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水循环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1~3题。
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3.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地球上能量变换和物质迁移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④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4~5题。
4.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5.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B.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读图,完成6~7题。
6.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A.生物循环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D.水循环7.有关该物质循环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通过搬运与侵蚀,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D.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温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避免了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8~10题。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专项训练

《水循环》专项训练一、选择题南北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通过东、中、西三条线路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B.水汽输送C.蒸发D.下渗2.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大大得到缓解,说明水循环使得()A.地球上水体的构成不断变化B.全球水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C.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和补充D.海洋水不断再生和淡化青海湖流域全年以偏西风为主,冬季日均温低于0℃,近年来,该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
下图为青海湖2010—2020年封冻期冰层厚度空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3.青海湖结冰厚度差异是()①东侧水深较浅,结冰较早,冰层较厚②东侧风力强劲,湖水流动性强,冰层较厚③西侧河水注入,盐度较低,冰层较薄④西侧盛行离岸风,湖水上涌,冰层较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近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可能导致()A.冻土变厚,下渗减少B.蒸发加剧,湖泊萎缩C.融冰增加,湿地扩大D.蒸腾减弱,牧草枯萎盐城市位于我国江苏省北部,据文献记载,西汉时此地皆为煮盐场(煮盐,一边烧火一边添海水,最终剩下盐),到处是盐河而得名“盐渎县”,后又以“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
完成下面小题。
5.与“盐城”之名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为()A.气候B.植被C.地貌D.自然资源6.“煮海为盐”主要是利用水循环过程中的()A.地表径流B.蒸发C.降水D.水汽输送小柴旦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小柴旦镇,是一个海拔约3000m的高山咸水湖。
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湖区少有降水。
据研究,小柴旦湖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面积正在扩大。
下图示意1990年和2022年小柴旦湖的湖岸线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7.小柴旦湖湖区面积变大,说明所在区域A.湖区大气降水剧增B.外界水汽输送增多C.入湖径流量变大D.蒸发量大于补给量8.小柴旦湖湖区A.南侧湖水深度小B.西北侧最易结冰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东南侧盐度最低鄱阳湖南部河湖交接的三角洲前缘地带分布有大量独立的季节性积水洼地——碟形湖。
高考地理《水循环》专题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高考地理《水循环》专题复习检测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有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2.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有关欧洲西部河流特征正确的是()A.河流众多,河网较密B.水量较小,流程较短C.各河之间,没有运河相连D.水流湍急,向北奔流4.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③代表径流输送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5.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是()A.里海B.咸海C.死海D.黑海6.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是()A.河水补给地下水B.河水与地下水无关C.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与地下水互补7.人工增雨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若在祁连山农耕区实施人工增雨,最应选择()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反映的水循环环节有()①蒸发②降水③径流④水汽输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下列地理现象,属于水循环中陆地内陆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10.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
阿姆河每年都有春汛,该时段其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B.湖泊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11.不同地区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具有明显差异。
下列流域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分配较均匀的是()A.莱茵河B.恒河C.尼罗河D.塔里木河12.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是()A.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B.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C.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D.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13.我国某河流源于高山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水循环

水循环一、选择题地中蒸渗仪装置是一个较完美的降雨—径流—入渗—作物、地表蒸腾蒸发量(简称蒸散量)等水平衡要素相互转化的观测试验装置。
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设计大型地中蒸渗仪装置,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
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图,实验小组用该装置在一次降水过程中进行了测量,测得该次降雨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
据此完成1~2题。
1.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为()A.P+R-E-D B.P-R-E-DC.P-R+E-D D.P-R-D2.受该装置成本较高的影响,下列地区运用该装置效益最高的是()A.海南三沙市B.珠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淮北平原解析:1.B 2.D第1题,据材料,量筒①的量为地表径流量,量筒②的量为地下径流量。
所以,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P(降水量)-R(地表径流量)-E(蒸散量)-D(地下径流量)。
第2题,材料中说明,该装置是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而设计,该装置成本不低,应当主要针对缺水地区的灌溉而设计,对于降水丰富的地区其价值不大,四个选项中,淮北平原相对缺水。
流域水循环的“自然—社会”二元演变是导致近年来水问题和水危机的本质原因,实现缺水地区供用水、水环境、水生态安全必须依靠以流域水循环为基础的水资源科学调控。
读我国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环节分别是()A.修建水库、大气降水B.地表径流、人工降水C.跨流域调水、水汽输送D.开采地下水、水汽输送4.我国在该流域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原因可能是()A.全年降水量稀少B.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C.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D.流域内各地水资源开发过度解析:3.C 4.C第3题,甲是从区域外向区域内输水,属于跨流域调水(注意图中虚线为流域边界);乙是指区域外的高空水汽输送到区域内高空,属于水汽输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含答案)

3.1水循环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A.径流 B.下渗 C.降水 D.植物蒸腾2.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答案】1.C 2.C【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分别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三类水循环均有蒸发、降水环节,C对,排除ABD。
故选C。
2.a环节是蒸发,b是水汽输送,c、e是降水,d是下渗。
地球的各个圈层主要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地壳、地幔、地核。
a-b-c-d各环节仅仅联系了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但其中岩石圈只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a-b-c-d各环节并没有联系下地幔和地核,A说法错误;b环节为陆地外流区(降水)提供了大量水汽,B说法错误;c(降水)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C说法正确;海洋蒸发的水分,只有一少部分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绝大部分在海洋上空凝结后形成降水,所以c环节的降水总量远比e环节小,D说法错误。
故选C。
如果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一降水 B.②一蒸发C.③一水汽输送 D.④一地表径流4.南水北调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①B.②C.③D.④【答案】3.A4.B【解析】该题以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可得,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径流,③代表蒸发,④代表水汽输送。
因此,BCD项错误,A项正确。
故选A。
4.由已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对应影响主要为地表径流,据图可知: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径流,③代表蒸发,④代表水汽输送,因此对应②,ACD错误,B项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1.D2.B3.C【解析】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故1题选D。
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故2题选B。
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净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故3题选C。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4—5题。
4.【水循环】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5.【水循环环节】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5.B【解析】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高考地理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练习(带答案)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以下是水循环和洋流同步练习,请考生练习稳固。
1. 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陆地水、陆地水、大气水2.以下天文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络起来,并在它们之间停止能量交流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4.关于河流径流质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时节变化都很大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时节变化C.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清楚的时节变化D.我国大少数河流流量时节变化很大5.右图是我国某地域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构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永世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西南地域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海水是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海水7.以下关于洋流成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北大西洋暖流是密度流B.赤道逆流是风海流C.秘鲁暖流是密度流D.加那利暖流是补偿流8.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表示图,该环流是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9.以下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构成的是A.舟山渔场B.秘鲁渔场C.纽芬兰渔场D.北海道渔场10.2月份,以下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外表温度较高的是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参考答案:1.D 2.C 3.B 4.D 5.D 6.B 7.D 8.D 9.B 10.D 水循环和洋流同步练习及答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天文网。
水循环 高中地理测试题

3.1水循环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85分)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读图1和图2,下列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2~6时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4~18时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植被浅沟一般适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可以与雨水管网联合运行,其表面一般用草覆盖。
下图示意植被浅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植被浅沟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是()A.蒸发和蒸腾减弱B.地表径流增加C.地下径流减少D.下渗作用增强4.与传统管网排水系统相比,植被浅沟的主要优点有()①美化环境②地表排水量大③收集雨水④净化水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城市化地区不透水面积增加改变了水循环的过程。
下图示意某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降水下渗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6.相对于地面以土壤和植物为主的自然状态,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区风速加大②不透水面没有持水能力③城区气温升高④不透水面蒸发持续时间变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属黄河中游,除了沙漠高原地区为内流区外,其他均属于黄河水系。
图为沙漠高原地区海流兔河韩家峁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过程线图,该河径流量80%以上来源于地下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鄂尔多斯盆地韩家峁水文站所在地区一年中下渗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海流兔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生物循环9.6月以前海流兔河韩家峁水文站的径流量没有随降水增加而增加,主要是因为()A.地下水流入河流滞后于降水下渗B.下渗量受地表硬化影响极大提升C.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蒸发加剧D.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雨水花园(图a)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B.重力C.大气运动D.水的三相变化6、陆地淡水的主体是:A.冰川B.沼泽水C.淡水湖泊水D.河水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表示A.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B.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C.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 D.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4.若图中数码⑤⑥⑦⑧⑨分别表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五个环节,数码⑤⑥⑦⑧依次表示( ) A.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 B.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C.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降水、下渗14.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B.春季,松花江上的春汛C.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高山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D.所有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5、有关长江水参与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A.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只参与内陆循环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内陆循环。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5.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9、关于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B.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泉水是河流中游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D.就世界范围而言,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10、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和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分别是: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湖水C.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D.地下水和冰雪融水14、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的地面数米,河水与两侧潜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是:A.潜水补给河水B.河水补给潜水C.河水和潜水互补D.二者互不补给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8~9题。
8.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9.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7.“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20、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化害为利,人类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扩大耕地面积,过量抽取地下水。
B.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C.大面积植树造林,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D.对地表径流和水汽输送施加影响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回答6-8题。
6.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7.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8.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右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横断(剖)面图。
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湖泊③的主要成因是A.泥沙淤塞河道而成 B.岩层断裂下陷而成C.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湖D.人为或自然裁弯取直河道而成8.图中①、②处河道横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A.地转偏向力影响 B.河道自然崩塌C.水流惯性冲刷 D.人类挖沙活动下图为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读图回答4~7题。
4、b河比d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原因是()A.b河的落差大B.b河的流量大C.b河的流程长D.b河开发程度高5、b河流经地区人口密度很小,主要原因是()①气候湿热②地形崎岖③气候干旱④经济发展水平低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6、c河流域的自然带主要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7、a、b、c、d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相比较,d河()A.径流量最大B.汛期最长C.含沙量最大D.无结冰期图1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图2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潜水补给河水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9.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 )A .a<b<c<dB .a>b>c>dC .b>c>a>dD .a>d>c>b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 .①——地下水补给B .②——湖泊水补给C .③——雨水补给D .④——积雪融水补给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转移、能量交换最活跃的过程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
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5~7题。
5.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 ( )。
A .雨水B .潜水C .冰川D .承压水6.箭头a 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 .1~2月B .3~4月C .6~7月D .11~12月7.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 、b 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 .a 、b 都变小B .a 、b 都不变C .a 在丰水期变小D .b 在枯水期变大(2013·深圳调研)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8~9题。
8.修建水库后 ( )。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旱涝灾害的发生几率减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9.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几率的措施还有( )。
①植树造林②人工增雨③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④退耕还湖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013·江苏省镇江市模拟) 下图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南极地区水循环⑥环节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 .降温减湿B .形成“U ”型谷地C .形成冲积扇D .决定全球能量转换11.南极大陆四周的大洋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大洋环流自东向西流B .该大洋环流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C .该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D .该洋流为西风漂流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2.读水循环图,回答:(1)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循环过程分别是: 丙 乙 甲 G 湖海 洋 水循环示意图HC D F E BAA B C D E F G H (2)图中甲是循环;乙是循环,它能使陆地上的水和,使水资源得以;丙是循环。
(3)水循环主要通过大气中的输送和地表的输送而实现的,目前人类主要是通过影响输送而影响水循环。
(4)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圈、圈、圈和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运动的过程。
(5)通过水循环以维持自然界的水平衡,水平衡原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 读后回答 :(l) 图中 A 、B、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 该判断:A 是补给;B 是补给;C 是补给。
根据是:(2)A形成汛,B形成汛。
(2) 该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理由是:(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 ___地区。
(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原因是:3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河是以______为主要补给的河流。
径流量主要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这条河流的丰水期出现在______季,原因是______。
此河的枯水期出现在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类河流在我国多分布在______地区,而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______补给。
(4)该河在1、2月份有______现象,其原因是______。
8.下图中甲、乙分别为P、Q河流上的水文站。
据图中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甲、乙两水文观测站发现,两河流径流量6~8月份大于12~2月份,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2)进入雨季,甲、乙两河更易发生洪涝的是哪一条,简述原因。
(3)夏季,甲、乙两河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4)若在图中M地修建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当地水循环有哪些影响。
4.湄公河是亚洲最大的国际性河流。
结合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湄公河源于我国的________ 山,共流经________个国家。
(2)目前,湄公河的开发主要在水力资源方面。
这里将陆续建设梯级电站,形成总装机容量达1555万千瓦的水电群体。
简述湄公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湄公河梯级电站主要集中于中下游河段。
简要说明上游水电站稀少的自然原因。
(4)湄公河下游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
简述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