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度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解读:巨额贸易顺差对冲短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风险整体可控
2023上半年宏观经济解读

2023上半年宏观经济解读摘要:一、2023 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概述二、通货膨胀压力与货币政策调整三、国内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财政政策的实施与效果五、未来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正文:2023 上半年宏观经济解读2023 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2023 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
一、2023 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概述2023 年上半年,我国GDP 同比增长7.5%,较去年同期提高4.5 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同比增长7.3%。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2%、16.6% 和19.2%。
二、通货膨胀压力与货币政策调整2023 年上半年,我国CPI 同比上涨2.1%,PPI 同比上涨5.1%。
在国内外需求恢复、生产端逐步恢复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压力有所上升。
为了维护物价稳定,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包括多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
三、国内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23 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同比增长7.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4.4 个百分点。
其中,线上消费增速明显加快,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有所加快,但基建投资增速放缓。
出口方面,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3.2%,但受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出口增速略有放缓。
四、财政政策的实施与效果2023 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政策积极有为,实施减税降费、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
在支持市场主体、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6%,较去年同期提高7.6 个百分点。
五、未来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展望未来,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3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23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引言202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球贸易形势动荡的一年。
本文将对中国2023年的国际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了解中国经济的外部贸易状况和国际收支平衡情况。
1. 国际贸易总览2023年,中国的国际贸易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2.5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5%;同时,进口总额达到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
总体来说,中国的国际贸易顺差为2000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有所减少,显示了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趋向平衡。
2. 出口分析中国的出口表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速更为明显。
2023年,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额达到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优质产品的生产。
此外,传统制造业产品如机械设备、家电等仍然占据中国出口的重要地位,出口额分别增长了4%和6%。
尽管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国际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部分出口领域,例如美中贸易争端导致某些商品的出口额受到压制。
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也对中国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多竞争。
3. 进口分析2023年,中国的进口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进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能源领域。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进口额增长了15%,而铜、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进口额增长了12%。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发展需求的增加和国家对新能源和绿色环保的推动,使得对这些资源的需求量大幅提升。
同时,中国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也有所增加,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促进产业升级。
例如,芯片、机械设备等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同比增长了9%。
然而,进口增长也面临一些压力。
首先,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如能源产品价格的波动性使得进口成本增加。
其次,对部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使得进口风险增加。
此外,不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也给中国的进口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收支之一。
了解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的定义及作用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的综合反映,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单方面转移等。
国际收支反映了一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是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以下特点:国际收支平衡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平衡,贸易顺差为62亿元人民币,资本净流入为13亿元人民币。
主要收支项目表现(1)商品和服务贸易2022年,中国商品贸易出口总额为2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贸易顺差为8万亿元人民币。
(2)资本流动2022年,中国资本净流入为13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为13亿元人民币,对外投资为160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虽然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平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顺差过大、外债风险上升和资本流动不稳定等。
贸易顺差过大过大的贸易顺差会导致国内资源净流出,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过大的贸易顺差也会增加贸易摩擦的风险。
外债风险上升随着外债规模的扩大,外债风险也在上升。
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中国的外债偿付产生不利影响。
资本流动不稳定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净流入主要依靠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而对外投资较少。
这导致了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内部平衡策略(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贸易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2)促进对外投资,推动资本流出,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压力。
外部平衡策略(1)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降低外债风险。
(2)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减少贸易摩擦。
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解读

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解读一、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估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出复苏的迹象,但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就我国经济而言,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也不乏一些新情况和问题出现,需要我们对经济形势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估。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2023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稳健的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地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
适度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另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些政策努力对经济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我们警惕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三、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趋势分析2023年上半年,我国部分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传统行业也在转型升级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一些行业和企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并寻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四、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脆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增加,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形势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等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个人观点和建议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我认为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应对风险挑战的我国需要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还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结回顾起来,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呈现出复苏但仍不稳定的特点。
我们需要从宏观政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我们能在经济形势的变化中保持战略定力,勇于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我国巨额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及走势模板

外汇储备的增加促进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外汇储备的积累,国家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本国产 业的升级和技术的研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升 了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进步,国内产业可以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动力。
外汇储备增加支持国内消费和投资
外汇储备的增加也有助于支持国内的消费和投资。
外汇储备积累的作用:稳定人民币、促进国内市场繁 荣、推动经济发展
外汇储备的积累意味着国家有更多的外汇储备可以用于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稳定 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提升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进口 成本,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消费的增长。此外,外汇储备的积累还可以用于国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总结起来,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使得中国具备了出口 竞争力,并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前景预测
1.中国出口增长:关键因素和持续增长的潜力
展望未来,我国巨额贸易顺差形成的趋势将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关键因素之一。随着 中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内需潜力将继续释放,这将为我国出口创造更多机会。
03
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影响 及挑战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
巨额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外汇储备增加反映国家经济实力和信用
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国际经 济地位。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意味着国家拥有更多的外汇资金,也是国家经济实力和信用的象征。外汇储 备的积累使得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具备了更大的筹码和杠杆,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 性。
2023年上半年运行情况的汇报

2023年上半年运行情况的汇报摘要:一、2023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概述二、2023 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GDP 增速2.就业形势3.对外贸易情况4.物价水平三、2023 年上半年政策实施及成效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产业政策四、2023 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及政策建议正文:一、2023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概述2023 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2023 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GDP 增速2023 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高位。
这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增长动力较为充沛。
2.就业形势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54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 左右,就业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3.对外贸易情况2023 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进口增长4.8%。
贸易顺差扩大,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拉动作用。
4.物价水平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一季度扩大0.1 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非食品价格上涨1.9%。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民生和经济增长。
三、2023 年上半年政策实施及成效1.财政政策上半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2.货币政策上半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手段,维护了金融市场稳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3.产业政策上半年,我国加大产业政策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2023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3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引言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PBoC)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金融调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2023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成效,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政策建议。
二、2023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总体情况1.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2. 利率水平基本稳定2023年上半年,我国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0.1个百分点至3.7%,5年期以上LPR下调0.05个百分点至 4.6%。
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有所下降,但总体保持稳定。
3.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呈现双向波动的特点。
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元指数波动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有所上升。
三、货币政策执行措施及成效1. 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定向降准等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推动下,信贷投放保持稳定增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对支持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凸显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此外,还创新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 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
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解读

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解读【实用版】目录1.2023 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概述2.疫情对经济的影响3.稳增长政策的实施4.下半年经济展望正文2023 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解读2023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呈现出复苏的迹象,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和下半年经济展望三个方面对 2023 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进行解读。
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2023 年上半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但仍面临不确定性。
尤其是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疫情对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压力,大学毕业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稳增长政策的实施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积极实施稳增长政策。
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等,以稳定就业和促进经济复苏。
三、下半年经济展望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但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经济有望继续回暖。
从供给端看,人口、资本和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尽管我国人口结构负面冲击正在显现,但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小。
从资本角度看,人均资本存量和发达经济体还有很大差距,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此外,制度红利将继续释放,潜在经济增长率有望维持中高速增长。
从需求端看,国内消费市场将逐步回暖,政府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增长,增加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改善养老服务等。
此外,随着国际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出口市场有望恢复,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将逐步改善。
总之,2023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呈现出复苏迹象,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较快贬值的背景下,市场普遍关注三个问题:4月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是否触发了资本外流?这种外流带来的影响是否可控?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能否对未来人民币走势形成有效支撑?基本结论:1、2023年上半年,受人民币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等因素驱动,债市出现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但整体规模可控,且被巨额贸易顺差对冲,未改变我国国际收支较大规模顺差局面;2、上半年我国短期资本净流出增加,但经常赈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较大,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效支撑;3、展望未来,我国经常项目仍将保持较高顺差规模,直接投资有望延续顺差格局,证券投资项目下的资本外流将受到有效控制,人民币贬值预期难以有效聚集,当前衡量汇市强弱的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正文:一、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一顺一逆”特征,其中,受人民币贬值、中美利差扩大等因素影响,证券投资项下出现一定程度资本外流,但整体规模可控,且被巨额贸易顺差对冲。
与此同时,上半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创下历史次高水平,以海外存款和对外贷款为主的其他投资逆差大幅收窄,也是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大规模顺差的重要原上半年,我国经常项目I顺差1664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主要原因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幅扩张、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受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进一步体现,稳外贸、保市场主体I经常项目由4项构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初次收入、二次收入,其中二次收入主要包括经济援助、侨民汇款等,规模较小。
政策持续发力,以及海外高通胀拉高我国出口额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屡超市场预期,累计同比增长13.9%;同时,受国内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进口累计同比增长5.8%o这导致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规模达到3208亿美元,在上年同期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再度大幅攀升36%。
我们认为,这一巨额货物贸易顺差在整张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发挥了“压舱石”的关键作用,不仅推动经常项目继续保持较大规模顺差,而且有效对冲了证券投资项下资金外流的影响,确保我国国际收支在上半年延续较大规模顺差状态。
与此同时,受疫情因素继续限制跨境旅行影响,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逆差项,上半年旅行逆差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加之同期运输逆差收窄,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364亿美元,逆差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33%。
最后,尽管上半年以海外来华投资利润汇回为主的初次收入逆差达到12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扩大79%,但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整体上仍达到1664亿美元,同比扩大43%。
需要指出的是,主要受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影响,尽管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很大,但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为1.9%,仍处于3%以下的合理水平之内。
图1:2023年上半年,出口南增带动经常项目顺差显著扩大_ I货物贸易:差额:累计值服务贸易:差额:累计值初次收入:差额:累计值亿美元.二次收入:差额:累计值——经常账户:差额:累计值4000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上半年,我国金融项目(非储备性质)“由顺转逆”,主要源于证券投资项下债市资金出现一定规模外流。
1-6月我国金融项目(非储备性质)逆差为100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顺差15亿美元。
金融项目(非储备性质)主要由4项构成: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
《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吸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总额达到1478亿美元2,为历史次高水平。
这一规模较上年同期低268亿美元,加之同期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所扩大,直接投资顺差由上年同期的1164亿美元降至740亿美元,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统计中,杳港地区举足轻重,占比在七成左右。
其中,一些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债券、股票等融资之后,再返回内地的投资占比较高。
另夕卜,来自新加坡以及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中,也有相当部分具有这种性质。
上半年证券投资录得1586亿美元逆差,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而上年同期逆差规模仅为107亿美元。
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债市资金净流出849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入502亿美元。
背后是4月以来,受中美利差转入倒挂、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影响,债市中部分外资交易盘资金外流。
这与债市托管数据相印证。
需要指出的是,债市资金外流主要出现在2-6月份,多个月份净流出金额近千亿人民币,而到了7、8月份,资金外流规模已降至300亿至500亿人民币之间。
一个原因是8月1日新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推动国外央行进一步增持人民币资产。
这同时也反映出,尽管8月人民币贬值幅度加大,但市场并未出现恐慌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以来国内股市整体下行,但上半年股市外资仍然净流入110亿美元。
图2:美联储在2023年初启动快速加息,美债收益率大幅冲高,中美利差出现倒挂%——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
年——美国:国债收益率:10年——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0年:-美国:国债收益率:10年:月2根据商务部数据,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为1123.5亿美元,与国际收支口径规模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国际收支统计采用资产负债原则编制和列示,商务部直接投资数据采用方向原则编制和列示,两者对反向(逆向)投资和联属企业间投资的记录原则不同:二是国际收支统计中的直接投资采用净额编制,即资产和负债均按投资减撤资反映。
三是国际收支统计中的直接投资负债与商务部来华直接投资的差异还在于,直接投资负债包括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股东贷款等内容。
数据来源:W1ND,东方金诚图3:受美元指数大幅上行带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一轮快速被动贬值图4:伴随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走贬,2月以来债市资金出现净流出・国债■地方政府债应政金债■同业存单■中票■短融■超短融■企业债■定向工具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上半年,我国对外其他投资出现净回流,对控制金融项目逆差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美联储快速加息为代表,上半年全球金融环境骤变。
海外加息直接导致上半年其他投资项下吸收的海外非居民存款从上年同期的净流入920亿美元,转为净流出245亿美元;吸收的境外贷款则从上年同期的净流入326亿美元,转为净偿还20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境外美元利率上行很快,境内银行拆入资金减少。
不过,上半年我国相应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力度,我国对外其他投资由上年同期的大规模净流出转为净回流——上半年为净流入7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出2681亿美元。
这导致上半∞ooooooooo∞5050552211- 托管规模环皆a:亿元 皿■ZOZ 哎ZSoZ皿9卅ZZOZ 皿好ZOZ ΠΓ苏ZZOZ 皿m1ti-ZZoZ 哎值ZZOZ OΓ1W-ZZoZ ΠCZ 11H -ROZ 皿二#1ZOZ arO1#1Z OZDOC6W-1Z0ZπcM 1ZO Zacz 册ROZ ΠC9IH -RO7πc 辟1ZOZ 皿谟ROZ DDC 图ZOZ πc7册ROZ aΓ1≡UR0z 皿ZRoZOZ or 二#OZOZ 皿O1W-OZOZ 皿6W0Z0Z 皿8#。
ZOZ 丹丹。
ZoZ OΓ9W -070Z 皿亦OZOZ 哎淳OZoZ ΠΓm ⅛o zozaczw-ozozΠΓ1⅛0ZOZ 皿ZR61OZΠΓ二吩60Z 火O1卅60Z 皿6⅛6oz 或维61OZ 哎Z附60Z年其他投资逆差大幅收窄至56亿美元。
作为对比,2023年同期为逆差1088亿美元。
这是上半年证券投资出现大幅度逆差,而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整体逆差规模得到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上半年金融衍生工具规模较小,影响不大。
综合上半年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非储备性质),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657亿美元的顺差,虽然较上年同期下降522亿美元,但仍属较大规模。
图5:2023年上半年,债市资金外流带动金融项目(非储备性质)逆差扩大亿美元直接投资:差额:累计值证券投资:差额:累计值其他投资:差额:累计值金融衍生工具:差额:累计值——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累计值3000η-3000-201OH12011H12012H12013H12014H12015H12016H12017H12018H12019H12023H12023H12023H1数据来源:W1ND,东方金诚二、上半年我国短期资本净流出增加,但经常麻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较大,对人民币汇率身成有效支撑。
展望未来,我国经常项目仍将保持较高顺差规模,直接投资有望延续顺差格局,证券投资项目下的资本外流将受到有效控制,人民币贬值预期难以有效聚集,当前衡量汇市强弱的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由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净误差与遗漏三项组成的短期资本呈现净流出状态,差额分别为7586、-56、-452和-2094亿美元,净流出规模较上年同期扩大566亿美元。
短期资本流动受境内外金融环境变化、中美利差走向、汇市情绪波动影响较大。
考虑到高通胀压力下,下半年美联储仍会维持较快加息势头,而国内通胀水平偏低,央行货币政策将会保持稳增长取向,中美利差倒挂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下半年短期资本仍会有一定规模流出。
我们判断,未来为控制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可能造成的影响,监管层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1、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流出;2、调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扩大资本流入。
中长期来看,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方向明确,国内物价稳定优势明显,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特别是国内债券的意愿总体依然较强,未来短期资本流动将大概率呈现“有进有出”的双向波动格局。
上半年,由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形成的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合计2404亿美元,同比增长3%,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有效发挥了平衡短期资本流动、稳定外汇市场的基本盘作用。
展望下半年,基础性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较大规模顺差状态,进而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有效支撑。
经常项目方面,尽管受美欧经济衰退阴影渐浓影响,我国出口增速趋于下滑,但在汽车出口、外贸新业态等新动能逐步涌现支撑下,下半年货物贸易仍将保持较大规模顺差局面。
而短期内国际旅行仍受到疫情限制,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望继续处于低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8月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58.8%(上半年同比增速为56.5%);外汇局数据显示,7-8月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3%(上半年为同比收窄33%)O以上意味着下半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直接投资方面,商务部数据显示,7-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增长14%(上半年同比增速为22%)o我们认为,近期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加之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壮大,有望持续吸引外商来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