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起点和终点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2起点和终点

2起点和终点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 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思考问题。)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 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 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本课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 聚焦(比谁跳得远); 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 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 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 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 ,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 点与终点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学会标记起点和 终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 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 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板块一、游戏导入,聚焦主题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跳远比赛吗? 谁愿意来试试?(请3位同学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起点终点作文

起点终点作文

起点终点作文起点终点作文1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起点终点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起点终点作文1曾经一度以为,一段感情的终点便是另一段感情的起点。

然而,此刻我才明白,原来一段感情的起点也代表它必有的终点。

感情的起点,总是来得那么容易那么迅速,它不像飞行棋,转到6才能站在起点位置,然而它的终点却像飞行棋一样,有的如意,有的失意,当棋子随着骰子在终点的位置上下回走时,感情也正如它,在终点的那段路来回徘徊,有的人会幸运的一次到达终点,但有的人却要犹豫,夹杂在幸与不幸之间!然而,无法忽视的结局始终是都会达到那个叫终点的位置!有人说,在感情的路上,有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但我却一直坚信,当站在起点的那个位置上,无论你走了多远,多曲折,到最后站在终点的位置,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那一路上肯定存在着回报,只是那时侯自己未看清,或许,只是那时候自己未懂得珍惜和把握!同样是终点,有人会痛苦伤心而无法面对,有人却是微笑着挥手说再见,人们说这是经营的问题,也许吧,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也是包含着心态的因素!曾经我以为我会害怕站在终点的位置,害怕自己面临感情的失败,可现在真正站在这里,我才明白,原来我不怕,甚至我还可以回首遥望,回忆那点点滴滴!原来感情的路上真的没有对与错,没有失败与成功,有的只是起点和终点,有的只是那一段能留与彼此心中的过程!爱在希望中快乐,在失望中不知所错,在绝望中心灰意冷!!起点终点作文2随着近几年早教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为“乳臭未干”的孩子报了各种昂贵的兴趣班,家长的初心无疑是为孩子好,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人生并不是一场赛跑,起跑线不能决定人生输赢。

赛跑输赢标准明确,但人生输赢的判定标准不同。

一提到赛跑,就会让人想到竞争,为了赢得比赛,人们固然会在起跑前就做好十足的准备,那么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看作是一场简单的赛跑吗?答案显而易见是不可以的,赛跑输赢的评判标准是明确单一的,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人生输赢的理想目标不同,所热爱的事物不同,不能用单一标准来判定。

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网

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网

笔者一直就对中国公路很感兴趣。

当然,20年前只有国道省道一说,还没有所谓的高速公路,甚至高等级公路都没有。

20多年来,国家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其速度是不经历中国巨变的人难以想象的。

1988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厘米高速公路。

1984年6月开工的沈大高速是中国第一条动工的高速公路,而1988年通车的沪嘉高速则是中国大陆首条建成的高速。

此后的速度日新月异,199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1650公里,名列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1年底,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000公里,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二。

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53600公里,大约是德国、加拿大和法国高速公路的总长。

本文描述的是(1)中国国道系统,(2)中国高速公路网。

1988年以前,我国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国道体系和编号。

1992年,交通部制订了“五纵七横”国家高速公路规划,这12条关键性的交通走廊五条南北走向,七条东西走向,采用与其他国道相同的编号方式。

但是这个规划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从一开始就落伍了。

2005年,交通部发布了“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NTHS(National Trunk Highway System)。

NTHS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七条首都放射线、九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1.7万公里。

通车里程8.5万公里这个数字基本和美国在2004年的规模相当。

NTHS的命名是独立于原有国道系统的,笔者这里称为NTHS系统,本文配图就是NTHS系统图,原图尺寸很大,点击观看请小心。

很有意思的是,原来的“五纵七横”中的12条高速基本上都包含在7918系统里了,因此笔者估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国道系统中的这12条编号会取消。

笔者看来,1988年前我国的国道系统编号相当完整科学,在1988到2005年之间建设的高速公路编号和命名各个地区各自为政,极其混乱,不忍卒读。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2.说一说:(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才能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天想比跳远,但不知道怎么比。

2.提问: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起点、距离、长度、终点……4.引导学生思考:(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5.小结:为了比赛公平,我们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入上节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恐龙设立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青蛙跳远比赛1.试一试:每人领一个塑料青蛙玩具,让学生在桌上练习青蛙跳远。

2.说一说: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3.说一说: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教师活动21.恐龙们比赛跳远场地不够大,所以它们委托了跳远能手青蛙来代替它们比赛。

2.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3.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引导小结: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4.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全班要统一比赛标准。

4.试一试: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5.比一比:(1)谁的青蛙跳得远?在纸带上画上起点、终点及时记录,每轮跳3次。

(2)小组内比较,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5.比赛任务及要求:(1)画一条起跳线,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2)弹跳青蛙,注意在青蛙的尾部画一条终点线。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2-2起点和终点作业课件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2-2起点和终点作业课件教科版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2 起点和终点
二、快乐判一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纸蛙跳远比赛的第一步是画一条起跳线,所有纸蛙的起跳位置都 要对齐这条线。 ( √ ) 2.纸蛙跳远比赛,我们应该在纸蛙起跳前的顶部和起跳后的尾部各 画一条竖线,测量这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 ( √ ) 3.在体育跳远比赛中,我们都要确定起跳点和终点。 ( √ ) 4.同一个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是一样的。 ( × ) 5.纸蛙跳远比赛中,摁的力度大一些,纸蛙跳得更远。 ( √ )
三、快乐连一连。 请将纸蛙跳远比赛的步骤按顺序连一连。

画终点线

折纸青蛙

画起跳线

在纸带上标出跳了多远

开始比赛

高考作文素材:起点和终点

高考作文素材:起点和终点

高考作文素材:起点和终点(一)起点和终点主题的名言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3.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培根)4.法律的终点便是暴政的起点。

(洛克)5.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余秋雨)6.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

(梭罗)7.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不断回到原点。

(东野圭吾)8.很多人,起点相同,终点却大相径庭。

(川西琴子)9.你真正的凯旋,在于你不断地毁坏你的凯旋门。

(阿多尼斯)10.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村上春树)11.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

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余秋雨)12.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

(艾略特)(二)起点和终点主题的典例1.球王贝利的“下一个!”每当人们问起球王贝利:“你最精彩的进球是哪一个?”他总会说:“下一个。

”成功永无止尽,不为自己设下终点的限制,才能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

2.坚持,才能到达终点卡曼·埃德拉从小便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尽管她的作品起先并不被大众所理解、接受,但她从未放弃,从未停止前进。

她坚信明天奇迹就可能发生,终于在89岁时成名,为世人接受。

3.终点在你停下脚步之时林克莱特60岁退休,似乎他的辉煌事业已就此终结,但他依旧提着他的竹囊,满怀信心地出发,在去世前的20多年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建筑经典。

终点只有在你停下脚步时才会到来,永远向前走,人生就无所谓终点。

4.起点低不代表终点低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但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

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

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

2起点和终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2起点和终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2起点和终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点的概念,知道起点是问题的开始。

2. 让学生理解终点的概念,知道终点是问题的结束。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找到问题的起点和终点。

二、教学内容:1. 起点和终点的定义。

2. 如何在问题中找到起点和终点。

3. 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起点和终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起点和终点的定义。

2.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起点和终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开始和结束,引出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起点是问题的开始,终点是问题的结束。

3. 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起点和终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起点和终点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起点和终点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起点和终点的定义、例子和练习题。

2. 练习册:包含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

3. 实物模型:用于直观展示问题的起点和终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在问题中找到起点和终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开始和结束,引出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起点是问题的开始,终点是问题的结束。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起点和终点,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起点和终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在课后找一些实际问题,尝试找到问题的起点和终点,并加以分析。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明白公平比较的标准是共同的起始线;认识到起点、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青蛙跳远的游戏学习标记起点、终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比较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他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青蛙跳远的游戏学习标记起点、终点的方法。

2、感受比较的作用和意义。

牧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比跳远。

2.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笑知道他们两个谁跳的远呢?
3.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看谁跳的距离远,谁就赢了。


(二)讲授新课
1.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再来进行一次跳远比赛。

(这一次请同学帮忙画出他们跳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距离的两端分别是起跳位置和落地位置
2.跳远的起始位置叫“起点”,最终停留的位置叫“终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起点和终点》
(三)活动探究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彩纸,动手折一个小青蛙
2.体验纸青蛙跳远的活动。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纸青蛙跳远的活动计划。

(2)小组汇报:画出起点
青蛙跳远
画出终点
比较距离
(3)哪个地方是起点?哪个地方是终点呢?
(起跳的位置是起点;落地的位置是终点)
起点选在青蛙头的位置,终点选在青蛙尾部后面
(4)按照小组汇报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

3.我们通过刚刚刚的活动,能够比较出相差较大的跳远距离。

但是这几个距离谁远谁近呢?出示:几个起点不在一起的跳远距离图。

4.请同学进行思考:划线只能记录但是没办法比较长短,怎样才能比较出这几个距离哪个远哪个近呢?
5.在纸带上记录纸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减下来,再进行比较。

具体步骤
画起跳线
标终点
在纸帯上标出纸娃跳了多远
注意:比较纸带时,起点一端要对齐!
6.研讨结果
哪只纸蛙跳的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1只跷的最远,因为这段纸带最长
(四)、拓展游戏
请同学们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来折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飞得最远。

(用本课的方法进行测量)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在比较距离时,要标出起点和终点,再用纸带表示距高,最后通过纸带的对比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