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录

女 广东省中医院病理科 男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男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女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剂科 女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女 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注册临床部 女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男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药剂科 男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男 女 男 男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药系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药系
是否 博导 教授 是 教授 是 教授 是 教授 否 教授 是 教授 是 教授 是 教授 是 教授 是 教授 否 教授 否 教授 否 副教授 否 教授 否 教授 否 副教授 否 教授 是 教授 否 教授 是 教授 否 教授 否 教授 否 主任医师 是 副教授 否 副教授 否 教授 是 教授 是 教授 否 教授 否 副教授 否 教授 是 教授 否 副教授 否 教授 否 职称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研究员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研究员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是
学院 代码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中医文献研究 所 中医文献研究 所 中医文献研究 所 中医文献研究 所 中医文献研究 所
细胞衰老与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10:38:22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410.1814.002◇综 述◇细胞衰老与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任正肖,张颖颖,车 萍,李紫薇,朱庆均(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355)收稿日期:2023-12-10,修回日期:2024-02-05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ZR2020MH384);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No2020CXGC010505)作者简介:任正肖(1989-),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呼吸系统药理学,E mail:1039406043@qq.com;朱庆均(1971-),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呼吸系统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zhuqingjuncn@hotmail.comdoi:10.12360/CPB202206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4-0601-05中国图书分类号:R 05;R329 24;R339 38;R563;R563 130 5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它的特点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在肺间质中沉积,导致呼吸衰竭。
我们对IPF的病理生物学的理解仍然不完整;然而,人们普遍认为,衰老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和分泌衰老相关的表型(senescence associatedsecretoryphenotype,SASP)为特征,导致衰老细胞不断累积和炎症发生。
细胞衰老与IPF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该文主要探讨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不足及细胞凋亡抵抗等细胞衰老相关的各种诱发因素在IP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用于治疗IPF疾病的抗衰老药物,为将来治疗IPF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
传承中医经典 守正创新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传承中医经典 守正创新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团队)始建于 2018 年,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 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成立,现有成员 18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6 人,副高级职称 10 人,博士 17 人,硕士 1 人(图 1)。 团队带头人王世军教授为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8 年成为“泰山学者” 岗位特聘教授,2015 年遴选进入“泰山学者工程”二期建设;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微循环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会实验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副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图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部分成员 在科研工作中,团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传承中医经典、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为使命,注重从中医传统
经典中发掘活力源泉和发展动力。 自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 9 项,“973”课题 1 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多。 共 发 表 论 文 150 余 篇 ,其 中 以 第 一 作 者 或 者通信作者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出版 专著 2 部,主编及副主编教材 5 部。 申请 发明专利 21 项,其中国内专利 20 项,国 际专利 1 项;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其中国 内发明专利 3 项,国际发明专利 1 项;获 得软件著作权 13 项。 共获得国家级奖励 2 项,厅局级奖励 2 项。 团队在中医证候 模型、中药药性、中医经典名方、平台建 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图 2)。 1 构建中医病证模型与评价体系,为中 医药科研提供研究载体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二○一○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二○○九年九月学校概况山东中医药大学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省属重点高校,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药科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6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中医内科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 4个、重点建设专科4个,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另外,有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等23个。
铁道部重点专科6个。
近3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7年在省属高校中首次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承担“973”项目课题2项,牵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
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现有博士生导师78人,硕士生导师311人。
有国医大师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人,1个团队入选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
“功能齐全、数字化、园林化、现代化、有特色”的新校区办学条件优越,总占地1829亩,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81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8万册、电子图书47万册,有配置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5.07•【字号】鲁卫科教国合发[2010]5号•【施行日期】2010.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鲁卫科教国合发〔2010〕5号)各市卫生局,厅直各单位,高等医学院校及附院,省医科院及所属单位:近年来,全省广大卫生科技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强医”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经各单位推荐,我厅决定授予济南市卫生局科技教育与外事处等45个单位“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杨东华等100名同志“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名单见附件)。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勇攀新的高峰,再创新的业绩。
全省卫生系统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要以先进为榜样,继续发扬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卫生科技教育工作水平,为促进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实现卫生强省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1.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2.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名单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附件1: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济南市卫生局科技教育与外事处济南市中心医院青岛市卫生局科技教育与外事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淄博市卫生局淄博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枣庄市立医院东营市卫生局人事教育科烟台市卫生局医政科潍坊市卫生学校济宁市卫生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泰安市卫生局威海市文登整骨医院教育科日照市卫生学校莱芜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德州市卫生局医政科聊城市卫生局医政科滨州市人民医院科教科菏泽市立医院科教科山东省立医院科教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科教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教科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炮制研究室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科教科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与科研处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科研师资科山东大学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科研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科研部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医学院科研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科泰山医学院科研处滨州医学院科研处济宁医学院科研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附件2: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名单杨东华济南市卫生局吕丽萍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李宗宝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刘金凤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于华凤济南市儿童医院李兵青岛市卫生局高岩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高汝钦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唐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李德爱青岛市市立医院卢艳丽淄博市卫生局陈进国淄博市第一医院崔艳国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赵淑芹枣庄市生殖医学中心周传骥滕州市卫生局孔庆福枣庄市医学会张岩东营市卫生局毛春华东营市正骨医院任广青东营市人民医院李树文烟台市卫生局董建芳烟台毓璜顶医院于国平烟台毓璜顶医院张光辉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严岱奕潍坊市卫生局李秀东寿光市卫生局杜怀玉潍坊市卫生局曾宪勇青州市卫生局王东菊济宁市卫生局王贵山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谢龙利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宋大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虹泰安市卫生局沈绍华泰安市中心医院赵乐祥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岳进勇威海市立医院李振光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张爱莉日照市人民医院张传秀日照市中医院任晓莱芜市中医医院韩爱红莱芜市人民医院张钦传临沂市卫生局尤润生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徐艳春临沂市中医医院罗云临沂市人民医院宋学谦德州市卫生局袁景艳德州市卫生局吕维德州市人民医院解金磊聊城市卫生局李光耀聊城市人民医院杨潇然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韩芳桂滨州市卫生局张景华滨州市人民医院潘增军滨州市中心医院李世新菏泽市卫生局姬艳萍菏泽市卫生局翟喜成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马强山东省卫生厅葛树建山东省立医院赵家军山东省立医院梁江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赵兴海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王维瑄山东省胸科医院张敬悬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周瑞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马吉祥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信业山东省血液中心赵渤年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边建朝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XXX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秦敬民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立玲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文诚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省直基地张钦德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王旭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闫和美山东省青岛疗养院聂庆喜山东卫生报刊社张运山东大学医学院曹秀玲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郭媛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韩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商庆新山东中医药大学彭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毕宏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伟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曹奕青岛大学医学院王岩青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李长贵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牟青杰潍坊医学院刘亚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孟庆建泰山医学院韩国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冯学斌滨州医学院陈强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朱荔芳济宁医学院靳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李胜山东省医科院邵华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张福仁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刘岩山东省卫生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史伟云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和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通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和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28•【字号】鲁政字[2008]233号•【施行日期】2008.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和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通报(鲁政字〔2008〕23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我省实施博士后制度20年来,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促进科技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我省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表彰在我省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和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省政府决定,对于浩等20名“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给予通报表彰;授予山东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5个集体“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授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5个单位“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给予通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各设站单位要以先进为榜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弘扬“拼搏、创新、攀登、奉献”精神,勇于进取,无私奉献,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1.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名单(20人)2.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名单(10个)山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附件1: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名单(20人)于浩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在站)尹凤福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海尔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毛玉泽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孙克己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刘世明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王旭春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兖矿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王炎涛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在站)栾世方威海海外学人高科技创新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分站博士后(在站)冯久田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郑轶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研究员,山东省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在站)石永奎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在站)XXX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刘一凡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张玉忠山东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山东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庞琦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刘战强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吴明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在站)杨日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宋金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俞志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附件2: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名单(10个)一、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信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兖矿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为提升我所服务社会的能力,引导人员积极承担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项目,规范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横向科研项目是指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与协作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带有商业行为的科研项目,以及由政府部门非常规申报渠道下达的科研项目。
项目申请书的承担单位中没有本单位署名的纵向科研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转拨本单位的子课题或协作课题,在科研绩效考评和职称评审时可按横向科研项目对待。
在职人员承担的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均应遵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研究所是横向科研项目组织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有:信息咨询、项目对接和洽谈、技术合同审查和登记、过程监督和协调、经费使用审核和监督、结题验收以及鉴定、报奖、成果登记和推广宣传等。
财务人员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三条横向科研项目立项应坚持诚信、互利、公正、自愿的原则,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得损害研究所声誉和利益。
第四条承担横向科研项目须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名义签订书面合同,按照《合同法》有关规定,事先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作各方必须具备履行合同的条件和能力。
第五条合同内容和条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名称。
2.项目内容、范围和要求。
3.履行合同的计划、进度、期限和方式。
4.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5.风险责任的承担。
6.验收标准和方法。
7.研究经费、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8.技术成果的归属和收益分成办法。
9.违约金的计算和支付。
10.解决争议的办法。
第六条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的签订程序为:1.项目主持人拟定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书,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填写。
2.将填写好的合同书报所领导审核后,按规定办理审核签字手续。
2023年中药学博士点院校汇总表

2023年中药学博士点院校汇总表随着我国特色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中药学专业的研究与教育也备受关注。
中药学博士点院校是培养具备系统的中药学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评台。
本文将对2023年中药学博士点院校进行汇总,以便广大学子和研究人员了解相关信息。
1.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乃至全球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中药学博士点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培养了不少中药学领域的杰出人才。
2. 我国中医科学院我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直属的全国性综合性研究与教育机构,中药学博士点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条件,为中药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学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在中药学研究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
4.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学科在中药材、中成药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培养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5.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博士点学科致力于中医中药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
6.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博士点学科在中药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7.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学科注重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学校在中药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
8.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学科注重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在中药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9.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博士点学科在中药学领域拥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为培养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0.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学科在中医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优势和学术特色,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中药学博士点院校在中药学研究与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处科研函〔2017〕48号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各学院:2018年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始申报。
本次申报为限额申报,我校名额为5项。
现有的省级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不再参与申报。
请各学院认真阅读申报条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师申报。
请于12月18日9:00前将《2018年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纸质版一式三份报行政楼201室,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zhengweigudada@,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刘江亭顾正位联系电话:89628772,89628775附件1: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条件附件2:2018年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3: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发〔2016〕4号)科研处2017年12月14日附件1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条件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全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申报工作的通知》(鲁卫中发展字〔2017〕11号)和《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鲁卫中综合发〔2016〕4号)相关精神要求执行。
一、专家条件1.省级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且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年以上;2.有丰富、独到的中医药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是学科带头人或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3.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中医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学术传承活动和培养后继人才工作。
我院已承担省级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不再参与申报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二、工作室团队及负责人条件1.工作室团队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等多学科工作人员组成,人员年龄、专业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规模适当;2.工作室负责人应该热爱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与名老中医药专家专业一致,并由该专家推荐认可,具备高级技术职称,在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时间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3.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应优先考虑省级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或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附件2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月日一、名中医药专家基本信息二、工作室基本情况三、审核意见附件3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鲁卫中综合发〔2016〕4号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委属(管)有关单位: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模式,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确定开展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现将《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11月15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加快培养一批名院、名科、名医,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确定开展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
一、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起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整理并推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逐步建立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共享平台,提供全省学习和讨论。
二、申报条件(一)专家条件1、省级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且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年以上;2、有丰富、独到的中医药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是学科带头人或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3、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中医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学术传承活动和培养后继人才工作。
(二)工作室团队及负责人条件1、工作室团队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等多学科工作人员组成,人员年龄、专业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规模适当;2、工作室负责人应该热爱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与名老中医药专家专业一致,并由该专家推荐认可,具备高级技术职称,在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3、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应优先考虑省级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或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三)工作室依托单位条件1、原则上应为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2、单位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项目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3、能够为全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安装单向玻璃、影像录制和同步传送系统;(2)名老中医示教观摩室,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30-50人进行实施观摩、病理讨论及学术交流;(3)名老中医资料室(阅览室),可供5-10人同时进行计算机检索,用于名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材料、档案的保存。
经现场评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确定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三、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
四、建设任务各工作室要采取搜集整理资料、跟师临床实践、与指导老师交流等方式,整理并传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一)全面整理分析原始临床资料1、采集整理原始病历(至少200份)。
要精选名中医药专家的完整典型病历进行整理,将这些病历(包括回顾性病历、前瞻性病历)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病历留存研究。
所整理典型医案要符合以下几点:能够反映或代表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临证思辨特点,能够体现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资料齐全,有完整的病情记录及检查所见,辨证施治层次清晰,理法方药记录齐全;有明确的中西医诊断,有复诊或随访,有治疗结果;既要多选择名老中医诊疗的优势病种病例,也要选择能反映名老中医辨证思想和诊疗特色的疑难或少见案例;既要选择有效病例,也可选择能反映名老中医辨证思维特点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的无效案例;2、收集文字资料。
如名中医药专家书写的心得体会、见解及发表的论文、论著等;3、采集影像资料。
包括名老中医诊治病证和讲课的影像资料(如点评讲解、诊疗手法、讲课等)和名老中医日常生活的资料(包括名老中医的业余爱好、琴棋书画作品)等。
(二)针对重点疾病进行研究,形成独到的的诊疗方案结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老中医平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
(三)加强验方研究,形成院内制剂整理搜集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组方合理、疗效可靠、主治病证明确的方剂,整理研究汇编名老中医经验方,并将某些疗效特别显著的方剂,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开发院内制剂。
(四)系统总结回顾,出版学术专著在对名老中医临床资料、重点疾病治疗进行系统总结、充分挖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汇综其临床经验并提炼形成其学术思想,完成名老中医临证思辨特点、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报告,编辑出版名中医临证经验集。
(五)探索成长路径,研究成才规律结合名老中医的成才历程,开展名老中医成才规律研究,编辑出版名中医成才之路。
五、管理考核(一)工作室导师保证至少每周门诊二次,每二周查房一次(如无病房,应增加一次门诊),参与院内疑难杂病会诊,定期批阅继承人的学习笔记和医案。
(二)工作室成员保证至少每周跟师门诊一次,每二周随师查房一次(如无病房,应增加一次门诊),每季度参加一次学术研讨或学术讲座。
每次随诊或学习需记录跟师笔记、查房记录和学习记录。
(三)工作室成员在建设周期内应系统地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著作和本专科经典著作,并在学习记录中能体现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工作室在建设周期内建立门诊日志、查房记录(会诊)、学术研讨(讲座记录)台帐。
应形成2~4个代表导师学术经验的中医诊疗常规;完成名老中医临证思辨特点和学术思想研究报告;形成并出版名老中医的成才历程专著;整理研究名老中医经验方;建立名老中医诊疗和日常生活资料(包括音像资料)集锦;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主要学术论著;结合临床,开展代表导师学术思想与经验的科研项目;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研究开发院内中药制剂。
六、评审验收(一)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建设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要不定期的对建设单位的工作进展进行实地督促检查。
(二)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建设周期内组织进行中期评估,对项目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对建设工作无法进展的,将取消建设单位资格。
(三)完成建设项目任务的单位,应及时向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评审申请。
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验收。
凡达到建设和考核要求的,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行文批准为全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统一挂牌。
七、施行期限本方案自2016年11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1月14日。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11月15日印发校对人: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