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课件类: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讲座PPT

课件类: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讲座PPT

其核心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其他生物学理论的发展
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 有的却不适应环境!
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 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 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 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 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论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1.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生物不是神灵预先设计好 而永恒不变的,而是在客观规律的支配下不断发展 变化的。 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
2.进步学者认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 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6.使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不应该凌 驾于其他生物之上,思想观念得到了滋润和更新。
生物进化论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7.19世纪末,严复,梁启超等以达尔文自然选 择学说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作 为唤醒同胞救国图强的警钟,是积贫积弱的中 国觉醒,奋发图强。
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在 人类学,心理学,哲学,政治宗教,社 会科学,其他自然科学,艺术与文化等 领域都有深远影响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存在的)
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 加剧了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生物 进化的动力
达尔文通过《物种起源》的发表,进化 理论的提出在社会上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在F2 代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一生物必修2第6章第7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一生物必修2第6章第7章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创造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3.诱变因素:(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

(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例1】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 )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2.意义(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生物进化学说的是拉马克(√)(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3)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祖先进化来的B.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C.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解析:选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是达尔文的观点。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选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

该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4.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能合理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C.可以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D.可以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解析:选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物种大爆发做不出合理的解释。

人教高中生物 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 课件

人教高中生物 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 课件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 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
方向 •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来自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堂小结
主要内容 拉马克的进用进废退学说 意义
主要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含有本 物种的全部基因
积极意义:
1.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 物种大爆发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分子)水平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由来》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
特创论 “上帝造人” “女娲造人”
宇宙生命论
化学进化说
生物为什么会进化?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 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 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 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 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
(marck) 1744 — 1829
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 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的 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原因: ①是“用进废退”; ②是“获得性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的形成过程发生在精巢(哺乳动物称),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卵巢。

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而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有变形期,而卵细胞没有。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进行联会和四分体现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5.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取决于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必修二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二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 多种,其中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是以自然 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它较为深 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 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 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 物与环镜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应 统一。本章的重点是如何理解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和其重要内容,即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本章在高考中的地位虽不是重点,但在未 来高考中存在着较大的命题空间,如本章的 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可结合遗传与变异等 热点问题隐性介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共同进化 可联系必修3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跨模块 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热点问题,因此在 复习时应引起充分重视。


1.线索指导 复习时要与生物的变异内容进行联系,理 解可遗传的变异的类型的内涵,然后强化对 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等基本概 念的掌握。关注生物进化理论的最新进展, 同时避免过多介源自有争议的生物进化理论的 观点。
2.重点关注 (1)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运用实例归纳种群与物种的区别,种群是繁 殖的基本单位,进而引出基因库、基因频率 等概念。 (2)进化的实质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通过教材或补充材料归纳总结出进化 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注意从分析引起 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入手。 (3)共同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 同进化理论是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强调生 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 说虽有一定道理,但 事实上由于使用而发 达起来的器官特征并 不能遗传给后代。达 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 察分析,终于在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一书,提出了自然选 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 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过度繁殖
事实1:生物 都有过度繁殖 的倾向 事实2:物种 内的个体数能 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 是有限的
一、拉马克学说
拉马克
(marck) 1744 — 1829
•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 要内容 : •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 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 来的 •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 等逐渐进化的 • ③生物进化的原因: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 传。
用进废退:
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的器官 就退化。
食蚁兽
4、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和生物 都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不利变异——淘汰 有利变异——生存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达尔文进化论的局限
• 1、 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 2、对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 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 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 新的生物类型才可能形成。 • 3、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 拉马克认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 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 蚁的结果。
鼹鼠
• 拉马克认为,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 态上的退化。如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 睛就萎缩、退化。
获得性遗传:
由于环境影响或用进废退所获得的变 异性状,可以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
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特创论 “上帝造人” 进化论
《圣经.旧约.创世纪》 上说,上帝第一天造 出了白天和黑夜,第 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 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 样的植物,第四天造 出了日月星辰,第五 天造 出了水中的各种 动物,第六天造出了 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 日。
■内容 ①过度繁殖(外因、基础)
②生存斗争(动力、手段) ③遗传变异(内因) ④适者生存(结果)
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 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 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过度繁殖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 树叶不够吃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异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 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拟态: 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 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 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 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
竹节虫
枯叶蝶
警戒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 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可以使敌害易于 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箭 毒 蛙
保护色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 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
按照用进废退法则推理未来人是怎样的?
历史意义 : 1、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 学者; 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不足 :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决定变 异的方向。
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 有限的生活条件 + 变异 + 有利性状遗传
导致 导致 适者生存
导致 生存斗争
生物新类型出现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意义
• 1、从丰富的事实出发,论证了生物是不 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 合理的解释。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 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 2、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 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 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 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 促进了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 3、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 打击。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推论1:个体 间存在着生存 斗争
适者生存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事实4:个体 间普遍存在差 异(变异)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粒。有人计算过, 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那么 不出6年,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 现代生物学家吸取了达尔文自然选择 学说的精华部分,运用现代遗传学、 生态学、物理、化学方法对生物的进 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种群为基本单 位、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 物进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