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论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解读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研究困境下的多学科观点

高等教育研究困境下的多学科观点
进行 的努力从 没停 止过 。

熏 .
育 的基本工 具 , 管这个 科学 是历史 学 、 济学 或政 不 经 治 学 , 是 其 他 社 会 科 学 , 给 我 们 提 供 了 考 察 世 界 还 都

困境 中多学 科观 — _ 点的诉 求

的 方 法 , 们 可 以 把 它 应 用 到 高 等 教 育 部 门 ” 想 我 思
有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学 科 于 18 9 3年 被 国务 院 学 位 委 上 , 计 划 地 进 行 一 系 列 的 理 论 与 实 际结 合 的 研 究 ,
以 员会 列 入 学 科 专 业 目 录 , 定 为 教 育 科 学 的 二 级 学 做 好 理 论 准 备 和 方 法 论 准 备 , 图 逐 步 向 学 科 建 设 确
二、 多学科 方法 与观 点的 比较
高 等 教育 的 多学 科 研究 方 法 , 高等 教 育研 究 是
面 对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的 现 状 , 懋 元 教 授 深 刻 分 析 了 的 一 个 新 的视 角 和 途 径 。 最 早 在 研 究 方 法 上 取 得 突 潘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学 科 建 立 困 境 的 形 成 原 因 , 为 学 科 破 的是 伯 顿 ・克 拉 克 (  ̄ n R ・c ak 他 于 1 8 认 Bu o lr ), 94
维普资讯
2 鬻黼 2
20 08年筹4期
困 境 节∞ 多掌 科 观
起淹一 j I 曩 l 。。 | |
【 摘
要 】 潘懋元先 生的《 多学科观点 的高等教 育研 究》 书, 一 受伯顿 ・ 克拉克 思想 的启发 , 图从 历 史学、 企
高 理 论 能 从 某 一 点 上 深 入 到 高 等 教 育 的 内在 实 质 而 不 科 性 质 看 是 一 门多 学 科 交 叉 的 教 育 科 学 , 等 教 育 的基本 理论涉 及多 种学科 领域 。 是 泛 泛 而 谈 , 的 科 学 性 能 经 得 起 实 践 的 检 验 和 时 它 间的考验 ; 次 , 要 运用 科 学 的 方法 论 , 之 能综 再 还 使 合 已有 的 抽 象 的 理 论 , 从 抽 象 到 具 体 , 成 严 谨 并 形 的 、 充 分 反 映学 科 自身 内 在 逻 辑 的科 学 体 系 …。 能

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方向

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现状高等教育是一个层次复杂、种类繁多的开放系统,对高等教育现象、问题及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必然呈现出多种形态。

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不论是宏观的外部关系或微观的内部结构,都涉及到诸多学科。

因此,只有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探索、思考、研究,才能全面、深人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掌握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规律。

一直以来,针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有关方法的分类尚没有一个清楚、统一的标准,缺乏准确的界定。

很多学者结合自身实践,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理解,潘懋元指出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1];刘小强认为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于高等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高等教育实然和应然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研究在必要时候由多科学整合走向跨学科研究[2];胡建华指出高等教育研究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借用了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又是借用了通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某些自然科学研究方法[3];田虎伟认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想范式是混合方法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相比于多学科研究方法论和‘独特的方法组合’而言,具有更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的可能性[4]。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究竟是什么的争论仍然在继续,对高等教育科学体系构建也在继续。

随着高等教育应用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深刻地理解到关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使用的讨论有利于我们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有所把握,对其思路有所了解。

按照前人的研究分析,大致出现以下三种分类标准第一,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可以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加以划分。

这里的定性是指通过经验总结、逻辑分析、哲学思考等方法对客观事实进行相关研究。

定量研究以事实为基础对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论证既有规律。

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目前学术界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缺乏公认的定义,仅仅是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的区分与界定,得出的结论是非常片面的。

第二,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借用科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说明:1.资料中粗楷体字为教材每章后的复习思考题,请大家特别注意。

5.本资料仅供参考,还请各位学员以仔细研读书本为主.预祝大家考试顺利,全部通过!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正式讲述高等教育问题之前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研究的阶段、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动因、学科体系、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大家对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章重点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特别是各阶段中涉及到大学或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它曾走过了19世纪末以前漫长的成长阶段,度过了20世纪的扩张时期,现已跨入了21世纪的门槛。

2.高等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3。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除主体动因外,主要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和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等促进的.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简况4。

考察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特征来分析,即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5.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19世纪末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型、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6.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在西方为古希腊时代;在中国为春秋战国时代。

7。

古巴比伦的“寺庙学校”把学问分成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一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古埃及也有“寺庙学校",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与探讨学问并重。

8。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9.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10。

七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四艺)。

高等教育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的所有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高等教育学涵盖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高等教育学中常用的名词,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概念。

一、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组建以某门学科为核心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发展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的过程。

它包括学科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工作。

好的学科建设能够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学习者学习者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在职人员等。

高等教育学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和学习困难等问题,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高等教育中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

四、评价与考核评价与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高等教育学关注如何制定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五、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机构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等教育学研究怎样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如何评估和监测教育质量。

优秀的教育质量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六、国际化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它包括吸引留学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等方面。

高等教育学关注国际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七、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学研究学术研究的方法、机构、成果和问题等。

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八、教师发展教师发展是指高等教育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高等教育学研究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及如何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语:教育研究的性质,描述、预测、改进、解释。

(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和思路等;(2)方法或方式,即贯彻于研究全过程的基本程序、策略和风格;(3)操作技术,即在研究中具体使用的手段、工具和技巧。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特性和价值定义:就是按照某种程序和路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它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知识体系和行为规则系统。

教育研究方法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重要工具。

特性: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即(1)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为导向。

(2)有科学的假设和对问题的陈述,(3)有明确的指标和严格的可以操作的程序,(4)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区别于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特点:(1)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实践性强,针对具体问题(而非解决一个形而上的哲学问题):(3)多学科性;(4)人员的广泛性。

价值:教育研究的价值(略),教育方法的价值(笛卡儿: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的每次大的突破都与方法的革新有关)(1)是达成研究目的的保证;(2)可以使研究更简约,节省时间;(3)方法得当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问题;(4)有助于研究者辨别知识真伪、扩充知识数量和范围,获得新发现;(5)可以使教育研究结论更趋科学化:(6)有助于研究者本身的思维和逻辑。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历史:l、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16C,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特点:(1)研究的立足点与社会发展要求和统治阶级利益紧密相关,内容和方法上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2)观察法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归纳、演绎和类比。

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民族教育田野研究——基于教育研究方法论层面的思考

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民族教育田野研究——基于教育研究方法论层面的思考
2 0 1 3年 01月
民 族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Re s e a r c h o n Hi  ̄ h e r Ed u c a t i o n o f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J a n. 2 0 1 3
V0 1 . 1 No . 1
等学科 的综 合属 性 , 在 民族 教 育探 寻研 究 方法 的历 史 长河 中 , 田野 调查 被 认 为 是 民族 教 育 学标 志性 的 研究 方法 。本 文不 旨在探 讨 田野调查 这种 具体 的研 究方 法 , 而是 基 于 民族 教 育学 “ 跨 学科 ” 的综 合属性 ,
种 目的而采取 的手 段 与 行 为方 式 ” 。而 “ 方式” 是 抽
第 1 卷
第 1 期
作为一种“ 研究方式” 的民族教育 田野研 究
基 于教 育研 究 方 法论 层 面的 思考 吴 洪亮
( 云南民族 大学 教 育学院, 云 南 昆明 6 5 0 5 0 0 )
[ 摘 要] 基 于民族教 育学“ 跨 学科” 的综合属性 , 对作 为一种 “ 研 究方式” 的民族教 育田野研 究给 予方法论
键 是用 学科 评判标 准 去界定 、 衡量, 其 中独 特 的研究 方法 无 疑是 学科 评判标 准 中不可 或缺 的要件 。正 如 埃 米尔 ・ 迪 尔凯 姆 (E mi l e Du r k h e l m,1 8 5 8—1 9 1 7 )
西南 大学孙 振东 教 授 在 其 著 作 《 教 育 研 究 方 法 论探 索》 一 书 中指 出 , 教育 研究 方法 论是 关 于教育 研
* ( 基金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民族 地 区 和 谐 人 际 关 系 构 建 的 教 育 人 类 学 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1 0 YJ A 8 8 0 0 9 4 ) ; 云南 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 目“ 云南 民族地 区中小学校 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 ( 项 目编号 : 2 0 1 2 Y C X 0 5 ) 。

多学科协作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意义

多学科协作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意义

多学科协作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意义在现代医疗环境中,多学科协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方式。

作为一种方法论,多学科协作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共同目标。

在护理工作中,多学科协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协作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意义。

一、理解多学科协作多学科协作是指在一个项目或任务中,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通过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沟通、协调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在护理工作中,多学科协作意味着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一同参与,并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方案。

二、多学科协作的应用领域多学科协作广泛应用于各个护理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护理:在临床护理中,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患者的护理方案。

他们通过讨论病例、分享观察和结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例如,在一例复杂的病例中,护士可能需要与医生、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协商,以制定综合性的治疗计划。

2. 教育培训:多学科协作也在护理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应用。

护理教育团队中的专家可以共同制定课程内容,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例如,在护理学院的实习环节中,学生可能与护士长、实习指导老师和医生一同工作,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实践经验。

3. 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中,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需要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研究目标。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研究设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最终共同撰写论文。

例如,在研究一种新型药物时,护士可能需要与药剂师、医生和统计学家相互合作,以确保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三、多学科协作的意义多学科协作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护理质量:多学科协作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专业优势,提供更全面、精确的护理服务。

通过共同讨论和协商,各个学科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和知识,加深对患者病情的理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 促进患者安全:多学科协作可以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畅或沟通不清而导致的错误和意外。

高等教育学(知识架构)

高等教育学(知识架构)

一、高等学校教学的概念
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构 成的
是师生交往的共同活动
具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
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
三、基本任务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 高等学校的职能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职能
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一、个体功能
提高个人能力
提高研究能力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完整人格
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治、法律人才
政治功能
促进收教育者政治化和政治社会化
促进政治民主化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以推动经济发展
二、社会功能
经济功能
三、自学指导的方法
复习与练习 作业的布置、检查与讲评
讲授与辅导,在教学目的上时一致的,但在起点 上不同
辅导与答疑
教师必须分析研究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实质、产生 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辅导不能代替学生自学
平时的科研活动
四、科研训练的方法
学年论文和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五、“互联网+”的方法
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参与式教学法
基本要求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督促指导,反馈信息
必须围绕教材的重点提出问题,才能把学生的思 考、探索集中到课题的主题上来
问题教学法
基本要求
问题要能揭露矛盾,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学 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能理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方法论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解读在把握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把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用作方法和工具来分析、解读高等教育自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方法论,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综合性、选择性、实践性等鲜明的特征。

在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方法论本身的经验价值常常超过了研究所得到的某个具体特定的结论的价值。

但是作为方法论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由于对其性质认识不明确而导致了诸多误解、误用现象。

从理解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归属入手,基于高等教育中实践问题的解决将分散的各个学科的研究观点综合起来,关注学科间的选择性和相容性,强化理论研究的实践检验,加强多学科研究的队伍建设和组织制度建设等是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基本途径。

[标签]多学科研究方法论内涵特征价值困境1988年,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所著“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eight disciplinary and comparative views”一书的中文版《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出版,其中伯顿·克拉克指出:“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

宽阔的论述必须是多学科的……如果我们手边没有进行这种研究的各种不同的分析观点,没有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组织理论等所提供的观察的方法,我们将不得不发明它们”。

2001年,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主编了《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指出:“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积极发展。

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关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探讨日渐深入,人们普遍认为多学科研究开辟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境界,是高等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取向。

一、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内涵及特征(一)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归属关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性质,至今尚无定论,目前有研究视角说、研究方式说、具体的研究方法说等。

但是笔者认为,多学科研究在性质上应归属于方法论,原因在于:1 从概念分析来看关于方法体系的理解,目前一般基于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层面。

米尔斯认为: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研究,它提供关于人们在从事研究时会做些什么的理论。

方法论的性质是一般性的,通常不给研究人员提供具体步骤。

方法论应该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关于方法之所以成立的理论依据探讨,是为各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对分析问题的方式、切入点和研究路径的总体说明和宏观指导。

二是研究方式或研究路径层面。

目前,人们比较公认的有两种路径,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三是具体方法层面,即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途径,如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比较研究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

四是关于研究的规范与伦理,指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规程。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等用作“武器”来分析、解读高等教育自身的现象和问题,是对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以不同学科研究范式表述及分析高等教育问题的方式、切入点和研究路径等进行的一般性的说明,即主要阐释的是研究方法中的理论基础问题,并不是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由此可见,就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概念分析而言,它不可能归属于方法体系中的后面三个层次,其本质特性与关于方法论的概念分析是相契合的,因此,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在性质上应属于一种方法论。

2 从多学科研究的缘起动机来看从多学科研究在高等教育中被首次提出和运用开始,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就是以方法论来看待它的。

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一书的中文版序中,伯顿·克拉克指出:“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的专业所开展的广泛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工具,不管这个学科是历史学、经济学或政治学,还是其它社会科学,都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方法”,译者前言中王承绪也明确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有关比较高等教育方法论的专著,为比较高等教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潘懋元先生对《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的评价也是:“这是一本高等教育方法论的专著,为多学科观点研究高等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可以说,将多学科研究作为方法论符合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初创的动机。

(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解读关于多学科研究的内涵,潘懋元教授指出:“以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和内部关系规律为主线,尽可能以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和发展规律为研究重点。

从各自学科的观点、方法考察高等教育,而不是以某门学科的理论代替高等教育理论”。

可见,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指在把握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把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用作方法和工具来探讨高等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包括对高等教育中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学科范式进行研究,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学科范式加以研究,以及基于各个学科范式分别研究之后的整合研究。

从研究性质看,多学科研究是对高等教育研究中具体方法选择、运用时一般性的说明和指导思想,是一种方法论;从研究目的看,多学科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目的是解决高等教育中的问题,建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从研究主体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主体应该是一个有多元知识背景和学科背景的研究群体;从研究路径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宏观上应是从部分走向整体的研究,即从各个学科观点的分别研究之后走向多学科整合的研究。

具体到对各个学科的分别研究,则首先立足于高等教育自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才寻求关系最密切、具有相容性的学科范畴,将之作为工具来解析高等教育问题的前因后果。

(三)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特征描述1 多元性不同的学科视角都有其独特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学科研究认为每一种研究范式都不是唯一重要的、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在相互补充、合作中不断提升各自的研究水平、丰富研究成果的关系。

因此,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倡导多元性,具体表现在:(1)研究取向的多元性。

各学科、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倾向,对研究结果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来自社会学的研究者,其研究取向可能更侧重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方面的研究;来自经济学的研究者可能更关注高等教育中有关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来自政治学的研究者可能更倾向于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各门学科可以分别运用自己独有的范式解释其比较适宜的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研究。

(2)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在多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倾向于借鉴和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的、历史的、心理的、人类学的、统计学的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等。

具体的研究方法又可以包括实验的和非实验的方法、定性的和定量的方法,还包括采取哲学层次的方法、科学主义的方法、解释学的方法以及批判理论的方法等。

(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不是高等教育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特权,其他学科的研究者、高等教育实践领域的管理者、高校行政人员等都可以是多学科研究的主体。

2 综合性综合性是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把多门学科观点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比较分析,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

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为针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学科研究范式,而且表现为对已有的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做合目的性、合对象性的再造。

多学科研究借鉴了多个学科的理论或方法,但不是多个“唯一独特方法”或学科研究范式的简单相加。

基于各个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所追求的是片面的深刻,而真正的多学科研究是单科独立发展与多科学术对话相结合,是通过交流、沟通、协调各学科研究得来的不同结论以整合出创新性的、区别于各学科单一研究的综合的研究结论,是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知识综合化以对高等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解释的过程。

3 开放性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具有开放性,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不同的学科研究范式、不同的研究方法等都可以介入对高等教育的研究。

它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学术思想、学术流派、学科观点、研究方法,包容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增进不同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学科互动、相互理解。

此外,多学科研究还留给各学科和不同的研究者相当大的空间去思考、拓展,以达到对高等教育问题和现象的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

通过多学科研究,在与其他学科互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学也不仅仅只为自己摄取“营养”,它也不断地向外辐射出信息,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4 选择性多学科研究具有显著的选择性。

“面对来自西方国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思潮,它们自身的科学合理性如何,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有无根本的冲突,是我们必须审慎对待的前提性,问题,如果在起点上出现了偏差,后面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首先,高等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是它选择借鉴某一学科研究范式的基本立足点;其次,某一学科研究范式是否能引入到高等教育研究中,还取决于它的核心理论、世界观、方法论和研究逻辑等是否与高等教育学有相容性、理论假设前提是否适合于高等教育研究。

再次,除了考虑理论和观点借鉴时的适宜性,对于选定的问题,还要选择契合的概念框架和陈述形式,它们也都会影响高等教育研究的最终结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对其他各个学科具有选择性,不是所有学科、所有理论和方法都可以引入高等教育研究中的。

5 实践性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

研究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对高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展开研究,这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也反映了当代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相互依存的趋势。

服务实践和决策引领了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方向,为多学科研究的发展注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所以开展得如火如荼,跟它的实践性特征不无关系,因为若不能与教育实践、教育决策建立起相互依存的亲和关系,就很容易陷入“知识乌托邦”而一事无成。

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存在的合理性剖析(一)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必要性首先,社会科学发展的相通性要求进行多学科研究。

社会科学之间本身是相通的,现在所谓的学科界限都是人为的结果。

社会科学的相通性说明各个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重叠、交叉,而且任何一个学科或者知识领域都是在很多学科的滋养下才发展起来的。

科学的发展史已经表明:“科学的进步主要途径是杂交而非专业化,大多数专家都并不处于所谓的学科的核心而是在外沿地带,与其它学科的专家保持着接触。

他们在边境地区又借又贷。

他们是杂交的专家学者”。

高等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必然与其他学科有着相通性和复杂的交集,必然需要通过多学科研究来丰富学术积累,促进学科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