
根据车辆集电靴与导电轨的接触受流方式的不同,车辆接触受流方式有三种形式:
防护罩
导电轨 走行轨
支持绝缘子
防护罩
导电轨 走行轨
支持绝缘子
防护罩 (支持绝缘子)
走行轨 导电轨
上接触式
侧接触式
下接触式
柔性架空接触网
狭义的接触网就是指的柔性架空接触网。 采用柔性线索作为导电具有较好的弹性,跨距大,适应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受流, 在干线铁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触网的实现形式
接触网有多种实现形式,广义的接触网包括了接触轨和架空接触网。
接触轨 第三轨、第四轨
架空接触网 刚性架空接触网、柔性架空接触网
接触轨工作原理
接触轨是通过在走行轨道旁设置连续刚性导电“轨道”给电力机车供电。 电力机车通过安装在车辆转向架两侧的集电靴和接触轨的滑动接触取得电能。
绝缘体
轨道 轨枕
05 有利于铁路沿线实现电气 化,促进工农业发展。
电气化铁路存在的问题
01 造成电力网的负序电流和负序电 压,产生高次谐波及功率因数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电气化铁路第一节电气化铁路的优越性我国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目前主要有蒸汽牵引、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三种形式。

以电力牵引作为主要牵引方式的干线铁路称为电气化铁路。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始建于1958年,1961年8月15日宝鸡——风州段91km建成通车,采用了较先进的单相工频交流供电方式。

到2005年底,我国已建成电气化铁路两万公里,成为继俄罗斯、德国之后世界第三电气化铁路大国。

目前,世界高速电气化铁路最高已达330km/h(德国汉诺威——柏林),最高试验速度已达515km/h(法国巴黎——勒芒——图尔)。

我国于1998年已建成广深为200km/h的高速电气化铁路,秦沈试验为321.5km/h。

到2020年,我国将达到电气化铁路总里程5万公里,是铁路建设的高潮。

电气化铁路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能多拉快跑,提高运输能力。

由于电力机车功率大、速度快,因而能多拉快跑,提高牵引吨数,缩短在区间运行时间,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

二、能综合利用资源,降低燃料消耗。

由于电力机车的能源可以来自多方面,因而可以综合利用资源,即是在纯火力发电的情况下,电力机车总效率也可达25%左右,为蒸汽机车的四倍多。

三、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电力机车构造简单,牵引电动机和电气设备工作稳定可靠,因而机车检修周期长,维修量少,可以减少维修费用和维修人员。

电力机车不需要添煤、加水和加油,整备作业少,宜长交路行驶,因而可以少设机务段,乘务人员和运用机车台数相应减少。

这样就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四、能改善劳动条件,不污染环境。

由于电力机车没有煤烟,使机车乘务员不受有害气体侵害,同时也对沿线的环境不产生污染。

第二节电气化铁路的组成电气化铁路是由电力机车、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组成的。

一、电力机车——用电力驱动的机车。

电力机车由机械、电气和空气管路系统组成。

机械部分,主要包括车体和走行部分。

电气部分,主要包括受电弓、主断路器、牵引变压器、转换硅机组、调压开关、整流硅机组、平波电抗器、牵引电动机和制动电阻柜等。

空气管路系统,主要包括空气制动、控制及辅助气路系统。

电力机力受电弓是将接触网的高压电源引入机车内部,与接触网滑动摩擦取流的。

受电弓对接触网的静压力为 70---120 N。

受电弓滑板的最大工作范围为1250毫米,允许工作范围为950毫米。

二、牵引变电所——对电能进行变换集中分配的场所。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由发电厂、牵引变电所、接触网、电力机车和钢轨等构成。

牵引变电所的任务是把电力系统的三相高压电变成电力机车所需要的电能。

(一)牵引变电所的主要设备有:1.牵引变压器牵引变压器的作用是将高压110kV(或220kV)变成27.5kV(或55kV)的电能。

2.高压开关设备高压开关设备包括高压断路器、高压熔断器和隔离开关等。

在正常情况下操作高压开关切断或接通电路;在短路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作用于高压开关自动切除故障。

3.互感器利用互感器可以对高电压、大电流进行间接测量,从而保证测量仪表及人身的安全;互感器还供给牵引变电所、保护装置的工作电压或电流。

4.控制、监视与信号系统(二次回路)包括测量仪表、监视装置、信号装置、控制装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

作用是正确反映一次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一次系统的运行操作。

5.自用电系统向牵引变电所内照明供电的系统称为自用电系统。

由专门的自用变压器承担。

6.回流接地和防雷装置牵引变电所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采用同一个环状接地网。

主变压器牵引侧接地端与接地网相连,也与钢轨、回流线相连,从而形成牵引电流的回流通路。

为预防雷害,安装避雷针、避雷器等。

7.电容补偿装置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较低,需进行功率补偿。

目前常用的补偿方式有:串联电容器补偿、并联电容器补偿和串并联电容器补偿。

(二)牵引变压器主接线牵引变压器主接线常用三相Y/Δ接线、单相V/V接线、斯科特接线、伍德布里奇接线及三相Y/Δ组成X接线等。

(三)开闭所、分区亭和AT所1.开闭所当枢纽内不设牵引变电所时,为缩小事故范围设开闭所,开闭所起电分段和扩大馈线数目的作用。

2.分区亭在复线电气化线路中为改善供电臂末端电压水平和减少能耗,采用上、下行并联供电,在两相邻牵引变电所间设置分区亭。

3.AT所仅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中设置,作用是改善电压水平和防干扰性能。

三、接触网——架设在铁路线路上空,向电力机车供给电能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接触网额定电压为25kV,最低电压不低于21kV,当行车速度为140km/h时,最低应保持23kV。

(一)接触网应具备的性能接触网没有备用,长年暴露于铁路上方,经受污染、腐蚀和机车受电弓摩擦。

对接触网的要求如下:1.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应能不间断供电,保证电力机车在最大运行速度时能正常取流。

2.器材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电气强度,要有相应的抗腐蚀能力,零件要尽量标准化、系列化、扩大互换性。

3.结构合理,方便施工和运营。

4.接触网发生事故后,通过抢修应能尽快恢复供电。

(二)接触网的组成接触网由支柱与基础、支持装置、接触悬挂和定位装置四部分组成。

1.支柱与基础由支柱、基础及下部附件组成。

用于承受接触悬挂、支持装置的负荷,并把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

2.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拉杆(压管)、定位装置、软横跨、硬横跨等。

它的作用是支持悬挂,并把悬挂的负载传递给支柱与基础。

3.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连接它们的零件。

它的作用是将电能传输给电力机车。

4.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及连接零件等。

它的作用是固定接触线与受电弓中心的相对位置在规定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使接触线磨耗均匀,并将水平负荷传给支持装置的结构。

第三节牵引网供电方式牵引网供电方式主要有直接供电、BT供电、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和AT供电四种方式。

1.直接供电方式它以接触网为火线,以钢轨为回流导线。

直接供电方式有牵引网阻抗小、电压质量好、能耗小、投资省等优点。

但对邻近通信线路干扰大。

2.BT供电方式沿线路架设一条回流线,每隔一定距离在接触网和回流线内串联接入吸流变压器,使回流由回流线返回牵引变电所。

BT供电方式减轻了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干扰。

但牵引网阻抗大、能耗大、造价较高。

3.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就是保留“BT”供电方式中增加的回流线,而把吸流变压器取消掉。

回流电流一部分经回流线,一部分经钢轨和大地返回牵引变电所。

这种供电方式阻抗低、供电性能好、造价低。

但防干扰性能差。

4.AT供电方式沿线路架设一条正馈线,每隔一定距离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并联接入自耦变压器,其中性点与钢轨相接。

这种供电方式阻抗小,供电距离长,防干扰效果好。

但造价高,结构复杂。

第四节接触悬挂类型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悬挂和链形悬挂两类。

一、简单悬挂将接触导线直接固定在支持装置上的悬挂称为简单悬挂。

这种悬挂方式较为简单,要求支柱高度和容量较小,施工、维修方便,造价低。

但驰度较大,弹性不均匀,稳定性差。

在悬挂点处加装弹性吊索,在两端下锚处加装张力补偿器的简单悬挂称为弹性简单悬挂。

弹性简单悬挂改善了悬挂点弹性,减小了接触线弛度,能适用于行车速度不大于80km/h的线路上。

二、链形悬挂链形悬挂是接触线通过吊弦(或辅助索)悬挂在承力索上的悬挂方式。

链形悬挂具有弛度变化小、弹性均匀、稳定性好等优点。

但也存在着结构复杂、投资大、施工和维修量大的问题。

链形悬挂根据悬挂链数分为单链形和双链形悬挂;根据张力的补偿方式可分为无补偿、半补偿和全补偿链形悬挂;根据悬挂点处吊弦形式可分为简单链形悬挂和弹性链形悬挂;根据承力索和接触线的相对位置分为直链形、半斜链形和斜链形悬挂。

(1)单链形悬挂:接触线通过吊弦挂在承力索上的悬挂。

(2)双链形悬挂:接触线通过吊弦挂在辅助索上后再挂到承力索上的悬挂。

(3)无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和接触线均为硬锚的悬挂。

(4)半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为硬锚,接触线加设张力补偿装置的悬挂。

(5)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与接触线均加设张力补偿装置的悬挂。

(6)简单链形悬挂:悬挂点处接触线通过环节吊弦挂到承力索上的悬挂。

(7)弹性链形悬挂:悬挂点处接触线通过弹性吊弦悬挂到承力索上的悬挂。

(8)直链形悬挂:接触线与承力索布置在同一垂直表面上的悬挂。

(9)半斜链形悬挂:接触线呈“之”字形布置,承力索沿线路中心布置的悬挂。

(10)斜链形悬挂:在直线上,接触线与承力索呈相反方向的“之”字形布置;在曲线上,承力索相对于接触线有一定的外侧位移。

第五节 接触网用线索接触网线索主要有接触线、 承力索及附加导线。

一、接触线、接触网所用各型线索的截面积单位均为mm 2。

接触线的功用是保证质量良好地向电力机车供电。

接触线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

我国目前采用的接触线有铜接触线和钢铝接触线两种。

(一)铜接触线铜接触线一般由电解铜硬拉制成。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施工安装及运营维修方便等优点。

但耗费大量铜材,价格较高。

铜接触线可分为TCG-110、TCG-100、TCG-85等型号。

TCG 表示铜接触线,后面的数字为标称截面积,单位为mm 2。

TCG 符号意义;T---铜;C---电车线;G---沟槽、作用、便于安装、固定线夹。

(二)钢铝接触线钢铝接触线的上部为铝,作为导电部分,下部为钢以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两种金属采用压接的方法构成。

钢铝接触线具有机械强度高、稳定性好、耐磨耗、造价低等优点。

但施工、维修困难,钢铝处易开裂,抗腐蚀能力差等。

GLCAF 符号意义;G ---钢;L ---铝;C---电车线;A 、B---型号。

钢铝接触线分为215100GLCA 和17380GLCB 两种型号,GLCA 和GLCB 分别表示钢铝接触线的两种规格,后面分式的分母表示该型接触线截面的总面积,分子表示导电性能相当于铜接触线的截面积,单位为mm 2。

二、承力索承力索的主要功用是通过吊弦将接触线悬吊起来,提高悬挂的稳定性,与接触线并联供电。

承力索应能承受较大的张力,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随温度变化较小。

承力索一般采用单芯多层铰线。

目前我国采用的有铜承力索和钢承力索两种。

(一)铜承力索铜承力索导电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

但价格较贵,机械性能比钢承力索低,随温度变化较大。

铜承力索的常用型号有:TJ-95,TJ-120等。

TJ 表示铜绞线(也称铜承力索),后面的数字表示标称截面积,单位为mm 2。

(二)钢承力索钢承力索的优点是机械强度高,随温度变化小,造价低。

但导电性能差,抗腐蚀能力差。

目前采用镀铝锌钢绞线(表示符号:LXGJ)其缺点得到了一定改善。

钢承力索常用型号有:GJ-50,GJ-70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