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菌素与甲维盐一些鲜为人知的知识
微生物源农药——甲维盐使用秘籍!全网最全

微⽣物源农药——甲维盐使⽤秘籍!全⽹最全提起甲维盐,不管是农资经销商还是农户,都不陌⽣,肯定⽤过见过。
但是关于甲维盐你了解的真的⾜够多吗?快来学习吧!1.甲维盐简介2.作⽤机理3.防治害⾍4.适⽤作物5.农药特点6.使⽤⽅法7.剂型选择8.含量选择9.注意事项10.复配、混配⼩龙⼈从以上⼗个⽅⾯来全⾯的学习了解甲维盐,快收藏好这份全⽹最全的甲维盐使⽤秘籍!1.甲维盐简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是当前重要的微⽣物源⾼效杀⾍剂。
⾃1984年由美国默克公司开发,2000年我国第⼀条甲维盐原药⽣产线在⼭东投产,甲维盐在中国进⼊⼯⼚化时代。
甲维盐的杀⾍活性⽐阿维菌素⾼10倍以上。
由于它具有杀⾍谱⼴,超⾼效、低毒、低残留、⽆公害等⽣物农药的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2016年,甲维盐全球销量预计4.13亿美元,其前体化合物阿维菌素销售额6亿美元左右,都排在进了杀⾍剂的前⼗名。
阿维菌素⼴泛⽤于蔬菜、果树、棉花等农作物上的多种害⾍的防治。
2.甲维盐作⽤机理触杀,胃毒,渗透⼒强。
它是从⼟壤微⽣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是⼀种⼤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
对昆⾍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并有微弱的熏蒸作⽤,⽆内吸作⽤。
其作⽤机制与⼀般杀⾍剂不同,它⼲扰害⾍的神经⽣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螨类成、若螨和昆⾍与幼⾍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痹症状,不活动不取⾷,2~4天后死亡。
甲维盐化学式由于它和⼟壤结合紧密、不淋溶,在⼟壤和作物中最终代谢成⼆氧化碳。
在10天以上⼜出现第⼆个杀⾍致死率⾼峰,同时很少受环境因素如风、⾬等影响。
因不引起昆⾍迅速脱⽔,所以它的致死作⽤较慢。
但对捕⾷性和寄⽣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但因植物表⾯残留少,因此对益⾍的损伤⼩。
对根节线⾍作⽤明显。
3.防治害⾍甲维盐对很多害⾍具有其它农药⽆法⽐拟的药效,尤其对鳞翅⽬、双翅⽬,超⾼效,如红带卷叶蛾、烟蚜夜蛾、棉铃⾍、烟草天蛾、⼩菜蛾粘⾍、甜菜夜蛾、旱地贪夜蛾、斜纹夜蛾、⽢蓝银纹夜蛾、菜粉蝶、菜⼼螟、⽢蓝横条螟、番茄天蛾、马铃薯甲⾍、墨西哥瓢⾍等。
深度解析甲维盐与阿维菌素

深度解析甲维盐与阿维菌素甲维盐可以说是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杀虫剂,很多人经常使用甲维盐,但是说起他的全称,估计又有很多人见过但是却叫不上来,甲维盐全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它的名字里有一个阿维菌素,那么甲维盐和阿维菌素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是有的。
什么是甲维盐?杀虫机理是什么?甲维盐属于一种新型半合成的抗生素类杀虫剂,杀虫谱特别广,对鳞翅目如甜菜夜蛾、鞘翅目天牛、缨翅目蓟马等都有效果,尤其是鳞翅目害虫特效。
对害虫有明显的胃毒作用,也有一定的触杀效果。
因为其高效、低毒、安全、对环境无残留的作用效果,这些年来被广泛推广代替高毒农药。
甲维盐主要以胃毒杀虫作用为主,接触到药液的害虫,体内的一些代谢过程会加剧,导致大量氯离子进入害虫细胞,影响正常的神经传递,害虫会出现明显的麻痹中毒现象,表现为拒食、活动能力大大下降,3天左右达到死虫高峰期。
什么是阿维菌素?作用机理?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类药剂,由链霉菌中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对病菌、害虫都有一定的效果,在种植业中主要用来防治害虫,包括鳞翅目如水稻螟虫、半翅目梨木虱以及螨虫等。
阿维菌素有明显的胃毒触杀作用,对成虫有效,无杀卵作用。
主要通过增强氨基丁酸的释放,来干扰害虫的神经传递过程,而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中毒害虫表现为麻痹拒食,2-4天达到死虫高峰期。
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有啥区别?•结构差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实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可以说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只是在其化学结构两端人工加入两个新的基团分别是甲氨基和苯甲酸,因此它属于一种半合成的抗生素类制剂,二者在作用机理上相同。
••活性差异:甲维盐的诞生,很好的弥补了阿维菌素大量使用带来的抗性问题。
甲维盐活性更高,为阿维菌素活性的3倍,既具有阿维菌素的效果,又表现出加入其他基团的优势,发挥出1+1>2的效果。
特别是甲维盐能够被植物吸收,通过在植物体内转移,逐渐聚集在表皮,当害虫危害植物时,形成二次杀虫效果,因此持效期更长。
阿维菌素怎么用?甲维盐跟阿维菌素又有什么关系?其实可以这样用

阿维菌素怎么用?甲维盐跟阿维菌素又有什么关系?其实可以这样用阿维菌素作为许多人都在用的为杀虫剂,可以有效的防治螨类和鳞翅目害虫。
像斜纹夜蛾、蚜虫、红蜘蛛以及根结线虫,像蔬菜、果蔬、花卉、烟草、棉花、粮食作物上。
而且阿维菌素使用的范围非常广,大部分害虫都能杀死。
其实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害虫受害以后迅速麻痹拒食,一到两天里死亡。
但是同样也应为大量使用,导致产生了抗药性。
那么阿维菌素跟甲维盐的关系是?甲维盐全程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实我们从名字就知道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甲维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能新型的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说简单点就是阿维菌素的升级版。
两个药有什么区别呢?又怎么来选择呢?首先第一个,我们都知道甲维盐作为阿维菌素的升级版,杀虫活性是阿维菌素的三倍,针对的害虫也有增加,而且还附带了杀虫卵的作用,而且对人畜的毒性倒是降低了。
小程序,润植乐植保小店,交易担保,一瓶包邮,点击图片购买!小程序第二个,两者杀虫活性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是增幅不同,这个温度的区间一定要记好,只有记好温度区间,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
那么温度区间又是多少呢?16-22摄氏度,阿维菌素的杀虫效果要更好,这个温度区间里,阿维菌素会提高6倍左右,但是甲维盐只提高2-3倍。
温度25摄氏度以上,甲维盐的毒性会大幅度提高,甚至最高能提高1000倍,所以这时候用甲维盐的效果就会更好。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阿维菌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比如碱性杀菌剂,石硫合剂、氢氧化铜等都是碱性杀菌剂,这些无机铜制剂都不建议和阿维菌素混合用,如果想要使用阿维菌素同时还要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话,可以加入有机铜制剂。
喷洒的时候应当避开池塘水源,避开植物开花期,这样可以避免对鱼类等其他生物的危害。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使用方法一、使用方法①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在低龄幼虫期使用1000-1500倍2%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1%甲维盐,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药后14天对小菜蛾的防效仍达90-95%,对菜青虫的防效可达95%以上。
②防治金纹细蛾、潜叶蛾、潜叶蝇、美洲斑潜蝇和蔬菜白粉虱等害虫,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发生期用3000-5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高氯喷雾,药后7-10天防效仍达90%以上。
③防治甜菜夜蛾,用1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药后7-10天防效仍达90%以上。
④防治果树、蔬菜、粮食等作物的叶螨、瘿螨、茶黄螨和各种抗性蚜虫,使用4000-6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喷雾。
⑤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按每亩用500毫升,防效达80-90%。
二、主要用途对线虫、昆虫和螨虫均有驱杀作用,用于治疗畜禽的线虫病、螨和寄生性昆虫病。
三、主要厂家原药:华北制药,齐鲁制药,河北威远,大庆志飞,浙江海正,浙江钱江生化,升华拜克,桂林集琦等.华北制药爱诺公司阿维精粉专供先正达产量亚洲最大。
四、制剂:厂家较多,价格参差不齐,质量差异很大。
现在市面上面对水稻稻纵卷叶虫杀死效果最为理想的产品是江西正邦的“战高”. ·战高:3%阿维菌素·剂型:水乳剂(EW)·登记:水稻稻纵卷叶螟阿维菌素的作用及不同作物的使用方法在农资市场经常见到0.5%、0.6%、1%、1.8%、2%、2.8%、5%的阿维菌素乳油,但阿维菌素的作用还有很多农户不是很清楚,以下整理了阿维菌素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阿维菌素的作用:阿维菌素一般用于蔬菜、果树、花卉、烟草、棉花、粮食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如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红蜘蛛、瘿螨、介壳虫、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阿维菌素杀虫方式主要有胃毒和触杀,阿维菌素渗透性强。
可以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刺激虫体产生释放γ-氨基丁酸,从而阻断运动神经信息的传递进程,使害虫在受害后迅速麻痹拒食,不活动、不取食,在24~48小时内死亡。
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区别

1。
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区别是什么?答:阿维菌素是一种几乎能用于所有作物用来防止几乎所有害虫的一个效果很理想的药剂,而甲维盐是一种活性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同类药剂.2.都是同样含量的(比如都是2%)阿维菌素,为什么有些厂家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另一些厂家?答:阿维菌素的内吸性不好,触杀毒性一般,主要是通过胃毒发挥作用.氟虫腈或康宽喷到叶片上时,作物就能把药剂吸收进去从而使得整株水稻都有药液,害虫吃了随便那片叶都会中毒而死。
阿维菌素不能。
阿维菌素直接喷到卷叶螟身上而导致其死亡这个效果也不好。
阿维菌素最好是作用就是喷到水稻叶片后,卷叶螟吃了被喷到的叶片后中毒死亡,这个就是胃毒作用。
(卷叶螟吃了没有喷到的叶片是不会死的)。
所以阿维菌素喷药时就要相当仔细,最好能够喷到每一张叶片。
当然这是做不到的,老百姓一般只能喷到大部分叶片,而且只能使叶片的一部分喷到药液(没有喷到药液的部分还是会被卷叶螟危害的).有机硅有很强的展着和渗透作用,只喷到一张叶片的一小部分整张叶片就会布满药液,卷叶螟吃了布满药液的叶片后马上中毒,慢慢死亡了。
所以有机硅对阿维菌素提供卷叶螟防效有很大的增效作用,原因就是这样。
因此,加入的抗光解剂、抗氧化剂和有机硅不一样,效果自然大大不一样。
3.生产实际应用时,为什么甲维盐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维菌素?答:我们知道,甲维盐是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进产品,其活性要远远高于阿维菌素,比如其胃毒毒性是阿维菌素的2146倍。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甲维盐的效果要明显好于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理应甲维盐的效果要好于阿维菌素。
但生产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的效果要好于甲维盐,这又是为什么?这里涉及到阿维菌素系列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正温度系数规律.简单地说就是阿维菌素系列产品对害虫的杀虫毒力(特别是胃毒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是甲维盐与阿维菌素随温度升高而毒力增加的幅度不一致。
16℃时,相同含量的甲维盐的活性是阿维菌素的2-3倍,从16℃到22℃,阿维菌素的毒力(均指胃毒毒力)增加6倍左右,而甲维盐的毒力仅仅增加了2—3倍,就是说到22℃左右时相同含量(注意这个相同含量)的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毒力实际上是不相上下的。
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苏云金杆菌你们真的用对了吗?

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苏云金杆菌你们真的用对了吗?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苏云金杆菌这是我们在种植中最常用的农药了,但是你们真的了解他们真正的特性吗?估计也是知道他们杀虫广谱,对鳞翅目害虫防效好等,更多的都是农药店老板给介绍什么就要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一、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个比较老的农药了,目前在市场上大概有3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现在一直还长盛不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1.杀虫原理: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对害虫主要起到触杀和胃杀的作用。
当我们喷施到作物上以后,农药会迅速渗透到植物叶肉之中,然后形成毒囊,害虫在吸食叶片或在活动中接触到阿维菌素就会出现中毒反应,中毒之后不会马上死亡,会出现麻痹、活动力减弱,不能进食,一般要2天内才会死亡。
阿维菌素起不到杀卵的作用。
2.主要防治害虫:阿维菌素在果蔬上应用:可以杀螨、红蜘蛛、锈蜘蛛、叶螨、瘿螨、卷叶螟、二化螟、小菜蛾、棉铃虫、青虫、甜菜夜蛾、蚜虫、潜叶蝇、木虱等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
目前主要用于水稻、果树、蔬菜、花生、棉花等作物。
二:高效氯氰菊酯1.杀虫原理;非内吸性杀虫剂,但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通过与害虫钠通道相互作用,破坏其神经系统功能。
2.主要防治害虫: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广谱型杀虫剂,对许多种害虫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可以应用于多种果树、多种蔬菜、粮棉油茶等作物及多种林木等,主要防治害虫有:烟青虫、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类、斑潜蝇类、甲虫类、椿象类、木虱类、食心虫类、卷叶蛾类、毛虫类、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效果。
三、甲维盐:1.杀虫原理:甲维盐与阿维菌素比较,杀虫活性更高。
甲维盐可以增强神经质如氨酸和Y氨基丁酸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幼虫接触马上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3~4天内死亡。
杀虫过于缓慢,对于已经发生大量害虫的作物,建议加快速的要一起复配使用。
2.主要防治害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棉花等农作物,主要对螨类、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活性最高。
甲维盐生产原料和产品性质

甲维盐生产原料及产品性质⒈阿维菌素B1:AVMB1a/ B1bC48H72O14,MW:B1a 873, B1b859, 白色针状结晶体。
⒉氯甲酸烯丙酯: ClC0OCH2CH=CH2MW 120.5 ,d420 1.1365,bp 78℃(360mmHg),无色透明液体,强烈刺激眼鼻,口粘膜,强催泪性。
⒊四甲基乙撑二胺:(CH3)2N CH2CH2N(CH3)2MW:116.21,d420 0.7755,bp 120-122℃,mp -55℃,Fp 10℃,η20d 1.418. 无色透明液体,混溶于水,乙醇,乙醚,有机溶剂。
本品高度易燃,吞食有毒,刺激呼吸道及皮肤,应避免皮肤接触。
⒋二氯甲烷:CH2 Cl2MW 84.93,d420 1.325,bp 40.1℃,mp –96.7℃,溶解度:水中220℃,醇,醚混溶。
自燃点615℃,空气中不燃,不爆,氧气中爆炸极限15.5~46.4(V/V),受高温时放出剧毒的光气。
⒌磷酸苯酯二酰氯 C6H5OPOCl2MW 211,无色—浅黄色透明液体,刺激眼,鼻,喉粘膜,催泪性。
空气中极易潮解,分解后失效,并有酸性腐蚀。
bp 144℃(44mmHg),含量≥96%,d420 1.355,与DMSO混合激烈反应,起氧化作用,要防止两者较高温度下的混合。
⒍二甲基亚砜(DMSO) CH3SOCH3MW:78,无色油状液体,d420 1.098,mp 18-20℃,冬季使用应预热熔化。
bp76℃(12mmHg)。
⒎磷酸 H3PO4MW: 98,d418 1.834,mp 42.35℃,无色透明粘性液体,溶于水、醇,工业品含量85%,工业品d=1.7。
⒏碳酸氢钠 NaHCO3MW:84.02,食品级,含量≥99%。
白色结晶,bp270℃,放CO2,溶解度:水6.9(0℃),6.4(60℃),遇酸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及成盐。
⒐蒸馏水(二次蒸馏水) H2OMW::18,无色液体,d420 1.0,bp100℃。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比较分析

甲维盐作用机理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剂
甲维盐可以增强神经质如谷氨酸和γ一氨基丁酸(GABA)的 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 扰乱神经传导,幼虫在接触后马上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 转的麻痹,在3-4天内达到最高致死率。 由于它和土壤结合紧密、不淋溶,在环境中也不积累,可 以通过Translaminar运动转移,极易被作物吸收并渗透到 表皮,使施药作物有长期残效,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 杀虫致死率高峰,同时很少受环境因素如风、雨等影响。
所有害虫的一个效果很理想的药剂,而甲维盐是一
种活性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同类药剂。可以说甲维 盐是在阿维菌素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是阿维菌素
的加强型,它们有相似的杀虫谱。
杀虫活性的区别
甲维盐活性要远高于阿维菌素
甲维盐的活性要远高于阿维菌素,杀虫活性比阿维 菌素高出1-3个数量级,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他 许多害虫及螨类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
22度
盐的杀虫效果几乎相当。
2
温度对杀虫活性的影响
25度
药效随温度上升的提升程度不同(25度以上)
当气温升高到25℃以上时,甲维盐的毒力会大大升
高,甚至可以提高到1000倍以上,而阿维菌素的毒
力却只能增加几倍到十几倍,这时甲维盐的杀虫效 果就会明显好于阿维菌素,这个时候甲维盐的优势
25度
真正得到发挥。
杀作用,在非常低的剂量下也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1
温度对杀虫活性的影响
16度
药效随温度上升的提升程度不同(16-22度)
在16℃时,相同含量的甲维盐的活性是阿维菌素的
2-3倍;当气温由16℃升高到22℃时,阿维菌素的毒
力增加6倍左右,而甲维盐的毒力仅增加了2-3倍, 所以在16℃-22℃时使用相同含量的阿维菌素及甲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说2008年国外产品的热点是康宽、福戈、垄歌和艾法迪等产品的话,那么国内产品的热点绝对集中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上。
08年威远的阿维菌素(蓝锐)在水稻上的销量突破1亿元,广西田园以全铲为代表的系列水稻杀虫剂(成份也以阿维菌素为主)销量也不会小。
阿维菌素在水稻上的市场一下子打开,让国内很多厂家蠢蠢欲动,在09年纷纷推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系列产品,以抢占水稻杀虫剂这块农药的最大蛋糕。
阿维菌素是一个老药,几年前已广为人知。
我在这里先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些阿维菌素的基本知识,然后关于阿维菌素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在土壤中发现1株菌株,它经发酵后的发酵液几乎无毒,但有很高的驱肠道寄生虫的活性。
我们知道动物身上都有很多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不仅影响动物本身的健康(比如我们很多城市里养的宠物狗在2-3个月大的时候,常常为严重拉肚子,这其实是一种内寄生虫引起肠炎,如果不采取措施会引起小狗狗死亡。
)而且会传染到人身上引起人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
现在发现这么好的一个可以驱寄生虫的药,马上引起了美国Merck(默克)公司的兴趣。
默克公司对该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在1976年分离出其物质,并将它命名为Avermactin,中文名为阿维菌素。
1981年阿维菌素真正商品化,默克公司作为兽药投放市场,当年获得巨大成功。
1985年阿维菌素作为农药投入市场。
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阿维菌素研究,1996年登记了第一个阿维菌素原药,到目前为止我国占全球80%以上阿维菌素产量,是真正的阿维菌素生产消费大国。
阿维菌素发现及其应用是继青霉素科学对人类的又一巨大贡献,对全世界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讲的阿维菌素系列化合物实际上包括三类:阿巴菌素、伊维菌素和埃玛菌素。
阿巴菌素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主要用在兽药上,埃玛菌素的苯甲酸盐就是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甲维盐有什么区别呢?前面讲过阿维菌素开始主要是作为驱寄生虫的药剂,虽然它是一种优秀的兽用驱虫剂,但是人们发现它经皮的毒性很低,但人畜口服的毒性较高,所以做成口服剂的话有一个矛盾:用量太低效果不好,用量太高安全性不好。
为了改善这一不足,默克公司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从中筛选了二个新的化合物即伊维菌素和埃玛菌素。
伊维菌素明显地改善了人畜的急性口服毒性,所以现在兽用的阿维菌素驱虫剂一般都是伊维菌素成份。
埃玛菌素则扩大了阿维菌素的杀虫谱并克服阿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效果不好的特点。
埃玛菌素的制剂苯甲酸盐就是甲维盐。
所以说伊维菌素和甲维盐是原来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良产品。
伊维菌素的毒性更低,主要用在动物上(而且其结构更稳定,也是全球销量最大的阿维菌素系列。
)。
甲维盐的活性比阿维菌素高很多(胃毒毒性是阿维菌素的2146倍),而且对鳞翅目害虫表现出极高的活性(阿维菌素对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效果就不好,但甲维盐对斜纹夜蛾是特效的)。
这些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阿维菌素是一种几乎能用于所有作物用来防止几乎所有害虫的一个效果很理想的药剂,而甲维盐是一种活性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同类药剂。
一、阿维菌素是一个很好药剂,它广谱,活性高、防效好,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在几年以前也老早知道。
但在水稻上为什么直到最近才热门起来呢?这主要有二个原因。
(1)农业部给阿维菌素在水稻上使用设立了一个门槛,划了一条红线。
大家不知有没有发现,阿维菌素生产厂家很多,但获得在水稻上登记的厂家却很少(包括复配制剂),威远算是一个,上海农乐有一个(2%阿维菌素,商品名叶不卷),钱江生化有一个复配剂,上海威敌也有一个复配剂,其他不知还有没有?这是由于阿维菌素对鱼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为高毒,其在水稻上的登记使用对水生生物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2)是由于阿维菌素本身在水稻上的防治效果方面的原因。
几年前,在国家下令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前,农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名称大概叫“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筛选”,这个项目组主要是筛选出一些替代甲胺磷等农药的优秀药剂用于防止水稻害虫。
项目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毒力测定,第二步是小面积室内试验,第三步是真正到大田试验。
当时课题组就发现:在实验室毒力测定时,所有供试验的药剂中阿维菌素的毒力是最高的,但一到大田,阿维菌素的防效就不理想。
农业部专家就分析原因,一部分专家认为是由于阿维菌素的易分解性,特别是遇光分解导致大田效果不佳,但没有取得最后的一致解释。
当时大部分专家认为阿维菌素单独用于防止水稻害虫效果不理想,提倡阿维菌素和其他农药复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其防效。
按照这样的结论,我国南京农业大学大名鼎鼎的药剂抗性研究专家沈晋良教授提出一个阿维菌素与哒嗪硫磷的复配剂,用于水稻田的推广。
阿维哒嗪配方出来以后,有些植保部门很重视加以推广。
但由于田间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少看到这个产品。
阿维菌素在实验室内毒力很高但到田间表现一般的原因本人也不是很清楚,但威远或田园或其他一些阿维菌素的厂家可能清楚这个原因,不然他们的产品不会卖的这么火,也不好得到农民效果很好好的反映。
二、都是同样含量的(比如都是2%)阿维菌素,为什么有些厂家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另一些厂家?不同厂家的阿维菌素效果存在差异,在一点是不容否认的,无论在生产中老百姓反映还是我们自己亲自做试验都发现这一现象。
去年威远的蓝锐在市场上很火,老百姓反映效果也较好。
(效果好的阿维菌素很多,不仅仅只有一个蓝锐。
本人与蓝锐毫无利益关系,仅以其为例分析一下。
)市场上对于他们是传言满天飞,有人说是里面加了违禁农药,比如有人传言里面加了呋喃丹,也有人说加了氟虫腈,更有人说里面加了甲胺磷。
总之一句话,里面加了东西。
到底里面有没有加东西?本人认为蓝锐里面确实是加了东西,而且很可能不止一种东西。
不过,它里面绝对没有加违禁的东西,绝对不会加第三成份甚至高毒农药。
原因是:我们自己(包括很多威远的竞争对手)检测过,里面确实没有这些东西。
另一个原因是威远是一家上市公司,是一个很大的厂家,蓝锐又是它们的主打产品。
如果里面加了违禁东西,那么目标太大,风险更大,威远的高层领导没有这个胆,威远它不敢。
(这个事情如果查出来不是罚多少款的问题,而是要坐牢的)那么蓝锐里面到底加了什么东西?蓝锐里面加的第一个东西很可能是BHA或BHT,就是通常所说的抗氧化剂。
我们知道阿维菌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它在光照和氧气存在下很容易分解,试验显示阿维菌素在形成药膜后,其半衰期仅为4-6小时,就是说阿维菌素打到水稻田里后过8个小时左右全部分解了。
而要延缓它的分解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添加抗氧化剂(BHA 或BHT),而添加添加抗氧化剂(BHA或BHT)的效果要优于添加紫外线吸收剂。
所以蓝锐很可能添加了这个东西,才导致阿维菌素不易分解,从而表现出较高的防效。
蓝锐里面添加的第二个东西很可能是有机硅或类似东西。
以前叶面展着剂不能在阿维菌素类农药上使用,原因是使用展着剂后阿维菌素(包括甲维盐)在作物表面展开,从而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在太阳光作用下马上分解而失去效果。
但是可以添加渗透剂。
有机硅兼有展着和渗透的作用。
对于阿维菌素防止卷叶螟,为什么添加有机硅可以大大提高防效?这是由于阿维菌素药剂的作用方式决定的。
阿维菌素的内吸性不好,触杀毒性一般,主要是通过胃毒发挥作用。
氟虫腈或康宽喷到叶片上时,作物就能把药剂吸收进去从而使得整株水稻都有药液,害虫吃了随便那片叶都会中毒而死。
阿维菌素不能。
阿维菌素直接喷到卷叶螟身上而导致其死亡这个效果也不好。
阿维菌素最好是作用就是喷到水稻叶片后,卷叶螟吃了被喷到的叶片后中毒死亡,这个就是胃毒作用。
(卷叶螟吃了没有喷到的叶片是不会死的)。
所以阿维菌素喷药时就要相当仔细,最好能够喷到每一张叶片。
当然这是做不到的,老百姓一般只能喷到大部分叶片,而且只能使叶片的一部分喷到药液(没有喷到药液的部分还是会被卷叶螟危害的)。
有机硅有很强的展着和渗透作用,只喷到一张叶片的一小部分整张叶片就会布满药液,卷叶螟吃了布满药液的叶片后马上中毒,慢慢死亡了。
所以有机硅对阿维菌素提供卷叶螟防效有很大的增效作用,原因就是这样。
在炒菜的时候,在菜肴里加点味精不但不违法而且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但是如果在里面加了毒药(特别是这个菜是炒给别人吃的时候),那就是犯罪。
同样,蓝锐在里面加了这些东西不违法且大大提高了药效。
这是蓝锐这些阿维菌素比另一些阿维菌素效果要好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蓝锐本身的质量做得比较好。
上面提到默克公司1976年分离出阿维菌素后研究它的结构,发现总共有8种异构体(就是分子式相同而分子结构不同),共可以分为4类,分别称为A1,A2,B1,B2。
每一类有可以分成2小类,就是说A1类可以分成A1a和A1b,类似的B1类可以分成B1a和B1b等,同一小类中前面一个量比后面一个要高4倍左右,就是说A1a的量一般是A1b的四倍。
上述4个类中活性最高的是B1类(相应的2个小类称B1a和B1b),而B1类中又是B1a的活性最高,就是说在所有的阿维菌素中活性最最高的是B1a。
现在我们的阿维菌素说含量为2%其实指的是B1的含量为2%,而国家规定B1a的含量必须占B1总含量的80%以上,也就是说B1a的含量必须达到2%*80%=1.6%以上,这样才是合格的。
前面看到B1a是活性最最高的,如果同样是标注2%的阿维菌素,一个厂家提高其B1a的含量,比如达到95%,那么其总含量2%中B1a的实际含量就会变成2%*95%=1.9%,比上面的1.6%多出0.3%,效果当然就比较好。
蓝锐很可能是提高了B1a 的含量,所以它会比其他的阿维菌素效果要好。
这可能也是威远自己生产原药的一个优势。
三、生产实际应用时,为什么甲维盐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维菌素?我们知道,甲维盐是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进产品,其活性要远远高于阿维菌素,比如其胃毒毒性是阿维菌素的2146倍。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甲维盐的效果要明显好于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理应甲维盐的效果要好于阿维菌素。
但生产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的效果要好于甲维盐,这又是为什么?这里涉及到阿维菌素系列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正温度系数规律。
简单地说就是阿维菌素系列产品对害虫的杀虫毒力(特别是胃毒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是甲维盐与阿维菌素随温度升高而毒力增加的幅度不一致。
16℃时,相同含量的甲维盐的活性是阿维菌素的2-3倍,从16℃到22℃,阿维菌素的毒力(均指胃毒毒力)增加6倍左右,而甲维盐的毒力仅仅增加了2-3倍,就是说到22℃左右时相同含量(注意这个相同含量)的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毒力实际上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我们知道生产上使用的阿维菌素含量一般是高于甲维盐(甲维盐生产上大多是1%或0.5%,而阿维菌素一般是1.8%或2%的),稀释倍数一般也是甲维盐高于阿维菌素(阿维菌素1000-1500倍,甲维盐2000-3000倍),这样导致真正使用时阿维菌素的有效含量要大大高于甲维盐,从而导致在22℃左右时阿维菌素的效果好像要优于甲维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