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挚.友(zhì)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B.筹.划(chóu) 殷.红(yīn) 可歌可泣.(qì)C.宰.割(zǎi) 排衙.(yá) 夐.不见人(xiòng)D.硕.果(shuò) 赫.然(hè) 潜.心贯注(qiǎ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馈赠束缚诡计多端咄咄怪事B.嘹亮吓唬扼腕叹息莺歌燕舞C.浏览巍峨怒不可遏失魂落魄D.贿赂木筏十拿九稳篷头垢面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达到“问责必严”这一要求和目标,必须揪住问题不放、针对问题“不求..甚解..”。
B.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C.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
C.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公布,将助推南分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
D.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借代、夸张)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夸张、拟人)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比喻、拟人)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②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③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④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⑤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这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约1500年,或为省内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A.④②①⑤③ 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④⑤②①③7、古诗文默写填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颤.抖(zhàn)奠.基(diàn) 弥.高(mí)零乱不堪.(kān)B.深邃.(suì) 函.寄(hán) 磐.石(pán)义愤填膺.(yīng) C.踌躇.(chú) 下颔.(hàn) 含蓄.(xù)目不窥.园(guǐ)D.荒谬.(miù) 匀称.(chèng) 独裁.(cái)小心翼.翼(y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宛转嘹亮憔悴决然不同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校安全会议上,校长总是絮絮叨叨....地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C.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的消息传到祖国各地时,人们都喜出望外....。
D.政府部门为被征收户提供了异地安置、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种方案,让被征收户们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C919第一次首飞成功,国人欢呼雀跃。
B.能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关键在于相关部门主动关心未成年人。
C.《朗读者》栏目精心挑选经典美文,旨在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D.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B.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C.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坐在最后一排乔叶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坐。
老师只好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
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只能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五年级时,新来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
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的明明白白。
”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的瞧着她。
她真有那么大的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我也摊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
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正拿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
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我身后。
“小脑袋瓜子想什么呀?”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嗯。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
‘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
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有时候,春天来时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
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的补上了,通宵未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
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
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不超30字)(2)你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答案】(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解析】【分析】⑴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凫水哺.乳(bǔ) 神采奕奕..(yì)B.惩诫瞑.目(míng) 畏罪潜.逃(qián)C.魁梧怅.然(zhàng) 怪诞不经.(jīng)D.驯养嗔.怪(chēn) 大相径.庭(jing)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云宵感慨人声鼎沸花团锦簇B.严厉驾驶截然不同全神贯注C.脊梁跨进浑为一谈人迹罕至D.缠络暮名不求甚解废寝忘食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省体操男队新选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B.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C.王刚和李铁是乒乓球队的男双主力队员,他们从小就青梅竹马....,在一起玩耍,所以二人在场上配合得十分默契.D.辩论会上,我方辩手巧舌如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⑤其实不然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④⑤③①7、默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高邈.(miǎo) 酝酿.(niànɡ) 竦峙.(zhì) 水藻.(zǎo) B.锥.形(zhuī) 薄.雪(bó) 烘.托(hōnɡ) 唱和.(hè)C.吝啬.(sè) 嘹.亮(liáo) 禅.心(chán) 莅.临(wèi) D.抚.摸(fū) 花苞.(bāo) 淅.沥(xī) 屋檐.(yá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滑稽恍惚惊慌失措不毛之地B.啜泣硬朗生机勃勃见意思迁C.鄙薄殉职精益求精精疲力竭D.凌乱险躁满腔热忱慷慨激昂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C.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黄晕.(yùn)赫.然(hè)归省.(shěng)B.哺.育(bǔ)蓬蒿.(hāo)诘.问(jié)逞.辩(chěng)C.确凿.(záo)抽噎.(yè)骸.骨(hái)丘壑.(hè)D.酷肖.(xiào)亘古(gèng)陨.落(yǔn)告禀.(bǐ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恍然大悟麻木不人怪诞不经B.不毛之地精益求精兴高彩烈C.满腔热忱沉默寡言孤苦伶仃D.莫不关心妄下断语张牙舞爪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不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B.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C.犯罪分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劫持人质,被我公安干警当场击毙。
D.张一山拍戏遭居民大爷臭骂踹车,他尴尬地笑着,低眉顺眼....地躲到一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B.当潇潇雨下,夜色深沉的时候,长安街像一条静静的长河。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他的表情很怪,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哭。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七年级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复考点梳理:1.把握文章的线索,概括中心事件;2.分析人物形象;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特色,进行鉴赏和评价;5.运用想象,丰富作品的内容。
一)老师像渡工,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渡工》,赞扬渡工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
渡工表示,自己不能离开渡口,要一直为更多的人服务。
老师对这篇作文进行了评阅,只批了一个“阅”字。
第二天,老师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你眼中的老师》,但有一名学生却交了一篇与前一天一模一样的作文,老师没有批改,只买了一箱蜡烛。
十多年后,一位工程师来到这个地方,邀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指出工程师还应该邀请老师的老师。
在上,老师和渡工的故事得以重温。
问题:1.选文主要记叙了老师像渡工,学生写了一篇赞扬渡工的作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你眼中的老师》,以及十多年后工程师来到这个地方邀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的故事。
2.文中⑦中"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学生交了一篇与前一天一模一样的作文。
3.在文中第八段中,老师没有签字,只是去了供销站买了一箱蜡烛。
这表明老师可能正在经历一些困难,需要节约开支。
4.在文中第十段中,"老师的老师"指的是老师的前辈或导师。
老师这样称呼他可能是出于尊重和感激之情。
5.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工程师拉电闸,点蜡烛的用意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人们更加放松和享受聚会的时光。
6.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与儿子剥豆比赛的故事,通过这个小小的比赛,母亲教育儿子要有自信,要经历失败和成功,并且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文章表达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挫折和伤痛的认可和尊重。
四)一位老人在繁华马路上守候,偶尔会拦住行人,塞给他们一些东西,然后微笑着离开。
深夜回到俱乐部,告诉负责人已经发放了奖金。
原来俱乐部委派专家守候一天,确认快乐的人会得到奖金,而老人确认的快乐人只有22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课内练习答案第一单元1、略2、(1)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3、色彩;形状;声音;味道。
低处到__高处_____,由植物到___动物_____,由静景到__动物_ ;由整体到_局部___ ____,又由动物到____ 植物 _____。
5、6、略7、单是乐趣。
8、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9、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10、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1.动词略作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热爱百草园的思想感情。
2.C3.解释说明4.从时间、条件、方法、收获这几个方面来写的。
5.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6.心理活动排比拟人7.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三)1、……,表示话语还没说完。
2、“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对。
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四)(1)(2)(3)见课本P32练习二。
(4)“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第二单元:(一)1.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法国语言;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2.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3.C4.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
5.细节爱国6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7.C(二)1.①韩麦尔②动作③韩麦尔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2.①小弗郎士②心理描写③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五、(一)1.qí dǎo cǎn gěng 2.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3.“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5.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D 6.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7.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8.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9.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10.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11.他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12.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13.哽住;呆;靠14.强烈的爱国精神。
15.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三)1.B 2.B 3.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
第三单元1、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2、芒毕露;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3、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4、比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起稿政治宣传单进行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队3、视死如归4、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5、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6、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7、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第四单元《社戏》词语解释:委实――实在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二、(一)1、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2、“点”“磕”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3、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4、不能。
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
这样写突出了“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二)1景物心理 2.想看社戏心情之急切3.写船行之快及“我”看戏前心情之急切,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淡黑的……跑去了”,以动写静,衬托出船行之快,比喻充满神奇的想像和幻想,形象而新鲜,反衬出“我”看戏前心情之急切。
5.听得出神,忘了自我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6.表达了对农村秀丽风光的热爱,衬托出看戏愉快和急切的心情《安塞腰鼓》一、解释极度兴奋;形容畅快;佛教用语,彻底醒悟的意思;赞美看到的景物好到了极点。
二、示例:我觉得安塞腰鼓好在它的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是痛苦与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和升华。
三、问题:1、指身强体壮,生命力旺盛。
2、从鼓点声、击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
3、不能。
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
4、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以及激越的气势。
第五单元探险(一)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B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
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
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二)2疲倦已极燃料已经告罄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任何希望都破灭了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3 .泰山轻于鸿毛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自古谁无死丹心照汗青几首诗均可,可自选角度4.文中指斯科特一行虽然在南极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集体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却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
他们的英雄形象将永驻世人心间。
(三)1.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2.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3.无处可逃4.“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5.(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
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第六单元动物《猫》1“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
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
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2 C3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
“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
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5“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的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
6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7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
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8答案:(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你们人类是怎么了?为什么像恶魔?9因为这是一只捡来的猫,它外形上不好看,毛被烧脱后就更难看了。
也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因此,它没有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自然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10答:有六个情节,小标题依次可以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这当中的前五个情节是详细叙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至于疑云当中。
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才使疑云顿开。
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1、“似乎”一词不能删。
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12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
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3略14、“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5、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斑羚飞渡》参考答案1、悲壮。
2、衬托老斑羚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3、“沉重的步伐”是因为镰刀头羊为了保证数量的均衡而不得不离开年轻的斑羚队伍走到老斑羚群里。
它放心不下自己的子民们,为它们能否成功飞渡而忧虑。
“坚定的步伐”是因为镰刀头羊已经看到它的子民们成功飞渡,种族可以生存下来,但也有半数的同胞为此而牺牲,它作为头羊,也应如此,所以步伐坚定。
4、结尾的彩虹具有象征意味。
它的绚丽、灿烂象征自愿牺牲的斑羚们生命的灿烂、辉煌。
把它放在末尾,具有点明中心、主旨的作用。
5、① B ② C6、前面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飞渡作铺垫,这里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彩虹在全文中作用:“彩虹”既是自然界彩虹的真实显现,又是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筑起来的“彩虹桥”,美丽的彩虹还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