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激励体系.
薪酬与激励体系

薪酬与激励体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各个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对于员工来说,薪酬是他们选择一家公司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而对于企业来说,薪酬体系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具,可作为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讨论薪酬与激励体系的重要性、薪酬的组成、有效的薪酬设计以及激励体系的实施方法。
一、薪酬与激励体系的重要性薪酬与激励体系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薪酬体系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
当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时,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该企业,从而提高整体的人才素质。
其次,一个良好的薪酬体系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当员工意识到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将得到公平的回报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进而提高绩效。
最后,薪酬与激励体系还能够帮助企业留住优秀的员工。
当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得到了良好的薪酬和激励时,他们会更加倾向于留在这个企业,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薪酬的组成薪酬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和待遇等几个方面组成。
基本工资是员工薪酬的基础部分,是员工的劳动价值的一种补偿。
绩效奖金通常是根据员工的绩效指标来进行计算的,用以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福利和待遇来吸引和激励员工,如股票期权、年度假期、培训机会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设计一个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三、有效的薪酬设计要设计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该明确目标和标准。
企业应该明确薪酬体系的目标,比如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等,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便评估和衡量薪酬体系的有效性。
其次,企业应该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的绩效表现来确定薪酬的差异化。
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绩效表现应该有不同的薪酬水平,以使薪酬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激励性。
此外,企业还应该考虑到市场竞争情况来确定薪酬水平,以保证员工的薪酬具有市场竞争力。
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薪酬体系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薪酬体系,以确保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需求相匹配。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可编辑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可编辑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激励非常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下面是一些关键因素和步骤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
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指标:首先,企业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指标,这些指标应该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相一致。
目标可以是销售额、利润增长、客户满意度等等,这些目标需要明确、可衡量和可追踪。
2.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一个合理的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和其他激励机制。
基本工资应该与员工的职位和经验相匹配,绩效奖金应该与员工的绩效表现相一致,福利和其他激励机制可以是股权激励计划、培训和发展计划等。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设定不同的薪酬结构。
3.确定公平和透明的绩效评估方法:一个公平和透明的绩效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表现。
这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标准来实现,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应该有明确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并且员工应该有机会参与绩效评估的过程。
4.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奖励机制:一个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应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奖励机制,目标应该能够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绩效表现。
奖励机制可以是个人奖金、团队奖金、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等,这些奖励应该与员工的绩效和贡献相一致。
5.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一个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应该与培训和发展机会紧密结合,员工应该有机会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来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职位。
企业可以提供培训课程、导师制度、职业发展规划等来帮助员工提升自己。
6.追求公平和公正: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应该追求公平和公正,员工应该根据其表现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薪酬。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薪酬委员会或者人事部门来确保薪酬的公平和公正,同时也可以通过薪酬调查和市场薪酬水平比较来确保薪酬的合理性。
7.定期评估和调整:一个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应该定期评估和调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绩效表现来进行调整,以确保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薪酬激励体系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薪酬激励体系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摘要:本篇文章旨在研究当前薪酬激励体系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
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而薪酬激励作为一种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对员工的工作动力、满意度和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且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对于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1.2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薪酬激励体系,并将其视为提高员工绩效、促进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当前薪酬激励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平衡性与公平性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等。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寻找优化对策。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薪酬激励体系现状的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通过探讨优化对策和提出相关建议,为组织设计和实施更加有效、公平、灵活的薪酬激励体系提供参考。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对薪酬激励体系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的研究,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薪酬激励工具,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表现,并实现组织目标的持续增长。
2. 薪酬激励体系现状:2.1 定义与作用:薪酬激励体系是指企业通过给予员工相应的薪资或奖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的一种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以薪酬为核心,结合其他各种激励手段,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水平,并推动组织实现目标。
2.2 基本组成要素:薪酬激励体系包括以下基本组成要素:2.2.1 薪资结构:即不同岗位的薪资水平差异。
通常根据岗位的复杂性、责任程度、技能要求等因素确定各个岗位的相对薪资水平。
2.2.2 绩效评估机制:为了引导员工朝着预设目标努力,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2.3 奖励制度:除了基本固定薪资之外,还有各种奖金、津贴、股票期权等激励手段,用于奖励特定的个人或团队在工作中的杰出表现。
薪酬激励体系

薪酬激励体系
现代企业薪酬激励体系可以概括为薪酬组成、设计思路和机制三大类。
薪酬组成
薪酬组成是指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一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薪金、补贴、奖金等。
薪金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补贴可以帮助员工抵消部分日常费用;奖金可以用来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业绩。
在国家宏观经济总体放缓,企业行业复苏滞后的情况下,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与其高效率的调节和激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计思路
设计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思路包括:首先,要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规划,确定企业的薪酬政策目标;其次,结合国家调节薪酬政策,制定激励性和福利性薪酬组合,以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的需求;第三,制定薪酬待遇框架,即在某一组体系中给出具体受激励员工的薪项待遇框架,如保底薪酬、职务补助、年终奖等;第四,科学有效地组织各种薪酬激励措施,以促进和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企业经营和开发的目的。
机制
薪酬激励机制是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组成包括考核评价、技能培训、职业责任等三大方面。
考核评价是衡量企业激励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反映企业激励体系的真实有效性的特征。
技能培训则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加企业的效益。
职业责任则是将企业的业绩和员工的表现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每一岗位上制定合理的公平责任,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薪酬激励体系包括薪酬组成、设计思路和机制三大部分,旨在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各项企业经营活动中,为企业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薪酬激励体系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薪酬激励体系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1.薪酬激励体系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2.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着薪酬激励体系的问题。
Currently, many enterprises have problems with their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3.一些企业薪酬激励体系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
Some enterprises have overly rigid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 that lacks flexibility.4.另一些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过于复杂,难以执行。
Other enterprises have overly complex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 tha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5.也有一些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存在着公平性问题。
There are also some enterprises with fairness issues in their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6.企业薪酬激励体系问题的存在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in the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 leads to low employee motivation.7.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进行薪酬激励体系的优化。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nterprises need to optimizetheir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8.优化薪酬激励体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建立国有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

沟通机制建立
企业应建立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机制, 定期组织员工座谈会、满意度调查等活动, 了解员工对薪酬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 进和优化薪酬体系。
监督与评估机制
监督机制
企业应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实施过程进行监 督,确保薪酬体系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绩效评估
企业应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员工绩效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为薪酬体系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薪酬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绩 效。
意义
通过合理的薪酬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力,同时促进员工个人 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薪酬体系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薪酬体系,以固定工资为主,缺乏足够的激励性和灵活性。同时,薪酬水平与 市场脱节,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市场水平参照
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还应参照市场水平,确保企业在吸引 和留住人才方面与外部环境保持竞争力。
激励性原则
绩效导向
薪酬体系应明确与绩效挂钩,使员工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高绩效带来的高回报,从而激发工作动力。
长期与短期激励结合
除了短期内的绩效奖励,激励性薪酬体系还应考虑长期激励措施,如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以 鼓励员工为企业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体系的有效运行。
薪酬结构设计
基本薪酬:根据岗位评价结果,设定各岗位的基 本薪酬水平,确保薪酬与岗位价值相匹配。
福利与奖励:设定丰富的福利待遇和奖励机制, 如五险一金、年终奖、员工持股计划等,提高员 工满意度和归属感。
绩效薪酬: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设定绩 效薪酬占比,激励员工为提高绩效而努力。
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

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激励性薪酬体系是企业用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的重要手段,它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绩效和生产效益而设立的一种薪酬制度。
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性薪酬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下面将从目标设定、奖励机制、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目标设定是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基础。
企业应该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奖励标准和权重。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追踪,这样才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同时,目标也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在设定目标时,要参考相关岗位的市场薪酬水平和员工能力水平,确保目标具备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其次,奖励机制是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核心部分。
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如固定薪酬、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
固定薪酬是基础性奖励,用于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
绩效奖金是按照员工个人或团队的绩效考核结果给予的奖励,它可以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设置不同的奖金比例和金额。
股权激励是以公司股权作为激励手段,将一定比例的股份分配给员工,这既是对员工努力的认可,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职业发展动力。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奖励机制,结合目标设定,合理设定奖励方式和比例,以实现激励效果。
此外,绩效管理是激励性薪酬体系实施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工作完成质量、效率、团队合作等方面。
评价过程要透明、公开,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奖励。
同时,企业也要为绩效不佳的员工提供改善和发展的机会,通过培训和辅导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激励性薪酬体系时,还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确保薪酬体系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调整,及时对薪酬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保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薪酬激励体系的概念是

薪酬激励体系的概念是
薪酬激励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通过给予合理的薪酬回报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和机制。
薪酬激励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薪酬结构:确定不同岗位和职级的基本工资水平和职务津贴等,以及薪酬差异化的设定。
2. 薪酬分配方式:确定薪酬分配的依据和方法,如根据绩效、能力、地区等因素进行分配。
3. 绩效考核: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考核。
4. 绩效奖励:基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员工绩效奖金、提成或其他奖励形式,以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成绩。
5. 福利待遇:除了薪酬外,还包括员工福利待遇,如社保、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以及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等。
薪酬激励体系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薪酬回报和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特点
薪酬并非仅为钱的概念,完整的企业薪酬体系的构成如下
• 工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等
直接报酬
金钱报酬
• 奖金:绩效奖、建议奖、特殊贡献奖、节约奖 、超利润奖、红利等 • 公共福利(法律规定的福利):医疗保险、失业 保险、养老保险、伤残保险等 • 个人福利:养老金、储蓄、辞退金、住房津贴、 交通费、工作午餐、海外津贴、人寿保险等
普通薪酬体系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符合集团对下属全资、控股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 集团背景
¶ 应集团的薪酬水平作为普通薪酬制订的重要依据
¶ 尽可能简单、实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可实施性
创业阶段
¶ 应留有适当空间,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 应适当加大浮动部分的比例,保证创业初期工资成本的可 控性与灵活性
¶ 尽量使薪酬水平市场化,来适应流通业中激烈的人才竞争 流通业 ¶ 应逐渐加强长期激励的比例,克服流通领域人员流动性大
3. 各职序初步薪 酬方案确定
• 普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 • 普通公司组织结构与职 位说明报告
2003年各序列薪资方案建议
管理人员序列 销售人员序列 采购人员序列 专业人员序列 辅助人员序列 工资总额预算
管理序列中各职序的薪酬范围与薪资级别划分
年薪范围
(固定薪酬+浮动薪酬)
浮动比例
薪资级别
高层管理人员
注:本次项目重点关注直接报酬部分
目录
¶ 普通汽车服务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 职序职级设计与评定 ― 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确定 ― 各职序初步薪酬方案确定 ¶ 附录:10因素岗位评估方法介绍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内容描述 设计依据 • 各岗位薪酬、人员发展 差异性 • 国际岗位定级标准及操 作办法 • 汽车服务行业内的薪酬 竞争水平 • 集团相关制度
绩效薪资
绩效薪资
固定薪资
固定薪资
资料来源:《如何设计最佳的薪酬方案》
根据公司的考核周期,薪酬的发放可分为月度、季度与年 度
月度薪酬
月固定薪酬 月福利与津贴 销售人员月度提成
季度薪酬
年度薪酬
薪酬构成
季度绩效薪酬
年终奖金
主要依据
薪酬级别 福利与津贴政策 销售人员月度销售回款
中级专业 人员
初级专业 人员 见习专业 人员
辅助人员序列 根据操作熟练 程度划分
专业人员序列 根据技能及资 历分级
采购人员序列 根据技能及资 历分级
销售人员序列: 管理人员序列 根据技能及资 历分级 根据管理职位 高低划分
通过对岗位评级要素的分析,来确定岗位与职序职级的对 应关系
要素名称
1:知识
衡量内容
辅助序列
对应岗位
专家
高层专业 人员
高级辅助人 •高级秘书 •高级行政助理 员
中层专业 人员
中级辅助人 •秘书 员
•行政助理
•内勤助理
基层专业 人员 见习专业 人员
初级辅助人 •司机、内勤、行政等辅助人 员 员 见习辅助人 •一般员工 •试用员工 员
Hale Waihona Puke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内容描述 设计依据 • 各岗位薪酬、人员发展 差异性 • 国际岗位定级标准及操 作办法 • 汽车服务行业内的薪酬 竞争水平 • 集团相关制度
确定岗位与职序 职级对应关系
• 通过对公司现有 岗位进行具体评 估来确定具体岗 位与公司职序、 职级的对应关系
最终成果 • 岗位设置方案与岗 位说明书
• 职序序列分类
• 岗位与职序职级 对应关系图
职序划分的主要依据
序列划分: 工作性质
高层经理
专业领域
中层经理
资深销售 人员 中级销售 人员 初级销售 人员 见习销售 人员 基层经理
福利 报酬体系
• 有偿假期:培训、病假、事假、公休、节日假、 工作间休息、带薪旅游等
• 生活福利:法律顾问、心理咨询、托儿所、托老 所、内部优惠商品、搬迁津贴、子女教育费等
社会性奖励 非金钱报酬
• 地位象征、表扬与肯定、喜欢的任务、交朋友 的机会等 • 职业安全、自我发展、职业灵活性、晋升机会 等
职业性奖励
3. 各职序初步薪 酬方案确定
• 普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 • 普通公司组织结构与职 位说明报告
普通公司的员工薪资结构
福利与津贴 销售奖金
浮 动 部 分
• 公司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对于特定人 员提供岗位津贴或其他合理的补助 • 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提成奖励 • 根据公司年度业绩完成情况和年度绩效考核结 果,针对全体员工或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员 工发放的年终奖励 • 根据KPI考核与主管评价结果确定员工每季度 领取的绩效工资部分
3. 各职序初步薪 酬方案确定
• 普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 • 普通公司组织结构与职 位说明报告
确定职序职级的步骤
确定组织中 岗位设置
主要工作 • 根据组织组织结构 设计确定组织单位 中具体岗位设置与 责权关系 • 根据组织变动需要 调解岗位设置
确定公司的 职序序列
• 根据公司所经营业 务的特性和所设置 岗位的特点确定不 同类别岗位的晋升 序列
建议方案
12 ~ 15 8 ~ 12 7~9 5~7 5~6 5~6 4~5 2.5~3.5 3~5 3~4 2~4
注:这里所指的年薪是税前的工资水平,包涵固定薪酬和绩效工资,不含年终奖金、福利与津贴
普通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初步方案
内容描述 设计依据 • 各岗位薪酬、人员发展 差异性 • 国际岗位定级标准及操 作办法 • 汽车服务行业内的薪酬 竞争水平 • 集团相关制度
见习辅助 人员
见习专业 人员
见习采购 人员
见习销售 人员
对于给予绩效表现超越考核最高限标准和绩效加分多的员 工以更大的激励,建议公司在绩效考核时考虑设定20%的 绩效工资加分权限
绩效最高加分=设计绩效工资×20%
绩效加分
绩效满分
设计绩效加分的原则 • 保证对于绩效表现超 越考核最高限标准和 绩效加分多的员工能 够获得更大的激励 • 为了保证工资总额预 算的顺利执行,加分 额度不能过大,根据 国际企业执行经验建 议选择绩效工资的20 %作为绩效加分上限
销售序列
对应岗位
采购序列
对应岗位
高层管理 人员
中层管理 人员 基层管理 人员
高级销售 人员 中级销售 人员 初级销售 人员 见习销售 人员
•高级销售代表
高级销售 人员 中级销售 人员 初级销售 人员 见习销售 人员
•高级采购代表
•销售代表 •高级销售助理 •销售助理 •高级销售员 •销售员 •试用员工
6~39.6万元
50%
MG1 ~MG20
中层管理人员
3.6~14.2万元
40%
MZ1~MZ14
基层管理人员
1.7~6.5万元
30%
MJ1~MJ15
管理序列薪酬评定表-高层管理者
职务级别 MG1 MG2 MG3 MG4 MG5 MG6 MG7 MG8 MG9 MG10 MG11 MG12 MG13 MG14 MG15 MG16 MG17 MG18 MG19 MG20 职务薪酬 (年薪) 396000 372000 348000 324000 300000 276000 252000 228000 204000 180000 168000 156000 144000 132000 120000 108000 96000 84000 72000 60000 浮动比例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年固定部分 198000 186000 174000 162000 150000 138000 126000 114000 102000 90000 84000 78000 72000 66000 60000 54000 48000 42000 36000 30000 月薪 16500 15500 14500 13500 12500 11500 10500 9500 8500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职务级差 年浮动部分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98000 186000 174000 162000 150000 138000 126000 114000 102000 90000 84000 78000 72000 66000 60000 54000 48000 42000 36000 30000 季度浮 动部分 49500 46500 43500 40500 37500 34500 31500 28500 25500 22500 21000 19500 18000 16500 15000 13500 12000 10500 9000 7500
高级辅助 人员 中级辅助 人员 初级辅助 人员
高级专业 人员 中级专业 人员 初级专业 人员
高级采购 人员 中级采购 人员 初级采购 人员
高级销售 人员 中级销售 人员 初级销售 人员
中层经理
5 :5 4 :6
基层经理
3 :7
2.5 :7.5 2 :8
考虑到销售业务开展 初期销售人员的工作 主要集中于客户的开 发,建议在初期销售 阶段将销售人员薪酬 的浮动比例降至2:8
权重
9%
2:经验
3:活动范围 4:决策责任 5:工作失误的后果 6:内部联系 7:对外联系 8:督导职责 9:所督导员工人数 10: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