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合集下载

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艾斯特定义把旅游看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既包 括旅游者的活动,又包括由旅游活动引起的各种现象 和关系。该定义具有以下特点:
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
暂时性 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 念。 旅,即旅行。《周易正义》:“失其本居而寄他 方,谓之旅。”游,即游览。古文中有“息焉游焉”一 语,还有“谓闲暇无事于之游”。 可见,旅游即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者结合的活 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旅游是否只是人的活动?
旅游Βιβλιοθήκη 旅游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
旅游者旅行、 游览的全过程
由旅游活动引起的 各种现象和关系
如旅游影响、旅游产业等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研究显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具有明显攀高的倾向。 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奉行节俭原则,一旦踏上旅程,都 会表现的一反常态的慷慨。
在旅游时,他们会毫不吝惜地花掉几百元去参观旅游景点。 这种反常的表现可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由于受其他旅游者 消费行为示范作用的影响;有的是由于个人生活观念所致, 平常生活过于平淡,愿意花钱去购买快乐;有的是受到广告 和营销宣传的刺激,总之,原因不一而足。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2、差旅型旅游者:以业务为主要目的,兼顾 观光旅游的人,包括公务旅游者、商务旅游者、 学术教育旅游者等。
1)需求内容上选择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 2)出行次数频繁。 3)消费较高,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4)不受季节气候影响。 5)选择自由度小。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探亲访友、求学、疗 养治病、购物及其他家庭事务和个人事务而外出旅行 的人。特点:
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人精神上的需要。但究竟是为了 满足哪种需要呢?
A马斯洛理论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 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 需要。
(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问 君 具 有 几 多 愁


新 人 在 成 长
黄 金 水 道
3、旅游偏好
是指人们趋 向于某一旅 游目标的心 理倾向
四、旅游者行为的空间特征
保继刚、楚义芳对不同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 的空间范围进行了划分,并分析得出旅游者 空间行为的一些普遍性特征:
达恩(Dann,1977)的旅游驱动因子 理论认为旅行决策中主要有两类因素, 即推动型因素和拉动型因素。推动型因 素是那些促使你想旅行的因素,而拉动 型因素是那些吸引你到那里去旅行的因 素。
2、克朗普顿分类
克朗普顿(Crompton,1979)支持达恩的 推动型和拉动型动机的观点。他确定了九种动 机,其中包括七种心理动机或推动型动机,两 种文化动机或拉动型动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7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作为学术热点持续升温,并逐 渐分化成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与生态三个 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80年代,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成为一 个新的亮点。提出跨学科研究的观点和多层面研究的见解。
90年代以后,在“开放社会科学”思潮的引领下,旅 游学研究更趋完善与成熟。
时至今日,旅游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重心已上升到 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国际酒店业管理杂志 (英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Business Research 餐饮服务业研究杂志 (美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餐饮服务研究国际杂志 (美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从较狭窄的活动范围空间和简单的活动过 程,逐渐发展到活动空间大,涉及面广泛的综 合性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旅游活动在全 球范围内取得巨大进展,旅游活动的规模 越来越大,旅游收入持续增加。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国际旅游业持续成长和多样化发展,成为 全球产业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世界各国 各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 新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拓展本 国本地区的旅游市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2章 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2章 认识旅游活动
社会旅游的出现,使旅游正在成为现代生活 的必要组成部分。
4、认识旅游活动普及性的原因
(1)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 续性,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 (2)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意味 着旅游企业有更多的目标市场;
1、地理集中性的概念
旅游活动的展开,从规模和客源来说,并非 平均分布在各个地方,而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 乃至某些地点。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 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异国他乡的 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 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的类型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也不 存在绝对统一的标准或依据
从旅游统计、市场营销、旅游理论研究的需 要出发,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按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
(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接待入境来访的国 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 注意:不包括该国航空公司的国际间客运业务收入
2、旅游支出
一个国家的旅游支出,通常是指该国的国际旅游外汇 支出,即在给定时期内,该国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国外购 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 注意:不包括国际间往返交通消费开支
强调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 点,即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
7、时间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 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 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强调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标准之一: 逗留的时间。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概念
早期的旅游定义:

第3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第3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经营活动也会被混为一谈了。
3.1 旅游活动
3.1.2 旅游活动的性质
➢ 对于旅游活动的性质,国际和国内旅游学界都存在着争议,
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究竟是经 济性质还是文化性质。
➢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它必 然会综合反映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复杂现象。
➢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认为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 域间人员的短暂活动为特征,以审美和娱乐为本质属性, 涉及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区和台湾地区的中国同胞。
3.2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3.2.3 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及国内旅游者概念的界定
1)我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 下列八种人不包括在旅游者内:
①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政、议会、军队代表团成员。 ②各国驻华使馆官员、领事馆官员、外交人员及随行家庭服务人员、受赡养者。 ③在我国驻期已达1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④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游客。 ⑤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 ⑥回内地定居的港澳台同胞。 ⑦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 ⑧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 自费旅游者、公费旅游者、社会旅游者、奖励 旅游者
④按旅游交通方式 划分
• 航空旅游者、铁路旅游者、汽车旅游者、游船 旅游者
⑤按地域范围划分
• 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洲际旅游者、环球 旅游者
⑥按年龄划分
• 青少年旅游者、中年旅游者、老年旅游者
3.3 旅游者的类型及需求特点
3.3.2 旅游者的特点
流动定义
• 旅游发生在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流动中,是人 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的运 动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
.
接待国际旅游人次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占比:
1950年,排名前15位的旅游目的地覆盖了 98%的国际旅游人次;
1970年,下降至75%; 2007年,下降至57%。
新的旅游目的地涌现,很多位于发展中国家, 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 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二战期间,多数国家的旅游学研究陷入停顿和沉 寂,只有在中立国——瑞士,旅游学研究得以继续并 取得重大突破。
二战后,旅游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复苏。在 欧洲和日本,人们对旅游的学术探索又回归到经济学 的老路。在北美,地理学界首先加入到旅游研究的行 列,将旅游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提出来研究,并将旅游 地理学方面的课程引入大学讲堂。
.
三、旅游学研究的兴起
1、旅游学研究兴起的原因
A.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 B. 旅游业是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产业 C.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 D. 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仍待进一步的
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 E. 如: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
游业,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 旅游业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 F.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 缺少剩余食物, 生存条件恶 劣 ,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 部落, 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 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 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 19世纪末出现了采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结
构紧凑,体积小巧,功率大。
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 1919年8月1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
运航班首航。 20世纪50年代,喷汽式客战结束以来, 特别是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 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度假和休闲, 而是 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如“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都与商旅活动直接相关。
古代丝绸之路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由于种种基础设施建设, 旅行活动的规模和 范围有明显扩大。
全面振兴时期
(1)1978-80年代中期: 接待入境旅游为主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 入境游、国内 游并 行发展 (3)1997年至今,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全面 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5次专门讲话,要 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演示文档.ppt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演示文档.ppt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
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
有序。
旅游过年已成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
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
人民网: 北京2月12日电(杨僧宇)2019年春节假期已结束,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 经历了三个阶段:
01
02
03
~19世纪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古代旅行阶段 近代旅行阶段 现代旅行阶段
人类在古代旅行活动中不断增加游览内容, 逐渐发展到近代和现代以游览为目的,以旅行 为手段的旅游活动;
从少数人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逐渐发展到现 代大众性的旅游活动;
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 如: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
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旅游业 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
旅游纠纷案例:
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 之间因旅游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
2019年4~5月,南湖国旅
2019年6月,桂林导游
增长率
8.0 3.5 1.8 2.4 7.3 2.2 3.0 3.6 6.7 4.0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家
1. 德国 2. 日本 3. 美国 4. 中国 5. 英国 6. 法国 7. 荷兰 8. 加拿大 9. 俄罗斯 10. 意大利
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16350 14150 12330 10000
2、国外旅游学研究历程
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有关如何促进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的 研究在此时风行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游客可分为两类:
(1)国内旅游者:中国大陆居民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 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主要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 (2)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 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 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不属于国内游客的统计范围: ➢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 驻外地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 调遣的武装人员 ➢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 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不能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行者:
➢ 消遣型 ➢ 差旅型 ➢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
1、消遣型旅游者:
➢ 人数多,比重大 ➢ 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 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出游时间有较大程度
的自由选择 ➢ 对价格敏感
2、差旅型旅游者:
1)出行频繁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出游目的地基本没有选择自由 4)消费水平高 5)价格不太敏感
(1)凡是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者统称为“游客”; (2)游客分为两类:过夜游客、一日游游客; (3)根据入境来访者的惯常居住地,而不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 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4)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界定入境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 统计的游客;
涉及3项因素:居住国、访问目的、停留时间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在中国的国内旅游者包括( ) A.在延庆参加为期一周的旅游资源考察的某大学5名学生 B.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达两年之久的美国籍教师去避暑山 庄参观 C.冬季赴昆明集训的国家足球队运动员 D.赴拉萨从事为期半年技术培训的上海工程技术人员 E.分配回原籍参加工作的郑州籍北京大学学生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 客观条件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与界定
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 该国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人。
属于该定义的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消遣、家庭事务或疗养保健而出国旅行者; (2)出席国际会议、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者; (3)因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者; (4)海上巡游途中登岸访问者。
国际旅游者不包括:打工谋生者、移民定居者、留学生、 日常通勤者、过境旅行者。
3、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
群接触的需要,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接触当地民众、 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社会环境、结识新朋友等,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包括商务洽、出
席会议、考察研究、个人业余爱好、外出修学等,
1、内在因素
A、学习:指旅游者获取旅游经验的途径 B、态度: 们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 C、知觉(感知): 人们通过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 筛选,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认知过程 D、人格: 影响个人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
居民:在前往本国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之前, 已经在目前所在地连续居住了至少6个月的人。
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 国际一日游游客
各国统计口径有所差异
1、国内游客
凡纳入国内旅游统计对象的人员统称为国 内游客。
国内游客:指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 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且主要 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的人。
可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
➢ 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能否实现外出旅游 ➢ 收入水平决定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 ➢ 收入水平影响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 ➢ 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
1、闲暇时间的定义:
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2、闲暇时间的分布: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 公共假日 带薪假期
B、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
停留时间至少24小时,但至多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 是去从事某种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
C、国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
旅行,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并且未在所到访国家住宿设施内 过夜,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 的游客。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 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 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从事符合上述条件之活动的人,便可界定为旅游者。 “游客” 作为整个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
游客、旅游者
A、国际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 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情况较为复杂,往往兼有前两类的某些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帕洛格(Stanley C.Plog)的旅游心理类型 分布图。认为人们最主要的心理类型有三类: 依赖型(自我中心型)、冒险型(多中心型)、中间型
2、外在因素
➢ 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 年龄 ➢ 性别 ➢ 社会阶级 ➢ 微社会群体
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
应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游者: 过夜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海外游客: 来中国大陆地区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
活动获取报酬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并且连续停 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海外游客可分为过夜、不过夜两种。
下列属于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国际来华旅游者有( )
A.驻华使馆人员 B.来华登山的日本运动员 C.驻华新闻记者 D.参加广交会的外国商人 E.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
1、个人身体状况 2、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或家庭拖累状况
产生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是( )
A、旅游需求 B、可随意支配收入 C、余暇时间 D、旅游动机 E、旅游感受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 主观因素
动机:激励人们做出某种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旅游动机主要满足人们的两种需要:
➢ 探新求异的需要 ➢ 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
根据美国学者麦金托什的归纳,旅游动机的基本类 型可分为四类 1、身体方面的动机
解除身体疲劳、消除身体疲惫和心理压力而外出旅 游度假,缓解身心紧张 旅游休闲设施彰显人文关怀 2、文化方面的动机
了解异国他乡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宗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