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需要认真的中医护理来协助患者康复。
以下是中风中医护理的要点:
早期护理
- 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及病史等。
- 保持安静: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干扰。
-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和家人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减少焦虑和抑郁。
中医治疗
-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对症治疗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 草药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
- 中医食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适当的食物来促进康复。
饮食调理
- 饮食清淡: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控制盐摄入:避免高盐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压。
- 补充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和康复。
-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
康复训练
-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 言语治疗:进行言语和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 改善协调: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提高患者行走和动作的控制能力。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要点,通过综合运用中医治疗、饮食调理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
然而,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请在使用中医护理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并获得准确的指导。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医对中风患者的护理

中医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常见症,多发病,由于本病發病急剧,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故除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合理的用药外,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经络护理保护皮肤,预防褥疮的发生:做到一个按时、2个及时,按时翻身擦背,保持皮肤循环良好,及时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皮肤干燥,一般2小时翻身1次,防止推、拉、拖动作,采取适当的功能位置,利用海绵垫,枕头等架空骨突处及褥疮好发部位,增加及保护患者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增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每日用红花酒按摩受压骨突部位4~6次,每个部位2~3分钟,或协助患者作关节活动。
早期加强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主动活动是鼓励患者自己进行可动关节的活动,被动活动是由医护人员每日坚持,瘫痪肢体的各关节的活动,按摩肌肉,活动时从小关节开始,手指、足趾、腕踝、肘等关节,幅度由小变大,数量由少到多,以防止关节僵硬,畸形和肌肉萎缩。
饮食护理:①根据舌苔的变化:黄腻苔的患者常为肺,胃有热、宜食半流清淡的饮食;白腻苔常为脾胃寒盛,宜食温而又易消化的食物;淡白苔多为久病体虚,气血两虚,要以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干裂舌是病情加重的表现,要高度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饮食以高能流质,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静脉高能营养液输入。
②根据病情:凡伴有痰多的患者均需少食油腻,以免脾失运化,聚湿生痰。
大便干的患者,宜食有纤维的蔬菜、水果以疏大便。
高血压,肝火旺的患者,切意肥甘厚度幸辣之食物,以防热蕴生风,加重病情。
以病情,给低盐或低脂清淡饮食,意烟酒幸辣肥厚及过甜食物。
精神护理:中风以老年患者多见,老年人感觉机能进行性下降,性格变异,多表现孤独,多疑、固执易怒,甚至有消极、沮丧、悲观失望,有的产生厌世意念。
要尊重他们,有意识多接近他们,多交谈,耐心开导,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工作,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使他们安心愉快的接受治疗。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Thank you!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气血不足
脉络空虚
风邪入侵
肌肉筋脉失于濡养
气血痹阻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于经络
病因病机小结
• 基本病机
• 病性 • 病位
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虚(肝肾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风(肝风) 气(气逆) 血(血瘀)
本虚标实证,上盛下虚证。
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⑤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 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 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 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⑥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 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白菜、木耳、冬瓜等。 ③温水浸泡手足,自动或被动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 阴虚风动型
施护原则:育阴熄风活络。 ①病室应通风凉爽,但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②若盗汗明显可用五倍子粉水调外敷神阙穴。 ③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 ④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薏苡仁粥、甲鱼汤、淡菜汤、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 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 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 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 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 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 科室: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 证候诊断:中脏腑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中经络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气虚血瘀证□ 阴虚风动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 半身不遂□
1.体 4.饮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位□2.观 察□ 3.皮肤口腔护理□ 食□5.其他护理措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六)二便失禁
• 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 急、尿痛感。
• 2.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缓,避免拖、拉,以免擦伤 患者的皮肤,每次便后将会阴部及肛周擦洗揩干。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 理。
•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补充。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皮 肤 针□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循经拍背□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
以下是一些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川芎、丹参等,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衰退的情况。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中
风患者,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和神经的灵活性,并缓解肌肉
的疼痛和僵硬。
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同时,限制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困扰和抑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心,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以上就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请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方式。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药物治疗是迅速恢复患者体能的主要手段,但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同时,中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与并发症,促进康复。
本文将从饮食、按摩、针灸等方面介绍中风中医护理的方案。
饮食护理1.膳食清淡:中风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蔬菜、水果等。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避免食物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
2.饮食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不得喝较多的酒,少吃咸腌食品,以免引起高血压或加重中风后的水肿乃至头痛。
3.绿色蔬菜:绿色蔬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等功效,如菠菜、芹菜、茭白等。
建议每天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益于身体康复。
按摩护理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容易出现松弛、僵硬、肌肉无力等现象,需要进行按摩。
按摩的部位包括患侧或者对侧的面部、颈部、手臂、腿部等部位。
较为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捏、拿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等作用,其中:1.手指按摩:用手指在太阳穴处、眉毛上方按揉10~20次,可促进头脑清醒、缓解头痛。
患瘫侧上肢揉按肩部和上臂,并用拇指在上臂外侧两头轻轻捏揉,有助于促进肌肉松弛,防止变形,避免多余不必要的疼痛。
2.搓背部:双手分别从正侧和对侧搓拿,在颈部区进行左右滑推,然后推至背部。
对侧的手臂位于胸前,保持肘部弯曲,患瘫侧的手臂向身体外侧平伸,或捧着一件物品,以含义促进肌肉运动。
3.抚摸腿部:手掌横于背侧,用力握拳,从腰际一直按摩到足跟。
将手按压在患一侧小腿后部,以上位向下按摩,以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针灸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神经性运动障碍的康复率。
中风后的针灸护理主要有:1.电针治疗:向透瘫肢体行经的及穴以电刺激治疗的方法;电刺激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的痉挛、使肌肉得到松弛,而且有增加血流、增加患区吸收渗出液的作用。
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

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69例,其中选取中医内科病房住院患者46例为实验组,采取在常规静脉输液的基础上辅以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另设对照组,选取门诊病人23例,接诊医生按以往经验予以药物治疗。
一个疗程后以肌力评定方法,测评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推拿等手法治疗各种风格偏瘫患者的肌力,观察组的患者肌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表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肌力分级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促使其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肌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护理功能锻炼健康宣教【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1-02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
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但实际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直接对病人造成健康的危害,包括出现:严重肢体残疾,如瘫痪,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其次是造成病人认知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照顾而生活。
中风的危害一方面是对病人的本身,另一方面是大大加重了病人家属的生活负担,第三方面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来发现:如何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有意义的。
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和康复的方法。
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选取2009年4月-9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偏瘫病人46人,门诊病人23人,全部诊断为中风中经络,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69例,其中选取中医内科病房住院患者46例为实验组,采取在常规静脉输液的基础上辅以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另设对照组,选取门诊病人23例,接诊医生按以往经验予以药物治疗。
一个疗程后以肌力评定方法,测评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推拿等手法治疗各种风格偏瘫患者的肌力,观察组的患者肌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表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肌力分级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促使其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肌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护理功能锻炼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1-02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
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但实际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直接对病人造成健康的危害,包括出现:严重肢体残疾,
如瘫痪,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其次是造成病人认知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照顾而生活。
中风的危害一方面是对病人的本身,另一方面是大大加重了病人家属的生活负担,第三方面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来发现:如何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有意义的。
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和康复的方法。
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9年4月-9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偏瘫病人46人,门诊病人23人,全部诊断为中风中经络,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标准。
年龄55岁-76岁,平均年龄65.5岁。
共收集中风中经络病人69例,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23例。
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发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以灯盏花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如有血糖升高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14天为1个疗程。
入院3天内推拿穴位(肩廖,曲池,合谷,足三里,承山,涌泉)并按压。
护士掌握简单的取穴方法和推拿手法,每天在静脉输注完成后每个穴位用大拇指按压旋摩,以病人有酸,痛,胀感觉为度,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一个疗
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对照组:仅以灯盏花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如有血糖偏高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14天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1.2.2治疗评价。
按《重要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肌力评定:显效指治疗后肌力改善3级,有效指肌力改善1级-2级,无效指治疗后肌力无改善。
2结果
通过采用推拿等中医手法治疗的患者,在一个疗程后进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各级肌力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肌力恢复情况。
(见表1)。
3讨论
3.1早期康复护理可恢复中风瘫痪病人肌力,四肢活动度及综合能力。
我国是世界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之一,上海发病率每年为10
4.4/10万。
据统计,在尚存的病人中,脑缺血性卒中约占75%,病残率为70~80%。
有学者认为,脑梗死病人病后应立即开始康复训练,而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方法对中风的康复有着不可否认的效果。
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而脑中风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康复手段,导致失用综合症的发生。
因此,在明确诊断中风后一周内,意识清楚,心率和血压稳定的病人应及时给予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3.2血压按压作用。
推拿护理是跟据及格洛学说寻经取穴,应用
推拿手法疏通经络,恢复患病肢体的功能。
取穴依据:风病多犯阳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住,使肌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经脉循行路径,分别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
点穴是在病人的体表穴位和刺激线上实行揉、压、点、打等手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项目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为开拓中医护理,发扬中医特色做出有益的探索。
可向社区推广,为中医进入社区提供技术指导。
3.3健康宣教。
3.3.1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对卒中病人康复的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涵盖身体功能锻炼并兼顾心里健康等在内的系列指导。
护理人员与病人首次见面是就要面带微笑以乐观的情绪感染病人和其家属,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并围绕疾病的发生、发展向病人及其家属反复讲解和强调肢体早期康复训练及长期训练的重要性,是他们从心理上主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并且自觉地参与,以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给其更多的情感支持,使其保持情绪乐观稳定,在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下早日康复。
3.3.2健康教育的内容。
护理人员应详细的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中风的相关知识。
脑中风发作时一般有身体麻木无力,失语,意识障碍,口角歪斜等,若发作时间持续约10分钟,应当紧急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
治疗过程中向病人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副反应,注意事项等。
同时注意病人的饮食,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忌浓茶,咖啡等,应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等。
其次,对中风病人
还应做好皮肤护理,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衣服,保持床单整洁平整,长期卧床应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3.3功能康复指导。
加强病人的康复锻炼,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教会病人和家属康复训练方法和技能,包括肢体的被动及主动运动,语言能力和记忆力的恢复等。
此外,待病人病情稳定,还应和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康复促进计划,保证病人更快更好的康复。
3.3.3.1肌力锻炼。
肌力训练可以分为等长,等张和等速训练。
急性期可以进行等长肌力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是一种很好的等长肌力训练。
等长训练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萎缩肌肉可逐渐肥大,使肌力和耐力得到增强和恢复,从而改善僵直肌体的功能;等速训练时,可同时对据抗肌群进行锻炼,保证了肌力训练的高级性和安全性。
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注重个体化和适度。
同时护士应告诉患者功能锻炼是必须持之以恒,甚至终生锻炼。
3.3.3.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如仰卧曲膝,髋关节的屈伸练习。
下肢运动宜取坐位或卧位,以减少关节的应负荷。
下肢功能锻炼可以防止中风患者因中风而引起的关节挛缩粘连,促进关节软骨的再生和韧带的恢复,促进微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
3.3.3.3身体适应性训练。
主要是全身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跳舞,打太极拳,木兰拳和力量训练。
3.3.4心理健康指导。
病人发生脑中风以后大多情绪低落,沮丧,
抑郁,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护士应同情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尽快度过绝望期,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安慰家属,鼓励家属行动起来,一起帮助病人协助治疗。
家庭治疗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心理干预的方式。
亲人的支持对脑中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4结论
本项目采用手足阳明经寻经取穴,配三焦,肾经之经穴进行点揉手法以“补其荣而同其愈,调其虚实,和其顺逆”,观察组的肌力恢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以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配合推拿护理可活血通络,有助于中风病人的肌力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该项目深受病人的欢迎,病人慕名而来,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开拓了中医护理的新项目、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987
[2]饮食护理中引入辩证施膳理论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5a):886
[3]社区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风病人血脂水平和卒中复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5a):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