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学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脑电图学专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脑电图学专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脑电图学专业知识测试题1. F3表示以下哪个导联? [单选题] *2. C4表示以下哪个导联? [单选题] *3. O1表示以下哪个导联? [单选题] *4. 棘波的时限是[单选题] *5. 尖波的时限是[单选题] *6. 正常青年人全头部α波的频率变化范围不超过[单选题] *7. 脑电图的α波基本频率[单选题] *8. 脑电图的θ波基本频率[单选题] *9. 睁闭眼试验的特点[单选题] *10. 脑电图的快波频率指[单选题] *11. 脑电图的慢波频率指[单选题] *12. 患者男,8岁,癫痫病史1年,复查VEEG。

如图所示,过度换气过程中诱发出全导爆发双侧对称同步3Hz棘慢节律,持续3-8秒,视频间患儿动作停顿,双眼茫然凝视,表情呆滞,此发作通常是[单选题]13. 患儿男,10岁,发作性夜间口角抽搐6个月(4次),如图所示,EEG示Rolandic区和中颞区棘波、棘慢波发放,入睡后棘慢波明显增多,最可见的诊断是14. 患者,睡眠2期,平卧位,此时有人从患者身旁走过,如图所示,此时脑电现象最可能是[单选题] *15. 如图所示,P4导联脑电图现象最可能是[单选题] *16. 患儿男,8岁,头晕待查,过度换气1分钟时如图所示,可见广泛性慢波节律性阵发,同时诉头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17. 成人脑电波低波幅指[单选题] *18. 请说出下图框中异常波名称[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请说出下图异常波名称[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说出下图框中异常波名称[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说出下图中异常波的名称[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请说出下图中异常波的名称[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脑出血患者可以做过度换气试验[判断题] *24. 肝性昏迷患者不能做脑电图[判断题] *25. 婴幼儿和成人的清醒期脑电图相同[判断题] *End。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6)出现棘波、锐波、棘一慢波或锐(尖)一慢波 或经过诱发试验而产生异常波时(局限性或广泛性异 常)。
(7)出现阵发性或爆发性慢波或快波时,或者经过 诱发而产生以上异常波时(局限性或广泛性异常)。
(8)正常睡眠时出现快波、顶部峰波、锤波、k-综 合波等,即有明显左右差异或有一侧性缺乏(局限性 异常)。
(2)基本节律中混有发作性慢波,即慢频率为0.5~3 次/秒δ波者为异常(广泛中度异常或重度异常);慢 波频率为4~7次/秒θ波者,再根据慢波数量里包含的 分为广泛重度异常(50%以上),有焦点的慢波者为 局限性异常。
(3)基本节律的平均振幅异常高(15uV以上,广泛 中度异常)或相反的基本节律成为平坦,有时只有低 波幅的不规则慢波(广泛中度异常或重度异常)。
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
1.轻度异常脑电图 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 应消失或不显著。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 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 现高幅Q波。
2.中度异常脑电图 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 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 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
康人除个体差异外,在一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脑电图 都各有其特点,但就正常成人脑电图来讲,其波形、 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根据 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
β波:频率在13C/S以上,波幅约为δ波的一半,额部 及中央区最明显。
α波:频率在8~ 13C/S,波幅25~75μV,以顶枕部 最明显,双侧大致同步,重复节律地出现δ波称θ节律。
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3.癫痫。 4.颅脑外伤: 脑震荡、脑挫伤等。 5.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血栓。

EEG基本知识

EEG基本知识

脑电图基本概念
周期和频率
周期:一个波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单位 ms
频率:一秒钟内相同周期的波重复出现的 次数,单位Hz
注意:基线稳定,是否是一个波的判断
波幅
也称电压,单位是微伏(μV) 分正相与负相,一般波向上为负相
调节与调幅
调节:脑波的频率调节,同一部位的频率 差不超过1Hz,两侧半球对应部位不超过 0.5Hz
仪器准备
测试电阻:不超过5千欧 记录并测量方波校准电压 生物校准:各导联均连接到O1或O2记录10秒钟,
确保所有导联在波幅、波形和位相上一致 调整仪器参数:灵敏度(7~10μV/mm),高频滤
波70Hz,低频滤波0.3Hz(或时间常数TC0.3), 50Hz陷波,走纸速度30mm/s 导联选择:一般为单极描记,耳垂参考
耳电极:固定于耳朵 特殊电极:蝶骨电极,眶顶电极,
抗测试
记录前测试每个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 要求100~5000欧姆,过高与过低均不准确
要求:记录前一天洗头,酒精去除皮脂, 桥式电极用生理盐水打湿
地线
大地接地:又叫安全接地,即将脑电图仪 器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
信号接地:又叫病人接地,导线一端通过 电极连接病人身体表面任何部位(一般在 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接入脑电图头 盒的接地端口(ground或G)
偶发:指一次常规记录中仅出现1~2次的特殊脑 波
一过性:指某种突出与背景的脑波少量而无规律 的出现,持续时间短暂
同步性: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出现的脑波为 同步
正常清醒时脑电图
后头部α 节律
清醒状态下出现在后头部的8~13Hz的节律, 一般在枕区波幅最高,一般低于50 μV,不 超过150 μV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基本知识
O1(O2)- O – 冠状线:左外耳孔-T3--C3—Cz--C4--T4-右外耳孔 – .F3、 F4 和P3、 P4分别位于F7、F8与Fz和T5、T6与
Pz间线的中点上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导联法
– 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活动电极与脑电图
机放大器的栅极(G1)相接,把
无关
电极与栅极(G2)相接,因此单极导联法的
脑电图基本知识
位相(phase):指同一部位在同一导联 中所导出的脑波,于前后不同时间里波 的位置,或两个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里 所导出的脑波的位置,即时间关系。
– 同位相 – 非同位相 – 位相倒置
脑电图基本知识
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 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 同的波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基本波波幅异常:
波幅异常增高 波幅异常降低
– 基本波波型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出现病理波.
棘波 20-80ms 100μv
– 阳性棘波 – 阴性棘波 – 双相棘波 – 三相棘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孤立性棘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棘波 – 多发性棘波 – 节律性棘波 – 周期性棘波 – 泛发性棘波
异常反应:
– 早期突破 – 延缓反应 – 出现异常脑波 – 阵发性节律异常 – 不对称性反应 – 出现手足抽搦、癫痫大、小发作、意识障碍
脑电图基本知识
– 注意事项:
标准 容易出现的条件 终止的原因 综合考虑
脑电图基本知识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 睡眠诱发试验 – 美解眠诱发试验
一切特性取决于无关电极。
特点:
– 波幅 电位差
– 异常波 – 参考电极活化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相干性分析
相干性分析研究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器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技术被用于自动化脑电图分析和模式 识别。
常见的脑电图异常结果
癫痫发作
脑电图揭示了癫痫发作时的异常 电活动模式。
睡眠中的尖波
睡眠中的尖波是正常睡眠阶段的 特征之一。
阿尔法波
阿尔法波是一种低频、高振幅的 脑电活动,在放松状态下出现。
安德拉基和博巴尔的工作开创了脑电图研究的新篇章。
3
现代脑电图
使用高级技术和计算机分析,脑电图已经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元活动
脑电图是通过观察大脑的神经元活动电位来测量。
2 电极放置
电极被放置在头皮上,以记录不同区域的电活动。
3 波形和频率
脑电图波形和频率可提供关于大脑状态的重要信息。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 课件
欢迎来到《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探索脑电图的奇妙世界,从历史到应 用,一起揭开脑电图的神秘面纱。
脑电图基础知识的定义
了解脑电图是如何记录大脑活动的。探索脑电图的定义、测量单位和特征波。
脑电图的历史背景
1
1875 年
理查·卡莱尔首次记录到人类脑电图。
2
20 世纪 30 年代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
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新的脑电图技术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观察大脑活动。
2
脑电图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将脑电图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3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在研究神经网络和大脑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脑电图的应用领域
临床诊断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PPT文档资料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PPT文档资料

正常成人脑电图分类(分四类)
(1) α型脑电图 (2) β型脑电图 (3)低电压脑电图 (4)不规则脑电图 据统计第一型占80%、第二型占6%、第 三型占10%、第四型最少见,第三.四型 容易误认为异常
3
小儿正常脑电图特点
小儿脑电图随年龄而异,但又没有明确的年龄 界限。其特点是以慢波为起点,随年龄的增加 频率逐渐增加即慢波逐渐减少, α波逐渐增加。 诊断标准如下: (1)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δ波。 (2)自然睡眠时不出现50微伏以上广泛性β波 群。 (3)慢波不是恒定的在某一部位局限性出现。 (4)睡眠时的顶尖波、纺锤波、快波不应 在一 侧固定的欠缺或明显的控制 (5)不应出现棘波或发作波
7.各药物的影响: (1)催眠药和弱安定药一 般治疗量快波增多,剂量加大抑制癫痫脑电图 (2)强安定药一般治疗量出现大量慢波 (3)兴奋药和抗胆碱能药一般治疗量脑波无 变化,剂量加大脑波频率增快。 (4)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扑痫酮脑波无化, 三甲双酮、苯琥胺、硝基安定等可改善脑电图。 (5)麻醉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可出现慢活动。
各种频率脑波特点 名称 频率(Hz) 波 幅(微伏) α 波 8~13 β 波 14~30 又称快波 θ 波 4~7 20~40 20~100.平均50 5~30.多在20以下
波 形 常为正弦波 有的呈弧形或锯齿形 不规则 不规则
分 布 枕.顶.颞后部 见于各脑区,主要 在额.颞中央部 额.颞.顶有少量散 在出现
1
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闭眼时的脑电图表 现是由后部的α节律和前部的β节律组成, 少量θ波散在,基本上没有δ波,两半球 相应区的平均周期差不超过10%(频率 差不超过2次/秒),振幅差不超过50%。 α 波波幅最大不超过150微伏,对睁闭眼 有抑制反应,β波波幅不超过50微伏,深 呼吸诱发试验无病理波出现。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10、记录中散见两额、颞区的频率有所减慢或增快或伴有波 幅交替性不等高,但均无固定部位差,同时临床也无不对 称体征。 11、觉醒及睡眠时不出现棘波、棘慢波综合等病理性发作波
二、小儿正常脑电图 1、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δ波。 2、慢波不是恒定地局限在某个部位。 3、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μv以上的广泛性β 波。 4、睡眠时顶部峰波、纺锤波、快波不是恒 定地在一侧缺乏或减弱。 5、不出现发作波。 6、不出现低电压的β波
2、发作间歇期:在这期中EEG完全正 常为20—30%,异常者为70—80%, 其中,以弥漫性节律性慢波快波或慢
波为多见。
3、癫癎大发作发源点:无论是原发性的
还是继发性的,其异常部位都与大脑
中部分-丘脑内板地带有关。
二、癫癎小发作
脑电图可出现两侧性、对称性、同步化的 3c/s棘慢、尖慢综合波。波幅一般为300— 500μv,有时高达上千μv,波幅最高在额、 中央区,顶区电压较低,癎样放电持续时 间为10秒钟,发作间歇期中EEG82%病人 有发作波放电。
脑电图入门
第一章 脑电图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叫EEG:
通过某种机械能把脑部微小的生物电经过放大,描记出来的时间曲线。
二、它的适应症:
①癫痫;②中毒代谢疾病;③昏迷;④脑死亡诊断;⑤脑炎;⑥颅内占 位;⑦脑血管病; ⑧严重的颅内损伤;⑨慢性硬膜血肿;⑩脑脓肿;
三、EEG的临床意义
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⑵有助于疾病的分类 ⑶有助于疾病的预后估计 ⑷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药物选择 ⑸在法医学中运用(对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行为、精神异常)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反应性异常(早期突破、延缓反应)
2、发作波异常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异常

EEG基本知识培训医学课件

EEG基本知识培训医学课件

Theta波 4-7
100-150 顶叶和颞叶 睡眠
Delta 波 0.5-3 20-200 额和颞叶 深睡
人在入睡过程中脑电图变化
兴奋 放松 昏昏欲睡 睡着
深睡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 大量皮层N元(特别是锥体C)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 位总合引起皮层表面的电位变化;
• 同步化(α波节律): 因丘脑非特异投射活动; • 去同步化(α波 快波): 皮层兴奋加强。
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 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因此 ERP又称事件相关脑电压。
EEG与听觉ERP关系示意图
脑功能监护的优势
• 最早期的脑功能监护仪(CFM)特点 • 常见脑功能评价方法对比 • 通过监测脑皮层电活动来监护脑功能变化的优势 • 既往制约临床开展脑功能监测的因素 • 趋势图特点
• 当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步调不一致时,出现高 频低幅快波,称为去同步化。如: α波阻断后出 现的β波,就是一种去同步化波。
事件相关电压(ERP)
• ERP定义:
• • 广义: 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机
体,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神经系 统任何部位引起的电位变化 。
• • 狭义: 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
最早期的脑功能监护仪(CFM)特点
• 早期的只有aEEG(幅度整合趋势图)一种趋势图 监护,且无原始的脑电图。无法鉴别脑功能变化 是疾病导致还是干扰所为。
• 早期的脑功能监护通道数少,不能满足全脑的监 护。现有监护高达16或32通道同时可记录或显示 其它生理参数,如: 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等。
• 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感 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上某局限区域引出的 电位变化,与特异感觉投射系统活动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状.
一.几种常见的脑波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脑波 1. 波:频率8 ~ 13波/秒,波幅10 ~ 100 V,类
正弦负性波.安静闭目时,在顶、枕区活动最 为明显,数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2. 波:频率18 ~ 30波/秒,波幅10 ~ 25 V,尖 样负性波.在额、颞、中央区活动最为明显. 在睁眼视物、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惊疑恐 惧或服用安定等药物时, 活动急剧增多.
第二节 脑电图学的发生原理
人类的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能产生微 弱的生物电流,可通过在头皮上安放电极 描记到生物电活动称之为脑电图(EEG)。
一、脑波形成的解剖基础
——大脑皮质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 的最高中枢,也是脑波活动的主要
解剖基础。
大脑皮层是由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和无计其数的 突触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传递网。大脑皮层 分为6层:由外向里依次为(1)分子层(2)外 颗粒层(3)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神
三.脑电图分类
• 一. 按频率的分类
• 1.Schwab分类(1951年)
• 波
0.5 ~ 3Hz
• 波
4 ~ 7Hz
• 波
8 ~ 13Hz
• 中间快波 14 ~ 17Hz
• 波
18 ~ 30Hz
• 波
31Hz以上

• 2.Walter分类
• 波
0.5 ~ 3.5Hz
• 波
4 ~ 7Hz
• 波
8 ~ 13Hz
第二节 脑电图的描记技术
• 一.电极的种类
• 1.头皮电极 • 2.特殊电极 • 二.电极的安放方法 • 目前普遍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
第三节 脑电图的导联连接方式
一.单极导联法:将头皮各活动电极与同侧的无关电极相联 结,所描记出的电位差的方法.
二.双极导联法:不使用无关电极而将头皮上的两个活性 电极分别联结于脑电图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进行 描记的方法.
第四节 诱发试验
有一部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在 一般描记时,异常的电(活动不够明显, 也有不少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期脑电图 上不出现痫性或痫样放电,因此我们可 以通过一些措施来使潜在的痫样放电或 其他异常电活动显现出来,称为诱发试 验。
常用的诱发试验有以下几种:
• 睁闭眼试验:最常用、最简便的诱发试验。 • 过度换气试验:测试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试验 • 睡眠诱发试验:尤其在儿童良性癫痫 • 闪光刺激试验:对光敏感性癫痫及肌阵挛性癫
第一章 脑电图学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 脑电图学的历史
• 1875年,英国生物学家R,Gaton已展开测量兔 子的脑波研究。
• 1929年,德国精神科医师Hans Berger首次 发表脑电波图并命名为EEG,该理论成为神 经诊断学的基础,因而发表了「人类脑电图」 证明脑波的存在。
• 我院在1953 年由我科创始人周孝达教授带领 下开展了脑电图检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 断依据。
痫是一种较好的诱发试验 • 药物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时诱发出3c/s棘慢综合波
第四节 正常脑电图
• 频率:构成脑电图的主要节律波即基本波的频率, 多数属于波范围,即为8 ~ 13Hz.
• 波幅: 波振幅在5~ 100V范围,一般见于全部 头皮导联,以枕、顶区为著.
• 位相:以基线为准绳,其上为负相,其下为正相. • 波形: 波波形通常是正弦波样有是呈弧形或锯
• b.CO2: 血CO2↓,波幅显著升高,α波变慢->慢 波
• c.糖: 血糖 ↓,振幅增大,周期变短.
d.体温: 体温升高使脑皮层细胞代谢增加,节律 增快;与脑无关的疾患引起的发热, 脑电图无明 显改变.
• 5.药物因素的影响:如乙醚 、鲁米那、 杜冷丁、 苯妥因钠、 丙戊酸钠、 冬眠 灵、 安定、麻黄素、咖啡因、激素类等, 检查脑波前最好停用一周,以求减少药 物影响所造成的误判断。
• 波
14 ~ 25Hz
• 波
26Hz以上
• 3.频率自动分析器时的分类
• 2波 1 ~ 2Hz
• 1波 2 ~ 4Hz
• 波
4 ~ 8Hz
• 波
8 ~ 13Hz
• 1波 13 ~ 20Hz源自• 2波 20 ~ 30Hz
• 二.按图形的分类 • 1. -脑电图 • 2. -脑电图 • 3.平坦脑电图 • 4.不规则脑电图
• 异常脑波
• 1. 波:频率4 ~ 7.5波/秒,波幅变动范围很 大,10 ~ 150V不等,多数为单形态类正弦样波, 少数为多形态复形波. 活动多见于额、颞及中 线区;广泛病变时,任何不为均可出现.
• 临床意义:高波幅活动现局性出现,常见于局灶 型癫痫、脑瘤、脑外伤、脑血管病等,且有定位 价值;如果是弥散性出现,则常见于脑动脉硬化、 炎症、高颅压、低血糖、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以及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所导致的中枢中毒性 改变等;如果是双侧对等同位相地阵发出现,则 于间脑癫痫有关.
• 2. 波:频率0.5 ~ 3.5波/秒,波幅10 ~ 500V 不等,有时会更高.多数为多形态的复形波,少数 为单形态的类正弦样波.任何部位均可出现.
• 临床意义:波是病理波.高波幅波幅现局性出 现,常见于颞叶癫痫、脑瘤、脑脓肿、脑血管病 变伴有软化灶、硬膜下血肿等,并且有定位意义; 高波幅波若呈弥散性出现,则多见于脑炎、脑 膜炎、昏迷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中毒;阵发 性波则常见于皮层下癫痫,如典型癫痫小发作.
二. 影响脑电图的各种因素
• 1.年龄和个体差异:年龄越小则快波越少 而慢波越多,且伴有基线不稳;年龄越 大则快波越多而慢波越少
• 2.精神活动 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时 α 节律消失,为波所代替
• 3. 外界刺激 如被试者睁开双眼时,α波 阻断
4. 生物及化学因素影响
• a.氧气: 低氧或缺氧症时,脑电图无变化->周期 振幅稍变小->振幅增大 波形的不规则性↑-> 振幅明显增大,出现θ,δ波.
经节细胞层(6)梭形或多形细胞层
二.脑波形成的生理基础
----脑电活动是由垂直方向的锥体神经元 与它们的顶树突的突触后电位产生的。
第二章 脑电图的总论
第一节 脑电图的一般性质和分类
一.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
•周期: 在正弦波现象中把一个波与 下一个波之间的距离用时间表示 •振幅: 由基线到波顶或波底的距离. •位相: 有正相和负相 以基线为标准 朝上的波为负相波,朝下的波为正相 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