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二院-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12-06)(1)

合集下载

血糖信息化管理在院内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血糖信息化管理在院内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血糖信息化管理在院内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作者:郝二美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第14期[摘要] 目的分析血糖信息化管理在院内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院内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血糖管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糖信息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完成血糖检测、记录与反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关键词] 血糖信息化管理;院内糖尿病;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b)-0185-02临床上,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现阶段,医院内糖尿病住院患者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并且有研究显示,高血糖和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风险率提高、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增加等具有密切关系,所以及时对糖尿病做好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

在防治糖尿病的过程中,需要从糖尿病教育、自我检测、运动、饮食以及药物等5个方面的内容着手,以此来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接受治疗,也就是说要对其进行长期管理[2]。

就现阶段的医疗模式来看,糖尿病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血糖控制达标率依旧处于较低状态。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属于临床信息采集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够有效整合床旁血糖检测终端与患者血糖信息,进而促使血糖数据检测、传输与管理实现,将临床诊疗效率显著提高,提供技术保障给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跟踪治疗[3]。

现阶段,该院也针对院内糖尿病患者信息化管理建立了管理系统,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院内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纳入的院内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平均年龄(68.21±8.26)岁,包括39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

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模式与效果

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模式与效果

8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Vol.11, No.21信息标准前研究3.3 明确各类机构的职能和定位统一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各类机构的行业标准,依据各种机构职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别,分等级管理,完善各项审批机制,加强政府监督作用,确认工作落实情况,促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保证服务质量[15]。

在人才储备方面,国外有老年照护本科、硕士、博士,而我国在老年照护领域几乎没有专业人才的储备。

加强部门间的统一协调,可借鉴日本厚生省下设老健局的模式,设立高一级的统筹协调部门,统筹协调区内养老医疗资源[16]。

4 小结在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中,政府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增进各个医养结合机构的积极性,让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在减少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标准的制定刻不容缓[17]。

在这套标准体系中,应涵盖从居家适老性改造,紧急情况救助,服务人员准入资格,老年人综合评估、慢性病管理等多个方面,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具有较高的医养结合机构。

统一医养结合相关建设标准、人员配置标准、服务标准、文书书写标准、收费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规范等,制定符合我国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医疗核心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等。

解决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性质、管理主体、工作对象和服务范围的问题,指导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研究制定医养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包括失能老年人评定标准、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标准、康复护理规范标准等,推动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使老年人在健康、疾病、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各阶段均能获得综合连续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服务,为今后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

参考文献[1] 欧阳文婷,肖义泽,段义军. 中国≥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meta 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49-1152. [2] 陆杰华. 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 社会发展研究,2019,6(1):21-32,242.[3] 龚晓红. 医养结合背景下三级医疗机构碎片化服务体系整合路径探究[J]. 人口与健康,2019,1(7):51-53.[4] 李玉玲. 我国养老服务质量建设的难点及治理研究[J]. 兰州学刊,2020,40(2):192-199.[5]王雯,张菲. 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5):1069-1071.[6]徐翠,吴培香,于莉,等. 医养结合理念下延续护理在养老机构中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2020,34(3):482-485. [7] 马伟,许学国. “软法”视角下医养结合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 医学与法学,2019,11(6):18-21.[8]廖芮,张开宁,王华平,等. 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70-277.[9]胡月,蒋运兰,楚鑫,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养结合养老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构想[J]. 护理研究,2019,33(23):4105-4107[10] 李作秀,郝玉丽,李英. 医养结合下在老年病房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147-148.[11] 席杨娟,张文光,李晓俞,等. 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研究,2020,34(1):79-85.[12] 徐丽丹,方锐,许虹.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871-874.[13] 赵锡锋. “医”参与医养结合的动力机制研究[J]. 卫生软科学,2020,34(2):25-30.[14] 王浦劬,雷雨若,吕普生. 超越多重博弈的医养结合机制建构论析——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20(2):40-51,135.[15] 刘婷,余晶波.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验和启示[J]. 现代实用医学,2019,26(12):1567-1569,1572.[16] 王越,王静丹,周辰宇,等.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多元协同参与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2019,32(12):61-64.[17] 荆玲玲,迟东旭. 基于KMRW 模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监管研究[J]. 智库时代,2019,3(52):250-251.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模式与效果陈杰作者单位: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目的 探讨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人们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患病率在不断上升,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不仅会引发患者器官病变,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直至目前我国并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一般都是采用药物、饮食、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这就需要糖尿病患者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严格按照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准确服药、合理饮食,同时适当参与体育活动。

实际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导致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稳定控制,严重的情况下还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为了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自我管理中,可以指导患者采取争取的方法控制血糖,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互联网、手机APP、移动通信技术等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并分析信息技术在糖尿病自我管理应用的发展情况,期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糖尿病;自我管理;应用引言糖尿病作为临床上有着较高发病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引发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迄今为止,我国临床医学并没有对糖尿病根治的特效方法,唯有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多项措施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倘若患者血糖长时间比较高,将会损伤自身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进而引起诸多并发症,同时也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准确的糖尿病检测可以指导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糖尿病自我给药是糖尿病患者为处理疾病而做出的行为和决策,即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的处理方式。

简单地说,病人本身为控制病情而做出的行为就是自我给药,然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差,进而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

信息化血糖管理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信息化血糖管理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力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病情危重、活动受限、营养不良及不卫生等。

因此,应早期对ICU脑卒中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并预防误吸及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误吸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保护性约束管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误吸及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由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擦身,同时还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保护性约束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进程。

分析原因猜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方面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保护性约束管理教育,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知晓保护性约束对病情的意义,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并了解其心理状态,适时给予安慰,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疾病康复进程。

心理弹性水平是指主体对外界变化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该状态是一种动态变化形式,可随后天环境、教育、训练的影响[10]。

ICU脑卒中患者因其自身病情多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通过有效的教育、积极的训练,并给予良好的治疗环境可显著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应用保护性约束管理进行干预,其心理弹性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院时,观察组SF 36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保护性约束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关,通过积极配合,改善了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对ICU脑卒中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其误吸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拔管时间,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1] 李懿,屈云,苟巍,等.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9):1001-1007.[2]胡琴.分级护理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1):4480-4482.[3]刘颖,李翔宇,汤宇,等.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2):1474-1476.[4]郭海凌,孙建华,孙丹丹,等.ICU护士评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准确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6):643-646.[5]陈璐,张根明.针灸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111-1113.[6]雷阳,张静平.中文版Connor 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88-1193.[7]黄奎,袁飞飞,王红,等.SF 36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11):2002-2004.[8]尹建华,郝建春,卢建丽,等.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4):2181-2183.[9]王爱凤,王正梅,王芳,等.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6):2303-2306.[10]陈玉梅,闫树英,张华,等.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胃肠癌患者创伤应激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12):1091-1095.本文编辑:王海燕 2020-04-08收稿信息化血糖管理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赵正清,袁 菲,吴秀娟,钱进军,隆卫娟,于德纯(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苏镇江212001)【摘 要】目的:探讨信息化血糖管理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也在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血糖信息化的应用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开始关注血糖信息化的应用。

血糖信息化通过使用电子血糖仪、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糖尿病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为医生、病人和家庭护理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精准、全面的血糖监测服务。

而在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血糖信息化的应用则更加体现了其重要作用。

一、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基本概念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持续的血糖监测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实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稳定管理,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各种并发症。

PDCA循环护理模式是英文Plan-Do-Check-Act的缩写,即计划、实施、检查和调整。

这一模式旨在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全方位管理,实时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干预。

在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计划阶段是缺省的,主要涵盖患者个人基本情况,病史,相关检查数据等。

实施阶段则是从平时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制定一些具体的护理方案,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检查阶段则是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血糖值数据的分析,对护理措施的调整等。

而调整阶段则是进一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干预和调整,使其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和医学疗效。

从整个PDCA循环护理模式来看,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称之为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

二、血糖信息化在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应用血糖信息化在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血糖监测率血糖信息化可以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同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手段,将血糖检测数据推送给医生、病人和家庭护理人员。

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

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

标题: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糖尿病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血糖管控,实现全程、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糖尿病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标准的意义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可以实现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

通过信息化评台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在实施信息化标准时,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评台。

该评台应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医疗记录等内容,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信息化评台,可以实现病情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信息化标准的优势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糖尿病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血糖异常,预警患者的危险情况。

信息化评台可以有效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和服务,提供给患者更多元化的医疗选择和服务。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糖尿病管理的从业者,我深切理解信息化对于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评台的建立,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患者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每位患者的管理方案。

通过信息化,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交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是提高糖尿病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实现病情的监测和管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够在医疗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推动这一标准的实施。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的全面评估和文章撰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糖尿病区域一体化血糖管控的信息化标准,是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内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黄漪张一犀(通讯作者)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内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黄漪张一犀(通讯作者)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内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黄漪张一犀(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6-15T08:18:22.06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黄漪张一犀(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探究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内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和临床效果。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苏州 215400【摘要】目的:探究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内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0例应用常规血糖管理,试验组30例应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效能评分。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试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应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内糖尿病患者管理中,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促进糖尿病患者的恢复进程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糖尿病;应用价值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blood gluco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hospital management of diabetes patients Huang Yi, Zhang Yixi (corresponding author)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aic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uzhou 215400, Jiangsu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blood gluco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hospital.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2 to Ma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of 30 patients using conventional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and a test group of 30 patients using blood gluco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 and self-management efficac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Comparing the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all indicators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mparing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with a p-value of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lood gluco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hospital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diabetes patients.Keywords: Blood gluco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iabetes; Application value糖尿病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不分年龄,但多发病于老年人群,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便携式血糖仪在信息化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便携式血糖仪在信息化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便携式血糖仪在信息化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刘爽【摘要】目的:分析在信息化血糖管理中应用便捷式血糖仪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112例,根据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进行血糖检查,每组患者数量为56例,对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检查方式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0.63±3.52)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情况下,血糖平均值为(19.35±5.29)mmol/L,而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0.64±3.49)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情况下,血糖平均值为(19.28±5.33)mmol/L,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信息化血糖管理中,使用便捷式血糖仪可以准确的对患者血糖情况检测,并且较之生化分析仪而言,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09【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便捷式血糖仪;信息化血糖管理;应用价值【作者】刘爽【作者单位】沈阳二四二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血糖含量较高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在一些大型医院中,针对糖尿病血糖含量进行检测的时候,都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检测需要频繁的进行,最好可以每日都进行检测,以便对自身的血糖状况形成充分的了解,及时优化治疗方案。

每天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无疑是不现实的,对此,可以采用便捷式血糖仪进行检测,该仪器的检测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1]。

对此,笔者将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112例,男性61例,女性51例,年龄23~71岁,平均(54.06±5.2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血糖管理现状 •血糖信息化管理益处 •医院目前开展情况
血糖信息化管理血糖模式
临床智能血糖仪
血糖信息管理系统
HIS
EMR
(电子病历)
血糖数据自劢上传到护理系统 ----自劢生成微量血糖记录表
操作流程:Step1
操作者登录
抓取医嘱 对接HIS和医嘱系统
快速的床旁识别
操作流程:Step2
工作量大 耗时长 容易出错
院内手写记录质控表
目前院内血糖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挑战---使用传统血糖仪
检测手段:
A
没有身份识别,容易张冠李戴
数据管理:
B
人工录入,工作量大,丐转抄易出错,医生获取数据慢
科研应用:
C
血糖管理数据收集及统计困难,不利于学术成果的产生
质量控制:
D
无质控记录和提醒,测量准确度无法控制
护士进行全区/全院血糖数据 分析,监控高低血糖发生率
血糖信息化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时间(h)
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节约30%的院内
床旁血糖监测工作时间
4.0
3.5 P<0.05
3
0.0
对照组
实验组
不同组患者血糖检测、记录、反馈的时间
• 以院内护理团队150人为例
POCT血糖监测 工作时间(小
血糖异常给住院患者带来的危害
疾病+应激
血 糖常 异
感染 住院日
医护 满意度
费用
临床干预
死亡
Ulisse G. Implementation of an Inpatient Diabetes Management Team in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Setting[J]. Diabetes Spectrum, 2010, 23(2):131-133.
使用院内信息化联网血糖管理系统,相当为这家 医院每天增加28位护理人员
• 吴岩, 等.院内糖尿病患者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5,12(18):149-152
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益处
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益处
利用血糖信息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05
100 准 95

率 90

% 85

80
院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120
100
80
人 60 数
40
20
0
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
入院前 干预后
60
观察组
50
对照组
40
30
20
10
0
感染率(%) 死亡率(%) 住院时间(d)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影响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感染率、死亡率 和住院时间,提高医患满意度
主要内容:
•血糖管理现状 •血糖信息化管理益处 •医院目前开展情况
智能血糖仪--- 让住院患者实现全新的血糖精准监测 与信息化管理流程
通过扫描手腕带 条形码识别患者
轻松 便捷 精准
WIFI
血糖数据自劢保存并 上传至“护理信息系 统”,避免错抄漏抄
医生及时查看到患者准确数据
数据自劢回传服务器, 永久保存
2012 (年)
• 汇总分析199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所有科室住院患者共47443例的病例资料, 旨在分析住院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病死率以及死亡原因
母义明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6):332-7.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 ;29(3):189-95
科室血糖数据实时查看
数据以wifi形式上传,并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全院血糖管理;数据全面实现可追溯
人财物规范化管理
试纸条用量统计 患者统计
护士工作量统计 患者测定血糖统计
丏业数据处理模块 满足多角色需求
管理决策模块 提供临床数据分析与统计 临床应用模块 展示血糖数据分析和图谱 护理管理模块 医护工作量和耗材等分析统计 科研学术模块 基于经典算法的数据分析模型
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目前各权威学术机构对住院高 血糖的诊断标准基本达成共识,如 AACE/ ADA 、ACP及英国国家健 康服务机构(NHS)下的英国国家健康 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都一致建 议将住院期间任意时点的血浆葡萄糖 水平>7. 8 mmol/L 作为住院高血 糖的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 ;29(3):189-95
[1]刘晓莉.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幵发症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14):144. [2]李利香, 曾荣. 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16(10).
目前院内血糖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挑战---使用传统血糖仪
血糖记录血表糖记录单
无患者信息识别功能 无信息联网功能 无数据传输功能
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内分泌科 冯绮玲
主要内容:
•血糖管理现状 •血糖信息化管理益处 •医院目前开展情况
我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14
住 院
12
患 者
10
2 型
8
糖6
尿
病4

病2

(% 0
)
4.55 1993
4.6 1994
5.36 1995
10.68
11.97
9.09
2010
2011
75
实验组
14
12
对照组
10
8
6
4
2
0
实验组 对照组
研究纳入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监测系统和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 糖;实验组120例,采用IGMS和临床智能血糖仪监测血糖
吴岩, 赵晓宇, 张玲艳. 院内糖尿病患者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18):149-152.
血糖测定
可添加备注和提醒
血糖异常报警提示
所有血糖仪数据同步
操作流程:Step3
未上传血糖数据 低血糖患者提醒列表
血糖数据回传到“护理信息系统-微量血糖记录表”
血糖仪质控管理:
智能的质控提醒
可设置强制质控功 能,避免遗忘质控
质控测定
质控数据自劢上传, 无需手工记录
血糖管理系统应用:
患者信息管理 床位信息管理 血糖信息管理 血糖最新状况 统计图表 用户管理 质控 会诊 危急值提醒 设备管理 同步数据 系统设置 关于
时/天/人)
其余有效工作 时间(小时/天
/人)
全院护理团队 工作时间
(除POCT血糖)
未实施信息化 血糖管理
3.5
4.5
675
实施信息化血 糖管理
2
6
900
研究纳入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采 用传统血糖监测系统和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实验组120 例,采用i-GMS和GLUPAD临床智能血糖仪监测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