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考试复习要点
路基路面作业复习资料.(DOC)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资料By歌舞飛揚第一章、总论名词解释:1、路基零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路槽底部)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零界高度H。
2、槽式横断面:在路基上按路面行车道及硬路肩设计宽度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形成浅槽,在槽内铺筑路面。
3、全铺式横断面:在路基宽度范围内全幅铺筑路面。
概念:1、路基路面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4、土的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5、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6、路面根据力学特性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7、柔性路面:主要包括各种沥青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8、刚性路面: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结构。
9、半刚性路面: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做基层的路面结构。
简答:1、道路结构承载能力的含义?如果发生结构承载能力不足会出现哪些破坏形式?答:道路结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与刚度两方面。
路面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个部位的各种应力,保证不发生压碎、拉断、剪切等各种破坏。
路基路面整体结构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量的变形,保证不发生车辙、沉陷或波浪等各种病害。
2、为何在路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可能会出现路基失稳的状态?答: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面地层结构的受力状态。
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结构,有可能由于填挖筑路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
(如在软土底层上修筑高路堤,或者在岩质或土质山坡上开挖深路堑时,有可能由于软土层承载能力不足,或者由于坡体失去支撑,而出现路堤沉落或坡体坍塌破坏。
路线如选在不稳定的地层上,则填筑或开挖路基会引发滑坡或坍塌等病害出现。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复习资料+各章总结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复习资料+各章总结路基路面工程一、名词解释1.路基临界高度:不利季节路基处于某种临界状态时(干燥、中温、潮湿)上部土层(路床顶面以下80cm)距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2.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刚性路面设计中,在设计车道上,50cm 宽度范围内所受到的轮迹作用次数与通过该车道横断面的轮迹总作用次数之比。
3.设计弯沉:是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 作用下,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4.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
5.疲劳破坏:结构在低于极限强度的荷载应力作用下,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出现的破坏的现象。
6. 路床: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承受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和下路床(30~80cm)。
7. 最佳含水量:路基碾压是或室内击实实验中,对应于某一压实功,土体获得最大干密度时所对应的含水量。
8. 唧泥:水泥混凝土板接缝,裂缝处,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和水的作用下,抗冲刷能力差的细集料被挤出来的现象。
9. 劲度模量: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荷载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10. CBR加州承载比: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用对应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P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的比值表示CBR值。
11. 路床: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承受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和下路床(30~80cm)。
12. 平均稠度:不利季节实测路床80cm深度以内的平均含水量及路床的液塑限,将土的液限含水量减去平均含水量后除以液塑限含水量之差(塑性指数)。
13. 二灰稳定土:由石灰粉煤灰结合料稳定的粗粒土或细粒土,且强度随龄期的延长而增长的无机稳定材料。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资料+最全各章总结

1、路基土的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2、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去、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二级区划是每个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6个等级,过湿、中湿、润湿、润干、中干、过干,还结合各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二级副区。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划分方法两种:一种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另一种以地表、水文和土质为依据,由各省自治区自由划定。
公路自然区划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3、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划分方法:平均分界稠度(土的含水率与土的液限之差与土的塑限和液限之差的比值)和路基临界高度(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4、路面结构分层:面层、基层、垫层;面层: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基层: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各种混合料(石灰、水泥或沥青)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垫层: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松散粒料(砂、砾石、炉渣)、水泥或石灰稳定土。
5、路基等级划分:高级(水泥、沥青混凝土、厂拌沥青碎石、整齐石块或条石)、次高级(沥青贯入碎(砾)石、路拌沥青碎(砾)石、沥青表面处治、半整齐石块)、中级(泥结或级配碎(砾)石、水结碎石、不整齐石块、其他粒料)、低级(各种粒料或当地材料改善土、炉渣土、砾石土、砂砾土)。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复习资料1、路基路面的特点①承载能力(强度与刚度);②稳定性;③耐久性(寿命);④表面平整度(舒适性,表面特性);⑤表面抗滑性能(安全性,表面特性)。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①地理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④水文和水地质条件;⑤土的类别。
3、漂石土、巨粒土、卵石土、砾类土、粗粒土路基土的分类:沙类土、粉质土、细粒土、粘质土、有机质土、黄土、特殊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质土4、公路的自然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 II区:东部温润季冻区 III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 IV区:东南湿热区 V区:西南潮暖区 VI区:西北干旱区 VII区:青藏高寒区5、路基的干湿类型及判断方法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判断方法:平均稠度法、临界高度法6、路拱:为了保证路表面的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形或抛物线形的路拱。
7、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面层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耐磨,不透水,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有足够的水稳定性,有较好的平整度。
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扩散基层传下来的车辆荷载,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8、路面的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9、路基工作区:指在路基某一深度Za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范围a内的路基。
10、评价土基承载能力的标准(参数与指标)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CBR)11、路基的主要病害有哪些①路基沉陷②边坡滑塌③碎落和崩塌④路基沿山坡滑动⑤不良的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12、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复习资料1、路基路面的特点①承载能力(强度与刚度);②稳定性;③耐久性(寿命);④表面平整度(舒适性,表面特性);⑤表面抗滑性能(安全性,表面特性)。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①地理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④水文和水地质条件;⑤土的类别。
3、漂石土、巨粒土、卵石土、砾类土、粗粒土路基土的分类:沙类土、粉质土、细粒土、粘质土、有机质土、黄土、特殊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质土4、公路的自然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 II区:东部温润季冻区 III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IV区:东南湿热区 V区:西南潮暖区VI区:西北干旱区VII区:青藏高寒区5、路基的干湿类型及判断方法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判断方法:平均稠度法、临界高度法6、路拱:为了保证路表面的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形或抛物线形的路拱。
7、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面层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耐磨,不透水,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有足够的水稳定性,有较好的平整度。
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扩散基层传下来的车辆荷载,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8、路面的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9、路基工作区:指在路基某一深度Z 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 a范围内的路基。
10、评价土基承载能力的标准(参数与指标)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CBR)11、路基的主要病害有哪些①路基沉陷②边坡滑塌③碎落和崩塌④路基沿山坡滑动⑤不良的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12、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重点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重点第一章1、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①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强度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部位的各种应力;足够的刚度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部位的各种应变)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降水、气温环境变化等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③耐久性好(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与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下的性能变化特性)④表面平整度好(表面平整度指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和行车安全、舒适性有关)⑤路面抗滑性能好。
2.路面横断面形式:槽式横断面(按照行车道及硬路肩设计宽度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形成浅槽,在槽内铺筑路面)、全铺式横断面(在路基全部宽度内铺筑路面)。
3.路拱横坡度的形式:直线形、抛物线形。
4.面层的要求有哪些?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以抵抗垂直应力,较高的抗变形能力以抵抗剪切作用,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5.面层材料及特点?①②坡。
③粗粒土包括砾类土和砂类土。
级配良好的砾类土密实程度好,强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可用于填筑路堤的基层和底基层;砂土无塑性,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强度和稳定性较好,但粘结性小,压实困难;砂性土级配适宜,强度稳定性均满足要求,是最理想的路基填料。
④细粒土中,粉性土毛细作用强烈,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容易造成冻胀翻浆等病害,是最差的筑路材料;粘性土有较大的可塑性,保持水分的能力很强,修筑路基时应充分压实并做好排水设施。
⑤特殊土不能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
2. 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过湿的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
确定路基干湿类型的方法:(已建公路)按不利季节路曹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确定。
(新建公路)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3.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az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aB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5-1/10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1、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①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强度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部位的各种应力;足够的刚度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部位的各种应变)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降水、气温环境变化等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③耐久性好(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与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下的性能变化特性)④表面平整度好(表面平整度指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和行车安全、舒适性有关)⑤路面抗滑性能好。
2.路面横断面形式:槽式横断面(按照行车道及硬路肩设计宽度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形成浅槽,在槽内铺筑路面)、全铺式横断面(在路基全部宽度内铺筑路面)。
3.路拱横坡度的形式:直线形、抛物线形。
4.面层的要求有哪些?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以抵抗垂直应力,较高的抗变形能力以抵抗剪切作用,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5.面层材料及特点?①水泥混凝土:强度高,相对于其他路面材料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较好。
②沥青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作为路面材料,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噪声低、维修简单。
③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相较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强度和刚度较差,作为路面材料修筑的路面使用寿命短,但造价较低。
④砂石材料:强度和刚度较差,作为路面材料修筑的路面易扬尘,仅能适应较小交通量。
初期建设投资低,但后期维修工作量较大。
6.二级区划:二级区的划分因区而异,将一级区划指标具体化或加以补充,分为6个等级,主要指标是潮湿系数K(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第二章1.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①巨粒土包括漂石和卵石,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良好的路基填筑材料,也可用于砌筑边坡。
②粗粒土包括砾类土和砂类土。
级配良好的砾类土密实程度好,强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可用于填筑路堤的基层和底基层;砂土无塑性,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强度和稳定性较好,但粘结性小,压实困难;砂性土级配适宜,强度稳定性均满足要求,是最理想的路基填料。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要点

1.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
2.路床:是指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3.路槽:指的是为铺筑路面,在路基上按照设计要求修筑的浅槽。
分挖槽、培槽、半挖半培槽三种形式。
4.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部分,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包括硬路肩和土路肩,硬路肩部分可作为临时停车带。
5.影响路基的主要因素: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②.水文与气候条件;③.路基设计;④.路基施工;⑤.养护措施。
6.对路基的基本要求:①.符合规定要求;②.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③.具有足够的强度;④.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7.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指在车辆和自然因素作用下,路基整体不致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破坏的性能。
8.路基的强度:指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抵抗变形与破坏的能力。
9.路基的水温稳定性:石质路基在水和温度的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能力,包括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10.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11.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质土为不良的建筑材料。
12.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13.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方法:①.平均稠度划分法;②.根据临界高度判断。
14.路基临界高度是指在不利季节当路基处于某种干湿状态时,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15.路基填土高度指路肩边缘距原地面的高度。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指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距原地面的最小高度。
16.路基承受着路基路面重力和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
17.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18.路基土的强度指标:1.路基土承载能力:①.路基土回弹模量;②.加州承载比;③.地基反应模量K0;2.抗剪强度指标19.文克勒地基:该力学模型假设地基上任一点的反力与该点的挠度成正比,而与其他点无关,即路基土相当于由互不联系的弹簧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3、4种结构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路基稳定性
4、表面平整度:是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因素
5、公路自然区划: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全年不冻
6、七大区:1~7北部多年冻土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东南湿热区,西南潮暖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第二章
1、砂类土最优,黏质土次之,粉质土是不良材料
2、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Za处,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z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B之比大于0.1的范围称为路基工作区
3、路基的水温状况:湿度与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称为路基的水温状况
4、路基模量参数及路及材料CBR要求
第三章
1、路基平衡湿度状况:路基平衡湿度(用饱和度表示)状况可依据路基的湿度来源分为潮湿,中湿,干燥三类
2、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路堤,路堑,填挖结合三种类型
3、路基附属设施: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坪,错车道
取土坑与弃土堆:条件,位置
平坦地区:沿路两侧设置取土坑
河水淹没地段的桥头引道近旁:一般不设,距河流中水位边界10M以外
废方一般选择路旁低洼地,弃土堆一般设在路基下方
碎落台设于土质或石质土的挖方边坡坡脚处
4、路基边坡塌方分为:剥落,碎落,滑塌,崩塌,坍塌。
滑塌危害最大
5、稳定系数K:下滑力T与抗滑力R,取两者之比,K=R/T
6、沙类土路基边坡渗水性强,黏性差,边坡稳定靠其内摩擦力,失稳土体的滑动面近似直线形态,当黏聚力为零时,滑动面为直线
7、水位变化对路堤的影响:对路基边坡最不利的状况是路堤内的水向边坡外渗流,若果落水迅猛,渗透流速高,坡降大,易带出路堤内的细土粒,动水压力使边坡失稳
8、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施: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必要时还有渡槽
9、路基地下排水设备:盲沟,渗沟,渗水隧洞,渗井
第四章
1、坡面防护目的: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2、植物防护: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网格固定撒种
3、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向外移动时,土压力减少,直到墙后土体沿破裂面下滑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墙背的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墙向土体挤压运动,土压力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体对墙的抗力
静止土压力:墙在原来位置不动,土压力介于两者之间
4、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榫基础
5、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展宽墙趾,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第五章
1、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内:土质和湿度,外:压实功能(机械性能,压实遍数与速度,土层厚度)及压实时的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选择题)
2、压实度K:工地实测干重度γ与室内即时实验干重度的比值
第六章
1、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受什么影响(判断)
轮胎的内压力,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状,轮载的大小
2、、运动车辆给道路施加垂直静压力,还有水平力,振动力,这些动力具有瞬时性的特征
3、标准轴载: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双轮组轴载为设计轴载
4、疲劳破坏是指材料在低于其强度极限的循环加载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
第七章
1、基层材料根据组成特征来区分:
半刚性基层:无结合料的碎石类材料(级配碎石)
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土)
采用沥青(有机)结合料稳定的基层(沥青稳定碎石)
2、碎石作为基层应用时,会涉及多种碎石混合料概念
如:级配碎石,填隙碎石,水结碎石,为筛分碎石,石屑(选择)
3、石料筛分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让破碎后石料通过最大一档筛孔的筛(假定筛孔尺寸为D),筛余石料的颗粒尺寸较大,需要返料送入破碎机重新破碎
第二阶段:过筛碎石依次通过几档尺寸递减的筛,筛孔尺寸处于d~D之间,从而获得不同
规格的碎石
第三阶段:过筛后的碎石在最小一档筛孔尺寸为d的筛上过筛
4、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机理:石灰与土发生的四个物理反应
离子交换作用,结晶硬化作用(前两个是形成早期强度原因)
火山灰作用,碳酸化作用(后期原因)
5、石灰剂量:是指石灰干重占干土重的百分率
6、公路上常用的工业废渣: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和煤渣,钢铁厂的高炉渣和钢渣,化肥厂的电石渣,煤矿的煤矸石
7、石灰粉煤灰基层简称二灰基层
第八章
1、沥青路面概念: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所组成的路面
沥青路面常见的损坏现象:裂缝(横向,纵向,网状裂缝),车辙,松散,剥落,表面磨光
2、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
3、轮辙试验:一种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形成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
第九章
1、混凝土路面优缺点
优:(1)强度高,(2)稳定性好(3)耐久性好(4)有利于夜间行车
缺:(1)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2)有接缝(3)开放交通较迟(4)修复困难
2、沥青路面优缺点
优:(1)足够的力学强度(2)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5)不扬尘
(3)与汽车轮胎的附着力较好(4)有良好的减振性(6)维修养护简单
缺:(1)温度稳定性差(2)耐水性差(3)耐老化性差(4)平整度的保持性差
3、水泥混凝土路面分类:普通水泥/钢筋/连续配筋/钢纤维/复合式/碾压式/贫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预制块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
4、两种补强钢筋:(1)边缘钢筋(2)角隅钢筋
5、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破坏:裂缝,板边缘和角隅的损坏,接缝的损坏,板面磨合和错台。
此外还有修补类损坏:断裂,接缝碎裂,拱起,错台,唧泥和冲刷,板面起皮和剥落,坑槽和孔洞,麻面和露骨,松散,磨光,填缝料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