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与元素周期表总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4.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5.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分类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2.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伴随着温度升高-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伴随着温度降低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酸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的性质:苦味、滑腻感、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的性质:大多数盐可溶于水,可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取用药品:使用药匙、镊子等工具,遵守“三不”原则- 溶解与过滤:溶解要充分搅拌,过滤要用到漏斗和滤纸- 酸碱中和滴定:使用滴定管,记录滴定终点2. 实验安全- 穿戴防护用品: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处理废弃物:按照规定分类处理- 紧急情况处理: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和事故处理方法五、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健康- 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2. 化学与环境- 常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化学原因- 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3. 化学与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前景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
化学九年级上周元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周元素知识点一、元素是什么?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它们由原子组成,每种元素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所组成。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它由水平行和垂直列组成,水平行被称为周期,垂直列被称为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右侧是非金属。
三、主要金属元素1. 铁(Fe):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一,它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铁在建筑、制造业和航空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 铝(Al):铝是一种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行业。
3. 锌(Zn):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它常用于制造电池、合金和防锈涂层等。
4. 铜(Cu):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元素,广泛用于电子设备、电线和管道等。
四、主要非金属元素1. 氢(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工业和能源领域有广泛应用。
2. 氧(O):氧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生物体和物质燃烧所必需的。
氧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和冶金等行业。
3. 氮(N):氮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用于合成化肥、制造爆炸物和氨水等。
4. 硫(S):硫是一种黄色固体,低温下呈黄绿色气体。
它广泛应用于制药、农业和化工等领域。
五、重要的化学元素符号1. H(氢): 氢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2. C(碳): 碳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也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基础。
3. O(氧): 氧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同时也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
4. N(氮): 氮是生物体和植物中的重要元素,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六、元素反应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之间的反应可以产生新的化合物,这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研究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和分析元素之间的反应,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元素周期表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九年级上册元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元素知识点归纳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元素的知识。
元素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的基本物质构建单元。
接下来,让我们来归纳一下九年级上册学习的元素知识点。
一、元素与物质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
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元素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个,其中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不同类型。
二、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为了方便记忆和书写,化学家们使用符号来代表元素。
元素符号通常由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几个字母组成。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钠元素的符号是Na等。
元素周期表是一个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表格。
它是化学家们用来研究和理解元素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电子结构进行分组。
三、元素的性质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其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大部分金属是固体,能够形成金属结构。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光泽,并且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丢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气体、液体或者脆性固体,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接受电子。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较低的熔点。
类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
它们既能导电又能接受电子,具有中等的电负性。
四、元素的原子结构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以电子云的形式环绕在核外。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数可以不同,而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总是带有相同数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呈电中性。
五、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
这是因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期表找出元素在周期和族中的位置,并根据其位置推断出许多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目录1. 原子与原子结构2. 元素周期表3. 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命名4. 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5. 酸碱与盐6. 酸碱中和反应7. 氧化与还原反应8. 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性质1. 原子与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序数、原子量的概念-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层、能级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等-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变化3. 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命名- 化合价的概念和规律- 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和特点4. 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写法-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5. 酸碱与盐-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应用- 盐的定义和性质6.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7. 氧化与还原反应- 氧化与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8. 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硬度等-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绝缘性、脆性、不导电性等-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全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原子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酸碱与盐、酸碱中和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以及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等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6.(2019·绥化)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
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D )
A.H
B.2H
C.2N2
D.S
7.请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___氢_____H ____氦____He ____锂____Li ___铍_____Be ____硼____B ____碳____C ___氮_____N ____氧____O ____氟____F ___氖_____Ne 钠___N__a___ 镁___M__g___ 铝___A__l ___ 硅____S_i___ 磷____P____ 硫___S_____ 氯____C_l___ 氩___A__r___ 钾____K____ 钙___C__a___。
,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__四____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__镁___元素相
似。
13.(1)用恰当的符号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A__l___; ②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____H____; ③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元素是____H_g___; ④三个硫原子___3_S____; ⑤两个铁离子__2_F_e_3_+__。
(4)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 一个:阳离子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
【解析】本题运用归纳比较法解答。分析元素周期表,比较 和挖掘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如同一 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 依次递增;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相同, 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11.(2018·恩施)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周期表

短 第1周期 周 第2周期
期 第3周期
(1)周期
长 第4周期 周 第5周期
(7个横行) 期 第6周期
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三长三短一不全
主族用A表示,副族用B表示; 序数用罗马数表示如:IV表
主族 ⅠA示, Ⅱ六 A , ⅢA , ⅣA ,ⅤA , (A) ⅥA , ⅦA 共七个主族
副族 ⅠB , ⅡB , ⅢB , ⅣB ,ⅤB , (2)族 (B)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
你能否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原子 结构示意图,将1——18号元素 编成一个元素周期表?
排布形式一
H H形e 式二编排更合理。因为He的 Li B最e 外层B电子C数虽然N是两O个,但F已 Ne Na M经g 达到Al稳定S结i 构,P性质S与NeC、l Ar 排布形A式r二相似。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结论: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的书写: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
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就 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3、中文名称造字规律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成纵行。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简史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 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 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并将 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 一个纵行,制出第一张元 素周期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第一章元素及其周期性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和化学性质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成一张表,表头为元素符号,表格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布。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行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列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依据是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是指性质落在半导体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那些数字属于瞬时、振荡、瞬变或有独立共振结构的元素或离子。
•半金属元素通常被描述为同时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如硼、硅等。
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性是指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族内变化规律元素周期性的表现有周期性的趋势和族内的变化规律。
1.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递增;原子半径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反比关系;原子半径和原子核电荷数成正比关系。
2.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增大,电离能逐渐增大;电子亲和能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正比关系;电子亲和能和原子核电荷数成反比关系。
3.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半径的变化规律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随原子半径和电子密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密度越低,相应的,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越活泼。
第二章化学式和化合式化学式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所含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的符号组合。
1.分子式分子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种类与相对数目所表示的化学式。
2.电离式电离式是指化合物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离子化的化学式。
3.范德华(分子)式范德华式是指在离子化学式的基础上,表示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和分子的化学性质。
化合价化合价是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结合力大小的一种量度,用于表示元素或原子在化合物中所起的化学作用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
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B )
A.Fe3O4 C.SiO2 B.Al2O3 D.CuO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 快
——【元素接龙】
请同学们按照小组的顺序依次说出元素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名称;
——【元素信息很完整】 2. “很”
请同学们将自己导学案中的元素信息补充完整,并展示。 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总结】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表示 一种元素 ;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 一个原子
。
例.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 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D ) A.N B.2H C.O2 D.Fe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来自 “钅”及汞“石”固态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
“氵”液态非金属
化学总复习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龙川第一实验学校化学科组
化学总复习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强化训练
考纲要求
1.认识氢、碳、氮、氧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理解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 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 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 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 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F 。 (3)请在表中①~⑤五种元素里选出恰当的元素组成 一种常见的盐,该盐在农业生产上可用作复合肥料, KNO3 则该盐的化学式为 。
“气”气态非金属
稀有气体元素 氦氖氩氪氙氡
3.【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多的前四种元素是 O 、Si 、Al、 Fe;
其中
O、Si 是金属元素,
Al 、Fe 是非金属元素。
N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是 Ca 。 (4)组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如:水是由 氢、氧 两 种元素组成的。
质子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例.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达的微粒,与 所表达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B)
考点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击鼓传“化”】
伴随着音乐传递我们的“化学小魔盒”,音乐生停 止,拿到“小魔盒”的同学从中抽出一张魔纸,然 后说出上面所显示的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4.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 图。根据信息,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 5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氮元素与氢元 -3 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氮的化合价为 , > 该物质的水溶液pH 7(填“>”、“<” 或“=”)。
【课堂小结】
考点一: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考点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知识链接
1.什么是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 质子数(即 核电荷数)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 2.同种元素具有特征 质子数 ①元素种类由 决定 ② 宏观 概念(填“宏观”或“微观”), 种类 个数 只讲 ,不讲 。 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考点一: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宏观
微观
表示物质的 微观构成,: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 和 1个氧原子 构成的。
7.关于O2、H2O2、SO2三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都含有氧分子
C.都含有氧原子
B.都含有氧元素
D.都是单质分子
8.关于CO和CO2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 )
B.都含有1个碳原子
C.都含有氧气 D.都含有氧元素
9.(2013•泸州)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 填空:
B )
B.Fe3O4—四氧化三铁
C.3H—3个氢元素
D.2N2—2个氮气分子
Mg2+ (1)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 Cl 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具有稳定结构的 A E 是 ,最易失电子的是 BCE ,最易得电子的是 。(填序号) D A
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4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 周期,第
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三
七 主族。
例题分析
例1 右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 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7 C.容易得到电子 D.有3个电子层
例2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C D , 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B C (3)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S。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能力提升 1.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
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 B.该元素符号为Mg 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O2-—氧离子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3. 准 ——【元素规律标准】
元素周期表中, 1.同一横行,
电子层数
相等,称为同一周期;
同一纵列, 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称为同一族。
2.每周期开始是 金属 元素,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
结尾是 稀有气体 元素。
3.元素的周期数 =
元素的主族数 =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
.
例.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强化训练
1.黄金是贵重金属,性质稳定,应用广泛。 D ) A.核电荷数为276 B.原子序数为118 C.中子数为79 D.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
2.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 “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 的是( D )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3.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 一种物质的是( C ) A.H2 B.CO2 C.Cu D.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