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1. 引言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概念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传递电信号来快速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一种方式,主要控制机体的瞬时反应和快速反应,如运动、呼吸等。
而体液调节则是通过内分泌系统释放激素来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主要控制机体的长期稳态和代谢活动,如生长发育、代谢平衡等。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共同组成了生物体内的调节系统,通过相互协调作用来维持机体的稳定内环境。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自拥有独特的调节方式和作用对象,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与协调。
只有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结合、相互配合,机体内部环境才能得以稳定和平衡。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生物体内稳态的平衡。
它们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作用提供了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相对恒定的基础,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密切关系也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生物体内部调节机制的奥秘。
1.2 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两种重要调节系统,对于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与行为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机体内的协调性,不仅关系到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还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密切配合,共同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保持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深入研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稳态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体内调节机制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更深入的生物学研究或医学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生命科学的精髓。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字一: 某人不小心右手碰到仙人掌上,右手立刻 缩回。 随后很快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文字二: 吃完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过一段时间后,随着 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落到正常水平。另外,又 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几乎可 以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
分析讨论:从上面两段文字,你可以判断出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请完成下面表格
2013-4-4
Copyright©Jiangyong
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温度感受器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 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呼吸、排尿、排便
思考:
既然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恒定的,
即产热等于散热,那么当人突然到一个寒 冷的环境中或一个炎热环境中时,体温会 如何变化?机体又会做出什么样的调节呢? 试着从产热和散热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 突然到一个寒冷环境中,温差增大,散热增多,
而机体产热还没有变化,这时体温降低,为了保持 体温的稳定,机体做出反应,增加产热同时减少散 热。因为热量的来源重要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 以分解会加快,既新陈代谢加快。同时毛细血管的 散热也会减少。而突然到了一个炎热环境时,由于 热传逑减弱,散热减少,这时产热没有变化,产热 大于散热,机体温度升高,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 机体会做出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的反应。那么到底是 怎么实现这些过程的呢?那么我们一起看一下具体 的调节过程。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 起体温升高. (中暑)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 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 误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撤减衣被 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2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和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上的再学习。
这一节主要以人体体温调节为例,重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学情分析】由于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因此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合理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从而顺利完成本课时各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能够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2.通过对体温调节图解的学习,能够描述体温调节;3.通过师生合作,小组讨论,能够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及特点、体温调节的过程);2、基本技能(通过体温调节图解,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3、基本思想(建立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4、基本活动经验(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
)。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的分析。
【设计思路】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营造互动氛围,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1.教法设计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线为:从坐过山车的经历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引入课题→回忆旧知:激素调节,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归纳体液调节的概念→复习神经调节,归纳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资料分析---实例:人体的体温调节,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归纳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及其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讨论、交流: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

1、刺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促管进重肾吸小收管水、集合 4、水盐平衡的调节模式:神经-体液调
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关系》
小结:1.血糖、体温、水平衡的调节
⑴.血糖调节:主要是体液(激素)激 肾素 上:腺胰素岛。素、胰高血糖素、
寒冷
散热减少: 汗腺分泌减少, 毛细血管收缩; 产热增加:肌肉、 肝脏等的产热增加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关系》
人体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 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关系》
寒冷 冷觉感受器
炎热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肝脏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加,毛细血管舒张; 产热减少: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少。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高于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
体温升高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关系》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饮水
体
食物
内 的
物质代谢
水
肾脏排尿 皮肤排汗 肺呼出水汽 大肠排便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关系》
实例一 人体的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细胞中有机物 的氧化放能
产热
人 体
散热
(骨骼肌和肝
热
脏产热为多)
量
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
呼气、排尿 和排便等
2.体温恒定的原理—— 产热 = 散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4.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经轴突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 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表现为:①神经调节 可控制体液调节;②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的概念 激素、CO2 等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传送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 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答案:C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5.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 解析: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 会升高,升高的渗透压会被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进 而引起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但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增 加;抗利尿激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多练提能·熟生巧”见“课时跟踪检测(六)”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分别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对生物体的内部环境进行稳定调节,保持其稳态。
在生物学中,这两种调节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
本文将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作用过程、相互关系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作用过程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一种通过神经元向特定的细胞传递神经冲动,使得这些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的一种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冲动、释放神经递质、靶细胞的兴奋和反应。
当人体感受到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时,感受器会收集到相关信息,通过神经元向大脑传递这些信息,大脑再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从而使得体温得以调节。
2. 体液调节1. 共同目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目标是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
当生物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立即做出相应的调节反应,通过协调一系列生理和行为过程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2. 相互作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中相互作用。
在应激情况下,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来增加心脏输出和提高血压,而内分泌系统也会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从而共同完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3. 联合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一些情况下也会联合调节生物体的内部环境。
婴儿出生后,母亲的乳腺会因为婴儿的吸吮而分泌催乳素,同时大脑也通过儿茶酚胺神经元的活动来促进催乳素的分泌,从而共同完成哺乳的过程。
1. 保持内稳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了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保持了内稳态。
这有利于生物体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能够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2. 促进生物体的适应: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性的两种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指的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从而调节和控制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运动、感觉、分泌等;体液调节指的是通过体液中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的浓度、质量等变化来调节和控制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主要通过内分泌系统来实现。
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即神经调节发挥的作用是更快速的,但持续时间较短,而体液调节作用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两种方式也会互相影响或者相互作用。
例如,在应激反应中,神经系统可以迅速地调动机体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则是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机体的重要生理活动。
当机体遭受外界刺激时,神经系统会先行发生反应,释放出肾上腺素等物质,使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等一系列反应发生。
这些反应需要获得能量,体液调节下的葡萄糖促进素则会通过刺激肝脏内糖原的分解,不断的提供葡萄糖来供应这些反应。
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共同协调使得机体能应对应激反应。
在一些疾病中,两种调节方式的失调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例如糖尿病就是由于机体对于胰岛素等生理调节机制的失调而导致的。
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会增加,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而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无法及时地调节血糖浓度,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这种情况中,体液调节功能正常,但神经调节功能失调的情况。
当然,还会发生类似于甲状腺疾病、肾疾病等体液调节失常而神经调节正常的情况。
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作为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式之一,两者不能孤立存在。
在生理和病理等各种情境下,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才是维持机体正常运作的保障之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调节机制的两种主要形式。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电信号来调节生理过程,而体液调节则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调节生理过程。
虽然二者有所不同,但在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状态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神经调节在生物体内起着快速反应、传导迅速、调节迅速等特点。
当感知到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时,神经系统会迅速传递电信号,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当人体体温过高时,体表的温度感受器会感知到温度的升高,并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这一信息后,会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指令传递给相应的效应器,如汗腺,促使其分泌汗液进行降温。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起到了快速传导和调节的作用,使体温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适宜的范围。
体液调节是机体通过改变体内的体液成分和浓度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实现。
例如,当机体血糖过高时,胰岛素会被胰岛细胞分泌入血,并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同时抑制肝葡萄糖产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起到了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维持了机体的内稳态。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神经调节通过感知外界刺激并传递相应的信号,可以激活体液调节系统。
例如,当机体受到威胁时,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催产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来调动机体的抗应激反应,使机体进入应激状态。
另外,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例如,高温刺激神经系统后,体液调节会通过释放抗利尿激素来增加尿液排出,以调节体温。
总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状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相互协调来适应和调节不同的内外环境变化,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这种联系与互动使得生物体能够在不同的应激情况下保持稳定,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
(+)
压
下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管
下
降
补充水分 重吸收水分
降
尿量 减少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 经系统的调节。
•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一致,共同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二)体温的调节
寒冷: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什么是体液调节?
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 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 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举例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缩手反射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不一定,正常人只有血糖浓度超过肾糖 阈(160mg/dL),才会出现糖尿。
2、如果某人持续出现尿糖,是否就能肯定 他患了糖尿病?
不能肯定,因为肾脏功能发生障碍的人,其肾小管不 能有效地将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也会出现持续糖尿。 还有就是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能会出现糖尿。
3、糖尿病形成原因 体内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数量不足。
A 刺激
神经
组织、器官
B 刺激 内分泌腺
血管
组织、器官
C 刺激
神经 内分泌腺
血管
组织、器官
D 刺激 神经 内分泌腺 血管 内分泌腺 血管 组织、器官
(1)给蟾蜍注射垂体提取物,促使蟾蜍产卵属于_B__过程。 (2)人进食后,血糖的调节属于__B_、___C__过程。 (3)狗看到食物后,分泌唾液属于_A__过程。 (4)日照时间变长促使多数鸟类开始产卵属于_D__过程。
【例1】糖尿病人除了有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外, 还具有多尿、多饮、多食的现象,与此同时糖尿 病人逐渐消瘦,请分析原因(三多一少)。
(1)糖尿病患者虽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内能量供应 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 增多;
(2)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 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会 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的现象。
(3)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 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等。
无机盐的平衡
人体内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如 Na+、K+、Ca2+等
食物中 的Na+
汗液中 皮肤 人体中 大肠 粪便中
的Na+
的Na+
的Na+
肾脏
尿液中 的Na+
食物中
的K+
消化道
中的K+
随粪便排
出的K+
血K+
组织液
中的K+
细胞中
的K+
尿液中的K+
总结: K+和Na+主要是通过肾脏
排出的,其排出 特点分别是: Na+表现为: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K+表现为: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醛固酮的作用是保Na+、保水、排 K+,即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Na+和 分泌K+的同时,间接地促进肾小 管对水的重吸收。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6.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渗透压感受器和
渴觉中枢( B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上丘脑和下丘脑
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的血管舒张 泌减少
泌增加
分泌减少
增加散热 产热减少 产热增加
减少散热
温度降低
体温增高
回到正常的体温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增减加 少:汗腺分泌增减 加少,毛细血管舒收张缩; 产热减增少 加: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增少加。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体温恒定的原理
体温的平衡: 产热 = 散热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释放能量(肝脏、
骨骼肌最多)
主要通过_汗__液_的__蒸__发 皮_肤__内__毛_细__血__管__的__散,热其次
A、温度感受器兴奋
B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加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4.关于人体内水和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加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5.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B )
尿液的形成
血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原尿(不含蛋白质的滤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99%的水、全部葡萄糖、 │无机盐等大部分被重吸收) ↓ 终尿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
细 (-)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Leabharlann 胞外大脑皮层
垂体
外
液
液
渗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渗
透
透
还有 呼__气__、__排_尿__、__排__便。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内脏、
黏膜等)
冷觉感受器
炎热 环境 中
感受器 兴奋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兴奋
传入神经
寒冷 环境 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增加汗的分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使皮肤血管
泌,使皮肤 甲状腺素分 甲状腺素分 收缩,汗腺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想一想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人如果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会怎样?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 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 下降,使生命活动发生障碍。
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环境中,机体热量 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9.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血糖升高依赖神经调节,血糖降低依 赖体液调节
(二)体温的调节
炎热:
1.从正常人的口腔、腋窝、直肠三处测
得的体温,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 )
A.口腔、 直肠、 腋窝
C
B.腋窝、 直肠、 口腔
C.直肠、 口腔、 腋窝
D.直肠、 腋窝、 口腔
2.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于( C)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B.血糖升高依赖体液调节,血糖降低依 赖神经调节
C.血糖升高和降低依赖神经——体液的 共同调节
D.血糖升高和降低都依赖神经调节
10.天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能
增多,人体内下列哪些腺体的分泌量会增多
(B )
①垂体 ②甲状腺 ③胰岛 ④肾上腺
⑤卵巢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④
D. ③④⑤
1、高血糖一定会出现尿糖吗?
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
①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影响,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
②人体紧张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肾上腺激素 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 节有关?哪些与体液调节有关?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呢?
握拳、尖叫与神经调节有关; 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 肾上腺素、垂体等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然后立刻 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