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赏析

合集下载

儿童诗赏析

儿童诗赏析

• 《致老鼠》 • 赏析:这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诗人用一颗童心 写出了和一般人眼里不同的老鼠。她觉得老鼠是 可爱的,虽然老鼠做坏事,但她还是喜欢它们。 她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 有歧视。同时,诗人想帮助它们改正缺点,让它 们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地做事。她甚至想 让猫和老鼠化敌为友,表达了孩子美好的愿望。
• 《我们去看海》 • 作者:金波,儿童文学作家。 • 赏析:这首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 终,情绪饱满激昂,表达了诗人热爱大海的思 想感情。去看海,既是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 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我们”在海里玩耍, 歌声和笑声伴着“我们”。海之所以在“我们” 的怀抱里是因为溅起水花的声音像歌一样。诗 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我们”和大海融为 一体,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兴奋愉快的。
• 《爸爸的鼾声》 •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温情。小诗人敏锐地捕捉 到“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因为他觉 得爸爸的鼾声十分有趣。小诗人善于运用形象 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 火车”,写出了鼾声之响;进而联想到火车在 森林里穿行;有鼾声的“断断续续”联想到 “火车会出了轨”;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就觉 得好像火车到站了。全诗的主题虽然只是爸爸 打呼噜,但童趣盎然。由此可见,诗歌来源于 生活,而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首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表达了诗人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 2、借助资料赏析《我们去看海》、 《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这三 首儿童诗。 • 3、体会三首诗中分别表达的情感。
• 自学指导:
• 请同学们借助资料赏析《我们 去看海》、《致老鼠》、《爸 爸的鼾声》,了解诗人以及要 表达的情感,8分歌作者运用联想、想象 等手法表达内心感受,童 趣盎然。

人教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夏日小池景象。

首句“泉眼无声惜细流”,通过“无声”和“惜”字,形象地表现出泉水涓涓流淌的静谧之美。

接着,“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借助“照水”和“爱晴柔”,展现了树木倒影在水面上的喜爱阳光的柔和之态。

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小荷”和“蜻蜓”为焦点,生动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命活力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这首诗以牧童为主线,描绘了一幅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首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展示了牧童在田野间自由自在、快乐歌唱的场景,其歌声甚至能震动林木,体现了儿童的纯真和活力。

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描绘了牧童在听到蝉鸣后,瞬间从欢歌变为静默,准备捕捉蝉的情景。

这一转折既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也揭示了他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心。

两首诗都是以儿童为主角,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好奇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这两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诗意,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欣赏。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唯美儿童诗

唯美儿童诗

唯美儿童诗一、原文:《星之梦》夜空里的星,像点点小灯。

我躺在草地,数呀数不清。

星星眨眼睛,似在说事情。

是宇宙的秘密,还是精灵的来信。

我好想攀登,那星星的高峰。

拉着月亮的手,在银河里游泳。

二、衍生注释:- “星之梦”:指以星星为主题,充满梦幻般想象的内容。

- “拉着月亮的手,在银河里游泳”:这是一种非常奇特而且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将月亮想象成一个可以拉手的伙伴,银河成为了可以游泳的地方,体现出孩子心中对宇宙浪漫又无边界的幻想。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围绕着对星空的喜爱和向往展开。

从躺在草地数星星开始,将星星比喻成小灯,表现出纯真的童趣,孩子看见星星那好奇的心理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情感方面,整首诗充满了对星星的喜爱和对宇宙神秘的向往。

比如“星星眨眼睛,似在说事情”,把星星当作能交流的对象,这种鲜活的想象背后是孩子对星星的好奇与亲近感。

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想象,星星像小灯,是直观的视觉比喻。

而想象自己到银河里游泳,拉月亮的手等情节,充满奇幻色彩,把孩子心中那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打开呈现给读者。

四、作者介绍:没有确切的作者信息。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个充满童真并且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人。

熟悉儿时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的场景,所以能把孩子好奇、充满幻想的心理用简洁而富有童趣的诗句表达出来,很可能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且保有童心的成年人,或者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五、运用片段:1. 在一个宁静的夏夜,一群小朋友围坐在草地上,一个小老师模样的小朋友站在中间,指着天空开始了讲述:“夜空里的星,像点点小灯。

就像我们那首诗里说的一样,星星可神奇啦!”孩子们听着,眼睛里满是好奇和憧憬。

2. 美术课上,老是让孩子们画夜晚的天空。

有一个小朋友在画面上除了画了星星月亮,还在旁边写了一句“星星眨眼睛,似在说事情。

是宇宙的秘密,还是精灵的来信。

”老师走过来看到后,微笑着点头,还请这个小朋友给大家讲一讲这句诗的灵感。

3. 在家里,一位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入睡。

著名诗人趣味现代儿童诗

著名诗人趣味现代儿童诗

著名诗人趣味现代儿童诗一、原文:《打翻了》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满西天。

月亮打翻了,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

春天打翻了,滚得漫山遍野的花。

花儿打翻了,滴得到处都是清香。

清香打翻了,散成一队队的风。

风儿打翻了,飘入我小小的沉沉的梦。

二、衍生注释:1. “金红霞流满西天”:这里的“金红霞”指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呈现出的金色和红色相间的云霞,就像液体流淌一样布满西天。

2. “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将月光比作白水银,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像是流动的水银淌到床边,很有画面感。

三、赏析: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与事物之间的奇妙联系。

展现了一个充满童趣又富有奇幻感的世界。

情感:充满了对自然现象的喜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之情。

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惊喜与灵动。

表现手法:运用了独特的“打翻”这个意向来串联起各个景象。

从太阳、月亮到春天、花儿、清香、风儿,借由这个词构建出一种连锁反应般的奇妙画面,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环环相扣。

把无形的清香、风等都用有形的方式去展现。

每一句都是先设定一个打翻的状态,然后描绘出打翻后的美妙场景,充满了想象力。

四、作者介绍:虽然不知道这篇诗歌的确切作者,但从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位内心充满童真,善于观察自然且拥有非凡想象力的人。

他能够把儿童看待世界的那种独特方式充分表达出来,像是从孩子纯净的视角去发现世界各个元素之间不为人注意的奇特关联。

五、运用片段:例1:在给小朋友们上美术课的时候,想要引导他们画出一幅关于自然景色的创意画。

就可以说:“咱们就像那首诗《打翻了》里写的一样,假如太阳打翻了,会有金红霞流满西天;月亮打翻了,白水银到床前。

那咱们想象一下,如果咱们手中的颜料打翻了,会在我们的画纸上出现什么样奇妙的画面呢?”例2:晚上哄孩子睡觉,孩子睡不着,看着窗外的月亮。

我就轻声念着:“月亮打翻了,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

你看,月光就像诗里说的那样,就像白水银呢,伴着这么美的月光,咱们是不是能做好梦呢?就像风儿打翻了,飘入我小小的沉沉的梦。

国内外优秀儿童诗

国内外优秀儿童诗

国内外优秀儿童诗《国内外优秀儿童诗赏析》一、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我为我心爱的马儿,带走一片云彩。

(注:这里原诗最后一句是“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了体现一定的幽默创意,做了小改动。

正常引用请按原诗为准。

)二、衍生注释: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

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三、赏析:主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情感:充满了对康桥的那种不舍、柔情与热爱。

仿佛康桥是一位久别重逢又即将分离的恋人。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

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把柳树比作新娘,非常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柳树在夕阳下美丽而娇羞的模样;“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把青荇拟人化,赋予其“招摇”这样具有生命力和活泼感的动作。

而且全诗节奏舒缓轻盈,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节的字数和句式都较为整齐,体现出诗歌的韵律美。

四、作者介绍: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名章垿,字志摩,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他的诗作情感细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优美。

他一生追求“爱”“自由”和“美”,诗歌风格深受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在现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五、运用片段:1. 在小学的诗歌朗诵比赛上。

小明明朗诵着《再别康桥》,他略微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就像他也来到了那美丽的康桥河畔,在带着同学们领略康桥的美。

鉴赏儿童诗

鉴赏儿童诗

鉴赏儿童诗一、原文:《春天》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大地从冬眠中醒来啦。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像小娃娃。

桃花姐姐羞红了脸,穿上她那漂亮的粉裙纱。

杏花妹妹也不落后,扬起她那白色的小帽挂。

春风像个调皮的小画家,拿着彩笔到处画。

画出了蓝天和彩霞,画出了河流和青蛙。

小朋友们真高兴呀,在春天里快乐地玩耍,放风筝,捉蝴蝶,嘻嘻哈哈乐开花。

二、衍生注释:这首诗里没有特别难理解的词汇。

“冬眠”指的是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这里把大地拟人化,说它从像动物冬眠一样的状态中醒来。

“羞红了脸”是一种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桃花盛开时花朵的粉红色如同人脸害羞时变红的样子。

“彩笔”这里也是一种充满童趣的表达,把春风带来的万物复苏的景象生动地描述成像用彩笔描绘出来的。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春天的景象。

诗人通过描写春天里的小草、桃花、杏花、春风、小朋友等元素,全方位地展现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2. 情感: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从描写各种动植物的姿态,到小朋友在春天里快乐玩耍的场景,都让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喜悦。

3. 表现手法:- 拟人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

例如“大地从冬眠中醒来啦”“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桃花姐姐羞红了脸”等句子,把大地、小草、桃花都当作人来写,使这些自然景物富有了生命力和情感。

- 排比的使用。

“画出了蓝天和彩霞,画出了河流和青蛙”这样的句子结构相似,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而且整首诗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诵读。

四、作者介绍:虽然我们不清楚这首诗的具体作者,但从诗的风格来看,这位作者应该很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喜好。

他善于运用儿童的视角,用简单明了又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描绘春天这个孩子们比较喜爱的季节。

用词简单朴实,也展示出一种纯粹的情感,很有可能是一位热爱生活、对孩子充满爱与关怀的诗人,也许是一位幼儿园老师或者是一位年轻的家长,想要通过诗歌把春天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们。

精美儿童诗

精美儿童诗

精美儿童诗一、原文:《星星和花》一对可爱的姐妹,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天上的花叫星星,地上的星星叫花。

二、衍生注释:- 这里“可爱的姐妹”是将星星和花拟人化,把它们比做姐妹,表达二者之间如同姐妹般的紧密联系。

“大自然——母亲”这种表述,把大自然比喻成母亲,强调大自然像母亲一样孕育万物。

三、赏析:主题: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来呈现星星和花之间妙不可言的关系,展现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情感:诗中充满了对星星和花的喜爱之情,也表达着一种对大自然这位“母亲”的崇敬之感。

表现手法:运用拟人手法,将星星和花比作姐妹,赋予它们人的亲属关系。

同时,用奇特的思维,把星星称呼为天上的花,花是地上的星星,采用换位思考、类比的手法,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文学性。

四、作者介绍:没有查询到关于这首诗的确切作者资料,但从诗的风格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善于观察自然并富有奇思妙想的人。

他能够跳脱常规思维,将天上和地下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展现儿童般纯净又独特的视角。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次自然科学课上,老师正在讲解关于星星和植物花的知识。

同学们都有些疲惫,这时候老师灵机一动,说:“我给大家分享一首诗,‘一对可爱的姐妹,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天上的花叫星星,地上的星星叫花。

’大家看看,诗人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其实星星和花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呢,都在自然的怀抱里,一个在天上闪烁,一个在地上盛开。

”同学们听完诗后,精神都好了很多,对知识也更有兴趣了。

例子二:家庭聚会的时候,小表弟在为背诵作文素材而苦恼,我说:“你别总背那些干巴巴的内容,多积累些诗歌,优美又有内涵。

给你举个例子,当你描写大自然的时候可以引用这样的诗:‘一对可爱的姐妹,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天上的花叫星星,地上的星星叫花。

’这样又简洁又形象,还很有创意。

”小表弟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立刻把这首诗记下来。

例子三:小美正在写一篇关于夜晚和白天景色的作文,她觉得自己总是写那些普通的描写,缺乏新意。

我喜欢的儿童诗

我喜欢的儿童诗

我喜欢的儿童诗一、原文:《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二、衍生注释:“繁星”是诗集的名字。

在这首诗里,“漫灭”的意思是磨灭、模糊不清。

诗中的“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描绘出温馨的画面,月明点明时间是晚上,有明亮的月光,藤萝是一种植物,一般生长得很茂盛,它的叶下是一个比较隐蔽、有安全感的小空间,而母亲的膝上则是孩子最温暖、安心的依靠之处。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童年回忆中的母爱展开。

通过回忆小时候在月明之夜,藤萝叶下,在母亲膝上的场景,表达出对美好童年时光以及母爱的深深怀念。

2. 情感充满了对往昔的眷恋和对母爱的感恩。

诗人将这些回忆视作永不漫灭的,可见这些童年经历对她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淡淡的语句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有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3. 表现手法运用了直抒胸臆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开篇就直接表明这些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接着细致地描绘出回忆中的场景,让读者能够直接通过这些场景触摸到诗人心中的那种柔软的情感。

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张,却因为平常事物的组合而格外动人。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是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语言清新、细腻。

尤其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来书写孩子的世界、孩子眼中的家庭、自然等,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

她的诗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就像这首《繁星(七一)》,简单的话语中却融入了无尽的深情。

五、运用片段:1.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家都在聊小时候的趣事。

小明说:“我记得小时候我爸爸经常驮着我疯玩,你们知道吗?这就像冰心写的《繁星(七一)》一样啊,这些独有的小时候的画面,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我就总能回忆起爸爸强壮的后背把我背起来的感觉,那是我儿时最温暖的依靠。

”2. 在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小红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我最美好的回忆就像冰心老奶奶写的那样‘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 童 诗 赏 析 与 创 作
赏析《春天》
春天是一本 彩色的书—— 黄的迎春花 红的桃花 绿的柳叶 白的梨花…… 春天是一本 会笑的书—— 小池塘笑了 酒窝圆又大 小朋友笑了 裂开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 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 春雨滴滴答 燕子唧唧叫 青蛙呱呱呱……
作者简介: 作者常福生,祖籍武汉,任小学教 师数十年,在上海儿童出版社、 《娃娃画报》、《儿童诗》编辑部 工作,中国作协会员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关于诗歌创作的几点建议
1、大量阅读诗歌;
2、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动,学会欣赏真善美的 事物;
3、随身备好记录本,记下有用的细节和偶遇的灵 感,积累材料; 4、多写多练; 5、多请教老师或诗人作家,多参加有关诗歌的活 动,在修改和学习中成长。
赏析《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作者:高洪波
我想把脚丫 我想把眼睛 接在柳树根上。 装在风筝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看白云多柔软, 汲取甜美的营养, 瞧太阳多明亮, 长啊!长—— 望啊,望—— 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蓝天是我的课堂。
赏析《吃云》
云儿飘, 云儿飘, 有的像蛋糕, 有的像面包。 花儿叫: 云儿云儿快下来, 我要吃蛋糕。 树苗叫: 云儿云儿快下来, 我要吃面包。 云儿飘, 云儿飘, 蛋糕面包手拉手, 哗哗哗哗往下掉。 花儿张开小嘴巴, 吃呀吃个饱。 树苗张开小嘴巴, 吃呀吃个饱。 花儿说: 蛋糕甜, 蛋糕香, 云儿蛋糕味道好! 树苗说: 面包甜, 面包香, 云儿面包呱呱叫!
6、坚持创作,放飞梦想。Fra bibliotek 我们乘着春风
穿着诗歌的鞋子 播下金色的种子
走向秋天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