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与评价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01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1. 引言绩效评价在公共部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组织监测和改进其工作效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绩效评价工具,已经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2. 平衡计分卡概述2.1 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平衡计分卡是由韦尔斯与戴文波特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它将组织目标划分为四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视角: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2.2 平衡计分卡四个视角财务视角关注组织财务表现,包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顾客视角关注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等指标;内部流程视角关注组织内部流程优化,包括生产流程、服务流程等指标;学习与成长视角关注组织员工的学习与发展,包括培训、员工满意度等指标。
3.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3.1 财务视角在公共部门中,财务视角可以关注组织的财务可持续性和效益。
可以通过衡量财政收入、支出和债务等指标来评价组织的财务表现。
例如,可以评估领导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债务偿还能力等。
3.2 顾客视角顾客视角在公共部门中可以关注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投诉率等指标来评价公共服务机构对顾客的满意程度。
例如,可以评估医院患者满意度、学校家长满意度等。
3.3 内部流程视角内部流程视角关注公共服务机构内部流程的效率和优化。
可以通过衡量办事效率、工作流程改进等指标来评价内部流程表现。
例如,可以评估领导审批时间、医院诊疗时间等。
3.4 学习与成长视角学习与成长视角关注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以及组织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投入、员工满意度等指标来评价学习与成长表现。
例如,可以评估领导培训投入、学校教师满意度等。
4.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优势4.1 综合性评价平衡计分卡能够综合考虑组织的多个方面,不仅关注财务表现,还关注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效率和员工发展等。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绩效评价,因为良好的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提升的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而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重要的绩效衡量工具,通过综合评估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绩效指标,帮助企业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将探讨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其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影响。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特点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199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其核心理念是“财务结果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我们的使命与愿景的结果”。
平衡计分卡通过将企业绩效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衡量企业的全面绩效。
它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更加关注非财务因素的追踪和评价,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维度: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的绩效指标划分为四个维度,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这种多维度的评价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绩效表现,更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2. 衡量连通性:平衡计分卡强调企业各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衡量连通性。
通过测量不同维度的绩效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企业找到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制定对策来改进。
3. 战略导向:平衡计分卡的制定是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将战略与绩效评价紧密结合。
通过设定与战略目标相关的绩效指标,使绩效评价成为战略实施的一部分,推动企业实现长期目标。
二、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1. 定义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帮助企业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并制定针对性的目标。
例如,对于财务维度,企业可以设定销售额、利润率等指标;对于客户维度,可以设定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01平衡计分卡(基本理念)

——化战略为行动回顾一下几个概念n1、什么是质量?n2、两种不同的质量概念。
n3、什么是要求(需求)?n4、什么是顾客?n5、顾客的要求在哪里?n6、质量与卓越绩效的关系?n7、实施卓越绩效的途径(评价与实施的关系)?n8、如何实施卓越绩效?如何做质量奖?基本概念部分目录n1、结果和过程(目的和手段);n2、战略和执行(目标和措施);n3、例行和关键(一般和焦点)。
第一部分管理和绩效n在管理中,只有结果才是重要的。
n管理是一种以取得结果为目标的职业,其评价标准就是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程度。
n结果最重要,最终其他所有一切都不重要,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组织。
管理和绩效n绩效就是结果!n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绩效!n一旦关注结果这一原则得到了重视,并且从这个角度看待工作,那么,就会有非常多的管理者勇于指出:哪项工作不会有成果、哪项任务不可能完成、组织的哪个功能没有作用。
n管理者应该把他的优势、精力、注意力用在那些能够产生成效的工作上。
n管理者可以问自己的下属:我们为什么要聘请你?(虽然稍微有些不礼貌,但是这就是绩效的本质)。
管理和绩效n绩效就是员工通过其行为,以及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应用,对工作团队目标及公司目标的贡献程度。
n由此可见,绩效反映的是员工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包括了工作行为方式以及工作行为的结果。
卓越绩效n绩效就是结果、就是成绩!n卓越就是好的!n卓越绩效就是“好的成绩”!绩效与行为n绩效是一种贡献。
n不要把绩效和行为等同起来。
n员工为了取得好的绩效,做出适当的行为是必要的。
n但是一个行为得当的员工,绩效并不一定好。
n行为是员工所作所为,而绩效是员工的所作所为带来的价值。
目标与绩效n我们讨论“目标”和“绩效”,而企业目标是管理层的目标,企业绩效也代表管理层的绩效。
n如果一个企业未能取得应有的绩效,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更换一名新的总裁,而不是去辞退员工。
相似的行为,不同的绩效相似的行为,不同的绩效绩效的性质n1、多因性;n2、多维性;n3、动态性。
业绩评价与平衡计分卡

业绩评价与平衡计分卡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业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衡量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成果。
业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确定目标和策略,改进业务流程,并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常用的业绩评价方法,它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企业绩效,使企业能够全面地评估其业绩。
二、业绩评价的意义和目标业绩评价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绩效,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结果,如利润、收益和市值。
非财务绩效则更关注过程和能力,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培训和创新能力。
通过评估财务和非财务绩效,企业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找出问题并采取行动改进。
业绩评价的意义在于提供有关绩效的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决策。
通过分析和解释绩效,管理者可以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战略,并制定业务计划。
此外,业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激励员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业绩。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制度,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并有动力去实现。
三、平衡计分卡的概述和目标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旨在衡量企业的各个方面绩效。
它包括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通过评估这些维度,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评估企业绩效的框架。
财务维度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结果。
它包括诸如利润、收益和现金流量等指标。
通过评估财务绩效,企业可以了解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客户维度主要关注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和市场份额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企业可以了解客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并确定提升客户价值的方法。
内部流程维度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流程的效率和效果。
它包括诸如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交付时间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企业可以找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动改进。
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关注企业的创新和员工能力。
它包括研发投入、员工培训和创新能力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企业可以了解其创新能力和员工发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培训—如何理解平衡记分卡

如何理解平衡记分卡20世纪90年代哈佛商学院的Robert S.Kaplan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David P.Norton 在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兴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是把企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 然后再把目标分解成多项指标的多元业绩评价系统, 它认为,公司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框架,一个能够将公司实力、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和由此带来的未来财务业绩建立联系的框架。
平衡记分卡使经营者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从最关键的4个方面来考核业绩:(1)财务角度:涵盖了传统的绩效评价要素,评价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掌握企业的短期盈利状况。
财务指标尽管具有局限性但能显示已经采取的行动的容易计量的结果。
平衡记分卡保留了财务方面的指标,是为了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能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
(2)顾客角度:现代企业的竞争立足于服务顾客、满足顾客、帮助顾客实现其价值取向,因此企业的经营战略应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确定应为顾客和市场提供的价值,并据此确定相应的评价要素来衡量顾客层面绩效。
平衡计分卡要求从顾客的观点来确认与顾客相关的目标与评价要素,因此市场占有率、顾客获得率以及顾客的满意度是衡量该层面绩效的重要评价要素,它们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为顾客提供价值的大小。
3)内部角度:内部经营过程衡量方法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
为了达到顾客的要求,企业在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决策与行动上应有良好的表现,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并最终通过向顾客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现有和未来目标客户的需求。
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必须从它的整体经营战略出发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其核心环节并使之转化为能够为顾客提供较高战略价值的能力。
平衡计分卡概念

什么是平衡计分卡什么是平衡计分卡?你对这个名词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它就实实在在地在我们身边!目前我集团公司导入的绩效管理系统正是运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只是我们一直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而已。
对于平衡计分卡,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一一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一一战略修正的战略目标过程。
它把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
首先我们要清楚,平衡计分卡究竟“平衡”什么?之所以称之为“平衡计分卡”,主要因为它是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考核方法之间的相互补充“平衡”,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组织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组织的各部门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考核与战略实施过程。
以下是对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的简单阐述:财务角度:我们怎样满足股东?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和结果是创造价值,利润始终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我集团公司的指标如:利润额、开发成本等。
客户角度:客户如何看我们?如何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客户角度正是从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考验企业的表现。
具体如:新客户开发、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内部流程角度:我们必须擅长什么?我们企业是否建立起合适的组织、流程、管理机制,在这些方面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内部流程角度应该从以上方面着手,制定考核指标。
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指标。
学习与发展角度: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能力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息息相关,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唯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女口:绩效管理推动、人员培训、技术队伍建设等指标。
这四个指标间存在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如下:财务指标是企业最终的追求和目标,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物质保证;而要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要满足客户,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前提是企业及员工的学习与发展。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通过制定目标、指标和具体措施,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战略、推动执行战略、监督战略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本文将从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以及企业实践应用等方面,分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并探讨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平衡计分卡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核心理念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包括财务绩效、顾客绩效、内部业务流程绩效和学习与成长绩效。
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执行和绩效评价的全面视角。
1. 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企业最直接、最直观的绩效指标之一。
它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情况、资产使用效率和现金流等方面的指标。
财务绩效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考虑到财务绩效的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指标予以监控。
2. 顾客绩效顾客绩效主要关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指标。
顾客是企业的生命线,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以顾客为中心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提供。
3. 内部业务流程绩效内部业务流程绩效主要关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流程、成本效率、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必须不断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4. 学习与成长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主要关注企业的员工培训、创新能力、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培养员工的能力,鼓励创新和改进,提高组织文化水平,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平衡计分卡的构成要素平衡计分卡由四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都包含了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和相应的战略目标。
平衡计分卡

正面影响
( + )
设定财务类指标的基本思路
设臵财务类指标 的三个维度
盈利/收入
盈利/收入是指增加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获得 新顾客或市场、调整产品与服务的结构以实现 增值,以及重新确定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成本与生产力/效 率
成本与生产力/效率则是指降低产品与服务的 所有相关成本
资产利用
资产使用状况是要关注企业的运营资本水平, 通过新业务来利用空闲的生产能力,提高资源 的使用效率及清除盈利不足的资产
风险主要关注流程执行可能产生的错误及所带来的危害; 数量与质量则是对流程产出的成果进行衡量。
流程信息
流程级别 流程名称 时间
分析维度与指标
成本 风险 数量 质量
设定学习与发展类指标的基本思路
企业的无形资产
学习发展类指标是平衡计分卡最后一项内容,实际上它关注的是 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强调的是如何使公司的无形资产与公司战 略保持一致。卡普兰与诺顿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分为下面三类:
•帮助进行具有战略意 义的反馈和学习
业务规划
•确定目标 •使战略新举措保持一致 •分配资源 •建立标准
01
制订公司战略
建 立 平 衡 计 分 卡 的 步 骤
06
确定平衡计分卡项目的 目标(目标一致性)
02
调查和明确客户定位
选择适当的部门 就战略目标达成共识
03
建立公司平衡计分卡
选择和设计评估手段
信息资本
组织资本
平衡计分卡的每个层面都有一个结构化的模式
目标 objective
指标 measure
制 定
目标值 target
实 施
行动方案 initiativ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与评价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01
1、平衡计分卡的理解
BSC简介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
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2、平衡计分卡创建绩效
平衡计分卡能有效解决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脱节的问题,堵住了‘执行漏斗’。
平衡计分卡系统则包括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以及个人计分卡、指标卡、行动方案、绩效考核量表。
在直观的图表及职能卡片的展示下,抽象而概括性的部门职责、工作任务与承接关系等,显得层次分明、量化清晰、简单明了。
3、平衡计分卡发展时期
该Robert Kaplan与David Norton研究的结论「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量度」发表在92年<<哈佛商业评论>>一月与二月号,基本上,平衡计分卡强调,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项(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企业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因此,必须改用一个将组织的愿景转变为一组由四项观点组成的绩效指标架构来评价组织的绩效。
此四项指标分别是: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
藉着这四项指标的衡量,组织得以明确和严谨的手法来诠释其策略,它一方面保留传统上衡量过去绩效的财务指标,并且兼顾了促成财务目标的绩效因素之衡量;在支持组织追求业绩之余,也监督组织的行为应兼顾学习与成长的面向,并且透过一连串的互动因果关系,组织得以把产出(Outcome)和绩效驱动因素(Performance Driver)串联起来,以衡量指标与其量度做为语言,把组织的使命和策略转变为一套前后连贯的系统绩效评核量度,把复杂而笼统的概念转化为精确的目标,藉以寻求财务与非财务的衡量之间、短期与长期的目标之间、落后的与领先的指标之间,以及外部与内部绩效之间的平衡。
4、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时期
该阶段Robert Kaplan与David Norton研究的结论所谓图主要指的是战略地图,它是对平衡计分卡原先考核功能扩展,平衡计分卡创始人Robert Kaplan与David Norton曾经指出:“在盛行的管理思想大师们的智慧中,很难寻找到有关全局框架的帮助。
战略教义存在于下列领域:股东价值、客户管理、流程管理、质量、核心能力、创新、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组织设计和学习组织。
尽管上述领域都有深刻见解,但是没有一个领域能提出一个全面的、集成观点来描述战略。
连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定位方法都没有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描述战略的通用平台……因此描述战略的公认方法还不存在。
想想后果吧!由于无法全面地描述战略,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无法轻松地沟通。
对战略无法达成共识,管理者也无法使战略协同一致……”
不能描述,就无法评价!而无法评价,就无法进行管理!
当组织规模日益膨胀的中国企业集团,面对大规模、多层次、多地域带来的管控挑战时,如果没有掌握一个简单有效的描述集团战略的工具,必将无法将战略在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直观地展现,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而平衡计分卡体系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战略地图来实现描述、规划集团战略。
战略地图的构成文件主要是“图、卡、表”。
所谓是“图、卡、表”是指《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单项战略行动计划表》,它是运用战略地图来描述战略的三个必备构成文件。
首先《战略地图》以几张简洁的图表将原本数百页战略规划文件才能描述清楚的集团战略、SBU战略、职能战略直观地展现出来,“一张地图胜似千言万语”,《战略地图》是企业集团战略描述的一个集成平台;其次与众不同的是,《平衡计分卡》本身是对《战略地图》的进行深度解释的表格,它由战略目标与主题、核心衡量指标、战略指标值(3-5年)、单独战略行动计划表(名称)所构成;而《单项战略行动计划表》则是对《平衡计分卡》中罗列出的一个个单项战略行动计划(名称)的进一步演绎,它将那些所谓“务虚的战略”落实为一步一步可操作监控的、具有明确时间结点、责任归属、资源安排的行动计划。
5、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战略中心组织时期
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战略中心组织是第三代平衡计分卡体系的核心思
想,Robert Kaplan与David Norton认为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战略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重要过。
但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仍不能成功地实施战略。
在浩繁的记录背后隐藏着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大多数企业仍然继续使用专门为传统组织而设计的管理流程。
佐佳国际咨询集团认为:第三代平衡计分卡体系“战略中心型组织”和其他一般组织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够系统地描述、衡量和管理战略。
卡普兰和诺顿阐明了构筑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的五项关键原则:
(1)将战略转变为业务术语;
(2)使组织与战略一致;
(3)使战略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
(4)使战略成为连续的过程;
(5)通过果断、有效的领导方式动员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