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合集下载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

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3㎝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3㎝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

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很多人在进行手术后,往往都会出现伤口无法进行愈合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手术后脂肪液化。

伤口一旦出现无法愈合的情况,就容易造成细菌的感染,严重的时候还会让患者出现发烧以及其它疾病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手术后脂肪液化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第一,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对于手术后脂肪液化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切口愈合的情况以及切口渗出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渗液较少,切口大部分愈合良好,只需剪去1~2针缝线,置盐水纱布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合,不必敞开全部切口,否则反而使愈合时间延长;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时,尽早完全敞开切口,以庆大霉素盐水纱条或黄纱条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二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第二,挤压排液法加微波仪治疗:切口换药时,如发现敷料有黄色渗液,不必急于拆除缝线,可反复挤压切口排出渗液,待渗液挤尽后无菌纱布覆盖切口,微波照射,输出功率30w,辐射探头距切口3-4cm,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直至切口愈合。

并常规使用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感染倾向者静点抗生素3~5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拆除缝线,切口合并感染的机会低,疗效确切,使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明显缩短,平均不到4天,其原因是挤压法排出了渗液,而微波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对创伤的愈合均起到加速修复的作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细胞通透性增高,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而促进组织再生。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如果患者伤口脂肪液化较为严重,引流后效果不甚良好,可搭配使用于丶氏收口方湿敷疮面进行治疗,刺激肉芽生长,很短时间内创面即变为新鲜肉芽组织,且有很好的局部抗炎能力,抑制细菌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术中操作时脂肪层和肌鞘层过度分离,影响脂肪组织 的血供;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血肿形成或大块组 织结扎止血等均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治疗
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及时引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
1.一般处理 2、蝶形胶布
如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撑 开切口少许,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 合
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 6、红外线等照射切口,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切口液化的发生。
脂肪液化
FAT LIQUEFACTION
脂肪液化
概念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高危因素 治疗 预防
什么是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 性坏死的过程,脂肪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聚集, 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无 菌性炎症反应。
好发部位:腹部、胸部、下肢
3.其他因素
膳食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少食或基本不食动物蛋白 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术前软组织损伤等亦是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
手术操作
术中高频电刀 使用不当
术中切口保护 不力
缝合欠佳
其他因素
无限度地、不正确地使用电刀,会加重组织损伤,导 致切口并发症的增加、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及 延迟伤口愈合率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多有以下临床表现 1、术后切口有黄色渗液渗出,一般不伴切口红肿、发热; 2、切口愈合不良,穿刺或撑开切口可见淡黄色含脂肪滴渗液; 3、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体温及局部皮温正常。 5、白细胞计数正常; 6、渗出液涂片培养无细菌生长; 7、穿刺抽出黄色液体或B超检查探及皮下积液。

中药包外敷治疗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中药包外敷治疗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文/ 王世彪(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临床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除感染外,大部分是脂肪液化引起。

临床早期采用中药包加压外敷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27岁,农民工,于2019年6月23日来诊。

患者因为肠梗阻在某医院保守治疗7天无效而上转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第5天出现高热不退,当时主管医生检查切口发现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立即给予对症处理;治疗1天,患者高热消失,但术后7天,切口仍不愈合,切口液化严重,经西医换药近1个月,切口仅愈合不到一半。

由于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患者父亲要求出院。

后来患者父亲向我咨询中医药治肿作用的中草药制成中药外敷包,佐之以加压外敷换药,可改善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减少切口渗出,从而有利于切口愈合:
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性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的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递质的扩增和调节免疫功能,对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提高诊断水平与防治意识
诊断水平
医生应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当发现患者有类似症 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防治意识
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切口脂肪 液化的防治意识。同时,医生应在日常工作 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脂肪液化
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腹部切口出现黄色或淡红色渗液,以及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结 合涂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渗液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
VS
意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脂肪液化的诊断 ,并排除感染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准备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 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 低手术风险。
改善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 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改 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 受能力。
告知风险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 告知手术风险,特别是脂 肪液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减少电刀使用
警惕脂肪液化的发生。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如引流、换药、 加压包扎等,防止病情恶化。
04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手术中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设备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临床分析

进愈合。术后行红外线或微波照射切 口, 保持
切 口干燥 ,有利于防止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渗出处部分皮肤或皮下裂开 , 渗出液涂片存在
( 二) 妇产科腹部切 口 脂肪液化的原因分

6 . 对产程延长及滞产者 , 要及时进行识别和处 理 ,提高助产人员及产科医生技术水平。7 . 术
较多脂肪滴 ,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体温
液化2 2 例, 发生率1 . 6 4 %。术后患者多无 自觉
症状 ,于术后3~ 7 d 发现切 口处有黄色油性或 血『 生 渗出物 ,切 口处无明显红肿热痛 ,但可见
浮的脂肪滴;③切口 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 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
见大量脂肪滴 ,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过紧可使组织坏死 , 缝扎过松止血不彻底 ,渗 出物较多,缝合时留有死腔 , 可扩大局部炎症 反应 , 缝合组织层次对合不 良 致切 口 裂开,均 可导致脂肪液化。近年来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广
泛的应用,也增加了切 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手术室器械的刺激 ,止血 的不彻底 ,时间过长 均可以造成脂肪无菌 『 生 坏死 ,从而导致脂肪液
高 ,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明显增加。

条引流 , 待渗出停止后拔除。2 . 合理使用高频 电刀 , 避免损伤皮肤真皮层 ,对肥胖患者应慎 用 电刀,必须使用时 , 应将 电刀强度调到以恰 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
同时尽量缩短 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 ,以 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变性坏死 。3 纠 正贫血 、 低蛋 白血症 ,术后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及营
产科手术后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换药、切 口加压包扎 ( 腹部压盐袋 ) 、清创缝合治疗后 ,患者均痊愈 出院。结论:妇产科腹部切 口 脂肪液化与肥胖、医生缝合技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皮下组织游离 , 渗液 中可见飘浮 的脂肪滴 , 镜检见大量脂肪滴 , 细菌培养阴性 ; ④切 口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 无脓性分泌物 ; ⑤血常规未见 白细胞数 明显增加 , 体温升高不超过 3 . 8 5℃。 1 治疗方法 . 3 积 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 病 , 控制 血糖 , 纠 正低蛋 白血症及 对症 支持治疗。①渗液较少 , 手术切 口仅部 分 愈合不 良者 , 轻揉切 V排尽渗液 , I 无需拆 除缝线 , 放置 引流条 , 微波疗法处 理 , 加压包扎 , 2 d换药 1 , 次 直至切 口愈合 ; ②渗 液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

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将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行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其中剖宫产26例,妇科手术6例。

临床表现:32例术后多无自觉症状,于术后3~10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液渗出,按压切口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

切缘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表皮相连。

20例为术后3~5天出现切口渗液,12例为术后7~10天才发现。

32例患者中7例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5℃。

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对症治疗。

术后加强伤口护理。

术后48小时腹部切口给与微波治疗,日2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的吸收,从而促进切口愈合。

每日检查腹部伤口,如发现切口有少许渗液者,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渗液挤净,伤口覆盖碘伏纱布,并辅以物理治疗。

渗液多时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拆除部分缝线,用甲硝唑液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加压包扎或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将α-糜蛋白酶均匀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加压固定切口,一般隔日换药1次,必要时1天1次。

如渗液量大经上述处理效果不理想者,则拆除脂肪层线结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待无明显渗液、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进行ⅱ期缝合。

部分患者应用静脉或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物理及支持疗法。

另外还可以参考下述作者对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6.2 常见伤口处理
精品课件
❖ 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 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 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 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 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 即可。
精品课件
有皮肤缺损的伤口
❖ 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 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 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 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 的肉芽生长
TDP
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简称TDP。主要部件 是辐射器,其中有一块涂有33种元素的金属辐 射板,在热、电的作用下,能辐射出一种与生 物体辐射波波长相近的特定电磁波。这种电磁 波作用于局部,可调整、改善人体机能,起到 消炎,改善微循环,增强局部新陈代谢之作用 ,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精品课件
4.预防
精品课件
贝复剂纱条
贝复剂成分是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 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 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 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进修复 和再生的作用。所以具有促进毛细血管 再生、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组织修复的 作用,能使脂肪液化区局部血运改善, 且瘢痕反应轻,使切口较美观。
❖ 常用有凡士林纱布和精鱼品课件肝油纱布
凡士林纱布 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 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易因为 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清洁、新生肉芽创面, 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 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鱼肝油纱布 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等作用,用 于愈合慢的伤口。
水纱布条以利引流
❖ 渗液较多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加强换药, 二次缝合切口
❖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 辅助红外线照射、TDP辐照射等
精品课件
特殊处理
1.高渗盐水冲洗腔隙,并用高渗盐水和贝 复剂纱条填入引流。
2.用生理盐水纱布条清洗液化坏死脂肪组 织,根据切口的大小把经过高压消毒的 食用精制白砂糖适量填塞入敝开切口内, 用75%酒精消毒切口皮肤,然后复盖纱 布块及敷料固定。
精品课件
油剂纱布
❖ 具有引流、保护创面、敷料不易干燥以及延 长换药时间等作用
❖ 可以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利于肉芽生长.
❖ 油纱条与伤口不沾从而保护生长不牢的皮片 不被揭掉
❖ 更换周期视伤口情况而定,如伤口渗出较多应 每日更换,渗出少可视情况定 .植皮区打包固 定的应5---7天更换第一次,以后视情况定 . 创面分泌物少者,可2~3天更换一次。
精品课件
注意事项
❖ 无菌一期伤口换药一般在24小时、72小时常规观察 局部肿胀渗出情况。
❖ 开放伤术后争取24、48、72小时连续三天换药,注意 有无血肿及引流情况。
❖ 大面积创面,首先要清创,已坏死的组织包括坏死 的肌腱及血管组织,应果断切除。以免延缓肉芽生 长,甚至造成感染。
❖ 已清除大部分坏死组织的创口,要保护肉芽的生长 , 无明显渗出者,只用碘伏消毒创缘皮肤,用湿盐水 纱布覆盖即可。不应用抗生素或其他药水换药。
4、渗液涂片: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 > 3次
精品课件
2.高危因素
➢ 体形肥胖
代谢性疾病
➢ 高频电刀 ➢ 机械刺激 ➢ 残留死腔
组织排异 营养不良
精品课件
体型肥胖
肥胖病人肥厚脂肪组织血运较差,皮下脂 肪切开破坏局部血运循环
精品课件
高频电刀
电刀产生高温,引起脂肪细胞热损伤, 发生脱水,同时毛细血管热凝固栓塞, 致术后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渗液。
❖ 碘酒内含有乙醇,对皮肤表面的细菌有杀灭 作用,但涂抹在伤口上,可损伤伤面上的组 织细胞,降低局部对细菌的反应能力。因此, 碘酒不宜直接涂抹伤口。
精品课件
盐水
❖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一 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不平整的创口, 希望冲洗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 3%~10%高渗盐水具有较强脱水作用,用于肉 芽水肿明显的创面。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 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
精品课件
精制白砂糖
❖ 干燥脱水作用,细菌失水后菌体蛋白即发生变 性,致细菌停止生长而死亡。
❖ 破坏细菌的原生质膜,吸收其水分使菌体内蛋 白变性代谢障碍致细菌死亡,可预防切口细菌 感染。
❖ 白糖有营养作用,使脂肪液化区局部血运改善, 促使毛细血管再生。
❖ 切口干燥,加速肉芽组织增生和组织修复,减 少脂肪液化的扩展,为进行Ⅱ期缝合创造条件。
反应,刺激局部组织引起无菌炎症液化渗出。
精品课件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症等患者,因代 谢功能紊乱,脂肪组织营养障碍,也极 易发生术后脂肪液化。
精品课件
营养不良
由于体内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缺 乏,致细胞营养障碍,进而发生脂肪细胞坏 死分解,脂肪释放、液化。
精品课件
3.治疗
❖ 一般处理: ❖ 渗液较少时:局部拆除1~2针缝线,内置盐
精品课件
双氧水
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 用于冲洗外伤伤口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 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精品课件
1%~2%苯氧乙醇溶液
对绿脓杆菌具有杀菌作用,效果最好,采用 创面连续湿敷。
碘仿纱条 ❖ 具有抗茵、防腐、收敛、去臭和促进肉芽生
长的作用。用于有腺体分泌的慢性窦道,如 肛瘘、结核病灶清除后的伤口。碘仿有毒性, 不宜长期使用 。
精品课件
机械刺激
在钳夹、挤压、结扎、电凝、止血等 刺激及切口暴露时间长,极易引起脂肪 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致无菌性坏死、 液化。
精品课件
残留死腔
缝合脂肪层时有残留死腔,渗出积液无法得 到良好引流,积聚于皮下,使局部肿胀、血 循障碍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脂肪细胞破坏, 产生液化。
精品课件
组织排异
各种缝线、引流管等异物,可发生组织排异
精品课件
感染或污染伤口
❖ 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 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 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 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 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感染伤口 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精品课件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
❖ 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 味。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肥胖人群逐年增加, 尤其电刀的广泛应用,术后切口发生脂 肪液化的病例呈上升趋势;如何正确处 理外科伤口,直接影响伤口愈合,处理 不当可继发感染,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 因此,正确处理伤口就显得尤为重要。
精品课件
6.1 换药常用药品
❖ 碘伏
❖ 酒精
❖ 碘酒
❖ 盐水
❖ 油剂纱布(凡士林纱布、鱼肝油纱布)
❖ 有感染的创面先做细菌培养+药敏再换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若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 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 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也可用1%~2%苯氧乙醇 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 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 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精品课件
陈旧性肉芽创面
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 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 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 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双氧 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 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精品课件
酒精
酒精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 白,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因为 有一定的刺激性。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 开放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
精品课件
碘酒
❖ 杀菌作用强,并能杀死芽胞、真菌、病毒及 原虫。用于皮肤消毒及局部消肿。
❖ 一般皮肤消毒:用2%碘酒。 手术区皮肤消毒: 先用3%~5%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
精品课件
红外线照射
原理: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波长为 0.76 ~400μm的电磁波,它被人体吸收后 转化为热能,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 循环加快,带走病理产物,使炎症得以消 散,还可以使细胞吞噬能力加强,局部组 织代谢旺盛和肌张力降低。 适应症:红外线照射主要适用于治疗各种慢 性炎症,如神经炎、肌炎、纤维组织炎、 腱鞘炎、关节炎及慢性支气管炎、肝炎、 胃炎。另外,软组织发生扭挫伤、局部组 织淤血时,应用红外线照射可使血流、淋 巴流加速,从而化精淤品课件消肿。
❖ 3%双氧水
❖ 1%~2%苯氧乙醇溶液
❖ 碘仿纱条
❖ 其它
精品课件
碘伏
❖ 碘伏是碘的水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相结合的产 物,可使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大,能杀灭细 菌、芽胞、病毒,不易沉淀在皮肤上,容易 洗去,因此对皮肤刺激性小,对金属器械腐 蚀性也低。
❖ 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 者效果不好
精品课件
❖ 10%大蒜溶液:具有杀其菌和它增强组织细胞吞
噬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效果较好。 ❖ 2%~4%甲紫(龙胆紫)溶液:具有杀菌及收
敛作用。用于表浅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 并促进结痂愈合。 ❖ 0.02%高锰酸钾溶液:分解释放氧缓慢,但 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作 用。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 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部伤口。 10%~20%鱼石脂软膏:有消炎退肿作用,用 于早期脓肿 ❖ 10%氧化锌软膏:涂于皮肤表面,有保护皮 肤免受分泌物侵蚀的作用,常用于肠瘘、胆 瘘等四周的皮肤;
术后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巨野县人民医院
精品课件
目录
1.诊断标准; 2.高危因素; 3.治疗; 4.预防; 5.小结; 6.换药常用药品及常见伤口处理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