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综合探究创新实验室方案

小学科学综合探究创新实验室方案
小学科学综合探究创新实验室方案

小学科学综合探究创新实验室方案

一、采购项目名称小学综合创新实验室设备

二、项目清单及技术方案说明序号设备名称主要参数单位数量

1、实验室设备:以下为一间实验室的设备1-1教师演示台规格:2400X700X850mm台面台面:贴面理化板,厚度为25mm,工程ABS连接件不变形,不松动,经久耐用、牢固可靠连接件:采用专有模具开模的锌合金接头,表面均经环氧树脂静电喷涂,耐腐蚀、耐酸碱。厚度均为

1、5mm。台身:侧板、层板、背板材料采用国内知名品牌E1级15mm三聚氰胺双贴面优质中密度板,四周PVC热封边。地脚:采用专用不锈钢组合地脚(可调节20~40mm),外加防腐伸缩套。门板:采用国内知名品牌E1级18mm厚双饰面三聚氰胺中密度板,铰链:采用知名品牌合金防腐铰链。张11-2八边形实验桌(学生桌)结构,规格:1450(对角)1200(对边)780 mm (高度)台面: 八边形,贴面理化板,厚度为25 mm连接件:采用专有模具开模的锌合金接头,表面均经环氧树脂静电喷涂,耐腐蚀、耐酸碱,厚度均为

1、5mm。台身:侧板、层板、背板材料采用国内知名品牌E1级15mm三聚氰胺双贴面优质中密度板,四周PVC热封边。地脚:采用专用不锈钢组合地脚(可调节20~40mm),外加防腐伸缩

套。张61-3学生凳ABS注塑,钢制升降张481-4边柜对开门,采用15mm厚优质双饰面三聚氰胺中密度板,周边截面采用热封边。高度90cm,宽度35cm,长度按学校实际订制米121-5仪器和学生科技作品展示柜结构,规格:1xx502000 mm,要求:(1)上柜门:为对开门,门板采用18mm厚优质三聚氰胺中密度板(国产知名品牌,环保型E1级)整体开挖成型,UPVC模具压条密封内镶

5mm厚玻璃。

板材外截面热封边处理。(2)下柜门:为对开门,门板为采用18mm厚优质三聚氰胺中密板(国产知名品牌,环保型E1级),板材外截面热封边处理。(3)柜体:立板、侧板、顶板采用15mm厚优质双饰面三聚氰胺中密度板,周边截面采用热封边。(4)层板:内设活动层板,层板在上下柜高1/

3、2/

3、1/2处高度可调。每张柜需配三块活动层板,活动层板采用15mm厚优质三聚氰胺中密度板,周边采用热封边处理,层板下带钢制加强筋。(5)连接件:采用专有模具开模的锌合金接头,表面均经环氧树脂静电喷涂,耐腐蚀、耐酸碱,厚度均为

1、5mm。(6)铰链:采用知名品牌合金防腐铰链。(7)把手:采用铝合金封边广型抠手(长度≥120mm,宽度≥15mm,材料厚度≥5mm)。(8)

地脚:采用专用不锈钢组合地脚(可调节20~40mm),外加防腐伸缩套。

张4特别说明:上述设备的所有截面均要求采用全自动封边机进行PVC热封边防水处理,确保粘力强,密封性好,外形美观、经久耐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材质及性能数量单位2-1科技创新系列仪器1★科学与技术套装包括结构与力、简单机械、动力机械、能源转化等相关内容,其中包括了30个左右的活动案例,在每一个活动里,我们向活动小组成员提出了挑战任务,给他们能够创造出自己解决方案的工具,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初步建立对相关基础知识、原理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践成功后的喜悦和兴奋。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延伸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1套2技术与设计教育机器人实验套装本产品是系列产品的基础型,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搭建,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熟悉机器人作品的设计,制作,程序设计,调试等全过程,产品将电机驱动,发光二极管(LED)驱动均集成到控制电路主板FSD-ZB2上,它可以直接驱动3个电机变速箱学生只需将电机变速箱插到主板对应插口上,通过控制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动作6套3★机器人基础套装WEDO套装可以在电脑上直接编程和连线控制机器人的一款简单入门的新套装。可完成12个趣味活动,让学生轻松理解机器人控制原理,体验设计和制作,手脑并用去发现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学会沟通、分享和团队合作等套装包括了150多个组件,1个马达,1个运动传感器、1个位移传感器和1个USB Hub。1套4机器人备件箱备件箱包括

325个零件,为搭建WeDo模型提供的备用零件和新零件,同时提供了新的学习价值。配合9580WeDo基础套装可搭建新模型1套5启发套装包含1144个塑胶积木零件,为学生提供建构故事所需的一切工具。包装采用质地坚固的收纳盒,内含各式各样的积木构建材料,积木均采用高标准特定的ABS工程塑料为主的原材料加工,此材料拥有高强度、耐冲击性、低毒性、易加工等特性。这些原材料不仅符合教育级的安全标准,甚至符合食品包装级的标准。1套6创作软件套装能搭配相应的创作软件,可以通过摄像头拍照上传给创作软件,图文结合,直接编辑成连环画故事或者海报等作品,可转换成PDF或者直接打印成册,创作软件可在电脑与平板上使用1套7绿色城市机器人活动场地及其配件1套2-2能量转换系列仪器1冷热发电规格:320mm290mm130mm,半导体堆、合金。利用半导体致冷片,温差60℃以上的水能驱动直流小电机。1套2★空气燃料电池规格:370mm29mm90mm镁、铝或锌作为浸没在电解质的燃料,加上气体扩散阴极引起直接反应产生电流加上气体扩散阴极引起直接反应产生电流气体扩散阴极引起直接反应产生电流,从而产生动力,由91件组成,可做22种模型1套3无压缩机的制冷器规格:300mm200mm155mm,半导体堆、塑料、合金。利用半导体致冷片,带强制风冷散热片,快速使滴水成冰。1套4风力发电规格尺寸:4040120,亚克力、金属。风扇转动可使发光二极管发光,探究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6套5水果电池规格尺寸:21510070,铜、锌、塑料等。水果能发电,可当

作电池使电子表工作,探究水果能发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6套6★新能源小车规格:230mm205mm150mm,清洁能源的利用。1套7电能和机械能规格:420mm200mm140mm,塑料、金属。转动一个发电机,发出的电可带动另一个电动机转动。1套8饮水鸟规格:φ230200塑料、木材。头部浇湿后会不停地前倾和竖立。饮水鸟固定在底板上,水杯可取下。1套2-3光学系列仪器1色彩的合成塑料外壳13518045,光罩φ90,塑料、光学透镜。工作电压

DC6V、0、3A,内外接电源均可,三色光可单独或合并工作,色光合成明显。6套2看得见摸不到规格:φ15060,电镀塑料凹面镜。放在内部的物体经过反射在观察口形成了虚像。

1套3电影原理-跑步运动员规格:250mm210mm380mm,由电动机马达传动,认识视觉暂停成像原理1套4光学探究实验套装规格尺寸:310180280,塑料,玻璃可做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实验。1套5接力式潜望镜规格:φ35280,塑料、玻璃。四件潜望镜组合接口。1套6福射计规格:420200290玻璃、木材。当光照度为200lx垂直照射到涂黑面叶片上时叶轮开始转动辐射计固定在底板上,由灯光照射1套7★光井规格:260mm210mm380mm,镀膜玻璃、亚克力。内装平面镜和镀半透膜的玻璃,经多次反射成像,可观察到无限长的“隧道”。1套8立体镜成像观察规格尺寸:1107050mm6个镜片。学生分组探究为何平面胶片会成立体的效果。1套9★直线传播的光规格:460160200玻璃、亚克力。圆片尺寸φ120mm。光路中的遮光片可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带光

源。在室内一般光照环境能使用。1套10激光传声规格:360155155塑料、金属。利用激光传播声音1套11太阳能灶灶面尺寸φ390350塑料、电镀铝。金属制品,表面镀亮膜,焦点位置可调。1套12魔箱规格尺寸:350300310光学玻璃。探究光的成像原理1套13★颜色的吸热性对比规格:360230185液晶屏显示,玻璃、铜。可做对比热辐射效应、太阳高度的测量实验,探究光的热辐射效应。1套14万花筒规格:250mm100mm80mm光的折射与反射成像6套15小孔成像规格:260mm110mm80mm光线的直线传播6套2-4力与机械系列仪器1★综合传动实验外形:

360mm120mm175mm学生很直观全面的认识1套2牛顿碰撞球底座15014520塑料、金属。一个球碰撞四个球时,每次碰撞中四个球微动次数不少于5次。1套3离心轨道规格:580100455塑料、金属、长端轨道离桌面高度240,短端轨道离桌面高度165,铁球

φ10,轨道宽度11,带捕球装置。1套4作用力与反用力小车规格尺寸:140110160,塑料、金属。电池驱动,螺旋桨式小车模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6套5吹不走的球底座箱350350160强力电机、金属。吹气孔高度130,轻球φ50,鼓风机工作电压220V,连开关。可分别使塑料球和铁球浮起。1套6钢球爬坡规格:690mm170mm180mm。塑料、金属。二个直径相同的球,比较两球从轨道始端到末端的运动时间。1套7动物下坡外形:

880mm195mm180mm塑料、木材。可“走”下坡的“动物”,平板。1套8曲柄连杆运动外形:360mm120mm175mm塑料、木材。曲柄连

杆的运动,附底座。1套9双人舞规格:φ105155mm,塑料、金属。探究偏心轮的应用1套10★弹力的利用规格:370290*80本仪器主要以弹性势能为动力,如何巧妙的运用在现实中,可组成11种有趣的模型变化,由170件组成1套11自动爬坡规格:

830mm325mm240mm金属、塑料、木材。能“爬”到轨道顶部。轨道夹角可调,配有圆柱,可测量锥体轴与底板的高度。1套12方轮车规格:8xx0230木材。一边前后均为圆轮,另一边前后均为方轮,附轨道。方轮在轨道上无滑动滚动。1套13★水压发动机规格:300160235如何从水压中产生动力从而带动齿轮转到,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1套2-5电学系列仪器1人体是导体实验规格尺寸:φ230240塑料、金属。两端有金属触点,使用电子线路,发光二极管显示。1套2魔幻球规格:φ200285塑料、金属。管内稀薄气体放电。1套3雅格布天梯规格尺寸:φ300400,自下而上的横向高压放电。压克力、金属、电路系统。自下而上的横向高压放电。1套4千人震规格尺寸:φ250165亚克力、线圈。用一节普通

1、5V电池实现使人瞬间感觉轻微电击。1套5综合电能实验套装符合JY115-828个震撼的实验揭示电能的巨大力量1套6趣味电路50种塑料、电子元件。可快速拼装出各种趣味电路和实用电路,拼接式,50种。1套2-6磁学系列仪器1磁悬浮转轮规格:1258060,转子φ32130。塑料、磁铁探究物体悬浮的条件。6套2★电磁炮规格尺寸:φ300240。压克力、强磁铁、接通电源,

交流电通过线圈后产生交变磁场,使钢珠产生动力,发射出去,外形坦克形状1套3电磁阻尼管规格尺寸:φ40620,强磁铁、金属、几种不同材料的对磁场的作用。1套4★全悬浮规格尺寸:25027045线圈、磁铁、木材、通电后,磁铁能在固定位置完全悬浮,工作电压:AC220V。1套5电磁感应电流方向规格尺寸:

φ10075。磁生电原理6套2-7生命科学系列仪器1带光源的手持显微镜规格尺寸:1355020,金属、光学镜片、可放大100倍,可调焦距适应不同学生观察细小的物体。观察比如植物等细小物体的好伙伴6套2四人共听心跳分组塑料、金属、四人可同时听,心跳效果明显6套3★观鸟扩音器规格尺寸:36025590,电子扩音系统、光学镜片、可远距离传声,远方的声音聚焦放大、录音,带望远镜。1套4昆虫腹部观察镜规格尺寸:1xx080,塑料、玻璃、可观察昆虫背部与腹部,实现两个角度观察。昆虫的饲养与观察6套5电池原理规格尺寸:300220235微电流计、铜、锌、亚克力、演示人体可发电。每一边分别有铜、锌两种金属,模拟电表指示。1套6★人工电脑控制孵化器规格:310230190鸡蛋变成小鸡的全部过程。1套2-8地球、空间科学系列仪器1月相的变化规格:φ23080塑料、金属、黑色暗箱,使用

1、5V干电池两个。能演示月相变化过程。1套2★智能多功能地球仪规格:φ350400认识地球,学习地理和历史知识1套3伽利略温度计规格尺寸:2508585,塑料、金属、温度变化与沉浮子的变化关系。温度对液体浮力的影响。1套4四季星空规格尺

寸:φ63148,塑料、8配四季星空图,单人观察。1套5节气日晷1xx0160塑料、金属、底座上嵌有指南针和水平仪。φ120日晷面,35mm长晷针,可调节晷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可记节气。(带底盘)1套6★太阳运行系统规格:4903xx0认识了解太阳系的运行1套2-9综合类科学系列仪器1计时沙漏规格:φ85160塑料、玻璃、计时不少于1分钟。1套2智能机器人规格:510230如何控制机器人1套3生态实验室规格:310230190制作室内植物温室系统,使用现代水培系统进行无土栽培。1套4漩涡演示器规格尺寸:φ120510压克力、演示龙卷风的形状。1套5神奇记忆合金规格:260140100塑料、合金、,执行标准:ASTM F2063-xx,主要性能指标:可提供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及形变片,应用范围温度30℃--100℃,可演示记忆方式。有记忆功能的金属,金忆合金如何变成五角星与弹簧等。1套6三维立体针雕规格尺寸:18013050塑料、金属、演示立体造型,像素。1套7真假沸腾规格:φ250240玻璃、液体内气体饱和时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液体假象沸腾。1套8科学感应控制套装规格:310230190声感,光感等多种传感器如何在现实中得到很好的应用1套9★猜生肖规格:350230250利用二进制编码原理实现准确无误的猜出生肖。二进制由“1”和“0”,两个符号表示。“1”代表有,“0”代表无,每个生肖由四个二进制编码组成,按一次按键确定一位二进制编码,通过四次判断确定一个生肖编码。,二进制的应用1套10神奇的自来水规格:310230190神奇的错觉是如何产生的1套11蛇

形摆规格:510250一个用吊线挂在梁上的可以随意摆动的小球,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的周期只是与重力加速度、摆线的长度有关随意摆动的小球,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的摆动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究弹簧重心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影响。1套12下楼梯的弹簧规格:450200探究弹簧重心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影响。探究弹簧重心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影响1套13生物光反应盒规格:250mm210mm昆虫对光的反应,让学生了解那些小动物喜欢光,哪些不喜欢光线。1套14投球器规格:380250190投球机一个和3个小球,把球放在反射座,按下反射钮,把篮球弹起来,球弹起的高度需要按下按钮的力度,才能把球投进篮筐。1套2-10实验室墙面装饰科学探究画及说明书1科学探究画(整套教室装饰)4幅雪弗板、包括光学错觉探究画、新型能源利用与转换、世界科学之谜等内容,根据学校特色选配相应的内容。根据学校探究室文化建设的要求安装到墙上,要求整齐、美观。1套2科学探究实验说明与指导用书纸张、有每个仪器产品的实验说明与探究过程1本本套实验室项目预算价80000元

小学科学探究室工作总结

城关镇中心小学科学探究室2017--2018学年 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科学探究室的工作依然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响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自然仪器,进一步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一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要改进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科学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探究室管理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的基本环节。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一天前,分组实验两天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科学探究室管理员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还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及时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实验

中对有损坏的仪器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实验完毕时,让授课教师及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并积极配合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知道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具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如做“定滑轮的作用”的实验时,卞志梅老师在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认真记录数据,切实感受“滑轮的作用”。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科学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4、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自然实验教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设计意图 1.《空气占据空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伸向水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橡皮泥堵塞瓶口,并插吸管,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一: 1.用橡胶塞替代有毒橡皮泥,安全、环保。 2.用玻璃管替代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3.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二: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三: 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李悦),DOC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学校名称: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小学 授课题目:磁铁的力量 授课教师姓名:李悦 指导教师姓名:徐银平、王海荣

一、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2)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铁制品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3)能与同学合作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钉子、铝丝、订书钉、尺子、石头、铅笔、铜丝、铁丝、铁制品若干。 三、实验原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2、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验创新点: 《磁铁的力量》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这一课集实用性、开放性、生活性为一体,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及两个探究实验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磁铁让曲别针在空中跳舞”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磁铁的力量”。 第一个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种材质的物体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该实验原来的设计是给定实器材料。修改后,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并且由学生搜集把他们所猜测的磁铁可以吸引的物体带到学校来验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延伸到了课余。通过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对所有检验的物品按照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和不能 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 制的。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探究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关系的实验。该实验原型是通过改变磁铁与铁钉的距离,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六年级

框架承重实验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 二、创新实验目的 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框架”承载向下的压力。 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是基本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的稳定。 3.通过操作,进一步研究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在活动中认识框架的结构特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胶水、用过的A4纸多张、施工线、1cm宽胶带、磅秤、重物等 四、实验创新之处 1.教材中是以木棒作材料进行捆扎来做框架的,这样不好体现承重的多少。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承重”二字的内在含义;另一方面选用的材料是木棒,自然承重的观念在学生心理上已生成,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用废弃的A4纸来制作框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激情。 (四)实验操作 1.组装实验器材: (1)把A4纸卷成小纸筒状,要卷结实; (2)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来确定纸筒的长与短或卷多少根; (3)用胶水把纸筒粘牢; 2.制作框架 (1)首先设计自己小组的框架结构。 (2)根据需要把卷成的纸筒剪截。 (3)小组内合作,根据实验要求制作。 (4)框架斜杆每一面不能超过两根。 框架制作完成后,把承重的数据填入记录表格中。

3.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 (五)实验要求: 框架承重记录表记录表第小组 三、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 1.亲自动手,形象、直观 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制作中动脑思考、改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增加了趣味,学生乐学,乐于参与 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设计比课本上的实验更加有趣味性,学生乐学,乐于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室布置方案

小学科学专用教室的设计与布局小学科学专用教室既是实验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了以“营造教室文化,共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教室文化布置设计活动。现将实验室布置如下: 一、科学家的故事:2个(北墙柱子与窗户之间) 1、第一个称量地球的卡文迪许(90cm宽,100cm长) 英国人卡文迪许(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一百多年前,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推算出了地球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为5.517),并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后人称他是“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在研究电学的时候,卡文迪许把自己的身体当作试验仪器,根据身体各部位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凭着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他发现了电荷的平方反比定律等重大电学规律。 卡文迪许还善于将科学应用于社会。他曾为火药仓库研究避雷装置,为国家造币厂研究减少金币磨损消耗的办法。 卡文迪许在科学上有那么多的贡献,可在生活上却被称作怪人。他腰缠万贯,但没有一件不掉扣子的衣服;他有一处宽大漂亮的住宅,却没有妻子儿女;他不善交际,见人会脸红,甚至连女仆也回避,因此还得罪过不少人。 他死后留下大量资料和手稿,麦克斯韦整理了五年,最后出版了《亨利·卡文迪许的电学研究》一书。 一生俭朴的卡文迪许留下大笔遗产,其中一部分由他的家族在1871年捐赠给剑桥大学,剑桥大学用这笔钱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对一百多年来物理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前后培养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26人。 2、轮椅上的世界 ──史蒂芬·霍金剪影(90cm宽,100cm长)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角色扮演法: 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 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

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对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 李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它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丰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二、正文 (一)、实验设计意图 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什么是“撩排开的水量”。 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所需器材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量筒(量杯)、圆柱体、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盛水容器、接水桶、红墨水。 (三)、实验创新之处 1、原教材中是以物体放入烧杯前后两次液面之差来理解物体“排开的水量”(见教材上一节),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太差,这样一方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排开”二字的含义;另一方面如果物体太小,或浸入水中太少,那么物体排开的水量就不是很明显,再加之烧杯底面较大,导致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就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实验的直观效果就会差一些,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有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有难处。 2、制作的简易溢水杯,对于学生理解“排开的水量”以及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首先,该装置能让物体浸入水中时溢出(排开)的水缓缓地流入烧杯中,让学生直观亲历、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理解浮力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准备。其次是通过量筒(量杯)测出每次实验排

开的水量具体是多少毫升,而不是用“少”、“多”、“较多”等模糊语言,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不仅体现了自然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浮力秘“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步骤 1、组装实验器材: (1)溢水杯装满水; (2)接水桶放在溢水管口下方; 2、测出圆柱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填入记录表格中。 3、将圆柱体分别以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全部(分两次,只是深度不同)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并用量筒测出每次排开的水量,填入记录表中。 4、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并讨论: (1)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减小是什么原因?怎样计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吗? (3)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物体排开的水量与物体深入水中的深度到底是什么关系? 5、先测出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的重力,填入表格中;再将三个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再用量筒测出每个铁块排开的水量,填入表中。 6、求出三个铁块在水中各自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讨论:

2021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新订版)

2021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新订版) 2020 primary school science laboratory work plan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2021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新订版) 【篇一】 坚持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科研工作的专题化,树立教师天职是为了每个学生全面生动的发展的观念,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素质。 一、工作重点 1、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2、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与讨论,精心组织好公开教学活动,突出专题,保证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积极撰写论文。 3、开展教师自制教具活动,以便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二、具体工作 (一)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1、对照实验室室布置标准,认真完善实验室室的各种制度,使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2、按照仪器配备目录标准,进一步整理、摆放各种仪器,尽量做到合理、科学、规范,并使之与帐卡一致。同时要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订购仪器等工作; 3、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上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上课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爱护仪器,节省药品的思想教育,还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笔记和实验报告,使实验顺利完成。 4、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清点仪器,并填写好实验教学的“记录单”,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同时签字。每学期把“通知单”“记录单”整理装订成册保存起来。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从事科学课教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教学中自己经过反思、揣摩,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世纪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科学课堂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求知欲滋长旺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有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发展个性的思维 心理学认为:“想”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重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学会了想,丰富了想的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想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一“想”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大胆猜想。让学生多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实验边想、要从多方面想、多角度大胆的想,鼓励学生敢想、想得新、想得奇、想得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表达是思考结果的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言越积极说明思考的越多。即使说错了,在正面指导后,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种物体,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三角形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3.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小学生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感受其特点;玩一玩,感受其中奥秘;做一做,提高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二、学会观察,敢于提出问题 观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想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

压缩空气实验设计 江门市陈白沙小学袁亦文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活动4《压缩空气》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定是存在的,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的基础上,对空气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既培养兴趣又提高能力,本实验是本节核心和难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课程安排的实验是拍皮球,给皮球充气,在实际实验中,小学生往往很容易一想到:皮球弹跳是由于橡皮胶的原因。实验不能直观的观察、感知弹跳是由于压缩空气的作用。另一实验中用注射器压缩空气,让学生感受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在实验中,多次使用的塑料注射器容易产生漏气,实验效果差。如用玻璃注射器,大力拍打活塞会出现玻璃炸裂,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在教学中,仅这两项实验体验还是不够的。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 压缩空气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但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应该是可行的,本实验设计做了大胆尝试,利用打气筒、可乐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可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可以产生巨大的力。 本实验坚持“简单”的课堂,慎重选用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为了保证安全,实验用一根约2米长的棉绳,把可乐瓶与固定物连在一起,可乐瓶不会飞出安全范围,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 四、实验器材

一个可乐瓶、一条两米长的棉绳、一支打气筒、控制空气进出的阀门与架子、喷嘴。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阀门固定在架子上,阀门的开关通过拉手控制。通过喷嘴与阀门控制,在打开阀门前,空气只能进不能出,用打气筒把气压进可乐瓶里。 (2)用2米长的棉绳把一头系在可乐瓶颈,另一头系在架子上,以保证瓶子不会飞出安全区域,确保实验的安全。 六、实验过程: (1)用棉绳把瓶子与控制架子连起来,棉绳一端系在瓶颈上,另一端系在控制架子上。 (2)把喷嘴拧紧在可乐瓶口,然后装在阀门架子上。 (3)先让学生感受打气筒压出的气,把打气筒接上阀门后,往可乐瓶打气。 (4)在打气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几次挤压可乐瓶,感受到由于压进了空气越来越多,瓶身越来越坚硬。 (5)压进一定量的气体后,打开阀门,可乐瓶飞出去,棉绳把瓶子拉回地下。 七、实验效果 本实验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开放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可以产生巨大的力。 八、实验拓展 本实验可以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的科技探究活动《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乐山市县街小学安琥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 一、实验名称: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本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物体的接触面的状态不同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大小也可以以改变物体接触面的不同状态开始。使物体接触面变光滑和变粗糙,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平行拉动和下降运动)形成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当接触面不同的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会不同,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改变接触面的状态,可以增大或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 三、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状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实验器具 小车,木板,测力计,砂纸,尺子,书 五、实验操作: 小组活动一: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粘上粗砂纸)

操作指南:把小车翻过来,连接上测力计,在木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线,固定小车和测力计,拖动木板,让翻过来的小车分别在光滑板表面上,粗糙的表面上拖动,匀速拖到白线时读测力计的数字,并记录,再把小车放正(轮子朝下)再做一做。 相同的条件:小车测力计 不同的条件: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小车的正反面 实验结论: 1、接触面越粗糙,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光滑,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3、接触面能滚动时,所用的拉力更小(滚动摩擦时摩擦力更小) 小组活动二:改变小车的状况探究摩擦力。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材料:小车、斜面。 操作指南:搭一个斜面,第一次让小车轮子朝上沿着斜面滑下去,第二次让小车轮子朝下沿着斜面滚下去,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速度,说明什么道理?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李悦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 案李悦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小学 授课题目:磁铁的力量 授课教师姓名:李悦 指导教师姓名:徐银平、王海荣 一、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2)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铁制品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3)能与同学合作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钉子、铝丝、订书钉、尺子、石头、铅笔、铜丝、铁丝、铁制品若干。

三、实验原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2、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验创新点: 《磁铁的力量》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这一课集实用性、开放性、生活性为一体,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及两个探究实验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磁铁让曲别针在空中跳舞”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磁铁的力量”。 第一个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种材质的物体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该实验原来的设计是给定实器材料。修改后,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并且由学生搜集把他们所猜测的磁铁可以吸引的物体带到学校来验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延伸到了课余。通过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对所有检验的物品按照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探究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关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 平昌县鹿鸣小学孙晓兰

实验设计意图: 1.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得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2.通过实验,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所需器材: 水槽(也可用水盆等无盖的容器代替),去底的塑料瓶,乒乓球,水,塑料袋。 实验创新之处: 1.变零散的个体为整体,增强了连贯性。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四个小实验:一是用注射器往水里注入空气,有气泡产生;二是用塑料袋兜空气;三是杯底塞紧纸巾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巾会不会湿;四是想办法把装入塑料瓶的气球吹大。我设计的实验从开课的设疑导入到最后的巩固感知都是同一装置,贯穿整堂课使用,更有连续性。 2.变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可信度。通过我的改进,学生能借助“你想让乒乓球在哪个位置就在哪里”这个游戏看到水中乒乓球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实验现象更直观,形象,很轻松就找到了这里面的秘密就是:空气占据空间。能通过“让乒乓球反复的听我们的使唤”这个游戏自己亲手将塑料袋的空气赶到塑料瓶,再让塑料瓶的空气回到塑料袋中,使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 3.变厌学为乐学,增强趣味性。改进后的实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通过两个游戏变得看得见,也摸得着。这样的实验学生越“玩”越爱“玩”,在玩中求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此顾彼,增强知识的联系性。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的

成功率和实验效果,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节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以后的学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埋下伏笔,增强了知识的联系性和系统性。 实验步骤: 1.往装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让学生猜一猜“如果用去底的塑料瓶罩在乒乓球的上方,然后竖直的压入水底,乒乓球会在水的什么位置?”学生可能会得出三种答案:水面上,水中,水底。此环节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知识含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中找到答案。在发给学生的塑料瓶中分为两类:一些瓶盖是完整的,一些瓶盖有孔。学生实验后的答案也就有两种,水底和水面上。学生会很好奇的去寻找为什么不同,瓶盖完整的空气在瓶里占据了空间,水出去,乒乓球下沉;瓶盖有孔的空气出来了,乒乓球仍然在水面上。 2.设疑“能不能让乒乓球听我们的使唤,想让它在哪里就在哪里”,学生动手实验,瓶盖完整的,先将塑料瓶竖直的压入水底,乒乓球在水底;再松开瓶盖随即盖紧,乒乓球在水中;然后完全打开瓶盖,乒乓球浮出水面。瓶盖有空的先用手捂住孔,将塑料瓶竖直的压入水底,乒乓球在水底;再松开捂住的小孔随即捂紧,乒乓球在水中;然后完全松开,乒乓球浮出水面。做完后小组讨论“乒乓球能听我们使唤的秘密是什么?”,就是:空气占据空间。 3.设疑“能不能让乒乓球反复的听我们的使唤?”这时分发实验材料塑料袋。教材上有用塑料袋兜满空气的实验,学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科学作业设计 新教材标准指导要求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课堂 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检阅手段。学生认真完成课外作业,有助于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的知 识并通过学习形成技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在创设有趣的课堂之外重构科学作业设计,就要改变传统作业纸上谈兵的特点,给作业加点“新”味,让学生享受作业的过程,作业也不再是一种烦人的负担,焕发 出科学课堂该有的动力和活力,让学生能在自觉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那如何在新 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可以尝试了以下几种作业形式: 一、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基本形式,运 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能极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在完成探究式的作业过程中,由于其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学生对所见所闻都会有不同的所感所思,而且他们也会发现同伴的探究积累也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些独特的学习资源相互交流,就能达到“资源共享”的优化组合效果。 例1 电磁铁的磁力(六上第三单元) 本探究活动的任务是:通过设计研究计划并实验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 圈数关系。要求每6人为一个研究小组,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来进行。 (1)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 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并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 □线圈圈数□电池多少□有无铁芯 (2)建立假说: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猜测:如果,磁力大,如果,磁力小。

小学趣味科学探究实验

生 物 学 科 学 实 验 设 计 方 案 设计:李林 时间:2017年7月9日一、基本理念

本课程依据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基于科学史探究理论,设计生物科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基本内容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生活情境:小朋友路过菜市场的时候,经常看见一些买菜的人给萎蔫蔬菜时不时喷水,不一会儿,蔬菜看起来就很新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材料与器皿:新鲜萝卜、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两个大小一样的烧杯、小刀、 方法与步骤:小刀切出大小相同的两个条形萝卜块①②; 将切好条形萝卜块①②分别放于两个烧杯A和B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条形萝卜块的形状。 思考与讨论: 1.观察烧杯中萝卜块的变化? 2.小组讨论萝卜块变化的原因? 【知识链接】该实验主要涉及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当细胞浓度大于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当细胞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 【实验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生活情境: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我们定期给植物浇水,植物体利用根部不断地吸收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大部分的水分是又去哪里了? 材料及器皿:小剪刀、试管夹、试管、试管架、两条大体相同的小型植物枝条、干净的透明塑料袋若干、橡皮条若干。

方法与步骤:从同一株阔叶植物(凤尾兰、富贵竹、月季等)上,用小剪刀剪取大体相同的两个植物枝条,同时标记枝条1和枝条2,将枝条1上的叶片全部摘取,枝条2上的叶片保留; 标记试管1和试管2,将枝条1和枝条2分别对应放于试管1与试管2; 将透明的塑料袋套在试管1和试管2上,然后将试管放于试管架上,在试管口用橡皮条扎紧; 一段时间后,小组观察塑料袋内的现象,并且做好记录。 思考与讨论 1.透明的塑料袋中的少量水珠可能是植物的哪个部分作用产生的? 2.为什么要选择阔叶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实验呢? 【知识链接】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实验三】植物的腊叶标本制作 生活情境:小朋友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些精致而漂亮的植物标本,那么这些标本是如何制作的呢? 材料与器皿: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剪刀、硬木板、小锄头、吸水草纸、报纸、书签纸、记号笔。 方法与步骤:选取一株植物面积最小且具有最完整的部分;即选取的植物最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干燥植物,用吸水草纸对植物所有部分进行吸水处理; 将植物置于硬木板上,去一张报纸对折,尽量覆盖整个植株,在报纸上面放3到5本书; 书签纸上注明小组成员,植物名称,填好之后将书签纸贴在木板的最右下角。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 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 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

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 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 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

小学趣味科技活动方案

小学趣味科技活动方案 小学科技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科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范文1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特成立小学科技社团,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一、社团的组织 1、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后(3:30---4:10)。 2、成员:以五年级为主,每班5至8人。 3、地点:五年级办公室与五(1)班教室之间的空教室。 二、社团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 第三周:组织成立小学科技社团,学习社团活动章程。 第四周:种子发芽实验计划及观察记录。 第五周:蚯蚓的选择实验计划及观察记录。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做一个生态瓶并观察记录。 第八周:学习叶脉标本制作方法。 第九周:采集制作叶脉标本的叶子。

第十周:制作叶脉标本(原色)。 第十一周:制作叶脉标本(彩色)。 第十二周:科技创新项目(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一)。 第十三周:科技创新项目(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二)。 第十四周:学习叶的标本制作方法。 第十五周:采集、压制。 第十六周:上台纸、固定、贴标签。 第十七周:自制叶的标本展示、评比。 第十八周:读一本科普知识书籍或文章。 第十九周:写一篇读科普书或文章的心得。 第二十周:学做一件科技小作品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范文2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抓好科学教育的意识,并以此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逐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之一,打造学校的品牌亮点。 工作要点: 一、抓好组织管理,培养骨干教师 科技工作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重视,更要落实。在本学年度,学校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做好领导管理工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说课稿-运动起来会怎样

检验人呼吸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教师姓名:学校名称:教材版本:教科版 【实验教材分析】 本实验出自于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的第三课《运动 起来会怎样一》一课,从整个单元的编排看,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呼吸时 空气中氧气含量是有变化的,且呼吸次数越多,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 【实验原理】 1、人呼吸需要消耗氧气,呼吸次数越多,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 2、木条燃烧需要氧气,当氧气不足或没有时,火柴会熄灭。 【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呼吸需要消耗氧气,呼吸次数越多,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 2、木条燃烧需要氧气,当氧气不足或没有时,火柴会熄灭。 知识与目标: 1、合理地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 、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重难点】 实验重点: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 实验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 【实验教学创新】 原实验的不足: 1、将点燃的木条放入到呼吸多次的空气中时,木条仍可以长时间燃烧。 2、学生在吹气的同时还要通过排水法收集气体,那么到底是该吹气呢还是 该收集气体? 改进: 针对这两点,我选择用气球、橡胶管和吹气面罩组装成气体暂时储存装置来 加以改进。实验时,只需学生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吸入的空气全部吹入气球内即

可,如果要多次呼吸的空气,那么就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反复呼吸气球内的空气 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肺活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往气球内吹气也更加地简单, 你想收集多少气体就收集多少气体,只要你的气球够大,最后这个装置还可以将 吹气与收集气体的步骤分开,先吹气再收集气体。 原实验的不足: 3、教材出示的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太过繁琐,学生一只手要拿集气瓶, 一只手要控制导管吹气,最后还要一只手盖玻璃片,实在不易操作。 4、学生吹气力度不易把控,吹气力度过大,会导致水花四溅,水溢到桌面 难以处理;吹气力度不足又把集气瓶中的出排不出来。 改进: 针对这两点,我选择用集气瓶、橡胶塞和玻璃导管组装成新的排水装置来加 以改进。实验时只需将集气瓶装满清水,将导管连接至离瓶底较远的那一支玻璃 管即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还可以避免学生吹气力度过大 而导致的水花四溅。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器材】 装满清水的排水装置 2 套、集气瓶 1 个、玻璃片 3 张、气体暂时储存装置 1 套、金属夹 1 个、木条 1 根、废液缸 1 个、打火机 1 个、抹布 1 张、水槽 1 个 【实验步骤】 1、收集一瓶新鲜的空气:取集气瓶一个、玻璃片 1 张,将玻璃片盖在集气 瓶口,贴上标签,新鲜空气收集完成。 2、收集一瓶只呼吸过一次的空气:取气体暂时储存装置一套,先深吸一口 气,然后将其呼至气球中。取排水装置一套,将导管连接至离瓶底较远的那一支玻 璃管,然后将气球内的空气通过排水法收集气到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贴上标签。 3、收集一瓶呼吸过多次的空气:取气体暂时储存装置一套,先深吸一口气, 然后将其呼至气球中,紧接着用手捏住鼻子,用嘴继续呼吸气球内的空气。取排水装置一套,将导管连接至离瓶底较远的那一支玻璃管,然后将气球内的空气通过排 水法收集气到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贴上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