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一、物质的分离1.1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 学会运用物理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
1.2 教学内容:(1) 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适用范围及操作原理:了解各种分离方法适用的范围和操作原理。
1.3 教学活动:(1) 讲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物理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
1.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物质分离方法的理解程度。
二、除杂和提纯2.1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化学方法进行物质的除杂和提纯。
2.2 教学内容:(1) 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了解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如吸附、离子交换、结晶等。
(2) 适用范围及操作方法:了解各种除杂和提纯方法适用的范围和操作方法。
2.3 教学活动:(1) 讲解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化学方法进行物质的除杂和提纯。
2.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除杂和提纯方法的理解程度。
三、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3.1 学习目标:(1)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2) 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1) 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常用的提纯方法:吸附、离子交换、结晶、电解等。
3.3 教学活动:(1) 讲解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及其应用。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操作技巧。
3.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理解程度。
四、实验操作技巧4.1 学习目标:(1) 学习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学会运用实验操作技巧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小学四年级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概念;2.掌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概念;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开,并且将其中所需的纯物质提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2.通过PPT的展示,讲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结晶、磁性分离等。
Step 3:举例说明(10分钟)1.通过实例,讲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比如:将沙子和水混合在一起,用纱布做成漏斗,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观察沙子和水的分离情况。
2.通过实例,讲解蒸发的原理和方法。
比如:将盐水倒入一个容器中,放在火上加热,观察水的蒸发和盐的残留情况。
3.通过实例,讲解结晶的原理和方法。
比如:将一些糖倒入一杯热水中,搅拌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糖的结晶情况。
4.通过实例,讲解磁性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比如:将铁钉和金属钉放在一起,用磁铁吸引铁钉,观察铁钉和金属钉的分离情况。
Step 4: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种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然后选取一位代表介绍给全班。
2.每组代表依次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5:实践操作(15分钟)1.准备一些小实验,供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可以亲手尝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2.比如:用过滤纸过滤一杯浑浊的水,观察水中的固体被分离出来;将盐溶液倒入容器中,用加热的方法将水蒸发掉,观察盐的残留;将一些化学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结晶的方法提纯。
Step 6:总结归纳(5分钟)1.让学生回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2.通过讨论和总结,归纳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二)(教学案)1

课时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教案(三)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萃取和分液、层析等方法用于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
2.明确萃取和分液用于物质分离的实验要求和实验要点。
3.理解层析法用于物质分离的实验原理。
4.能独立完成萃取、分液、层析等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操作。
5.初步掌握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有关概念,讨论启发和实验探究,边讲边练。
重点难点:萃取和分液的操作及萃取剂的选择互动课堂:复习巩固:知识点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与分馏问题:1、粗盐提纯中用到哪些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2、除杂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去旧杂质,不引入新杂质)学生讨论:现有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混全物50克,其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请设计方案提纯硝酸钾?观察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可得出,硝酸钾在温度高时溶解度很大,在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不大。
可以利用这个特征来提纯硝酸钾。
实验方案如下:①取50~55g 水加热到90℃左右,加入固体混合物,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②将所得溶液静置、冷却,降低温度到30℃左右,析出晶体; ③过滤得到晶体。
展示:蒸馏装置(四)蒸馏与分馏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2、分馏: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问题:1.仪器名称? 蒸馏烧瓶、泠凝管、接液器、锥形瓶2.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防止液体暴沸)3.为什么温度计要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呢?(与支管口相平)4. 冷凝水的方向?(下口进,上口出,冷冷相遇,热热相遇可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同时冷凝效果最好。
)5.适用范围?(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小结:蒸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物质的分离、提纯》 学历案

《物质的分离、提纯》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概念,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2、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
3、能够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并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2、难点(1)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2)分离和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知识链接1、混合物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体系。
2、纯净物的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四、学习过程(一)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概念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来,得到纯净的各组分;物质的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主要成分。
例如,从含有泥沙的粗盐中分离出氯化钠是物质的分离;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泥沙是物质的提纯。
(二)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1、过滤(1)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2)适用范围: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如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3)实验装置: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
(4)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1)原理:通过加热使溶剂挥发,从而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2)适用范围:用于分离易溶性固体溶质和溶剂,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3)实验装置: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4)操作要点:①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 2/3。
②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③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蒸馏(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通过加热使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再冷凝收集,从而实现分离。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分离1.1 物质的分离概念1.2 常见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馏、萃取等1.3 分离方法的选用原则第二章:除杂2.1 除杂的概念2.2 常见的除杂方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2.3 除杂方法的选用原则第三章:提纯3.1 提纯的概念3.2 常见的提纯方法:结晶、蒸发、蒸馏等3.3 提纯方法的选用原则第四章:实验操作技巧4.1 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4.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4.3 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第五章: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在工业中的应用5.2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3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评估学生对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详细的知识点和实例。
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1课时5. 第五章:1课时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六章:物质的检测与分析6.1 物质的检测概念6.2 常见的检测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6.3 检测方法的选用原则第七章:物质的纯度评价7.1 纯度评价的概念7.2 常见的纯度评价方法:光学纯度、化学纯度、物理纯度等7.3 纯度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第八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综合应用8.1 综合应用的概念8.2 常见的综合应用案例: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8.3 综合应用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实验设计与操作9.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9.2 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9.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十章:新技术在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中的应用10.1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常见的新技术:膜分离技术、色谱技术、纳米技术等10.3 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检测与分析、纯度评价、综合应用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课时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案)

课时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案)第一篇:课时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案)课时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导学案)【新授课】物质的分离方法一、根据物质溶解性差异1.过滤2.结晶3.萃取二、根据挥发性的差异蒸馏蒸发升华一、过滤1.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
2.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3.定量滤纸的孔径为:10-6~10-4m4.用滤纸能否分离胶体和溶液?二、结晶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不同,用降温方法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组分结晶析出,再过滤。
KNO3(NaCl)NaCl(KNO3)小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三、萃取: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混合物的分离观察溴水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现象分析:由于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使得溴在CCl4中的颜色较深。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现象如何?萃取的要求:1.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操作注意:充分振荡,充分静止,然后分液;(萃取之后一般还要进行分夜)四、分液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适用于互不混溶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离)操作注意:分液时保持漏斗内与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下口出,上层溶液上口出五、蒸馏1.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2..将蒸出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管,再收集起来,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蒸馏【巩固练习】1、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进行的是()A、氧化铜、木炭B、碳酸钙、氯化钠C、硝酸钾、氯化钠D、乙醇、水3、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已学方法有:A.萃取B.分液C.过滤D.加热分解E.蒸发F.蒸馏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把选用方法的标号填入括号内)(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 (OH)2 颗粒(c)(2)把饱和食盐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e)(3)除去酒精中溶解的微量食盐(f)(4)把溴水中的溴提取出来(a)(5)用自来水制取医用蒸馏水(f)(6)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d)(7)分离柴油和水的混合物(b)4、现有三组溶液(1)汽油和氯化钠溶液(2)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3)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溶液以上混合溶液分离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用以分离提纯物质的是()A.萃取B.称量C.蒸馏D.结晶5.下列关于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中,能够分离KNO3和NaCl的是()A.溶解过滤B.结晶C.蒸馏D.萃取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酒精、苯、CCl4、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溶液呈紫色;溴(液溴)的性质与碘相似,其溶液呈橙色。
小学四年级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小学四年级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的基础。
在小学四年级的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分离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物质的提纯技术。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并通过实验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物质的分离方法1.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通过筛网的不同孔径将物质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如细网、中网和粗网,在筛分时杂质会被筛网拦截,而较为纯净的物质则通过筛网。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状物质的筛分,如砂子和小石子的分离。
2.过滤法过滤法是一种利用筛网和过滤纸将物质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将混合物加入到过滤漏斗中,通过过滤纸的细孔,使液体部分从过滤漏斗中流出,而固体部分则被滞留在过滤纸上。
过滤法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如沙水和果汁与果渣的分离。
3.蒸发法蒸发法是一种利用物质挥发性差异将其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将混合物加热,使其其中一个物质转化为气体并通过蒸发,从而使两种物质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如盐水的分离。
三、物质的提纯技术1.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利用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提纯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将混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然后加热溶液使其溶解,再冷却使溶质结晶。
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可以得到纯净的晶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如食盐的提纯。
2.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利用物质沸点差异进行提纯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液体组分转化为气体并通过蒸馏器冷凝而回流,从而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提纯,如酒精的提纯。
四、实例演示与实验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操作:1.分离混合颗粒状物质将一杯混合砂子和盐的混合物放入筛网中,用细网、中网和粗网依次进行筛分,观察筛下物质的变化,并与原混合物进行对比。
化学实验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化学实验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引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将混合物进行分离,以获取纯净的物质。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包括过滤、蒸馏、结晶和萃取。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技巧。
一、过滤过滤是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从溶液或悬浮液中分离出来的常用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过滤器:选用合适的滤纸或滤膜,并将其放置在漏斗内。
2. 设置容器:准备一个容器,用于接收通过过滤得到的溶液或悬浮液。
3. 过滤操作:将混合物缓慢倒入漏斗中,待溶液或悬浮液通过滤纸或滤膜时,固体颗粒会被滞留在滤纸或滤膜上,纯净的液体则会流入容器中。
4. 收集固体:将滤纸或滤膜上的固体取出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或保存。
二、蒸馏蒸馏是利用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一般采用以下蒸馏方法:1. 简单蒸馏:适用于分离沸点差距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加热至其中一个成分的沸点,该成分会转化为蒸气,然后通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却凝结,最后收集纯净的液体。
2. 精馏:适用于沸点相近的液体混合物。
通过装置将蒸汽与冷凝之间进行多次循环,使其中某一种液体成分逐渐纯化,最终分离出两个或多个成分。
三、结晶结晶是通过溶解物质然后逐渐冷却或加入沉淀剂来得到纯净晶体的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结晶步骤:1. 溶解物质:将所需物质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热搅拌直至物质完全溶解。
2. 冷却结晶:将溶液缓慢冷却,晶体会逐渐析出。
可以使用冷水浴或室温下自然冷却加速结晶过程。
3. 分离晶体:利用过滤方法将晶体从溶液中过滤出来,并用冷溶剂进行洗涤。
4. 干燥晶体:将过滤后的晶体放置在通风干燥器中或加热烘干,去除残余的溶剂。
四、萃取萃取是利用溶剂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萃取步骤:1. 准备混合物:将需要分离的混合物与适合的溶剂混合,充分搅拌以使溶液中的成分均匀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层析分离物质等实验技能
能力培养: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
和评价辩析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归纳整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和崇拜科学,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品质: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的实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实验探索和总结、运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科学方法。
重难点:掌握分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教室设备、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锥形瓶、滤纸、溴水、四氯化碳、蓝色圆珠笔芯、丙酮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海洋中有大量的食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把食盐分离出来,我们三餐所吃的食盐就是从海水分离来的。
现在的交通工具非常驻发达,我们使用的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需要汽油或柴油,汽油从哪里来的呢?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
小到我们三餐吃的食盐,大到机动车所需的汽油,都需要用到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可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对于工业生产或化学家们在进行化学研究都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一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在初中时我们已学过一些物质的分离方法如: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蒸发结晶)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我们还需要把海水中的水蒸发掉,食盐晶体才能析出来,这种方法就是蒸发结晶。
它是适用于用于分离可溶性溶质与溶剂的混合物。
(过滤)若要从粗盐中提取较纯净的食盐还要进行溶解过滤,把粗盐中难溶杂质除去,过滤主要是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蒸馏)在制取蒸馏水时,是把水加热,让水变成水蒸汽,然后再把蒸汽冷却,这个过程就是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分馏)从石油中我们可以分离出汽油、柴油竺物质,这种他离方法就是分馏,(分馏装置图),它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
除了以上分离方法以外,我们还学哪些方法可以他离混合物呢?
比如要从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中提取硝酸钾,应怎样提取呢?
[教师分析]
现有一张硝酸钾和氯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从这张图中我们可知,当温度较高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很大,说明可以溶解很多硝酸钾,但氯化钾溶解度却很小,氯化钾溶解得较少。
温度到30摄氏度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就相差不大。
所以如果把温度较高的混合物饱和溶液冷却,随着温度的降低,硝酸钾首先就析出来,因此。
我们在较高温度(90℃)的水中加入混合物溶解达到饱和,再冷却至30℃,就可以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这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叫重结晶,是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混合物。
整个实验步骤总结如下:
(1)取适量水加热到90℃左右,加入固体混合物,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2)将所得溶液静置,冷却,降低温度到30℃左右,析出晶体。
(3)过滤得到硝酸钾晶体
[过渡]:同学们手上都有圆珠笔,圆珠笔油墨中含有几种不同的颜料,是混合物,我们能否用以上这些分离方法把不同颜料分离开呢?还有,现在同学们桌面上有一瓶溴水(说明:溴水是溴单质溶解在水中),能否用上述的分离方法把溴和水分离开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如何把油墨中不同颜料分离开。
[学生实验]
1.把一端点有蓝色圆珠笔墨油的滤纸竖直放到盛有丙酮锥形瓶中(注:近墨2.油点一端向下且油墨点不能浸入丙酮溶液),塞紧橡皮塞。
3.同学们暂且把锥形瓶放置一边,过几分钟再观察。
来看第二个问题:如何把溴水中溴和水分离开。
我们也是通过一实验来说明。
[学生实验]
1.取约15mL左右的溴水于锥形瓶中
2.再取约10 mL左右的四氯化碳
3.加到锥形瓶中
4.振荡、静置
[要求学生分步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对比,得出体会]
[教师总结]
根据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四氯化碳不与水混溶,在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后,溴水中的溴就溶解在四氯化碳中而分层。
这种分离方法叫萃取。
如果把下层液体取出来,这过程就叫分液,整个萃取和分液是相联系的,整个过程明显不能在锥形瓶中进行,应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介绍分液漏斗),下面整个过程我演示一遍。
[教师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我们再来看刚才放置的锥形瓶,发现滤纸上不同层显出不同的颜色,这样我们就可所油墨中不同颜料分离开,这种方法叫层析,是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被吸附性能的不同将混合物分离的。
[小结应用]:到现在为止,我们已习不少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我们小结如下:[投影]
过滤: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蒸发结晶:蒸发结晶:用于分离可溶性溶质与溶剂的混合物。
重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混合
物。
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分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
萃取和分液:适用于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层析: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被吸附性能不同的混合物。
[过渡]: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成的产品往往混有多种杂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有时还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有目的的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后再加以分离,比如:
[实验方案设计]
现有主要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氯化钠。
[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
[总结步骤]
1.取粗食盐溶解于水中,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2.再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3.过滤除去沉淀物。
4.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显中性。
5.蒸发、结晶,得到精制的氯化钠晶体。
[学生评价该实验方案设计]
[课后思考题]
在选择化学试剂时,应遵守哪些原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