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200530期末考试复习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期末考试历年试题

2005级本科试题(A卷)一、单选1、风热感冒的治法是()A辛温发汗 B辛凉解表 C解表达郁 D扶正解表2、感冒的主要病因是()A燥邪 B寒邪 C热邪 D风邪3、治疗风燥咳嗽的主方是()A麻杏石甘汤 B桑杏汤 C三拗汤合止嗽散 D泻白散4、导致哮病的主要病理因素()A气滞 B素痰 C血瘀 D疫毒5、治疗热哮的主要病理因素是()A麻杏石甘汤 B定喘汤 C平喘固本汤 D大青龙汤6、噎膈病位在()A胃 B食道 C脾 D肝7、外感风寒头痛宜用()A桑菊饮 B桑杏汤 C川芎茶调散 D芎芷石膏汤8、治疗郁证肝气郁结型的首选方剂是()A半夏厚朴汤 B丹栀逍遥散 C柴胡舒肝散 D左金丸9、补中益气汤适合于内伤发热的何种证型()A气虚发热 B血瘀发热 C湿郁发热 D气郁发热10、治疗湿热痢的首选方剂是()A不换金正气散 B驻车丸 C芍药汤 D连理汤11、在消渴发病中,哪脏病变为关键()A肺 B胃 C肾 D脾12、瘀血停胃型胃痛治疗采用的方剂是()A保和丸 B良附丸 C失笑散 D一贯煎13、泄泻的病机关键是()A风 B寒 C湿 D热14、治疗颤证风阳内动型的首选方剂是()A天麻钩藤饮 B大定风珠 C三甲复脉汤 D羚角钩藤汤15、腹痛兼见大便粘滞、苔黄腻、脉弦数者,应辩证为()A气机郁滞 B饮食停滞 C寒邪内阻 D湿热积滞16、治疗痉证阳明热盛型的首选方剂是()A 羚角钩藤汤 B白虎汤 C葛根汤 D清营汤17、头痛如刺,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形瘦神疲,舌质紫暗有淤斑,脉沉细而涩。
宜用()A通窍活血汤 B圣愈汤 C八珍汤 D四物汤18、痿证与痹症鉴别的关键症状是有否()A 麻木 B酸楚 C疼痛 D肢困19、黄疸形成的关键因素是()A 毒 B寒 C湿 D热20、一病人症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当选下列何方治疗()A 渗湿汤 B独活寄生汤 C身痛逐瘀汤 D四妙丸二、多选1、虚喘治在肺肾,针对脏腑的病机,课采用下列哪些治法()A 补肺益气B 纳肾C 温阳D 养阴E 固脱2、眩晕的发生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外感风邪 B忧思恼怒 C饥饱失宣 D劳倦过度 E 失血外伤3、下列哪些方剂可用于肾虚泄泻的治疗()A 四神丸 B桃花汤 C痛泻药方 D参苓白术散 E金匮肾气丸4、治疗鼓胀肺肾阳虚证最佳选方有()A 实脾饮 B右归丸 C五苓散 D父子理中汤 E济生肾气丸5、《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包括()A 补气 B降气 C 行气 D补肝 E 行血6、癃闭脾肾两亏证,可选用下列哪些方剂治疗()A春泽汤 B 滋肾通关丸 C 补中益气汤 D香茸丸E 济生肾气丸7、真心痛的临床表现包括()A心胸猝然剧痛 B 持续时间较长 C 含硝酸甘油后立即缓解 D 四肢厥冷 E 冷汗淋漓8、消渴后期课出现的并发症()A 耳聋B 雀目C 疮疖、痈疽D 中风偏瘫E 水肿9、鼓胀神昏课用下列何方治疗()A至宝丹 B 苏合香丸 C 安宫牛黄丸 D 紫雪丹 E 玉枢丹10、归脾汤治疗的病证有()A脾不统血的尿血B脾胃虚寒的便血 C气虚血溢的吐血D气血亏虚的鼻衄 E气不摄血的肌衄三、填空1、肺痈的病理属性为_____2、肺痨的主要治法____3、肺胀的病理因素____4、胸痹的主要病机是____5、患者症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最新内经考试复习题选

内经考试复习题选一、选择题A1 型题(单选题,每题有一个合适选项)1. 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家之宗”的医学著作是:A.《本草纲目》B.《金匮要略》C.《黄帝内经》D.《伤寒论》E.《温病条辨》2.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A.战国时代B.明清时代C.黄帝时代D.秦汉时代E.西汉中后期3. 《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B.《伤寒杂病论》C.《甲乙经》D.《汉书•艺文志》E.《隋志》4. 最早注释《素问》的作者是:A.全元起B.杨上善C.张景岳D.王冰E.张志聪5. 历代医家保存整理《素问》功劳最大的当推:A.南朝全元起B.西汉李柱国C.明代张景岳D.隋朝杨上善E.唐代王冰6.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A.李柱国的校勘本B.林亿等的校正本C.史崧校正家藏本D.马莳的通注本E.张志聪的集注本7.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A.杨上善撰注本B.李柱国的校勘本C.全元起的注本D.《素问识》E.林亿等的校本8. 下述各种哲学思想中,对形成《内经》理论体系影响最大的是:A.兵家B.墨家C.道家D.名家E.法家9. 下述道家理论对《内经》影响最大的是:A.“道”是道路B.道法自然C.阴阳备物,变化乃生D.道贵常存E.道无鬼神10.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的目的是:A.顺天守时B.志闲而少欲C.把握阴阳D.尽终其天年E.去世离俗1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调养神志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必须:A.德全不危B.食饮有节C.节制嗜欲D.形劳而不倦E.法于阴阳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肝气衰”的病理表现是:A.筋脉不利B.筋骨痿软C.筋脉横解D.筋屈不得伸E.筋不能动13.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五脏皆衰”的病理表现是:A.天癸尽B.气血衰少C.精少D.阳气虚衰E.阴气衰14.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是:A.春夏养阳B.秋冬养阳C.法于阴阳D.服天气E.去世离俗15.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真气”是指:A.宗气B.肾气C.营气D.正气E.卫气16.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天癸”,其合理解释是:A.肾精B.肾水C.肾气D.月经E.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17.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地道不通”是指:A.小便不通B.六腑气机不通C.大便不通D.月经闭止E.三焦气道闭塞18.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地道不通”的原因是:A.三阳脉衰于下B.阳明脉衰C.天癸竭D.肝气衰E.阳气衰竭于上19.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20. 《素问•上古天真论》“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见于:A.男子六八B.女子七七C.男子五八D.女子五七E.女子六七21.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外貌特征是:A.面皆焦,发始白B.面始焦,发始堕C.面焦,发鬓颁白D.发鬓颁白,身体重E.发长极,身体盛壮22.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是指:A.主水液的蒸腾气化B.主天癸C.主藏精D.主水道通调E.主骨生髓23.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是:A.心气B.肝气C.脾气D.肾气E.肺气24.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的“生气”是指:A.营卫之气B.呼吸之气C.生命之气D.肾中精气E.水谷精气25. 《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A.无味与五脏之关系B.阴精与阳气的关系C.四时与五脏的关系D.阳气的重要性E.阴精的重要性26.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阴气充沛B.阳气强盛C.阴阳俱盛D.阴气平顺E.阳气固密27.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阴阳失调D.阴阳俱衰E.阳强不能密28.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A.阴精阳气的平衡协调B.阴精阳气的对立消长C.阴精阳气的相互转化D.阴精阳气的相互制约E.阴精阳气的互根互用29. 《素问•生气通天论》谓“精神乃治”的关键是:A.真气从之B.正气存内C.阳气固密D.独立神守E.阴平阳秘30.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A.神B.精C.真气D.气血E.阴阳31.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阴虚阳亢D.阳虚阴胜E.阴阳离决3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A.清气在下,浊气在上B.清气在上,浊气在下C.寒热格拒,清浊相干D.阳胜则热,阴胜则寒E.寒极生热,热极生寒3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阴阳互根的主要经文是:A.阴阳者,天地之道也B.阳化气,阴成形C.阳生阴长,阳杀阴藏D.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E.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3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气血D.正气E.阴阳3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主要说明了:A.阴阳的消长关系B.阴阳的升降运动C.阴阳的对立关系D.天地的阴阳属性E.阴阳的互根和转化3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征兆”的是:A.左右B.上下C.水火D.血气E.内外3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的功能是:A.宣散发表B.助阳发热C.涌泄邪气D.通利小便E.补益精血3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先肿后痛者”的原因是:A.寒伤形B.热伤气C.气伤形D.形伤气E.湿伤形3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热邪的致病特点是:A.热伤气B.热伤血C.热伤神D.热伤心E.热伤形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寒邪的致病特点是:A.寒伤神B.寒伤肉C.寒伤血D.寒伤筋E.寒伤肾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湿邪的致病特点是:A.湿伤筋B.湿伤肉C.湿伤骨D.湿伤气E.湿伤肾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风邪的致病特点是:A.风伤筋B.风伤肉C.风伤皮D.风伤气E.风伤骨4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精不足者”的治法是:A.补之以气B.温之以气C.补之以形D.补之以味E.补之以精4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形不足者”的治法是:A.补之以气B.温之以气C.补之以形D.补之以味E.补之以精45. 下述哪一条是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的错误引用:A.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B.审清浊而知病浅深C.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D.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E.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46. 下述哪一条是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的错误引用:A.气虚者宜掣引之B.血实宜攻之C.其实者,散而泻之D.中满者,泻之于内E.阴病治阳4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之不足,温之以气”所主治的病证是:A.阴虚阳亢B.肾精亏虚C.阴血亏虚D.阳气虚衰E.肺气虚弱48.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的“藏象”,其正确的解释是:A.五脏的生理功能B.五脏的形象C.六腑的生理功能D.六腑的形象E.脏居于内,象应于外49. 《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肝为:A.神之变B.魄之处C.魂之居D.营之居E.精之处50.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十一脏的生理功能取决于:A.肝B.心C.脾D.肾E.胆51.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2.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3.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4.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5.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6.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7.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8.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9.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60.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61.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2.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3.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4.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5.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6.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心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7.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肺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8.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9.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70.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71.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具有“生血气”功能的脏腑是:A.心B.脾C.肝D.胃E.中焦72.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基本功能是:A.象于地B.属阴C.藏而不写D.满而不能实E.藏精气而不写也73. 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基本功能是:A.天气之所生B.属阳C.写而不藏D.实而不能满E.传化物而不藏74.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生理特点是:A.天气之所生B.实而不能满C.写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E.藏精气而不写也75. 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生理特点是:A.象于地B.藏而不写C.实而不能满D.受五脏的浊气E.传化物而不藏76. 《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A.五脏内藏五志B.五脏内藏气血C.五脏内守中气D.五脏内藏精气神E.五脏内藏魂魄77.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水泉不止”指:A.小便失禁B.小便不利C.汗出淋漓D.口渴欲饮E.呕吐不止7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腰为何脏之腑:A.肝B.心C.脾D.肾E.肺79.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何者为血之府:A.心B.脉C.经络D.肝E.脾80.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81.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细脉说明病人:A.心痛B.烦心C.气病D.气少E.血少82.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长脉说明:A.气衰B.气虚C.气盛D.气治E.气滞83.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代脉说明病人:A.气衰B.气盛C.气滞D.气陷E.气脱84.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烦心”之症应见何脉:A.数B.弱C.细D.大E.洪85.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病进”者可见何脉:A.数B.弱C.细D.大E.洪86.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涩”脉所主的病证是:A.头痛B.胃痛C.心痛D.心烦E.腹胀87.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之脉所主的病证是:A.喘满气高B.胸胁满闷C.胸脘痞痛D.胸腹胀满E.脘腹胀满8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盛之脉所主的病证是:A.喘满气逆B.胁肋胀痛C.小便不利D.大便秘结E.腹部胀满89. 《素问•经脉别论》“浊气归心”的含义是:A.邪毒归心B.热陷心包C.痰浊蒙闭心窍D.心血瘀阻E.水谷精微注入心脉90.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A.脾气主升B.脾统血C.脾主运化水湿D.脾为胃转输水谷精气E.脾属土治中央91.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不用的病理是:A.胃病不能受纳水谷B.脾不主时C.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D.脾不统血E.脾为湿困92.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但必因于:A.肺B.心C.脾D.肝E.肾93.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产生的症状是:A.身热B.不得卧C.四肢不用D.腹满E.喘逆94. 《素问•热论》把寒邪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称为:A.中风B.伤寒C.湿温D.热病E.温病95.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之类也。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期末考试复习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类型属于A. 甾体皂苷元B. 五环三萜类C. 乙型强心苷元D. 呋甾烷型皂苷元参考答案: B2. (1分)氧化苦参碱水溶性大的原因是A. 具有内酰胺结构B. 具有N-O配位键C. 含有2个N原子D. 具有双稠哌啶结构参考答案: B3. (1分)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A. 连续回流法B. 加热回流法C. 透析法D. 浸渍法参考答案: A4. (1分)强心苷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A. 较大B. 很大C. 极小D. 无差异参考答案: C5. (1分)Vitali反应呈阴性的是()A. 莨菪碱B. 樟柳碱C. 东莨菪碱D. 山莨菪碱参考答案: B6. (1分)胆固醇沉淀法适合于分离A. 蒽醌苷B. 香豆素苷C. 黄酮苷D. 皂苷参考答案: D7. (1分)下列溶剂极性最大的是A. 石油醚B. 丙酮C. 乙醚D. 乙酸乙酯参考答案: B8. (1分)中药的有效成分不适于用煎煮法提取的是A. 酯类B. 挥发油C. 甾醇D. 生物碱参考答案: B9. (1分)鉴别黄酮和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是A. 盐酸-镁粉反应B. 三氯化铁反应C. 四氢硼钠反应D. 异羟戊酸铁反应参考答案: C10. (1分)2-去氧糖常见于A. 黄酮苷B. 蒽醌苷C. 强心苷D. 三萜皂苷参考答案: C11.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应属于A. 单环氧木脂素B. 双环氧木脂素C. 环木脂素D. 环木脂內酯参考答案: A12. (1分)蒽酚是蒽酮的A. 差向异构体B. 消旋体C. 顺反异构体D. 互变异构体参考答案: D13. (1分)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类最好用A. 氯仿B. 正丁醇C. 乙酸乙酯D. 丙酮参考答案: B14. (1分)某生物碱的碱性强,则它的A. pKa大B. pKa小C. pKb大D. Ka大参考答案: A15. (1分)下列主要含有木脂素的中药有A. 人参B. 厚朴C. 柴胡D. 薄荷参考答案: B16. (1分)西地兰具有下列哪种活性A. 抗炎B. 抗菌C. 强心D. 降压参考答案: C17. (1分)三萜皂苷一般不具有的性质是A. 吸湿性B. 发泡性C. 溶血性D. 挥发性参考答案: D18. (1分)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A. 片剂B. 注射剂C. 颗粒剂参考答案: B19. (1分)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黄酮A. 3-OHB. 5-OHC. 7-OHD. 6-OH参考答案: C20. (1分)下列化合物显白色的是A. 芦丁B. 紫杉醇C. 大黄素D. 药根碱参考答案: B21. (1分)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A.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B.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C. 三氯醋酸反应D.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参考答案: D22. (1分)溶剂法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依据是A. 磷酸盐溶解度差B. 草酸盐溶解度差C. 硫酸盐溶解度差D. 游离碱溶解度差参考答案: B23. (1分)与2′-羟基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A. 二氢黄酮B. 花色素C. 黄酮醇D. 黄酮参考答案: A24. (1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颜色的主要原因是A. 交叉共轭体系B. pH值C. 酸性参考答案: A25.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应属于A. 简单香豆素B. 6,7-吡喃香豆素C. 6,7-呋喃香豆素D. 7,8-吡喃香豆素参考答案: B26. (1分)提取植物中对热不稳定的有效成分是A. 回流法B. 连续回流法C. 煎煮法D. 渗漉法参考答案: D27. (1分)用酸水提取生物碱时,一般采用A. 渗漉法B. 回流法C. 煎煮法D. 连续回流法参考答案: C28. (1分)下列皂苷中具有甜味的是A. 人参皂苷B. 甘草皂苷C. 薯蓣皂苷D. 柴胡皂苷参考答案: B29. (1分)醌类共有的反应是A. Borntrager’s反应B. Feigl反应C. Mg(Ac)2反应D. 三氯化铝反应参考答案: B30. (1分)下列化合物不具有升华性的是A. 龙脑B. 二氢愈创木脂酸C. 咖啡碱D. 烟碱参考答案: D31.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类型属于A. 甾体皂苷B. 呋甾烷型皂苷C. 四环三萜皂苷D. 螺甾烷型皂苷参考答案: C32.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应属于A. 二氢黄酮B. 二氢黄酮醇C. 异黄酮D. 查耳酮参考答案: A33. (1分)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中药成分是利用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A. 分配系数差异B. 酸碱性差异C. 极性差异D. 溶解度差异参考答案: A34. (1分)下列化合物属于A. 蒽酮类化合物B. 吖啶酮类生物碱C. 双苯吡酮类黄酮D. 蒽醌类化合物参考答案: B35. (1分)小檗碱盐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盐酸盐B. 硫酸盐C. 氢碘酸盐D. 磷酸盐参考答案: A36. (1分)卓酚酮类具有酸性,其酸性A. 比一般酚类弱B. 比一般羧酸强C. 介于两者之间D. 与羧酸一样参考答案: C37. (1分)下列化合物具旋光的是A. 黄酮B. 二氢黄酮C. 黄酮醇D. 查耳酮参考答案: B38. (1分)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的试剂是A. 无色亚甲蓝B. 5%盐酸水溶液C. 5%NaOH水溶液D. 甲醛参考答案: C39. (1分)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是A. 紫草素B. 丹参醌IIAC. 番泻苷AD. 大黄酸参考答案: B40. (1分)洋金花中主要生物碱的母核属于A. 异喹琳B. 吲哚C. 莨菪烷D. 喹诺里西啶参考答案: C41.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类型属于A. 螺甾烷醇类B. 四环三萜C. 异螺甾烷醇类D. 呋甾烷醇类参考答案: C42. (1分).Labat反应的作用基团是A. 亚甲二氧基B. 内酯环C. 芳环D. 酚羟基参考答案: A43. (1分)连续回流法所用的仪器名称是A. 水蒸气蒸馏器B. 薄膜蒸发器C. 液滴逆流色谱分配器D. 索氏提取器参考答案: D44. (1分)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A. 苯醌类B. 萘醌类C. 菲醌类D. 蒽醌类参考答案: C45. (1分)进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介质是A. 水B. 乙醇C. 碱水D. 酸水参考答案: D46. (1分)大多数具有香味的化合物是A. 黄酮苷元B. 蒽醌苷元C. 香豆素苷元D. 三萜苷元参考答案: C47. (1分)中药玄参、熟地黄显黑色的原因是含有A. 醌类B. 环烯醚萜苷C. 酚苷D. 皂苷参考答案: B48.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类型属于A. 羟基蒽醌B. 蒽酚C. 蒽酮D. 二蒽酮参考答案: A49. (1分)在提取中药中化学成分时,视为杂质或无效成分的是A. 黄酮B. 皂苷C. 挥发油D. 树脂参考答案: D50. (1分)下列化合物按结构类型属于A. 萜类生物碱B. 喹啉生物碱C. 异喹啉生物碱D. 吲哚生物碱参考答案: C51. (1分)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A. 蛋白质B. 黄酮苷C. 皂苷D. 生物碱参考答案: C52. (1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时常选择的超临界流体是A. 氯仿B. 甲苯C. 二氧化碳D. 乙烷参考答案: C53. (1分)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A. 分子较大,多为无定形粉末B. 有显著而强烈的甜味C. 对黏膜有刺激D. 振摇后产生泡沫参考答案: B二、多选题1. (1分)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有A. 空间效应B. 氢原子的杂化方式C. 诱导效应D. 共轭效应参考答案:A,B,C,D2. (1分)下列化合物属多糖的是A. 淀粉B. 树胶C. 果胶D. 麦芽糖参考答案:A,B,C3. (1分)下列中药中主要含有皂苷的是A. 当归B. 人参C. 红花D. 甘草E. 柴胡参考答案:B,D,E4. (1分)二氢黄酮水溶性较黄酮大的原因为A. 非平面分子B. 分子间排列不紧密C. C环半椅式D. 具有盐的通性参考答案:A,B,C5. (1分)挥发油组成成分有A. 环烯醚萜B. 脂肪族小分子C. 芳香族化合物D. 单萜E. 倍半萜参考答案:B,C,D,E6. (1分)可以分离槲皮素和芦丁的方法有A. 聚酰胺色谱B. 水/乙酸乙酯萃取C. 中性醋酸铅沉淀D. 硅胶柱色谱法E. 凝胶色谱参考答案:A,B,D,E7. (1分)下列能和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的是A. 延胡索乙素B. 伪麻黄碱C. 汉防己甲素D. 蛋白质参考答案:A,C,D8. (1分)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母核有A. 羊毛脂甾烷型B. 羽扇豆烷型C. 葫芦烷型D. 达玛烷型参考答案:A,C,D9. (1分)Feigl反应呈阳性的成分A. 苯醌B. 萘醌C. .菲醌D. 蒽醌参考答案:A,B,C,D10. (1分)分离七叶内酯和七叶苷的溶剂是A. 冷水B. 乙醇C. 乙醚D. 甲醇E. 酸水参考答案:A,C11. (1分)下列属于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方法的是A. 透析法B. 色谱法C. 渗漉法D. 分馏法E. 萃取法参考答案:A,B,D,E12. (1分)芦丁可发生下列哪些反应?A. 盐酸-镁粉反应B. 四氢硼钠反应C. 氨性氯化锶反应D. molish反应参考答案:A,C,D13. (1分)属于水溶性生物碱的是A. 叔胺类生物碱B. 季铵类生物碱C. 芳香胺类生物碱D. 伯胺类生物碱E. 生物碱氮氧化物参考答案:B,E14. (1分)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A. 蒸馏法B. 分馏法C. 低沸点乙醚浸提D. 压榨法参考答案:A,C,D15. (1分)下列分离方法中属于沉淀法的是A. 水提醇沉法B. 碱提酸沉法C. 盐析法D. 中性醋酸铅法参考答案:A,B,C,D16. (1分)从中药中提取原生苷的方法是A. 沸水提取B. 70%乙醇提取C. 取新鲜植物40℃发酵12小时D. 甲醇提取参考答案:A,B,D17. (1分)鉴别萘醌和小檗碱的反应有A. feigl反应B. 无色亚甲蓝试验C. 碘化铋钾沉淀反应D. 盐酸-镁粉反应E. 漂白粉反应参考答案:A,B,C,E18. (1分)下列化合物属于五环三萜的是A. 地高辛B. 人参皂苷Rg1C. 齐墩果酸D. 薯蓣皂苷E. 柴胡皂苷参考答案:C,E19. (1分)属于单萜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 参考答案:A,B,C,D20. (1分)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包括A. 水蒸汽蒸馏法B. 溶剂提取法C. 冷压法D. 油脂吸收法E.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参考答案:A,B,C,D,E21. (1分)可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的是A. 生物碱B. 黄酮C. 羟基蒽醌D. 强心苷参考答案:B,C22. (1分)下列中药含环烯醚萜成分A. 玄参B. 栀子C. 地黄D. 甘草E. 车前草参考答案:A,B,C,E23. (1分)下列中药中含有香豆素的是A. 五味子B. 白芷C. 秦皮D. 花椒E. 独活参考答案:B,C,D,E24. (1分)聚酰胺色谱法适用于分离A. 羟基蒽醌B. 黄酮C. 多糖D. 生物碱E. 氨基酸参考答案:A,B25. (1分)下列蒽醌的乙醚溶液,用5%碳酸钠萃取,可溶于碳酸钠层的是A. 1,8-二羟基蒽醌B. 1,3-二羟基蒽醌C. 1,3,5-三羟基蒽醌D. 1,8-二羟基-3-羧基蒽醌E. 1,4,6-三羟基蒽醌参考答案:B,C,D,E三、判断1. (1分)酸催化水解,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参考答案:正确2. (1分)游离蒽醌的致泻作用强于蒽醌苷。
《内经选读》复习资料

《内经选读》复习资料一、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绪论》 1.《内经》的成书年代?比较公认的是西汉中后期,非一时一人之作,是古代医家的论文集2.《内经》的注家、注本?(1)全元起——南朝齐梁人——《内经素问训解》内经最早的注本。
(2)杨上善——唐——《黄帝内经太素》对内经进行系统整理(3)王冰——唐——《黄帝内经素问》补录素问所缺第7卷,对素问全书系统详尽注释,对经旨颇有发挥,为后人注释内经的基础,改灵枢之名;(6)张介宾——明——《类经》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
其注释义理周祥,明白易懂。
分类注释完整没丢失。
3.医家之宗——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阴阳的含义及作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阳气的作用:①卫外的功能②保护阳精的功能③温养的功能2.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的含义清阳之气本应该上升,浊阴之气本应该下降,但现在清阳不升,久陷于下则飧泄出现清窍不利,耳目失聪,四肢倦怠,阴浊之气不降,停滞于中则䐜胀,出现腹胀,呕吐,小便不利,大便不通。
v3.三对“清阳”“浊阴”的含义是什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饮食所化之精微及吸入的自然之气,上升化布于头面七窍,以及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肝功能。
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其重浊沉降,尤其前后二阴排出清阳出发腠理,浊阴走五脏: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部分外行于腠理肌表,其浓稠部分内注于五脏,此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津液。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饮食物化生的精气,充养于四肢,气化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
名解: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昭著谓之明,神是阴阳作用的机理,明是阴阳作用的结果飧泄:完谷不化之泄泻,腹泻物中有不消化的食物。
嗔胀:胸膈胀满《素问.生气通天论》1.阳气有哪些作用?提出经文依据卫外功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保护阴精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期末考试复习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1分)血痹病的主要症状是A. 关节疼痛B. 肢体局部麻木C. 半身不遂D. 肢体疼痛E. 皮下紫斑参考答案: B2.(1分)校订《金匮要略方论》的人是A. 张仲景B. 王叔和C. 王洙D. 林亿E. 赵开美参考答案: D3.(1分)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A. 小建中汤B. 黄芪建中汤C. 酸枣仁汤D. 薯蓣丸E.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参考答案: C4.(1分)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治宜A. 栝蒌瞿麦丸B. 肾气丸C. 五苓散D. 甘姜苓术汤E. 茯苓戎盐汤参考答案: B5.(1分)咳嗽上气,饮热迫肺的主方是A. 越婢加半夏汤B. 小青龙加石膏汤C. 射干麻黄汤D. 皂角丸E. 厚朴麻黄汤参考答案: A6.(1分)桂枝芍药知母汤不包括下列哪种药物A. 生姜B. 麻黄C. 白术D. 附子E. 荆芥参考答案: E7.(1分)治疗虚热肺痿的代表方是A. 麦门冬汤B. 葶苈大枣泻肺汤C. 小青龙加石膏汤D. 甘草干姜汤E. 射干麻黄汤参考答案: A8.(1分)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的病机为A. 寒湿在表B. 风湿在表C. 风湿表气虚D. 风湿表阳虚E. 湿热内蕴参考答案: B9.(1分)薯蓣丸的功效是A. 扶正B. 祛邪C. 扶正祛邪并重D.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E. 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参考答案: D10.(1分)黄芪建中汤的病机为A. 肾阳虚衰B. 脾阳不足C. 中气虚衰D. 阴阳气血俱不足E. 脾肾两虚参考答案: D11.(1分)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治用A. 厚朴三物汤B. 厚朴大黄汤C. 厚朴七物汤D. 大承气汤E. 小承气汤参考答案: C12.(1分)下列何方应用了紫菀、款冬花两味温肺止咳化痰药物A. 厚朴麻黄汤B. 射干麻黄汤C. 泽漆汤D. 小青龙汤E. 皂荚丸参考答案: B13.(1分)虚劳里急,诸不足,治宜A. 小建中汤B. 黄芪桂枝五物汤C. 黄芪建中汤D. 八味肾气丸E. 酸枣仁汤参考答案: C14.(1分)寒实内结的腹满痛,当以A. 温药和之B. 温药下之C. 温药补之D. 温药散之E. 温药行之参考答案: B15.(1分)里实兼少阳证的心下满痛,宜选用A. 小承气汤B. 调胃承气汤C. 小柴胡汤D. 大柴胡汤E. 大黄附子汤参考答案: D16.(1分)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治用A. 小柴胡汤B. 甘麦大枣汤C. 奔豚汤D. 酸枣仁汤E. 桂枝加桂汤参考答案: C17.(1分)狐蜮病的基本病机是A. 外感寒湿B. 湿邪外侵C. 外感风热D. 湿热虫毒E. 瘀热内蕴参考答案: D18.(1分)大黄蟅虫丸治疗虚劳病的作用是A. 活血祛瘀B. 峻攻瘀血C. 养血补虚D. 祛瘀兼补虚E. 祛瘀兼化痰参考答案: D19.(1分)厚朴三物汤证的病机是A. 气滞里实B. 少阳阳明合病C. 腹满兼表证D. 寒实内结E. 水走肠间参考答案: A20.(1分)虚劳兼风气,易感冒,治疗宜用A.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B. 酸枣仁汤C. 薯蓣丸D. 大黄蟅虫丸E. 黄芪建中汤参考答案: C21.(1分)患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出,脉沉紧者,治用A. 瓜蒌薤白半夏汤B. 乌头赤石脂丸C. 薏苡附子散D. 薏苡附子败酱散E. 瓜蒌薤白白酒汤参考答案: B22.(1分)症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病机是A. 气血两虚B. 脾肾两虚C. 气阴两虚D. 阴阳两虚E. 心脾两虚参考答案: D23.(1分)附子粳米汤中不包括A. 半夏B. 人参C. 大枣D. 甘草E. 粳米参考答案: B24.(1分)“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治宜A. 桂枝加葛根汤B. 葛根汤C. 栝蒌桂枝汤D. 桂枝汤E. 麻黄汤参考答案: C25.(1分)虚寒性肺痿的代表方是A. 麦门冬汤B. 葶苈大枣泻肺汤C. 小青龙加石膏汤D. 甘草干姜汤E. 射干麻黄汤参考答案: D26.(1分)栝蒌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A. 桂枝汤加栝蒌B. 桂枝汤加栝蒌根C. 桂枝汤加栝蒌皮D. 栝蒌加桂枝E. 栝蒌汤加桂枝参考答案: B27.(1分)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治宜选用A. 小青龙汤B. 厚朴麻黄汤C. 小青龙加石膏汤D. 越婢加半夏汤E. 射干麻黄汤参考答案: E28.(1分)大建中汤中,除干姜、蜀椒、胶饴外,还包括A. 白术B. 茯苓C. 人参D. 黄芪E. 大枣参考答案: C29.(1分)百合病的病位在A. 心B. 胸膈C. 心肺D. 心肾E. 肺肾参考答案: C30.(1分)“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治用A. 甘草附子汤B. 麻黄加术汤C. 桂枝芍药知母汤D.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E. 乌头汤参考答案: C31.(1分)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机是A. 寒湿痹阻关节B. 风湿流注关节C. 急性寒湿疼痛D. 痰浊痹阻关节E. 痰瘀痹阻关节参考答案: B32.(1分)患者症见遗精滑精,少腹弦急,阴冷,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证属A. 阳虚B. 阴虚C. 阴阳两虚D. 气虚E. 血虚参考答案: C33.(1分)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治疗原则是A. 补益气血,疏散风邪B. 补益脾肾,解散表邪C. 调和营卫,祛风解表D. 补益心肺,疏散表邪E. 调补阴阳,行气活血参考答案: A34.(1分)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病机为A. 水饮射肺B. 痰浊壅肺C. 痰热壅肺D. 寒饮挟热E. 风寒袭肺参考答案: B35.(1分)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A. 麻杏苡甘汤B. 防己黄芪汤C. 桂枝附子汤D. 白术附子汤E. 甘草附子汤参考答案: B36.(1分)下列哪味虫类药不在大黄蟅虫丸中A. 蟅虫B. 虻虫C. 水蛭D. 蛴螬E. 蜈蚣参考答案: E37.(1分)服百合地黄汤后,大便如漆是A. 远血B. 近血C. 瘀血D. 地黄本色E. 百合本色参考答案: D38.(1分)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治用A. 甘草附子汤B. 麻黄加术汤C. 桂枝芍药知母汤D.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E. 乌头汤参考答案: E39.(1分)虚劳兼瘀血,两目暗黑,治疗宜用A.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B. 酸枣仁汤C. 薯蓣丸D. 大黄蟅虫丸E. 黄芪建中汤参考答案: D40.(1分)能体现胸痹、心痛基本病机的是A. 阳微阴弦B. 寸口关上微C. 尺中小紧D. 阴阳俱微E. 关上小紧数参考答案: A41.(1分)黄芪桂枝五物汤中何药用量最重A. 黄芪B. 芍药C. 桂枝D. 大枣E. 生姜参考答案: E42.(1分)葛根汤的组成是A. 麻黄汤加葛根B. 桂枝汤加葛根C. 桂枝汤加麻黄、葛根D. 桂枝汤加栝蒌根E. 麻黄汤加栝蒌根参考答案: C43.(1分)以下不属厚朴七物汤组成的是A. 甘草B. 芍药C. 枳实D. 大黄E. 生姜参考答案: B44.(1分)痉病的主脉是A. 脉浮而弦B. 脉浮而缓C. 脉沉而细D. 脉紧而弦E. 脉沉而缓参考答案: D45.(1分)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A. 虚劳B. 血痹C. 风湿D. 风水E. 历节参考答案: B46.(1分)《金匮要略》的理论核心是A. 阴阳五行学说B. 五运六气学说C. 四诊八纲学说D. 脏腑经络学说E. 六经辨证学说参考答案: D47.(1分)宋代在翰林院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的人是A. 张仲景B. 王叔和C. 王洙D. 林亿E. 赵开美参考答案: C48.(1分)病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者,谓之A. 脾约B. 肝着C. 肾著D. 胸痹E. 肺胀参考答案: B49.(1分)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胸痹A. 痰浊壅盛证B. 气滞痰凝证C. 胸痹急证D. 胸痹虚证E. 胸痹轻证参考答案: A50.(1分)射干麻黄汤所治病证的病机是A. 饮热迫肺B. 寒饮郁肺C. 痰浊壅肺D. 寒饮夹热E. 饮停胸肺参考答案: B二、多选题1.(1分)泻心汤的治疗作用是A. 苦寒清泄B. 凉血止血C. 清热利湿D. 降火止血E. 活血化瘀参考答案:A,D2.(1分)甘草附子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 午后潮热B. 汗出短气C. 不呕不渴D. 恶风不欲去衣E. 小便不利参考答案:B,D,E3.(1分)竹皮大丸的组成是A. 竹茹B. 石膏C. 桂枝D. 白薇E. 甘草参考答案:A,B,C,D,E4.(1分)湿病治疗不能用的治法为A. 微发汗B. 火攻C. 大汗D. 攻下E. 利小便参考答案:B,C,D5.(1分)半夏厚朴汤中还有何种药物A. 茯苓B. 陈皮C. 枳实D. 生姜E. 苏叶参考答案:A,D,E6.(1分)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二方共同的药物是A. 炮附子B. 麻黄C. 乌头D. 芍药E. 桂枝参考答案:B,D7.(1分)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有A. 干姜甘草B. 生姜大枣C. 芍药胶饴D. 桂枝炙甘草E. 桂枝黄芪参考答案:B,C,D8.(1分)百合病临床表现为A. 行为失常B. 心神不安C. 饮食失调D. 口苦尿赤E. 身形如和参考答案:A,B,C,D,E9.(1分)下瘀血汤的药物组成有A. 大黄B. 虻虫C. 芍药D. 桃仁E. 蟅虫参考答案:A,D,E10.(1分)生姜半夏汤的组成是A. 半夏B. 炮姜C. 生姜汁D. 姜皮E. 干姜参考答案:A,C11.(1分)泻心汤证的病机是A. 湿热蕴结B. 心火亢盛C. 水停心下D. 迫血妄行E. 水气凌心参考答案:B,D12.(1分)大黄牡丹汤中包括以下什么药物A. 桃仁B. 芒硝C. 甘草D. 薏苡仁E. 败酱草参考答案:A,B13.(1分)《金匮要略》所载妇人脏躁病的主要症状是A. 喜悲伤欲哭B. 常默默C. 数欠伸D.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E.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参考答案:A,C14.(1分)旋复花汤的药物组成包括A. 新绛B. 葱C. 姜D. 丹皮E. 甘草参考答案:A,B15.(1分)《金匮要略》所载狐蜮病的外治法有A. 甘草泻心汤B. 苦参汤C. 赤豆当归散D. 雄黄熏法E. 升麻鳖甲汤参考答案:B,D16.(1分)百合地黄汤的药物组成有A. 百合B. 干地黄C. 熟地黄D. 地黄汁E. 泉水参考答案:A,D,E17.(1分)木防己汤中,除木防己之外,还包括A. 石膏B. 滑石C. 人参D. 大枣E. 茯苓参考答案:A,C18.(1分)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组成包括A. 当归芍药B. 茯苓泽泻C. 地黄阿胶D. 白术E. 川芎参考答案:A,B,D,E19.(1分)服十枣汤,应注意A. 平旦温服B. 餐后小冷服C. 先煮肥大枣D. 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E. 得快下后,糜粥自养参考答案:A,C,D,E20.(1分)酸枣仁汤药物组成除酸枣仁外,还有A. 茯苓B. 知母C. 甘草D. 川芎E. 百合参考答案:A,B,C,D21.(1分)瓜蒌瞿麦丸的药物组成中,除瓜蒌、瞿麦外,还包括A. 山药B. 桂枝C. 炮附子D. 蜜E. 茯苓参考答案:A,C,D,E22.(1分)《金匮》提出疾病的预防方法有A. 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B. 保持五脏元真通畅C. 无犯王法,避免禽兽灾伤D. 房室勿令竭乏E.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参考答案:A,B,C,D,E23.(1分)甘遂半夏汤的药物组成中,除甘遂、半夏外,包括A. 大枣B. 芍药C. 茯苓D. 炙甘草E. 白术参考答案:B,D24.(1分)桂枝附子汤的药物组成为A. 桂枝白芍炮附子B. 桂枝炮附子C. 炙甘草生姜大枣D. 甘草大枣E. 生姜大枣参考答案:B,C25.(1分)《金匮》一书用肾气丸治疗的病证有A. 虚劳腰痛B. 男子消渴C. 脚气上入D. 妇人转胞E. 短气微饮参考答案:A,B,C,D,E三、判断1.(1分)薏苡附子散中的薏苡仁有除湿宣痹、缓急止痛之功。
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18级专升本中医妇科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医妇科学
交卷时间:2020-04-15 15:38:55
一、单选题
1.
(1分)
患者王某,女,27,近2月月经提前,23日一行,量多,色淡,质稀,伴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
A.血热型月经先期
B.阴虚型月经先期
C.气虚型月经先期
D.肾虚型月经先期
E.郁热型月经先期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中医妇科学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2.
(1分)湿热瘀阻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
A.清热化瘀
B.清热除湿
C.清热凉血
D.清热凉血,化瘀止痛
E.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中医妇科学
收起解析
答案E
解析
3.
(1分)堕胎、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称()
A.胎动不安
B.暗产
C.滑胎
D.胎漏
E.先兆流产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中医妇科学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
(1分)产后发热的治疗,主要应为()
A.清热解毒退热
B.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C.养血清热,祛风行血
D.补气血,祛邪毒
E.调气血,和营卫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中医妇科学
收起解析
答案E
解析
5.
(1分)患者带下色淡黄,质稀薄,无臭,绵绵不断,面色晄白,神疲乏力,便溏纳少,舌淡苔白,脉细缓,治疗首选方剂是()
A.易黄汤
B.完带汤
C.二妙散加泽泻、车前子
D.补中益气汤。
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专科-中医学针灸学(二)(专)期末考试复习题

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专科-中医学针灸学(二)(专)期末考试复习题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二)(专)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 (2分)中风半身别遂应选取的要紧经脉是()A. 手太阴肺经B. 脚太阴脾经C. 手脚阳明经D. 手脚阴经E. 任、督脉参考答案: C解析中风半身别遂属于痿证,“治痿独取阳明”,故取手脚阳明经治疗。
2. (2分)发病急,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应辨为()A. 风寒头痛B. 风热头痛C. 风湿头痛D. 痰湿头痛E. 以上均别是参考答案: C解析头痛依照症状,可先辨外感内伤,本题中症见发病急是外感头痛的特点,外感头痛可有风热、风寒、风湿三种证型,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是湿邪为病的特点,故可辨为风湿头痛。
而痰湿头痛尽管有湿邪,但此证属于内伤头痛,其病证特点为头痛昏蒙,脘腹痞满,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3. (2分)治疗斑秃的主穴是()A. 合谷、曲池、内庭、四白、大椎B. 大椎、曲池、膈俞、合谷C. 百会、风池、太渊、阿是穴、膈俞D. 百会、风池、膈俞、合谷E. 百会、大椎、风池、太渊参考答案: C解析斑秃的病位在毛发,与肝、肾关系紧密。
基本病机为精血亏虚或气滞血瘀,血别养发。
养血祛风,活血化瘀以督脉及患部阿是穴为主。
局部阿是穴可疏通患部气血,促新发生长;头为诸阳之会,百会为脚太阳与督脉之交会穴,配风池可疏散在表风邪;太渊为肺之原穴,“肺主皮毛”,膈俞为血会,二穴相配,补能益气养血,泻能活血化瘀。
4. (2分)下列腧穴治疗鼻衄应首选()A. 少商B. 鱼际C. 孔最D. 尺泽E. 侠白参考答案: 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腧穴的主治作用,少商是肺经的井穴,能够治疗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病证。
5. (2分)肺的募穴是()A. 云门B. 肺俞C. 中府D. 尺泽E. 膻中参考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肺的募穴,肺的募穴是中府,肺俞是背俞穴。
6. (2分)肾的募穴是()A. 期门B. 肺俞C. 中府D. 京门E. 膻中参考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特定穴,期门是肝的募穴,肺俞是肺的背俞穴,中府是肺的募穴,京门是肾的募穴,膻中是八会穴中的气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1.(1分)据《灵枢·水胀》所论,“色苍黄,腹筋起”的症状属()。
A. 水胀
B. 肤胀
C. 鼓胀
D. 肠覃
参考答案: C
2.(1分)《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说明了阴阳的()
A. 对立制约
B. 相互转化
C. 无限可分
D. 互根互用
参考答案: C
3.(1分)《素问·六节藏象论》称“罢极之本”的脏是()。
A. 肾
B. 肝
C. 肺
D. 胆
参考答案: B
4.(1分)《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被称作是“魂之居”的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肾
参考答案: B
5.(1分)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精明之府”是指()。
A. 头
B. 脑
C. 心
D. 胸
参考答案: A
6.(1分)《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之“两虚”是指()
A. 虚邪与正虚
B. 气虚与血虚
C. 虚邪与虚风
D. 阴虚与阳虚
参考答案: A
7.(1分)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参考答案: A
8.(1分)《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
A. 阴阳
B. 寒热
C. 虚实
D. 气血
参考答案: C
9.(1分)《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A. 阴气
B. 阳气
C. 阴阳之气
D. 卫气
参考答案: B
10.(1分)《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恬惔虚无”的含义是指()
A. 思想安闲,心无杂念
B. 精神充沛
C. 面部安详
D. 身体放松
参考答案: B
11.(1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A. 病因
B. 病机
C. 正气
D. 阴阳
参考答案: D
12.(1分)《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审察(),无失气宜”
A. 病因
B. 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