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1.建设初期(1909年-1949年)
京张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连接了当时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
此后,中国陆续建设了许多重要的铁路线路,包括京沪、京广、京九、成昆等。
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主要由西方列强控制,用于满足它们的经济和军
事需求。
2.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978年)
3.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随着开放的推进,中国的铁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放
宽了铁路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私人投资和企业参与铁路建设和运营。
1984年,中国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铁路的规划、建设和监管。
此后,中国大力推进高铁建设,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高铁发展迅猛。
2024年,中国首次实现了时速350
公里的高速列车运行。
2024年,中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时速超过300
公里的商业运营高铁线路,京沪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发展的同时,传统铁
路网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如今,中国的铁路网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连接了国内各个城市和
区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铁路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
和进步,准时率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持续提高。
总结起来,中国铁路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建设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再
到开放时期的三个阶段。
中国铁路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
弱到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铁路的发
展不仅改变了国内的交通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时期:1876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铁路公司——'洋务派'的企业之一,开始了中国铁路的历史。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进入现代化轨道。
2. 民国时期: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了中国的铁路事务,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27年,广州至武汉铁路正式通车,这是国民政府时期修建的第一条大型干线铁路。
3.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工作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作。
1956年,沈阳至大连电气化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电气化铁路也迈出了第一步。
4.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
1997年,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里程碑。
5. 当代铁路发展:自2000年以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超越了许多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
2011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铁正式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之一。
截至2021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超过3.5万公里,成为全球铁路网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速度最快的一部分。
中国铁路发展史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铁路发展史
DOCS
01
中国铁路的起源与初期发展(1876-1949)
中国铁路的起源: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建设
01
洋务运动的兴起
• 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开始学习西方科
技以振兴国家
• 1861年,清朝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洋务运
告》,明确铁路建设目标
20世纪80年代铁路建设的市场化改革
20世纪80年代的铁路建设市场化改革
• 1984年,铁道部实行“投入产出承包责任制”,激发铁路建设活力
• 1986年,铁道部出台《关于铁路建设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铁路建设改革方向
铁路建设市场化改革的成果
• 1980年代,铁路建设速度加快,铁路网覆盖范围扩大
• 1989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通车,标志中国公路建设进入新阶
段
20世纪90年代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20世纪90年代的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
• 1990年,中国开始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标志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开始
• 1997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京广铁路全线通车
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 1905年,四川川汉铁路公司成立,吸引大量民间投资
• 1907年,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成立,民间投资踊跃
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的波折与停滞
01
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计划
•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制定《铁路建设五年计划》
•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统筹铁路建设
02
铁路建设的波折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铁路建设物资短缺
动
02
铁路建设的起步
中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发展史

中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发展史一、绿皮火车时代(早期铁路运输阶段)(一)起步与初步发展(晚清 - 新中国成立初期)1. 晚清时期-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
这是英国商人为了方便运输货物和人员而修建的,虽然铁路全长仅约14.5公里,但它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的开端。
这条铁路在建成不久后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
- 随后,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开始自主修建铁路。
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己修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最初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铁路全长约9.7公里,采用的是1.435米的标准轨距,当时的机车和车辆都比较简陋,速度也很慢。
2. 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在军阀割据和战争的影响下,发展缓慢且不均衡。
一些铁路干线如京汉铁路(1906年全线通车,连接北京和汉口)、津浦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连接天津和浦口)等在外国势力的参与下建成。
但铁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并且在战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3.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时,铁路里程少、布局不合理且技术装备落后。
当时的铁路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铁路稀疏。
绿皮火车成为了这一时期铁路运输的主要代表。
这些绿皮火车大多是蒸汽机车牵引,车厢内部设施简单,座位是硬长椅,速度较慢,一般时速在30 - 60公里左右。
例如,当时运行在一些支线上的列车,从一个小县城到另一个县城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
(二)大规模建设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 改革开放前)1. 铁路建设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开展铁路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1953 - 1957年),新建了宝成铁路(1956年建成,连接宝鸡和成都)、鹰厦铁路(1957年建成,连接鹰潭和厦门)等重要铁路干线。
宝成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它穿越秦岭、大巴山等山脉,建成后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 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大幅增长。
简述中国铁路发展史

简述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铁路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交通运输十分落后。
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等原因,中国铁路的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20世纪初,中国开始着手修建第一条铁路,即京张铁路。
1912年,京张铁路正式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开始。
此后,中国的铁路建设逐渐加速,先后建成了奉天铁路、广州汕头铁路、沪宁铁路等。
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铁路的建设一直受到各种限制,无法快速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铁路建设开始进行大力投资。
1950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统一管理全国铁路事业。
此后,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先后建成了京广铁路、成渝铁路、兰新铁路等重要干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铁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198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为国务院直接管理的企业。
此后,中国铁路的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包括铁路电气化、铁路专用线建设、高速铁路建设等。
2007年,中国首条高速动车组列车——京沪高速动车组列车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开端。
近年来,中国铁路的建设和改革不断推进,不仅铁路网络不断扩大,而且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
2018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速铁路总里程的2/3以上。
同时,中国铁路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体来说,中国铁路的发展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但是,中国铁路始终秉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使铁路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信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铁路的发展 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分别为:1876年至1905年的起步阶段、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前行阶段、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前行阶段和21世纪初至今的高速铁路大发展阶段。
1876年至1905年的起步阶段,1876年不难理解,这一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成为了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至于为何取1905年为界,这是因为,在1905年9月开工修建的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修建的首条铁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前行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国衰民穷、连年战争,铁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仍在艰难前行。
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前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功通车。
1975年7月1日,完成电气化改造的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1世纪初至今的高速铁路大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家先后制定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已完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正在实施)等规划,勾画了新时期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中国铁路 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76年的清朝,当时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一份铁路修建合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中国铁路经历了许多重大的转折点和变革,从一个规模较小、技术不发达的铁路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善、先进的铁路网络。
以下是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主要内容:1. 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它于1909年开始动工,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205公里,连接北京和张家口。
2. 中国铁路局成立。
1920年,中国首次将铁路局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铁路局,标志着中国铁路开始规模化发展。
3. 全国铁路网络基本形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铁路网络得到了基本形成。
4. 长江大桥建成。
1957年,中国第一条跨越长江的铁路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空白,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5. 特高压电气化铁路试点。
1970年代末,中国提出了“特高压电气化铁路”概念,试点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铁路的发展中。
6. 高速铁路的建设。
2003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这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目前,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长、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络。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建设铁路外交的新里程碑,也为中国铁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中国的铁路发展历史中,虽然曾经面临过种种波折和挑战,但铁路系统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中国的铁路网络也逐步实现了从地区性、局部性到全国互联互通、高速畅达的突破。
可以说,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历史

中国铁路历史
中国铁路历史
2021年-张吉怀高速铁路
张吉怀高速铁路,简称张吉怀高 铁,是中国湖南省境内一条连接 张家界市、吉首市、怀化市的高 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16年版)中"八纵八横"高速 铁路网之一,是中国首条全线开 通运营的"市市通高铁"的线路
2021年-沈白高 速铁路
沈白高速铁路,即沈 佳高速铁路沈白段, 简称沈白高铁,是一 条连接辽宁省沈阳市 与吉林省白山市的高 速铁路
中国铁路历史中国铁ຫໍສະໝຸດ 历史2021年-郑渝高速铁路
郑渝高速铁路,简称郑渝高铁,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河南省郑州市与重庆市的高速铁路
2021年-黄黄高 速铁路
黄黄高速铁路,即黄 冈至黄梅高速铁路, 简称黄黄高铁,是中 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 公司和湖北省人民政 府合资建设的高速铁 路
中国铁路历史
中国铁路历史
中国铁路历史
1952年-成渝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是西南第一条铁路干线
中国铁路历史
2008年-京津城 际铁路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 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国际一流水平 的城际高速铁路
2020年-赣深高 速铁路
赣深高速铁路,即京 港高铁赣州至深圳段 ,是一条连接江西省 赣州市与广东省深圳 市的高速铁路
感谢观看
XXX
中国铁路历史
XXXXX
1 1876年-吴淞铁路 3 1952年-成渝铁路 5 2020年-赣深高速铁路 7 2021年-沈白高速铁路 9 2021年-黄黄高速铁路
2 1909年-京张铁路 4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 6 2021年-张吉怀高速铁路 8 2021年-郑渝高速铁路
10 未来计划建设的高铁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
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
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 年7 月3 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
随后,清政府出银28.5 万两,分 3 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 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
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 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 型的蒸汽机车。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 (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2003 年,研究中国铁路的英国人彼得·克拉什发现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合影的照片。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张照片上的“中国火箭号”与中国保存的那张照片上“中国火箭号”有明显地不同之处:机车的烟囱一个细而高,一个粗而矮;机车两侧水柜前,一个有鞋形块,一个没有;司机室上,一个是№ 1 的标记,一个是圆形标记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少,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之谜依然扑朔迷离,一时难以真相大白。
目前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着一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由于它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人们便把它称为“0 号”机车。
专家考证后认为唐胥铁路通车后,“1882 年,又从英国购来两台小型的0 —2 —0 式(只有两对动轮)机车(称0 号),参加运行。
”被认为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机车。
自1881 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 年清政府垮台的30 多年间,是中国铁路的首创阶段。
这一阶段内,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且接受战争失败的教训,又进而从加强海防上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终于确定兴建铁路的方针,建立铁路公司,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了。
30 多年时间里,中国的18 个省市修筑了铁路计9137.2 公里。
这些铁路有的是官办,有的是商办,有的是官商合办,还有一部分是中外合办,或者干脆就是外国人修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
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
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中国铁路的发展中国从1876 年修建淞沪铁路以来,到1981 年止的105 年内,共建铁路50181 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只修建铁路300 余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铁路的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 余公里。
到1981 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0181 公里,其中双线铁路为8263 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667 公里。
铁路总延展里程为89580 公里。
从1876 年到1981 年止,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1876 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
在此以前,英国商人曾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筑一条500 米长的小铁路,只能供人玩赏。
1881 年河北省唐山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这条铁路长9.7 公里,后展筑至天津,称为唐津铁路。
1890 年自唐山展筑至山海关,称为关内外铁路。
1887 年,台湾省巡抚刘铭传主持修建从台北至基隆铁路,长28.6 公里,1891 年完成。
至1893 年自台北展修至新竹,长78.1 公里。
这是我国台湾省最早的1067 毫米轨距的铁路。
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1898 年强行在中国建筑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自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按俄国铁路标准修筑的,采用1524 毫米宽轨距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铁路日本于1905 年也在中国东北建筑安东至沈阳和沈阳至新民的窄轨铁路,后又于1911 年建成安东至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桥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1904 年建成济南至青岛的胶济铁路。
1895 年法国要求修筑自云南省昆明至边境城市河口的滇越铁路这条铁路为1000 毫米窄轨铁路,1910 年完成通车。
1889 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公司借款兴建北京芦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
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芦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
通车后,于1901 年从芦沟桥展筑至北京前门。
1906 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
1898 年清政府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修建关外铁路,即现在的沈阳至山海关铁路。
同年,清政府向美国合兴公司借款,修建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和广州至三水的广三支线。
后以合兴公司违反合同规定,清政府于1905 年收回筑路权,交由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分别建筑。
1904 年完成广三支线,1911 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8 年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16 年完成广州至韶关段。
英国取得了道口至清化焦作矿区铁路的筑路权,由英国福公司承建,1907 年完成。
又取得了广州至九龙铁路的筑路权,后由中英两国合建广州至深圳段,1911 年完工。
清政府向英国银公司借款修建苏杭甬铁路,由英国公司建筑南京至上海铁路,于1908 年完成。
并重建淞沪铁路作为支线。
上海经杭州至宁波铁路,由于江苏、浙江两省官绅反对在英国控制下修建铁路,各自组成公司分别修建上海至枫泾及枫泾至杭州段,于1908 年完工。
杭州至宁波的铁路从宁波开始建至曹娥江边,因桥梁未能建成而停顿。
英国取得了天津至镇江的筑路权后,将天津至韩庄段让归德国承建。
韩庄至镇江段归英国承建。
1908 年签订借款合同时,上海至南京铁路即将建成,遂将铁路终点由镇江改为南京对岸的浦口,此路改称津浦铁路,1912 年建成。
1898 年清政府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建筑柳林堡至太原的1000 毫米窄轨铁路,称为正太铁路,即现在的石太铁路,于1907 年完工。
承建芦汉铁路的比利时银团(后改为俄法比银团)在建筑芦汉铁路的同时,承建开封经郑州至洛阳的铁路,称为汴洛铁路,为芦汉铁路的支线。
1903 年签订汴洛铁路条约,于1909 年完工。
是现在陇海铁路中的一段。
1903 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
撤销中国铁路总公司,允许组织商办公司修建铁路从1907 年至1921 年的15 年内,建成了九江至南昌、齐齐哈尔至红旗营、斗山至北街、潮州至汕头、个旧至碧色寨以及漳州至厦门的铁路,都是较短的次要干线。
自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是通往西北铁路干线的首段。
清政府决定用官款自行建筑。
这条铁路在詹天佑主持下,用了四年时间于1909 年建成,全长201 公里,是我国以自己的技术力量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1912 年至1923 年间展筑至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称为京绥铁路。
辛亥革命后,从1911 年至1949 年这38 年内,修建铁路的技术力量有所发展。
1913 年日本从中华民国政府取得修建满蒙五条铁路的特权,即四洮、开海、长洮三条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吉海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侵入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强占东北铁路。
其中属于有借款权的有:吉长、四洮、洮昂、吉敦等线;属于有委托营业权的有: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及沈山等线;属于委托承建和经营的有敦图、拉哈、秦海等线。
1935 年,苏联把中东铁路作价让给伪满政权。
此后日本将哈尔滨至长春段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段分别于1935 年、1936 年和1937 年改为标准轨距铁路。
孟家屯(长春附近)至旅顺间原修建为1524 毫米轨距的铁路,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宽城子(长春)以南的南满支线转让给日本,日本则于1904 ~1906 年间将孟家屯至旅顺间铁路改为1067 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1907 年又改为1435 毫米的标准轨距铁路。
1921 ~1930 年的10 年内,东北地方政府以地方拨款修建了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等线及大通支线。
以上是中国东北地区从1911 ~1937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前的铁路建设情况。
1912年中国政府与比利时签订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将已建成的汴洛铁路向东展延至海州,向西展延至兰州,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称为陇海铁路。
这条铁路的开封至徐州段及洛阳至观音堂段于1915 年完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程停顿。
1921 年起由荷兰、比利时两国分别担任东西段的展筑工程。
东段铁路及连云港港口工程由荷兰公司承建,于1925 年通至海州;西段1934 年通至西安,1936 年通至宝鸡。
1932 年山西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大同至风陵渡的南北同蒲铁路,采用1000 毫米轨距,于1935 年完成。
北同蒲铁路自大同至太原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时期改为标准轨距;南同蒲铁路自太原至风陵渡于1956 年改为标准轨距。
粤汉铁路的株洲至韶关段工程艰巨。
1929 年中国政府派鸿勋主持修建,于1936 年完工。
从此,自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并与广九线接轨。
1930 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杭州至江山的杭江铁路,于1933 年完成,并建成金华至兰溪支线。
以后向西展延至江西省,称为浙赣铁路, 于1936 年通至南昌,1937 年通至萍乡,与株萍铁路联接。
1932 年中国政府决定修建芜湖至孙家埠铁路,后又建筑芜湖至南京段。
1935 年自南京至孙家埠全线建成通车。
1934 年中国政府为将淮南煤矿所产煤炭运至长江边,决定修建从田家庵至裕溪口铁路,称为淮南铁路, 于1935 年完成通车。
沪杭甬铁路的萧山至曹娥江段,于1936 年继续开工,同时修建曹娥江桥,于1937 年11 月完成1933 年浙江省地方政府为沟通钱塘江两岸交通拨款兴建钱塘江桥,桥址在杭州闸口, 为公路、铁路两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