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诊断(特选参考)
中医护理诊法范文

中医护理诊法范文
首先是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舌苔、舌质、唇色、手指甲等外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舌质发胖可能表示湿热内蕴等。
望诊是中医护理人员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细致观察可以发现患者的非常细微的病症变化。
其次是闻诊。
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声音、咳嗽声、腹部肠鸣音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呼吸急促可能表示心脏负担加重,咳嗽声低沉可能表示肺部有痰。
闻诊是中医护理人员通过听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
再次是问诊。
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患者主观感受等,并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判断病情。
比如,问患者是否有咳嗽、发热、头痛等症状。
问诊是中医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护理方案。
最后是切诊。
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切诊,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和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的状态,通过切诊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诊法是一种以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为主要手段的诊断方法。
通过这些诊法,中医护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诊法在中医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中医护理的效果,加速患者康复。
因此,中医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和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护理题库(含参考答案)

中医护理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随着一天阴阳之气的变化,一般病人在何时病情最安定A、整夜B、后半夜C、下午D、前半夜E、上午正确答案:E2.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3.肝在体为:A、皮B、肉C、脉D、骨E、筋正确答案:E4.手太阴肺经在何处交于何经:A、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B、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C、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D、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E、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正确答案:E5.阴阳是:A、矛盾B、古代的两点论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D、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正确答案:E6.阳偏胜所致证候是:A、虚寒证B、实寒证C、虚热证D、寒热错杂E、实热证正确答案:E7.肺病及肾是:A、相侮B、相乘C、制化D、子病犯母E、母病及子正确答案:E8.如病人标病较急,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总体治疗时,应采取A、正护法B、反护法C、急则护其标法D、缓则护其本法E、标本同护法正确答案:C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A、热极生寒B、寒者热之C、寒者热之D、阳病治阳E、阴中求阳正确答案:E10.精血同源”指的是:A、肺肝关系B、肝脾关系C、肝肾关系D、心肺关系E、心肾关系正确答案:C11.属血瘀阻滞所致疼痛的特点是A、沉重酸痛B、走窜胀痛C、刺痛固定D、冷痛喜热E、隐痛喜按正确答案:C12.中药的内服法多种多样,下列那种内服药服用错误()A、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B、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C、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D、调经药,一般于经后服用正确答案:D13.与鲤鱼配伍可以增强利水作用的食物是A、绿豆B、黄瓜C、黄豆D、赤小豆正确答案:D14.血瘀是指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C、腹胀腹满,扣之如鼓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正确答案:A15.灸疮自行痊愈脱落,一般在灸后()A、1周左右B、3~4周左右C、1~3天左右D、60~70天左右E、3~4天左右正确答案:B16.中医护理疾病重要的是看A、症状B、证C、疾病D、体征E、症状和体征正确答案:B17.治疗护理脱肛、胃下垂不同病证均采取升提中气法,属于护理原则的()临床应用A、同病异治(护)B、标本兼护C、寒因寒用D、异病同治(护)E、通因通用正确答案:D18.何某,女,17岁。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价参考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价参考一、身体症状改善方面。
1. 疼痛。
如果是关节疼痛的患者,以前疼得像有小恶魔在关节里又扎又扭,走个路都龇牙咧嘴。
护理之后呢,就像小恶魔被赶跑了一大半,疼痛明显减轻了。
比如原来从床上起来要费好大劲儿,现在虽然还不是健步如飞,但至少能比较轻松地起身,活动的时候疼痛也不再那么尖锐,这就是很有效的表现。
要是头疼的病人,之前头疼起来感觉脑袋像要炸开的气球,现在经过护理,就像气球慢慢放气了,疼痛的程度和发作的频率都降低了。
可以用疼痛评分表来量化一下,护理前是重度疼痛,现在变成了轻度疼痛,这就说明护理方案在减轻疼痛方面效果杠杠的。
2. 睡眠。
有些患者之前睡觉就像和失眠小怪兽作战,翻来覆去,数了几千只羊都不管用。
经过中医护理,比如采用了穴位按摩、中药足浴等方法后,现在就像给失眠小怪兽下了一道催眠咒,入睡变得容易多了,夜间醒来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以前可能一夜醒个四五次,现在顶多醒一两次,而且再次入睡也不困难,这睡眠质量的提升就是护理效果好的明证。
3. 消化功能。
对于那些肠胃不好,吃东西就胃胀、胃痛,消化像蜗牛爬一样慢的患者。
中医护理可能包括饮食调理,比如喝一些健脾和胃的药膳粥,还有腹部按摩。
护理后呢,就像给肠胃注入了活力小精灵,胃胀的感觉减轻了很多,胃痛也很少发作了。
以前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得像个小皮球,现在能正常进食,消化也顺畅了,上厕所都变得规律起来,这就说明护理方案对消化功能的改善很有成效。
二、心理状态调整方面。
1. 焦虑和抑郁情绪。
有的患者刚来的时候,脸上就像挂着一朵乌云,整天唉声叹气,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就像被焦虑和抑郁的黑魔法笼罩着。
经过中医护理,护理人员给予关怀和中医特色的情志护理,比如听舒缓的音乐(中医五音疗法)等。
慢慢地,就像阳光穿透乌云,患者开始有了笑容,愿意和人交流,对康复也有了信心。
以前那种坐立不安、消极悲观的情绪减轻了很多,这就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的表现,也说明护理方案在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眼底、皮肤等外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理变化。
望诊主要包括面色、舌苔、舌质、眼底、皮肤等方面的观察。
1. 面色中医认为,面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气神状态,不同的面色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理变化。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红润可能是阳气旺盛;面色黄疸可能是肝胆功能异常等。
通过观察面色的变化,中医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2. 舌苔舌苔是舌头上的一层白色或黄色的物质,它可以反映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舌苔黄腻可能是湿热内蕴;舌苔白腻可能是寒湿内阻等。
3. 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形状和质地,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通过观察舌质的形态、颜色、纹理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舌质红可能是热病;舌质淡白可能是气血不足等。
4. 眼底眼底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观察对象,通过观察眼底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状况和病理变化。
例如,眼底出现出血点可能是气血不畅;眼底黄斑区出现渗出可能是湿热内蕴等。
5. 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皮肤的颜色、湿润程度、纹理等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皮肤干燥可能是阴虚火旺;皮肤黄疸可能是肝胆功能异常等。
二、闻诊闻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倾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喉咙等方面的声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理变化。
闻诊主要包括声音、呼吸、喉咙等方面的观察。
1. 声音中医通过倾听患者的声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声音低沉可能是气虚;声音嘶哑可能是肺热;声音消失可能是肺阴虚等。
2. 呼吸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呼吸急促可能是气滞;呼吸困难可能是肺病等。
3. 喉咙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喉咙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喉咙红肿可能是火热内蕴;喉咙溃疡可能是湿热内蕴等。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理变化。
中医护理题库(含参考答案)

中医护理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告知作为医护人员,对待患者应该做到A、冷嘲热讽B、冷嘲热讽C、诚挚体贴D、一视同仁正确答案:C2.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A、阳中之阴B、阴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阳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正确答案:A3.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A、脾病B、肾病C、肝病D、肺病E、心病正确答案:C4.属于“土”的是:A、耳B、舌C、目D、鼻E、口正确答案:E5.“受盛之官”是:A、胆B、小肠C、胃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B6.当针体与皮肤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皮肤,称为()A、沿皮刺B、斜刺C、直刺D、横刺E、平刺正确答案:B7.主纳气的是:A、肝B、肾C、脾D、肺E、心正确答案:B8.其华在爪的是:A、肝B、肾C、心D、肺E、脾正确答案:A9.“筋之余”是指A、毛B、面C、爪D、唇E、发正确答案:C10.早在《内经》中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它的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A、预防为主B、早期治疗C、既病防变D、生活有规律E、早期诊断正确答案:C11.主纳气的是A、肾B、肝C、心D、肺E、脾正确答案:A12.司呼吸的是:A、心B、肾C、肺D、肝E、脾正确答案:C1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后半夜D、前半夜E、下午正确答案:A14.调畅情志的是:A、脾B、肝C、心D、肺E、肾正确答案:B15.“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相互转化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阴阳动态平衡正确答案:D16.“先天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心E、肺正确答案:B17.肾的华为:A、面B、唇C、毛D、发E、爪正确答案:D18.若患者形体肥胖,肤白无华,伴精神不振,常为A、阴精亏需B、阳气不足C、浮阳上越D、肾精不足正确答案:B19.不适宜用温补类药物进行饮食调护的病人是A、寒证B、阴虚C、阳虚D、气虚正确答案:B20.主化物的是:A、胃B、膀胱C、小肠D、胆E、大肠正确答案:C21.主升清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D2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B、整体观念和辨病施护C、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D、辩证施护E、辨病施护正确答案:C23.阴偏衰所致证候是:A、虚热证B、实热证C、寒热错杂D、实寒证E、虚寒证正确答案:A24.灸法的适用范围( )A、热证病人B、皮肤破溃部位C、孕妇腰部D、脾胃虚寒病人E、孕妇腹部正确答案:D25.主闭藏的是:A、肾B、肺C、脾D、肝E、心正确答案:A26.“受盛之官”指:A、大肠B、小肠C、胆D、膀胱E、胃正确答案:B27.下列最可能导致弯针的是()A、针刺入血管B、饥饿C、病人体质虚弱D、体位不当E、进针用力过猛,针尖碰到骨、肌腱或收缩的肌肉正确答案:E28.“相傅之官”指的是:A、肺B、肝C、脾D、肾E、心正确答案:A29.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A、饭前空腹服用B、饭前半小时服下C、饭后服用D、饭前二小时服用E、饭后二小时服用30.喜胜:A、思B、悲C、怒D、喜E、恐正确答案:B31.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A、肺与肾B、肾与肝C、肝与脾D、脾与心E、心与肺正确答案:B32.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A、髓B、女子胞C、胆D、脑E、肝正确答案:C33.“生痰之源”指:A、肾B、肝C、心D、肺E、脾正确答案:E34.望小儿指纹中,下列哪项属于病情较轻的情况?()A、透关射甲B、脉络达于命关C、脉络显于风关D、脉络达于气关35.儿童身体娇嫩,宜用性平、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气血、阴阳虚弱,宜进食助阳或养血滋阴的食品,这种饮食调护方法是根据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病制宜D、因人制宜正确答案:D36.中医护理学诊断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对症护理B、辨病施护C、整体观念D、辩证施护E、审因论护正确答案:D37.补益类药物的服药时间()A、饭后B、下午C、饭中D、饭前正确答案:D38.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季节晨昏对人体有影响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D、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E、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正确答案:D39.气滞是指A、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D、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E、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40.“实”的病机是:A、邪盛正衰同时存在B、邪气亢盛,正气未衰C、真实假虚证D、真虚假实证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41.“决渎之官”是:A、三焦B、胃C、小肠D、膀胱E、胆正确答案:A42.疟疾的典型表现是A、潮热盗汗B、寒热往来C、寒战和高热有规律的交替D、恶寒、发热正确答案:C43.随着一天阴阳之气的变化,一般病人在何时病情最安定A、下午B、上午C、整夜D、后半夜E、前半夜正确答案:B44.听声音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属阳、属热者,常表现为A、语声低微,少言沉静B、喘息气短,呼吸不相接连C、呃逆低怯无力,断续不接D、语声洪亮而高亢,多言躁动正确答案:D45.气滞可见:A、汗出不止B、面红目赤C、突然昏厥,不省人事D、少腹胀满重坠E、闷胀疼痛正确答案:E46.阴阳转化是:A、无条件的B、必然的C、有条件的D、相对的E、绝对的正确答案:C47.下列哪项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所创,用以强身健体A、五禽戏B、太极拳C、八卦D、药功E、气功正确答案:A48.“孤府”是指:A、膀胱B、胆C、三焦D、小肠E、胃正确答案:C49.病人表现为两肋胀痛,少腹不适,病变经脉为A、足阳明大肠经B、手太阴肺经C、足太阴脾经D、手少阴心经E、足厥阴肝经正确答案:E50.与胆相表里的是:A、心B、肾C、肝D、肺E、脾正确答案:C51.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A、肾B、肺C、肝D、心E、脾正确答案:D52.心为“君主之官”的理论基础是:A、心主血脉B、心主神明C、心在五行属火D、心开窍于舌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53.大肠的功能是:A、化物B、主和降C、排泄胆汁D、传导E、受盛正确答案:D54.“生气之源”指:A、肝B、脾C、肾D、肺E、心正确答案:B55.肺之“门户”是:A、鼻B、口C、喉D、皮毛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56.属于阳的味是:A、酸B、苦C、咸D、辛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D57.虚证的概念是: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A58.属于温补类食物的是A、芝麻B、鸭蛋C、鸡蛋D、羊肉正确答案:D59.病人午后潮热,伴有谵语,腹满胀硬不大便者,多属于A、阴虚发热B、气虚发热C、阳明腑实D、湿温病E、气阴两虚正确答案:C60.观察舌象,舌尖有芒刺常提示A、心火亢盛B、肝火亢盛C、胃肠湿热D、心胃火燔E、气血两亏正确答案:A61.导致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A、阴偏胜B、阴偏衰C、阳偏衰D、阴胜阳病E、阳偏胜正确答案:B62.肝的功能为:A、藏血B、纳气C、主气D、行血E、统血正确答案:A63.肺在体为:A、脉B、筋C、皮D、肉E、骨正确答案:C64.藏神的是:A、脾B、肝C、肺E、肾正确答案:D65.说明阴阳互根的是:A、阴在内,阳之守也B、动极镇之以静C、阳胜则阴病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正确答案:A66.肝在体为:A、皮B、脉C、筋D、骨E、肉正确答案:C67.以下哪项不是拔罐的治疗作用()A、消肿止痛B、祛风散寒C、行气活血D、解毒杀虫E、通经活络正确答案:D68.“阴脉之海”是:A、阴阳维脉B、任脉C、督脉D、冲脉E、带脉正确答案:B69.气血生化之源是:A、肺B、肝D、肾E、脾正确答案:E70.既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基石的书籍是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针灸甲乙经》E、《难经》正确答案:C71.属于“火”的是:A、怒B、喜C、恐D、思E、悲正确答案:B72.一风湿患者,舌象由舌淡苔薄白变为舌红苔黄厚而干,说明A、病退好转B、病位转深C、病位转浅D、病情进展E、病情恶化正确答案:D73.先后天关系的两脏是A、肺与肾B、脾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E、心与肺正确答案:B74.“在液为汗”的是:B、肾C、肺D、肝E、心正确答案:E75.“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A、阴阳对立B、阴阳消长C、阴阳交感D、阴阳互根E、阴阳转化正确答案:A76.留罐法的留置时间一般为()A、5-10分钟B、20-30分钟C、10-15分钟D、3-5分钟E、15-20分钟正确答案:C77.面色身背具黄,色黄而鲜明者,为A、疳积B、黄疸C、萎黄D、阳黄E、阴黄正确答案:D78.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A、助心行血B、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C、宣发卫气D、呼出浊气E、吸入清气正确答案:B79.“水火既济”指的是:A、肺肝关系B、心肾关系C、心肺关系D、肝脾关系E、脾肾关系正确答案:B80.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中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上午正确答案:D81.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A、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B、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C、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D、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E、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正确答案:B82.脉来弦涩,多属A、阴虚B、气血两亏C、表证D、气滞血瘀正确答案:D83.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A、肺B、脾C、肝D、心E、肾正确答案:D84.皮疹,疹如粟米,摸之碍手,多见于A、肝旺实热B、麻疹C、热毒内盛D、阴虚内热E、风疹正确答案:B85.主受纳的是:A、胃B、膀胱C、胆D、小肠E、大肠正确答案:A86.“在窍为目”的是:A、脾B、肺C、肾D、肝E、心正确答案:D87.滞针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留针时间过长B、毫针刺入肌腱C、患者体位不适或改变体位D、行针捻转角度过大E、精神紧张正确答案:C88.血瘀是指A、腹胀腹满,扣之如鼓B、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C、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正确答案:C89.除哪项外,病人面色均为黑色的是A、水饮B、寒证C、惊风D、淤血E、痛证正确答案:C90.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辩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病因B、体征C、症D、病E、证正确答案:E91.小儿面部口唇周围和鼻柱见青色,多见于A、虫证B、痛证C、惊风先兆D、淤血E、寒证正确答案:C92.主四肢的脏是:A、肾B、心C、肝D、肺E、脾正确答案:E93.气虚病人,因气不摄血而引起大出血,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止血。
128项护理诊断和中医护理诊断

128项护理诊断和中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列表1.营养失调:高于身体需要量2.营养失调:低于身体需要量3.营养失调:潜在的高于身体需要量4.有照顾者角色困难的危险5.家庭作用改变:酗酒6.父母角色冲突7.性生活型态改变8.无能为力9.知识缺乏(特定的)10.认识环境受损综合征有感染的危险1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12.体温过低13.体温过高14.体温调节无效15.反射失调16.便秘17.感知性便秘18.结肠性便秘19.腹泻20.大便失禁21.排尿异常22.压迫性尿失禁23.反射性尿失禁24.急迫性尿失禁25.功能性尿失禁26.完全性尿失禁27.尿潴留28.组织灌注量改变:(特定型)(肾、脑、心肺、胃肠、外周血管)29.体液过多30.体液不足3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32.心输出量减少33.气体交换受损34.清理呼吸道无效35.低效性呼吸型态36.不能维持自主呼吸37.呼吸机依赖38.有受伤害的危险39.有窒息的危险40.有中毒的危险41.有外伤的危险42.有误吸的危险4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44.保护能力改变45.组织完整性受损46.口腔粘膜改变47.皮肤完整性受损4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49.适应能力下降:颅内的能量场困扰50.语言沟通障碍51.社交活动障碍52.社交孤立53.有孤独的危险54.角色紊乱55.父母不称职56.有父母不称职的危险57.有亲子依恋改变的危险58.性功能障碍59.家庭作用改变60.照顾者角色困难61.精神困扰62.潜在的精神健康增强63.个人应对无效64.调节障碍65.防卫性应对66.无效性否认67.家庭应对无效:无能性68.家庭应对无效:妥协性69.家庭应对:潜能性70.潜在的社区应对增强71.社区应对无效72.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个人73.不合作(特定的)74.执行治疗方案无效:家庭75.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社区76.执行治疗方案有效:个人77.决择冲突(特定的)78.寻求健康行为(特定的)79.身体移动障碍80.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81.有围手术期受伤的危险82.活动无耐力83.疲劳84.有活动无耐力的危险85.睡眠型态紊乱86.缺乏娱乐活动87.持家能力障碍88.保持健康能力改变89.进食自理缺陷90.吞咽障碍91.母乳喂养无效92.母乳喂养中断93.母乳喂养有效94.婴儿喂养困难95.沐浴/卫生自理缺陷96.穿着/修饰自理缺陷97.入厕自理缺陷98.生长发育改变99.迁居应激综合征100.有婴儿行为紊乱的危险101.婴儿行为紊乱102.潜在的婴儿行为调节增强103.自我形象紊乱104.自尊紊乱105.长期性自卑106.情境性自卑107.自我认同紊乱108.感知改变(特定的)(视、听、运动、味、触、嗅觉)109.单侧感觉丧失110.绝望111.急性意识障碍112.慢性意识障碍思维过程的改变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一)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一)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一、望诊•目的: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睛等来辅助形成中医护理诊断。
•操作方法:医护人员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对患者进行面部、舌苔、眼睛等方面的仔细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面部神情、皮肤颜色、舌苔的厚薄和颜色、眼睛的光泽等。
•分析判断:通过观察的综合判断,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变化等进行评估分析。
二、闻诊•目的: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心跳声和腹部声音等来辅助形成中医护理诊断。
•操作方法:医护人员用听诊器等设备仔细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心跳声和腹部声音,并记录下来。
•观察内容:包括呼吸声的频率、规律性和响亮度,心跳声的频率和节律等。
•分析判断:通过听诊结果的分析判断,对患者的呼吸、心血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
三、问诊•目的: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以帮助中医护理诊断。
•操作方法:医护人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回答,并记录下来。
•观察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发病频率、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
•分析判断:通过患者的回答和观察的综合分析,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判断。
四、切诊•目的:通过对脉搏的触诊,来获取中医护理诊断所需的信息。
•操作方法:医护人员用指尖轻轻触诊患者的脉搏,并记录下来。
•观察内容:包括脉搏的节律、频率、力度、表面形态等。
•分析判断:通过触诊脉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其他诊断方法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以上就是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帮助医护人员形成全面的诊断判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五、嗅诊•目的:通过嗅闻患者身体的气味来判断身体的状态和病情。
•操作方法:医护人员利用嗅觉敏锐的能力,嗅闻患者身体的气味。
128项护理诊断和中医护理诊断

128项护理诊断和中医护理诊断128项护理诊断型态1:交换营养失调:高于身体需要量营养失调:低于身体需要量营养失调:潜在的高于身体需要量有感染的危险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体温过低体温过高体温调节无效反射失调便秘感知性便秘结肠性便秘腹泻大便失禁排尿异常压迫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尿潴留组织灌注量改变:(特定型)(肾、脑、心肺、胃肠、外周血管)体液过多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性呼吸型态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呼吸机依赖有受伤害的危险有窒息的危险有中毒的危险有外伤的危险有误吸的危险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保护能力改变组织完整性受损口腔粘膜改变皮肤完整性受损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适应能力下降:颅内的能量场困扰型态2:沟通语言沟通障碍型态3:关系社交活动障碍社交孤立有孤独的危险角色紊乱父母不称职有父母不称职的危险有亲子依恋改变的危险性功能障碍家庭作用改变照顾者角色困难有照顾者角色困难的危险家庭作用改变:酗酒父母角色冲突性生活型态改变型态4:赋予价值精神困扰潜在的精神健康增强型态5:选择个人应对无效调节障碍防卫性应对无效性否认家庭应对无效:无能性家庭应对无效:妥协性家庭应对:潜能性潜在的社区应对增强社区应对无效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个人不合作(特定的)执行治疗方案无效:家庭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有效:个人决择冲突(特定的)寻求健康行为(特定的)型态6:移动身体移动障碍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有围手术期受伤的危险活动无耐力疲劳有活动无耐力的危险睡眠型态紊乱缺乏娱乐活动持家能力障碍保持健康能力改变进食自理缺陷吞咽障碍母乳喂养无效母乳喂养中断母乳喂养有效婴儿喂养困难沐浴/卫生自理缺陷穿着/修饰自理缺陷入厕自理缺陷生长发育改变迁居应激综合征有婴儿行为紊乱的危险婴儿行为紊乱潜在的婴儿行为调节增强型态7:感知自我形象紊乱自尊紊乱长期性自卑情境性自卑自我认同紊乱感知改变(特定的)(视、听、运动、味、触、嗅觉)单侧感觉丧失绝望无能为力型态8:认识知识缺乏(特定的)认识环境受损综合征急性意识障碍慢性意识障碍思维过程改变记忆力障碍型态9:感觉疼痛慢性疼痛功能障碍性悲哀预感性悲哀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有自伤的危险创伤后反应强暴创伤综合征强暴创伤综合征:复合反应强暴创伤综合征:沉默反应焦虑害怕常用中医护理诊断1 寒热异常1.1 恶寒发热1.2 但寒不热1.3 但热不寒1.4 寒热往来2 饮食调理的需求2.1 补虚饮食的需求2.2 泻实饮食的需求3 排便型态异常3.1 便秘3.2 泄泻3.3 便溏3.4 大便失禁4 排尿型态异常4.1 遗尿4.2 尿失禁4.3 尿潴留5 睡眠型态紊乱5.1 不寐5.2 多寐6 不舒适6.1 疼痛6.2 眩晕6.3 干咳或咽痒6.4 汗出6.5 腹胀7 神昏8 情志异常8.1 狂喜8.2 恼怒8.3 忧思8.4 悲哀8.5 惊恐9 活动无耐力10 组织完整性受损10.1 口腔糜烂10.2 皮肤完整性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护士运用判断思维,从整体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原因、病变部位、性质和正邪衰弱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作出护理诊断或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
这一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在中医护理中主要通过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
目前,中医护理诊断的类型、组成形式以及陈述方式主要是参照西医护理诊断的模式。
但由于中医学有其独特性,通用的西医护理诊断名称并不完全适合在中医护理临床中使用,因而目前一般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描述中医护理诊断或提出健康问题。
一、中医护理诊断的特点
1.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中医护理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对疾病的认识、观察、护理方面均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和辩证施护的特点。
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在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综合后作出护理诊断或提出健康问题时,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更注重整体。
对于症状、体征和证候三者,更注重证候。
由于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在中医护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提出护理诊断或健康问题时,
要充分予以考虑,以便于制定护理措施。
2运用中医术语描述病情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中医护理诊断不适宜运用西医的护理诊断名称。
同时,由于护理学在中医临床的实际状况,相对于西医具有完全不同于医疗诊断的名称体系,中医护理目前还没有脱离中医诊断模式,因而目前描述中医护理的用语,一般均与中医医诊断的用语一致,即用中医传统的疾病、证候、症状、体征用语作为护理诊断用于使用。
3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中医护理临床必须按照中西医结合的工作模式进行,因而中医护理诊断也就不可能脱离中西医结合的模式。
所以,在提出中医护理诊断时,也需要参照西医护理诊断的名称,某些中医护理诊断也是用西医护理诊断用语。
4 符合相因相宜的原则护理诊断或健康问题的提出应实事求是,可行性和针对性强,不牵强附会,符合中医护理的临床实际和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以有利于护理措施和辩证措施的施行。
二、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有而断式陈述和三段式陈述两种,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二段式陈述。
1二段式陈述病情表现为第一部分,原因为第二部分。
病
情变现主要用症状、体征术语描述,原因多用并因、病机和辩证征用语描述。
具体陈述方式如下:
(1)症状加原因:如便秘:与热毒炽盛,壅结肠腑有关。
(2)体征加原因:如半身不遂:与风痰阻络,络脉痹阻有关。
2 三段式陈述健康问题为第一部分,病情表现为第二部分,原因为第三部分。
具体陈述方式如下:
(1)健康问题加症状加原因:如舒适改变:恶心呕吐,与胃失和降有关。
(2)健康问题加症状加原因:如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半身不遂,与风痰阻络有关。
三、中医护理诊断的形成过程
形成中医护理诊断的过程就是辩证的过程。
辩证以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为指导,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判断发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和正邪盛衰等情况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为作出护理诊断或者提出健康问题打下基础。
辩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钢为总纲,以脏腑辩证为基础。
除此之外,临床使用的辨证方法还有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等。
在进行护理评估时,可以根据不用的病证采用相应的辩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