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字理识字教学已经成为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必备教育内容。

而在字理识字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掌握字识字的技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几种常见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入手,浅谈其优缺点,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整体教学法整体教学法是一种注重情境教学和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整体教学法将汉字作为整体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一些常用的词语和短语,采用整体教学法可以让孩子们更快地掌握基础的识字能力。

优点:整体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和认识汉字,加深对于汉字的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缺点:整体教学法在掌握具体的字形和字音上可能相对滞后,对于一些复杂的汉字或生僻字,整体教学法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整体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配合拼音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汉字的形音义。

二、拼音教学法拼音教学法是通过学习拼音来认识字、读字和写字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拼音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声母韵母的组合,逐渐掌握汉字的读音,进而加深对于汉字的认识。

优点:拼音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发音规律,加速汉字的识字过程。

同时也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拼音基础,为日后的识字和阅读打下了基础。

三、形声教学法形声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形和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形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体特点和声母韵母的组合,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记忆汉字。

优点:形声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汉字的结构和发音来进行识字,这样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汉字。

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的汉字和生僻字,形声教学法显得尤为有效。

缺点:形声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显得比较繁琐,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进行学习。

一些汉字的结构并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形声规律,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认识产生混淆。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形声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来源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在中文教学中,字理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字的构成和演变,从而加深他们对中文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更好地进行字理识字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一、讲解法最常见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是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文字的构造、含义和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这种方法适合于重点生字的教学。

但要注意,教师在讲解时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不要泛泛而谈,以免学生无法理解。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通过实物或场景的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和演变。

例如,教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来演示一些常用的组词规律,或者用场景模拟来带领学生体验字义。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字义和组成方法。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填空、组成词语等练习来让学生实际操作,从而锻炼他们的认字能力。

这种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字义和组成的理解和记忆。

四、游戏法游戏法是通过举行游戏活动来让学生掌握字义和组成方法。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趣味游戏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字义和演变。

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他们对中文的喜爱度和掌握程度。

五、读书法读书法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让学生掌握字义和组成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来阅读和解读,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构造和用法来深化学生对字义和组成的理解。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字理识字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中文水平的目的。

同时,教师在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时也应该注意适当调整难度,防止挫败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一、整体教学法整体教学法是一种将字理识字教学融入到整体教学中的方法。

它重点强调了在掌握整个汉字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字的结构构造、字与字的构成规律等。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强调整体,通过整体的认读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字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汉字的整体形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感悟字的内涵和形式美,并在这种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

在整体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对汉字形态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认读,也可以通过拼音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通过这种整体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感悟中领悟字的结构和内涵,从而对字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分解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是一种将文字识别和字理解分解开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每一个汉字的结构和发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字的内涵和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逐步分解,通过对每一个汉字的分解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字的认知。

三、联想教学法四、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情景和实际活动来进行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强调了在实际的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汉字。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情景感知,通过具体情景和实际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汉字。

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联想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的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相信随着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字理识字教学会越来越丰富、有效,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明、从、众、林、森》字理识字教案

《明、从、众、林、森》字理识字教案

《明、从、众、林、森》字理识字教案第一章:明字理识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明”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

引导学生理解“明”字的字理,即字义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通过字理推测字义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明”字的字形,包括部首、笔画等。

讲解“明”字的字义,如明亮、明智等。

教授“明”字的字音,并进行发音练习。

分析“明”字的字理,如明亮的“明”与发音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展示“明”字的字形,引导学生观察部首和笔画。

讲解“明”字的字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教授“明”字的字音,让学生跟着老师发音,并进行小组发音练习。

分析“明”字的字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字义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从字理识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

引导学生理解“从”字的字理,即字义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通过字理推测字义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从”字的字形,包括部首、笔画等。

讲解“从”字的字义,如跟随、从属等。

教授“从”字的字音,并进行发音练习。

分析“从”字的字理,如跟随的“从”与发音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展示“从”字的字形,引导学生观察部首和笔画。

讲解“从”字的字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教授“从”字的字音,让学生跟着老师发音,并进行小组发音练习。

分析“从”字的字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字义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众字理识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众”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

引导学生理解“众”字的字理,即字义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通过字理推测字义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众”字的字形,包括部首、笔画等。

讲解“众”字的字义,如许多人、大众等。

教授“众”字的字音,并进行发音练习。

分析“众”字的字理,如大众的“众”与发音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展示“众”字的字形,引导学生观察部首和笔画。

讲解“众”字的字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教授“众”字的字音,让学生跟着老师发音,并进行小组发音练习。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是指通过理解字的构造和意义来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对于学生的字形与字义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字形分析法字形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字的结构和构造进行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形态特征和演变规律。

可以根据字的形状和构造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探索字形的共性和差异性。

通过对字的分析和归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的准确性。

二、字义分析法字义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字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字的义项和义理。

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字的古代义项和意义。

还可以通过比较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字的义理和词汇关系。

通过对字义的分析和解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字的意义。

四、字形、字义、字音综合分析法字形、字义、字音综合分析法是指综合运用字形分析法、字义分析法和字音分析法进行识字教学。

通过将字形、字义和字音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字的形态、意义和读音。

可以通过对字的笔画、结构和形状进行分析,理解字的形态特征;通过对字的义项和用法进行分析,理解字的意义和用法;通过对字的读音和音韵进行分析,掌握字的读音和发音技巧。

通过综合分析,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字的形态、意义和读音。

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是字形分析法、字义分析法、字音分析法和字形、字义、字音综合分析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字的形态特征、意义和读音,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的全面发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通常是比较薄弱的,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识别和书写字母和汉字。

而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以字为单位,将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字的深刻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字词的读写技能,帮助他们轻松应对阅读和写作任务。

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和厌恶的情绪。

相比之下,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可以通过游戏、唱歌等形式来进行字理识字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全面理解。

字理识字教学法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字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结构。

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语言的逻辑思维和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字理识字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字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

字理识字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字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全面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此。

我们也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

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

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

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
字理识字教学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理解汉字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掌握字形、字义、字音和字构等方面的知识来提升汉字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合理有效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

比如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展示汉字所描述的事物,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意义,增强他们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

二、强调字形
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字形教学,让学生了解每个汉字的构造,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本质。

同时,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看似相似但实际上不同的汉字,让他们从字形上将这些汉字区分开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三、注重字义
四、强化字音
五、鼓励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汉字,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和研究来理解汉字。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汉字学习的积极性。

六、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将汉字从认识到熟悉,从熟悉到掌握。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字形、字义、字音和字构的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汉字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者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注重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引言字理识字是一种基于字形、字音和字义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方法,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文字的构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理识字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字理识字的定义、实施方法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字理识字的定义字理识字指的是通过分析和归纳汉字的字形演变、构造和含义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的过程。

具体来说,字理识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字形分析:通过观察和比较字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状特点和演变规律。

- 构造分析:通过分解和组合汉字的部首、偏旁和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方式和组合规律。

- 含义分析:通过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基本意义和引申义。

字理识字的实施方法1. 字形分析法字形分析法是字理识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比较字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状特点和演变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字形分析: - 示范与比较:教师通过书写和展示不同字形变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字形的相似与差异。

-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字形变化的规律,并通过示例加以说明。

2. 构造分析法构造分析法是字理识字方法的另一重要环节,通过分解和组合汉字的部首、偏旁和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方式和组合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构造分析: - 分解与组合:教师通过将汉字分解成部首、偏旁和笔画,并结合实例进行组合,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方式。

- 类比与比较:教师通过类比与比较不同汉字的构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构造规律。

3. 含义分析法含义分析法是字理识字方法的最后一步,通过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基本意义和引申义。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含义分析: - 解释与阐述: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汉字的基本意义和引申义,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理识字教学【编者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 古今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即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能让学生快速形象地识记汉字,且能领悟汉字蕴涵的文化内涵。

然而,试问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较好地运用字理引发孩子的无限遐想和催生他们的创造吗?我们的教师把“独体字问有多少画,合体字问是什么结构”当作了主流教法,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他们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语文课程标准》),自觉地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呢?为此,我刊特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黄亢美先生撰写系列研究文章发表看法,也欢迎广大教师参与此话题的讨论。

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系列谈之一字理+心理=合理——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 副理事长黄亢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语)。

《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成员陆志平先生在其《语文课程新探》一书中也指出,“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

大量的教学实践亦证明,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字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进行识字教学,当是最合理..的教学,简言之,即是“字理+心理=合理”。

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心理)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

汉字虽然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化和特别是近代的简化,但是大部分的汉字依然有“理”,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依据字理教学,也就自然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依据字理进行教学其功效是多方面的,在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方面尤其彰显。

1.凸显字理,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美。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在全球展开了“脑的十年”运动,旨在促进脑科学研究以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把它与汉字教学联系起来。

1998年1月16日,李岚清副总理考察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时说,“多用右脑,多训练右脑,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提高几百倍。

所以,希望你们教育工作者要很好地研究右脑。

有人说下个世纪的十年是右脑开发的十年。

哪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哪个国家就有活力。

而我们中国有先天的好处,因为我们用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本身就是用的右脑。

但是我们没有自觉地用各种方法来开发右脑。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创造才能的竞争。

人脑是人的智力的发源地,所以,未来的世纪是人脑——特别是右脑的开发的世纪,这个课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其意义甚至大于物质的开发和利用。

”(李岚清副总理给陈至立部长的信)所以,从科技的高度和人脑科学的深层次上来探讨素质教育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就识字教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依据字理,析形索义的方式来开发右脑。

50年代时,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汉字如“诗”似“画”,这是因其表意性使然,依据字理析解汉字,学生就能透过汉字的笔画出现如“诗”似“画”般丰富的内心视象,从而形象地、牢固地、快速地识记汉字。

如何使汉字由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呢?一般采取的对策是:1、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

如禾穗图与“禾”字的比照,简笔画的山形与“山”字的比照等。

几乎每一种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初学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时,课本里都会以“文字图——小篆——楷书”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对这三者进行比照,可先具象再抽象(“文字图——小篆——楷书”),也可先抽象再具象(“楷书——小篆——文字图”)。

切莫单纯地教楷体的独体字,而仅把文字图和小篆当作简单的插图。

2、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

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会意”的方法。

如“采”由部件“爪”和“木”组成,可具体地想象人们用“爪”在“木”上采摘茶叶或果实的情景;由“男”字的“田”和“力”想象远古的男子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还可由此联想到妇女在家纺纱织布的情景,由此,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3、通过动作演示再现情景。

如会意字“拿”“掰”等,这类字动感十足,用动作演示十分形象。

即使是“望”、“瞧”、“眺”、“瞅”、“盯”、“窥”、“盼”、“瞄”、“睬”、“瞪”、“瞰”、“瞥”、“瞟”等形声字,也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来显现。

引导学生透过字形想象汉字所蕴涵的意象,久之,一个个的汉字在学生的眼前就真的会如“诗”似“画”,甚至其形其色其声俱现。

如在诵读《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和“黄鸟于飞,其鸣喈喈”的诗句时,从火的“灼灼”,使读者想象到桃花红得象火焰一样;从口的“喈喈”,又让我们仿佛听到黄鸟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通过字理的析解和意像的透视,此时,“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书,那就好象进入了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述它的喜怒哀乐。

”(于漪语)2.凸显字理,让学生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活化古。

日本一位学者说:“汉字的信息量很大,它本身就是一种IC(集成电路)。

”国内也有同行学者谈到:“方块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

”汉字具有平面的二维结构的特点,它的形旁是信息存储体,它的声旁是信息识别体,至于象形字、会意字,几乎可以望文生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这样的信息载体的特点是线性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我们应尽量通过析解汉字的形义,让学生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在字理析解中了解汉字形义的演变情况。

造字之初的象形字生动逼真、图文合一,使人见字而识形,见形而知义。

尔后的会意字内涵丰富,组构巧妙。

例如“监”,繁体为監,像一个人弯着腰(亽),瞪着眼睛(臣)下视水盆(皿)照面的情状,本义是照镜子。

这个字告诉我们人类最初没有镜子,只好用盆子装水照面修容。

春秋时,人们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利用青铜磨制出了可以照面的铜镜,于是先后以“鉴”、“镜”表示,以区别原来的水盆镜子。

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已不是铜的而是玻璃的了,但我们仍沿用“镜”字,这样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

2、在字理析解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

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

“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

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孝字,从老省,从子。

儿子尽心侍奉老人为孝。

古语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古人认为这便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

真乃“字小乾坤大”,从这些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就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3、在字理析解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是一种比较科学、能产的造字方法,其表意的形旁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词的原始意义,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了解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如“财、货、贵、贱”等字以“贝”为形旁,“币、帛”以“巾”为形旁,“钱、银”以“金”为形旁,从这些不同的形旁可知我国古代曾先后用过贝壳、丝帛和金银来作货币,反映了汉族人民对于货币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

又如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里,以妇女为中心,很多姓氏都加上“女”旁表形,如“姜、姚、姬、嬴”等,连“姓”字本身也是女旁,一些美好的字眼也用上女旁,如“好、姣、姝”等。

到了男权社会的时代,从文字上就出现了许多侮辱女性的痕迹,如“嫉、婪、嫌、妓、奸、妨”等字,就连“偷”字和“懒”字也曾加上“女”旁。

“女”字真可谓“受宠”一时,又“受害”一时。

“政、教”以“攵”为形旁,从“攵”的字往往与“打击”有关,由此可知上古时代的“政”、“教”都与刑罚和体罚有关。

如此析解字理,能使学生领悟到祖国汉字所蕴涵的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3.凸显字理,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1998年1月16日上午,李岚清副总理在考察南京金陵中学向同学讲话时,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火山”、“火山口”3个汉语名词,然后又各自添写英文。

他说:“中国字,只要把每个单字记住,就会读出这些单字组成的词,然而,英文却不是,每个字都不是一样的。

”李副总理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字很伟大,要好好学啊!”的确,中国的汉字除因其表意性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外,在音律、形体、情趣方面在世界上亦是别具一格,颇具魅力的。

例如,“对联”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左右两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词语相对,平仄相调,内涵相联,真可谓无独有偶,巧夺天工,特别是一些内含字理的对联,尤显情趣。

如A 此木为柴山山出,白水作泉日日昌。

B 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三水淼淼,海洋湖泊江河。

A 联属于拆字联,把“柴”、“出”“泉”、“昌”进行分拆,这实际上是进行了汉字结构的分析。

B 联除了对“森”和“淼”进行分拆外,后续的“杨柳梧桐松柏”和“海洋湖泊江河”又凸显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汉字字理的特征仍然十分突出。

中国的对联如此的对仗工稳、平仄相对、音律有致,这是线形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显现了汉语言文字独具的特色,特别是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更是中国的一大奇观。

我们的语文实验教材在这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试,多种教材都选用了“对子”形式的识字课。

此外,运用猜字谜的形式,也能较好的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字谜的形式古已有之,它跟汉字的音、形、义关系密切,课堂教学中突出字理的猜谜也是十分有助于学生对汉字形义的识记和文化知识的吸纳的。

例如: 上山割草木.,加水.反复煮; 一人欠.着身,俯看皿.中物; 熬出颜色来,再放丝和布; 此物真是美,两滴口水....出;搅和九.次后,白布变蓝布。

于是起坏心,把它偷回屋。

(染) (盗) 从上例可以看出,作为课堂上识字教学中的猜谜是与社会上的文字游戏式的猜谜是不同的,它特别注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突出字理的构成,通过猜这些形义结合的字谜,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获取了历史文化的知识,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