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于信息化系统的多科联动院内血糖管理模式0227

合集下载

基于信息化的血糖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信息化的血糖管理系统研究
AND INFORMATION
基于信息化的血糖管理系统研究
刘秀华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 200120
摘 要 2018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并在其中指出血糖管理的 信息建设的要求并给出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而提高医院的血糖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准确性。随着网络科技的 发展,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例如患者在各科室的诊疗信息共享,行政信息的采集与管理过程。为贯 彻落实国家对于血糖信息化的要求,也结合我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就如何结合临床需求,从技术角 度实现血糖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血糖管理;内分泌;医院信息化;血糖检测
1 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
糖尿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疾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 内糖尿病患病例数和未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国际糖尿病联 盟统计,2017年中国约有糖尿病患者1.14亿例,未确诊比例高 达53.6%。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监测水平 不高,自我管理意识差,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数据化等。理想 的 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住院 患者进行个体化血糖管理,观察患者血糖变化,减少低血糖 发 生的风险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更好建立院内血糖监测和管 理系 统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1]。
康,2019(12):204,207. [2] 陈玉凤.南京市区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多中心调查[D].南
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3] 朱晓飞.非内分泌科患者糖代谢状况及高血糖管理模式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2014(15):74. [4] 纪涛,刘随意,翟骁,等.住院医生血糖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第
2 血糖监测现状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血糖监测停留在科室独立,院内数据不

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模式与效果

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模式与效果

8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Vol.11, No.21信息标准前研究3.3 明确各类机构的职能和定位统一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各类机构的行业标准,依据各种机构职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别,分等级管理,完善各项审批机制,加强政府监督作用,确认工作落实情况,促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保证服务质量[15]。

在人才储备方面,国外有老年照护本科、硕士、博士,而我国在老年照护领域几乎没有专业人才的储备。

加强部门间的统一协调,可借鉴日本厚生省下设老健局的模式,设立高一级的统筹协调部门,统筹协调区内养老医疗资源[16]。

4 小结在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中,政府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增进各个医养结合机构的积极性,让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在减少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标准的制定刻不容缓[17]。

在这套标准体系中,应涵盖从居家适老性改造,紧急情况救助,服务人员准入资格,老年人综合评估、慢性病管理等多个方面,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具有较高的医养结合机构。

统一医养结合相关建设标准、人员配置标准、服务标准、文书书写标准、收费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规范等,制定符合我国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医疗核心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等。

解决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性质、管理主体、工作对象和服务范围的问题,指导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研究制定医养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包括失能老年人评定标准、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标准、康复护理规范标准等,推动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使老年人在健康、疾病、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各阶段均能获得综合连续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服务,为今后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

参考文献[1] 欧阳文婷,肖义泽,段义军. 中国≥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meta 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49-1152. [2] 陆杰华. 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 社会发展研究,2019,6(1):21-32,242.[3] 龚晓红. 医养结合背景下三级医疗机构碎片化服务体系整合路径探究[J]. 人口与健康,2019,1(7):51-53.[4] 李玉玲. 我国养老服务质量建设的难点及治理研究[J]. 兰州学刊,2020,40(2):192-199.[5]王雯,张菲. 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5):1069-1071.[6]徐翠,吴培香,于莉,等. 医养结合理念下延续护理在养老机构中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2020,34(3):482-485. [7] 马伟,许学国. “软法”视角下医养结合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 医学与法学,2019,11(6):18-21.[8]廖芮,张开宁,王华平,等. 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70-277.[9]胡月,蒋运兰,楚鑫,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养结合养老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构想[J]. 护理研究,2019,33(23):4105-4107[10] 李作秀,郝玉丽,李英. 医养结合下在老年病房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147-148.[11] 席杨娟,张文光,李晓俞,等. 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研究,2020,34(1):79-85.[12] 徐丽丹,方锐,许虹.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871-874.[13] 赵锡锋. “医”参与医养结合的动力机制研究[J]. 卫生软科学,2020,34(2):25-30.[14] 王浦劬,雷雨若,吕普生. 超越多重博弈的医养结合机制建构论析——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20(2):40-51,135.[15] 刘婷,余晶波.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验和启示[J]. 现代实用医学,2019,26(12):1567-1569,1572.[16] 王越,王静丹,周辰宇,等.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多元协同参与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2019,32(12):61-64.[17] 荆玲玲,迟东旭. 基于KMRW 模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监管研究[J]. 智库时代,2019,3(52):250-251.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模式与效果陈杰作者单位: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目的 探讨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目的探讨研究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实践效果。

通过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血糖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准确性。

方法引进并建立优秀的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实施全院血糖规范化血糖管理,且客观的分析比较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血糖管理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结果引进应用的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管理的质量及效果,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节约了消耗与成本。

结论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实践效果显著,值得发展推广。

标签:信息化;血糖管理;管理系统;血糖监测[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blood glucose in hospital. Hospit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spital’s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safety and accuracy. Methods Introduce and establish an excellent informati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and carry out the standar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hospital blood glucose,and objectively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Resul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hospital management,greatly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save the cost and consumpt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e is remarkable,worthy of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Key words] Information;Blood glucose 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Blood glucose monitoring随着我国经济与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长,住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者数目在不断增加。

建立信息化院级血糖监测管理平台初步探讨

建立信息化院级血糖监测管理平台初步探讨

建立信息化院级血糖监测管理平台初步探讨住院患者高血糖或低血糖与较高的死亡率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如若能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血糖异常进行监测和管理,可达到快速有效改善血糖异常,从而改善住院患者的预后。

我院利用信息化建立了全院科室实时血糖监测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主动血糖干预,达到了及时发现、科学监测、专科主导,规范诊疗、协作管理目标,减轻了高血糖或低血糖对住院患者的危害。

标签:信息化;血糖监测;管理;糖尿病;低血糖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优化医院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提升医院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于2016年1月自主开发了血糖监测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为临床提供实时血糖监测流程,血糖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内分泌科乃至全院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管理及干预的质量。

1 平台开发依据目前,非内分泌病区的糖尿病和高血糖护理存在许多问题,调查排在前三位的问题包括:未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83%),不了解相关检查内容和注意事项(72%),缺乏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知识(57%)等。

由于非专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往往对血糖管理重视不足,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与教育[1]。

低血糖的发生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或引起摔伤、骨折等意外伤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因此,全面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可能原因,对于有效防范、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低血糖至关重要,有必要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2]。

2 平台技术参数医院信息科负责平台自主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院内血糖管理评价模块(高低血糖值提示,不同时间点分析,平均血糖),具有患者识别的血糖管理系统,实现了人时(patient-day)模型的数据分析医生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实时查询到感兴趣的血糖指标,时刻关注患者血糖值动态变化,该平台具体技术参数如下:院级血糖监测管理平台提供两种浏览血糖的模式:第一种是进入医师工作站按照患者浏览。

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

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

标题: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糖尿病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血糖管控,实现全程、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糖尿病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标准的意义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可以实现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

通过信息化评台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在实施信息化标准时,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评台。

该评台应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医疗记录等内容,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信息化评台,可以实现病情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信息化标准的优势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糖尿病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血糖异常,预警患者的危险情况。

信息化评台可以有效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和服务,提供给患者更多元化的医疗选择和服务。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糖尿病管理的从业者,我深切理解信息化对于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评台的建立,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患者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每位患者的管理方案。

通过信息化,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交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是提高糖尿病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实现病情的监测和管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够在医疗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推动这一标准的实施。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的全面评估和文章撰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是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

211174865_信息化血糖监测系统在医院多院区间血糖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211174865_信息化血糖监测系统在医院多院区间血糖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4月第20卷第4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April V ol.20 No.4[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4-0154-05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informatize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in multi-campus of hospital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ZHANG Qun-ying, ZHANG Jing-wen, LI Y a-dong,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4):154-158.[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ccuracy and convenience of the Informatize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IGMS) i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in inter-campus of the hospital. Methods: The IGMS was set up in the headquarter of the hospital and connecting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through the local area network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in each department. The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IGMS smart blood glucose meter were used to test and compare 5 samples to test the accuracy of the IGMS smart blood glucose meter. A self-made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nduct a survey of nurses' satisfaction with using IGMS. The convenience of smart blood glucose meters using IGMS and non-information portable blood glucose meters was compared. Results: All 56 departments of the headquarter of the hospital completed the installation of IGMS. A total of 11,656 blood glucose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and blood glucose was tested 171,477 times, including 6,712 times of hypoglycemia (blood glucose <3.9 mmol/L), accounting for 3.91%; and 74,861 times of hyperglycemia (blood glucose > 11.1mmo l/L), accounting for 43.66%. When the blood glucose was 3.16 mmol/L, the blood glucose detection value of the smart blood glucose meter of IGMS was 100% within the range of ±0.83 mmol/L of the detection value of the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when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4.2 mmol/L, the deviation between 100% and the detection value of the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was within ±20%. Nurses' satisfaction with IGMS smart blood glucose meter in terms of fast notification to the doctor, convenience in documentation system, quick results availability, and convenience in correcting records entry were 82.7%, 86.5%, 61.5% and 82.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non-information portable blood glucose meter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 2=26.630, x 2=42.275, x 2=5.538, x 2=12.446; P <0.05). Conclusion: IGMS can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inter-campu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without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s.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data is goo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nurses is high, which is extremely suitable for a multi-campus hospital.[Key word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nformatize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IGMS); Diabetes; Satisfac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 at-sen University, Zhuhai 519000, China.[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血糖监测系统(IGMS)对医院不同院区间进行血糖管理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与方便性。

医疗机构医院血糖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多学科协作模式、考核管理、效果评估、血糖管理质控指标等经验分享

医疗机构医院血糖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多学科协作模式、考核管理、效果评估、血糖管理质控指标等经验分享

医疗机构医院血糖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多学科协作模式、考核管理机制、效果评估、血糖管理质控指标等经验分享住院患者高血糖现象普遍存在且危害严重,并且住院患者中仍然存在大量未明确诊断出糖尿病患者的人群,高血糖现象严重危害需加以重视,规范化的血糖管理可加强住院高血糖患者的管理质量,改善治疗结局。

以全院为单位建设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体系,以提高住院患者的筛出率和血糖达标率的提升为目标,形成以内分泌科为主导的全院血糖管理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并成立全院血糖管理委员会,下设糖尿病防治工作组,以期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加强住院高血糖患者的管理质量,改善治疗结局。

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现状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科室糖尿病住院患者人数及所占比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住院糖尿病患者中83%的分布在其他内科或手术科室,仅17% 分布在内分泌科。

高血糖高发科室依次为心内科、神内科、康复科、呼吸科、眼科、老年科、消化科、急诊科、肿瘤科、骨科。

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构建全院血糖管理体系将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

通过优化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由内分泌科主导全院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并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全院血糖管理的培训。

为鼓励科室发展,医院通过双计费等政策,合理的绩效调整不仅激发了科室职工的活力,保障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顺利开展,也使科室的发展更加规范、合理。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全院血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委员会。

全院血糖管理由医院统一组织协调,建立院内管理制度,规范临床处置流程,建立标准化的质控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成立全院血糖管理委员会下设糖尿病防治工作组内分泌科:临床规范制定的主体。

与医务部共同制定全院血糖管理项目发展规划,完善团队成员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修订等,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及问题整改,负责糖尿病管理团队人员培训。

非内分泌科:规范执行的主体。

本科室住院糖尿病患者资料收集,为科内住院糖尿病患者提供基础糖尿病护理并协助操作胰岛素泵、监督患者落实情况。

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护理实践及效果分析

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护理实践及效果分析

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护理实践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护理实践及效果分析。

方法:将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间的我院的30名非糖尿病护士设为培训前,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同批护士设为培训后。

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比较管理方法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血糖管理能力得分情况。

结果:培训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血糖管理能力得分比培训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培训,能够促进血糖管理各项指标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护理实践;效果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在上升,住院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中心对糖尿病的全面管理逐渐得到临床关注,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已得到证明能够有效管理医院的血糖[1-2]。

随着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如电子医疗记录和血糖信息管理系统(IGMS),医院血糖信息管理也已成为医院血糖管理的模式和趋势。

现阶段,医院血糖信息管理工作机制没有标准化,包括对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标准化培训、加强监测和管理糖尿病的能力、血糖以及临床实践标准的制定[2]。

本次研究将我院30名护理人员进行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培训,实现了较好的成功,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4~2020.04这个阶段的3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5.48±2.9)其中,主管护师10例、护师20例;纳入标准: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

1.2方法1.2.1创建多学科团队:分别为检验科、设备科、内分泌科、护理部、重症监护室、信息科、医务处等多学科组成。

1.2.2 建立内部血糖信息管理机制,建立全院网络管理任务:①调整基于联网的血糖仪的使用:(1)设备用于共享多个终端,在训练之前,我们在每个病房使用诊所的智能血糖仪(2)临床没有血糖仪智能循环应用标准,基于中国专家对结合临床智能血糖功能的血糖仪和质量管理法规的理解,使用统一的血糖评价标准、血糖总质量控制、规范科室血糖的操作和管理、增加网络报警系统和查询系统;②添加网络报警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色列一项的研究中,对2008.6-12月间的2475例住院患者的14366次全
天各时间段血糖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发现:严重高血糖(>16.7mmol/L)主
要发生在睡前时间,低血糖(<3.3mmol/L)主要发生在早餐前 • 美国SHM模型收集评估了67家ICU、76家非ICU科室的血糖数据,并对
患者的血糖分布进行了统计,从ICU科室低血糖管理情况可见:
低血糖(<3.9mmol/L)管理情况 参数 出现低血糖到进行下一次血糖监测的平均时间间隔 出现低血糖到低血糖处理完成的平均时间间隔 出现低血糖并于15分钟之内复测血糖的患者比例 出现低血糖并于30分钟之内复测血糖的患者比例 结果 34.1分钟 40.5分钟 36.2% 67.6%
信息化血糖管理前
信息化血糖管理后
Munoz M, et al. 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 2012, 38(5): 195-206
POCT为信息化血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床旁血糖监测数据(POCT)方便存储与管理,这些 数据可用于分析住院病人血糖趋势,评价科室血糖管理措施的合理性 • 规范化的监测方案与充分的POCT信息解读相结合,为院内血糖管理提供 客观依据 • 血糖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1.7% 血糖正常 4.5 血糖正常 9% 血糖正常
住院时间 (天) ICU住院率 (%)
9.0
Clement S. Cleve Clin J Med 2007, 74(2):111-112, 114-120
高血糖影响特殊患者的临床结局
血糖≥200mg/dL患者 vs 血糖 <200mg/dL患者 排异率:58% vs 11% 术后第一天血糖>220mg/dL患 者 vs <220mg/dL患者 主要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5.7倍
主要内容
院内血糖管理意义
血糖信息化满足院内血糖管理的需求
院内血糖管理成功重要因素
国外案例分享
美国院内血糖管理现状调查
• 一项针对美国院内血糖管理现状的调查显示:
使用信息化血糖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的医院比例 开展过针对非危重住院患者的血糖管 理项目的医院比例 开展过针对围手术期住院患者的血糖 管理项目的医院比例 开展过针对危重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 项目的医院比例 建立了完善的院内高血糖标准诊疗规 范的医院比例 无任何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临床结局评 价体系的医院比例
主要内容
院内血糖管理意义
血糖信息化满足院内血糖管理的需求
院内血糖管理成功重要因素
国外案例分享
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血糖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院内 血糖管理的需求
•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药师为主的血糖管理对住院患者的影响,结果 发现,以临床药师为主的血糖管理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不能满足院内血糖管理的需求
Boaz M, et al.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09, 3(5):1168-1174
信息化血糖管理降低出院血糖水平
• 美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多学科团队的标 准化血糖管理,通过比较血糖管理方案应用前(2011.1-2011.12)和应用 后(2012.8-2012.10)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评估血糖管理方案的实施效 果,结果发现:
• 糖尿病管理团队模式
– 由内分泌医生领导多学科团队,持续地管理患者 – 执业护士或高级专科护士作为病例管理者,每日与住院医生、主治医生、护理 人员沟通,以改善血糖管理,识别血糖升高的患者
•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在2006.1~2009.12期间对住院糖尿病及高血糖患者进 行信息化血糖管理,由临床工作人员及医院管理人员参与,由糖尿病教 育专员传播结构化管理知识,执行基于循证的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结果 发现:多学科联动的信息化血糖管理可减少住院患者的低血糖事件 低血糖发生情况示意图
低血糖发生率 下降18.8%
ENDO指南建议:采用统一的方法收集分析血 糖监测数据
各科室应采用统一的方法收集 分析POCT 数据和胰岛素使用 情况,以形成安全有效的血糖 管理系统
Umpierrez GE,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97(1):16-38
血糖监测评估,有利于发现血糖分布规律
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
• 将床旁血糖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 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储存 • 回顾和预期住院患者的血糖趋势 • 允许院内多科室间血糖管理效果 进行比较,科室内部也能定期评 估,甚至各医院间也能对比
传统的血糖管理模式
• 需要在患者床旁的医疗表格和医 疗病历中手工记录血糖数据 • 手工记录的数据无法高效展示血 糖趋势,可能导致无法及时采取 针对高、低血糖的治疗措施
血糖数据评价 • 系统化采集、编辑、 组织、报告、评价院 内血糖数据和血糖相 关临床结局
AACE Inpatient Glycemic Control Resource Center
改善院内血糖管理质量的三种推荐模型
• 内分泌医生咨询模式
– – – – 内分泌医生在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或高血糖时需要参与商讨 开具医嘱并将计划传达给其它人员 在患者整个住院期间提供服务,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协调出院和随访
60%
血糖异常的患者住院日 的比例(%) 50% 40% 30% 20% 10% 0%
血糖>10mmol/L 血糖>13.9mmol/L 血糖<3.9mmol/L 52%
P=0.56
49%
各组高、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P=0.42
25% 28%
非干预组 药师干预组
P=0.65
4% 5%
P=0.84
0.1% 0.2% 血糖<2.2mmol/L
2030例住院患者 38%有高血糖 1/3为新诊断高血糖 院内死亡率 (%)
16.0% 3.0% 新诊断高血糖 已有糖尿病 5.5 新诊断高血糖 29% 已有糖尿病 14% 新诊断高血糖 已有糖尿病
62%血糖正常 2/3已知有糖尿病病史
新诊断高血糖 vs 已知糖尿 病或血糖正常组,all P<0.01
合理的强化降糖可以: 减少败血症;减少透析治疗机率; 减少输血;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新发肾损伤;减少住院时间
采用皮下滑动胰岛素注射法治疗的 患者 vs 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 糖<200mg/dL的患者深部胸骨伤口 感染率:2.0% vs 0.8%
Clement S. Cleve Clin J Med 2007, 74(2):111-112, 114-120
担心低血糖发生 缺乏临床医生的认可 缺乏临床资源 缺乏财政资源
61%
55%
46% 40%
0%
20%
40%
60%
80%
Cook CB, et al. .Endocr Pract. 2010, 16(2):219-230
高质量院内血糖管理项目的4个要素
The 4 Spheres of a Quality Inpatient Glucose Management Program
Boaz M, et al.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09, 3(5):1168-1174 Cook CB, et al. J Hosp Med 2009, 4(9):E7-E14 Draznin B, et al. Diabetes Care 2013, 36(7):1807-1814
研究共纳入151例住院患者,84例为非干预组、67例为临床药师干预组,非干预组、临床药师干 预组分别含有738、560个患者住院日(patient-days)血糖信息
Efird LE, et al. Hospital practice (1995) 2014, 42(1):101-108
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 vs. 传统的血糖管理模式
多学科合作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意义
• 改善血糖控制 • 降低感染发生率 • 代谢指标得到改善 • 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
• 患者死亡率降低
• 减少住院时间 • 提高患者满意度 • 降低用药错误率 •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 减少糖尿病相关费用 •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多学科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成本-效益优势
• 卫生经济学分析显示,实施多学科合作的第一年每位患者的费用会 有所增加($6–$22),但长期来看,多学科合作模式可减少失
Buchs AE, et al. Isr Med Assoc J 2010, 12(8):463-467. Maynard G, et al.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4 May 12
血糖监测评估,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 采用血糖监测评估管理系统,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使更多患 者血糖达标、降低高血糖(>16.7mmol/L)发生风险
– 多学科标准化血糖管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出院时血糖水平 标准化血糖管理方案应用前后的出院血糖水平比较
P<0.05
12 10 8 6 4 2 0
出院血糖(mmol/L)
9.89
8.16
应用前
应用后
Coto JA, et al. Clin Nurs Res. 2014 Jun 17
信息化血糖管理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明、终末期肾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从而延长质量调整生
命年QALYs,因此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优势
住院次数
住院费用
•通过实施糖尿病多学科合作,相 比于2010.8-2011.3,患者在 2011.8-2012.3的住院次数和住 院费用有所下降,分别降低49% 和48%
Diabetes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Pilot Evaluation 2012 Coleman K, et al. Health Aff (Millwood) 2009, 28(1):75-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