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效果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效果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10月15日 第12卷 第10期中国护理管理13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025作者简介:顾秋莹,本科,主管护师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效果探讨◆ 顾秋莹 冯琦蔚 李萍 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是以患者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现、处理为中心,为临床医疗和护理提供服务,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院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已由医院信息系统(HIS)转向CIS,迫切需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CIS。

据统计,美国拥有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有25%均建立了临床信息系统。

但是,国内的临床信息系统还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1-2]。

由于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高,生命体征数值变化快,各种检验、检查项目多,置入的各类导管多,医嘱调整频繁,致使患者病情信息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能实现及时传输、查阅、调用、分析、共享是快速救治危重患者的关键[3],这也对医疗护理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手工书写文书记录方式不仅占用了ICU 护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快速、完整的采集,更使ICU 护士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守护在患者身边,影响了其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控及处置。

手写文书记录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需要。

我院外科ICU 病区率先进行了ICU 临床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使用。

通过对监护过程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大大地提高了ICU 的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1 ICU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ICU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自动采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并将其转换到重病护理记录单上;准确计算患者出入量;预设模板,简化记录;医嘱自动传输,避免转抄,优化医嘱的执行流程。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与应用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与应用

浅谈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摘要: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人们进入了信息网络化时代,各医院也都不断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如今一些医院逐步建成了涵盖医院医疗、经费、物资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系统。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

关键词: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人们进入了信息网络化时代,各医院也都不断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在医院的管理中,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医院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一、当前我国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现状简而言之,医院信息化是指把病人的基本信息共享作为核心(比如说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医院和社区之间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为病人就医提供方便,同时也便于医院进行管理。

而且医院信息化既包括计算机硬软件的安装,还包括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信息的分析等。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是一项关系到信息技术和管理的工程,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医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应用在医院管理中,当时的系统是单机单户型,过后又逐步发展为部门级系统阶段、全院级系统应用,如今正在进行区域医疗探索的阶段。

我国大多数的三级医院逐步建立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医院日常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且信息化系统逐步向着临床应用和管理决策方向发展。

尽管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未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医院信息化建设。

当前,一些医院的领导对网络信息系统缺乏理解和认识,而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渴望一蹴而就,严重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二、医院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有限。

如今,虽然很多医院都建立了网络信息系统,但是信息的应用范围很有限,多停留在医院门诊和收费方面,而那些对医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系统(如数据分析系统、对临床有利的系统以及辅助决策系统等)都未得到应用;三、医院信息化的应用深度有限。

实验室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

实验室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

门诊标本 节点 1:医生开申请单的时间
住院标本 节点 1:医生开申请单的时间
节点 2:计费收费时间
节点 2:计费收费时间
节点 3:门诊采集标本时间
节点 3:病房采集标本时间
打印取单凭证
节点 4:运输工在护士工作站接收标本时间
节点 5:标本送达检验科时间
节点 6:标本接收、验收时间
节点 7:标本检测、保存时间
LIS的结构和组成
LIS的技术标准及设计依据: LIS技术标准化的原则和措施
——唯一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
LIS建设常用标准 CLSI:LIS1-A2、LIS2-A2、LIS3-A、LIS4-A、
LIS5-A、LIS6-A、LIS7-A、LIS8-A和LIS9-A
检验申请
医生工作站
电子申请单
采样容器
粘贴
护士工作站 检验条码
收集检验标本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病区、诊断、样本种类、检
验目的、送检医师、时间
包括: 医师申请 患者信息 患者唯一性标识 试管的正确选取 试管唯一性标识 标本传递等
医生工作站
护士工作站
子菜单
应用软件
数据库系统结构 ——指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核心机构。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应用程序
网络硬件组成
LIS的组成
网络服务器 工作站 网络适配器 集线器 中继器
网桥 网关 传输介质 条形码设备
软件组成
网络操作系统软件 数据库软件 通信软件 应用软件
信息系统:是指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 由与信息加工、处理相关的若干组成部分 (子系统)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信 息管理系统。如——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165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8月下第21卷第24期·医学综合论坛·作者简介:代群燕(1983.08—),女,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

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及价值探析代群燕…梁沁嵩…罗庆芳…陈曦…吴瑜…徐铫…刘佳佳(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摘要】目的:对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及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抽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病房采血的17401例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未采用智能采血系统,另抽取同期在我院门诊采血的样本人数28979例,将其纳入观察组,采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对比两组误采发生率、采血管选择差错率、漏采率及条码粘贴错误率,记录观察组患者采血排队等候平均时间。

结果:门诊采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后,患者采血排队等候平均时间(6.22±1.21)min ;观察组未发生误采、采血试管选择差错、漏采及条码粘贴错误等现象,误采发生率、采血试管选择差错、漏采率及条码粘贴错误率均为0。

对照组发生3例标本采集错误不良事件。

结论:门诊采血室采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可分流患者,根据系统提示等待采血人次增加采血窗口及动态人力资源调派,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缩短其排队时间,还可降低采血及检测差错率,提高采血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智能采血系统;门诊采血室;采血排队等候平均时间;差错率【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4-0165-03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医院的信息系统逐渐完善,便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将医疗信息系统引入现代技术,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及重要环节,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1]。

疾病的诊断不仅依赖实验室仪器,还需要信息化的大力支持[2]。

我院是一家新建三综级合医院,每日需要接待大量采血患者,收集的血样标本数量较多,传统的手工作业,不仅工作效率低,还易出现采血及检测差错的现象,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也无法发挥系统自动化的功效,为此,为发挥我院高质量管理,体现门诊采血室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缩短等待时间,门诊采血室直接采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果,还能减少采血及检测差错的发生,具有高效、准确及可靠的优势[3-5]。

医院—社区联动血糖管理模式的构建

医院—社区联动血糖管理模式的构建

医院—社区联动血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严晓雯;黄慧群;孙湛;卞华;赵慧华;张亚平;曹蕾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年(卷),期】2018(025)001
【摘要】采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手法,以规范化的血糖分层管理为目标,以“医院—社区联动血糖管理模式的构建”为活动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从总院、分院、社区患者3个层面分析现状,挖掘攻坚点,拟定可行性对策.从构建医院—社区糖尿病集约化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方面努力,实现了既定目标,使规范化血糖分层管理得以实现,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
【总页数】7页(P91-96,50)
【作者】严晓雯;黄慧群;孙湛;卞华;赵慧华;张亚平;曹蕾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转变思路走进社区联动构建新型城市医疗网络——三级中医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J], 张琪
2.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 洪旭星;周光清;周霞;庞观来;肖婷婷;丘桂春;邝玉敏
3.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 [J], 李亚冬;马立萍
4.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 李晔
5.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 李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目 录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SMBG)与床旁快速检测(POCT) 监测频率方案 准确性与精确性要求 干扰性因素与检测设备的选择
Chin J Diabetes Mellitus, 2015, 7(10), p603-613
2015版指南:SMBG与POCT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末梢血血糖监测)
2~3月 HbA1c
最常用 包括FPG,PPG,随机血糖等
现状:血糖监测未受足够重视
2011 年 4 月 -6 月 纳 入 606 家 医 院 , 共 238,639 例门诊患者,其中仅 38% 的患 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1。 四川省的一项调 研 ,纳入 17 家医院 410 例患者,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 患者中,65%的患者每月血糖监测小 于4次2。
空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 ╳ ╳ ╳ ╳ ╳ ╳ ╳


监测案例4
• 上述患者经治疗调整后,血糖恢复稳定

应用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血糖监测方案:建议每间隔1天,分别配对
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的血糖水平,随时了解饮食、运动和治疗措施对 血糖的影响,必要时加测睡前血糖
进行SMBG ≥ 4 次/月 < 4 次/月
SMBG:自我血糖监测 1. Ji, L.N.,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13. 13: p. 602. 2. 熊真真,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281-285.
血糖监测为什么被忽视?
患者
• 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指导和教育 • 不了解血糖监测的意义和利用监测结果管理病情

肠内营养鼻饲患者血糖管理

肠内营养鼻饲患者血糖管理

03
肠内营养鼻饲患者血糖管理 的实践与案例
血糖管理实践
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 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
应措施。
调整营养液成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营 养液的成分,如降低糖分、增 加蛋白质等,以控制血糖水平 。
药物治疗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医 生可能会开具适当的降糖药物 或胰岛素进行治疗。
血糖波动控制难度大
肠内营养鼻饲患者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受限,血糖波动较大,控制 血糖水平稳定具有较大难度。
营养需求与血糖管理的平衡
在保证患者营养需求的同时,需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实现营养与血 糖管理的平衡。
护理操作要求高
鼻饲过程中需注意操作细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血糖波动或发生 并发症。
未来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肠内营养与血糖关系
02
肠内营养鼻饲患者血糖管理 的方法与技术
血糖监测
01
02
03
监测频率
对于接受肠内营养鼻饲的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 通常每日至少3次,包括 餐前、餐后和睡前。
监测方式
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 糖监测,确保结果的准确 性和及时性。
记录与评估
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血糖 值,并根据监测结果评估 患者的血糖状况,为后续 处理提供依据。
失败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一位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肾衰竭的 患者,需要进行肠内营养鼻饲。
治疗方案
虽然医生采取了监测血糖、调整营 养液成分和药物治疗等措施,但患 者的血糖水平仍然波动较大。
治疗结果
由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其 病情恶化,最终死亡。
04
肠内营养鼻饲患者血糖管理 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当前面临的挑战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井玲;甘亢;任景怡【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卷),期】2017(031)005【总页数】3页(P301-303)【作者】井玲;甘亢;任景怡【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报告表明:医疗差错导致死亡位居美国十大死因的第五位;而且该报告也指出,大部分的医疗差错由人为因素引起,并可通过计算机系统避免。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CDSS)是信息化的产物,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大型数据库、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逐步进入医疗领域,CDSS的开发及应用将被进一步有效推动,本文就CDSS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CDSS是目前医疗护理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之一。

美国医药信息学会(AmericanMedicalJnformatics Association,AMIA)将CDSS定义为:为医务人员者等提供知识、特定个体或人群信息,在恰当的时间,智能化的过滤和表达信息,目的是提供更好的健康、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CDSS是一种软件,从医院层面来讲,它通过输入临床信息,与系统中存储的知识库内容相匹配,协助医务人员识别疾病,选择更可靠的诊疗方案,或通过提示与干预优化诊疗流程,预防医疗差错及改善医疗质量[1]。

据文献报道,最早有档案记录的用于医疗的CDSS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2]。

世界上第一个功能较全面的CDSS是斯坦福大学于1976年研发的MYCIN系统。

该系统为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咨询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给出的治疗方案中69%是可以接受的。

MYCIN对后续CDSS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时由于科学知识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并未得到很好地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研究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实践效果。通过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血糖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准确性。 方法 引进并建立优秀的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实施全院血糖规范化血糖管理,且客观的分析比较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血糖管理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结果 引进应用的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管理的质量及效果,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节约了消耗与成本。 结论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实践效果显著,值得发展推广。

标签: 信息化;血糖管理;管理系统;血糖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blood glucose in hospital. Hospit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spital’s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afety and accuracy. Methods Introduce and establish an excellent informati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arry out the standar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hospital blood glucose, and objectively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Resul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hospital management, greatly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save the cost and consumpt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e is remarkable, worthy of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随着我国经济与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长,住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者数目在不断增加。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1]。国内大多医院对血糖的管理采用单一性的管理,医护工作者应用单体式血糖仪与血糖试纸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然后将结果打印或手动录入电脑内,这一过程既耗时间又耗人力,步骤繁琐且易出错,查询也不便等。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发达,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血糖检测应用信息化管理,同时与其他系统整合与数据集成[2],做到对患者病情数据的全方位管理。该研究主要是以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术为基础,结合国内医院的实际具体情况,研究讨论并建立血糖检测的信息化管理,为医院提供管理水平及节约成本。

1 POCT管理系统(信息化血糖及时检测管理系统) POCT[3]又可以称之为“床旁检验”“便捷性检验”“监护点测试”“卫星实验 室”,其主要意义为可以在患者身边做的临床检测。POCT技术发展迅速,具有便捷、快速、簡单等优点,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急诊、ICU、手术室及野战外科等[4]。信息化管理技术指的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并结合电脑操作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对医院所属的各个部门科室提供患者的诊疗信息及行政管理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等,满足用户的需要,实现参数的智能化。现阶段,我国医院内主要应用的信息系统有: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基于信息化的POCT系统能够全面实现医院血糖监测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并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依从性。全国首家实行院内血糖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医院,应用该系统提供的血糖数值具有准确、安全、便捷、科学等特点,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 信息血糖管理方案的建立 依照院内信息化管理的方案的设计,提供其相应的合理化配置,并优化网络,通过完整的联网,实现数据的管理信息化。

2.1 设立总体方案 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有:数据终端、数据处理及意义信息化[5]。(1)数据终端模块:主要作用在于采集患者数据并上传及血糖结果反馈查询。模式为典型的POCT模式,应用双向链路。链路包括①上行数据链路:以POCT法采集患者的血糖结果并进行相应处理;②下行数据链路:由数据处理模块到架构患者的血糖参数到记录仪上。(2)数据处理模块: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为:处理患者的血糖数据、生成结果并进行管理和统计。实现数据处理模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即:与HIS/LIS接入与与非HIS/LIS接入。与HIS/LIS系统连接可以完成全院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及整合;而在不接入HIS/LIS的情况下,院内也可独立联网,以达到基本数据的分析及管理的目的。(3)医院信息化模块:达到全院数据信息化,便于结果等的查询与反馈,大大节省了人力及物力,并能够有效实现数据共享与分析。2.2 与HIS/LIS系统接入

以上述的总体方案为基础,完成与HIS/LIS接入的基本构架。而与HIS/LIS系统接入的 主要优势特点有:①采集患者的血糖数据能够快速的进行数据共享,方便结果的查询;②使用院内网络架构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6];③能够建立1VS1的技术参数规范,从而进行质量的控制报告的分析与管理;④可以迅速准确地生成患者的血糖数据分析及报告;⑤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及认证;⑥不仅能够整合血糖数据与EMR,还能够建立其他检验数据结构及报告的整合。

2.3 与非HIS/LIS系统接入 与非HIS/LIS系统接入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血糖数据虽不与HIS/LIS系统接入,但其数据信息等仍可以进行局部数据共享,相对独立且组网构架单一、简单;②依然可以实现单/多科室或全院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分析、报告的生成等;③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及认证。 3 信息化管理血糖的优势 在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患者的血糖检测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优势优点[7]:①医疗质量的改善。信息化管理的实行,对患者的治疗的实施更加及时、准确,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这代表着患者所受到的治疗更加的安全、可靠,能够大大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②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符合国际标准认证的及国际医疗机构管理的认证要求的服务流程。③综合效益的提高。引进国际先进血糖POCT管理系统,最大地减低损耗,节约人力及成本,为医院的诊疗发展提高有力准确的数据,减少对患者的重复检测,对患者实施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负担。④质量控制严格。医院的在管理方面可以实行5W管理[8]。5W指的是Who、Whom、What、When、How,对患者进行全要素的数据管理。⑤报告分析患者血糖。建立多维度图标分析,便于临床工作人员对患者血糖情况的全面了解与分析。

综上所述,院内的血糖检测结果管理及分析,不仅是内科也是外科医生常常遇见的问题,因此,及时并准确的进行血糖检验并对数据共享、分析,是患者控制血糖的基础,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POCT血糖管理系统为基础,方便了医护工作人员获知患者的血糖数据,便于医生给予患者最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及质量,极大降低了医疗消耗及医疗事故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能够获得极高满意度,值得在国内医院内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 万青, 曾天舒, 胡慧,等.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3):1186-1188.

[2] 吴岩, 赵晓宇, 张玲艳. 院内糖尿病患者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12(18):149-152.

[3] 謝云.院内血糖监测研究新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 7(10):600-602.

[4] 冯骏,姚月冬.信息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7):117-118.

[5] 王珊. 信息化血糖监测仪在内分泌科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6, 29(13):346-347.

[6] 钟群. 随访信息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2(5):143-144.

[7] 伍洪, 王羽飞, 王力,等. 基于信息化血糖即时检测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4,11(7):4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