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期待效应

合集下载

教师期待效应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运用

教师期待效应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运用

教师期待效应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 教师期待效应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使学生获得预期进步的规律。

本文结合基础英语教学实践,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师期待效应,对学生施与良好影响,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 教师期待效应基础英语教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一、教师期待效应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形成期待,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一则古希腊神话。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

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并每天观赏不止。

最后美女竟活了。

这则神话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期待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这个神话引进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领域。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加州旧金山市奥克学校进行了一项实验。

从1~6年级中各选出3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做发展预测, 然后“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 并叮嘱名单不要外传。

8个月后,他们对18个班进行复试, 结果是列入名单的学生比没有列入名单的学生智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由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是完全随机抽取的,因此,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只能由教师对两类学生形成不同的期待来解释。

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认为这些学生有培养前途,给予很高的期待,也激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两者交融贯通,从而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因此,这个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随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非和古德对教师期待效应继续进行研究和论证,他们认为: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和期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对教师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产生不同反应→教师的期待得到加强和印证→学生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待而提高或降低,最终在综合评价中表现出教师期待效应。

这些研究表明:教师期待效应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

二、教师期待效应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高校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主干课程中,基础英语有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对听、说、读、写、译等综合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和掌握。

心理效应与教育教学之三——期待效应

心理效应与教育教学之三——期待效应

更看绿叶与青枝——期待效应《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我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进入成果展示阶段,每个大组中的小组谁先上台谁拥有率先展示权。

第四大组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同时跑上讲台,但女生拿粉笔时晚了一点。

“一会儿你来完善吧!”我拍了一下她的胳膊说。

目标是补写挽联,上联是: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

男生写的下联是:军衣反派,摧残爱国民众。

那女生又跑上台了,拿着笔正在找写的地方。

我问她:“你是后来居上还是居下?”“我要后来居上。

”显然她明白我的暗藏激励的问话。

但是,男生个儿高,写得已经够高了,她踮起脚在男生写的答案上边划了一笔就一个踉跄。

“来吧,写这儿。

你仍然是写在上边的!”我给她划了一条导向线指向下面空白处。

她写的答案是:长歌当哭,控诉无耻之人。

写毕,全班折服了。

效应的起源期待效应,指人们在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待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这个效应缘于一个希望神话,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家,他倾注了全部心血雕刻一个美女石像,刻得栩栩如生。

自己居然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日思夜想。

最后天神的领袖宙斯被感动了,把石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

这一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A. L. Jacobson)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

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

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期待效应”,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性的组成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弗里·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有个经典句子: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浅谈期待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浅谈期待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浅谈期待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由“期望效應”引发的对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思考,20世纪70年代的罗森塔尔实验已证实,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与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正相关。

相关研究还表明,小学生极易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可见,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对教育教学起着助推的作用。

标签:期望效应;小学生;教育教学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更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功发展的基石。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处于学龄期(6-12岁)的儿童主要发展冲突为“勤奋对自卑”,这一阶段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必需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在乎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在别人评价中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一、什么是期望效应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不喜欢凡间女子,于是将全部精力、热情、与爱恋赋予一座自己雕塑的象牙少女像。

最终,他的执着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于是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执着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后来被用于教育心理学中。

二、如何有效运用期望效应由于期望效应包含正期望效应与负期望效应两类,负期望效应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效运用期望效应变得尤为重要。

(一)真正了解学生想要合理运用期望效应,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知道其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他的需求是什么,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有效地对其提出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

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

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

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

”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事实上,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

这两位教师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

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也许,这个例子,我们能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更清楚的看到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

对于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学会并合理的运用这种正能量。

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学会赞美和鼓励。

如果你始终给事物传递一种良性暗示,它会出现转机,或者变得更加出色;但是,如果你给他传递一种不良暗示,事情往往会真的变得很糟糕,因为不良暗示中包含有对人的贬低、歧视,它会让人消极自卑,乃至一事无成。

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促进学生发展

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促进学生发展

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促进学生发展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冯慧珍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领悟教师期望效应的真正内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成各种积极期望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教育策略上努力践行,从学生评价、课堂提问、师生交往的方面来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积极期望。

一、案例分析: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因为入学早,在班里年龄偏小。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科老师似乎都对他有意见,有的老师建议家长给他上课外补习班,快要考试了,老师把男孩家长请来,当着学生面说:“你家孩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作业总是忘记,上课好像没有睡醒,做什么事都慢腾腾,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我建议你们应该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智力有没有问题.”学生听老师这么说眼睛湿润了,但当着老师面没有哭出来。

家长听了老师的话很沮丧也很生气,以为孩子在学校真的没有好好学习,回家后便对孩子严厉斥责,甚至动手打了孩子。

期末成绩出来了,男孩成绩并不差,英语九十多分,语文和数学都是八十多分,老师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表扬他。

下面一些话是男孩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这些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你真次考试肯定会不及格,会给班里丢脸,希望你能抓紧点。

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我没能力较好你这种学生。

教你这样的学生,我会少活十年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所表达的期望能起到积极作用吗?案例中的老师希望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能够考出好成绩,话语中表达了对该生的期望,但是这种期望是以消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不好好努力就会不及格,给班里丢脸,让老师无能为力、生气,到医院检查智力等。

对学业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种期望表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随对某些学生来说,老师的指责、激将法会促使学生发奋图强,但毕竟那是少数,多数学生会因老师的消极期望而丧失自信,从而对丧失学习兴趣。

教师期待效应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期待效应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期待效应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期待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期待的表态会对学生的表现产生影响的现象。

在教育领
域中,教师期待效应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

教师期待效应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十
分重大。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师期待效应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教师期待效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机和自信心
教师期待效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机和自信心。

当教师对学生有高期望值时,学生会
感受到这种期待,从而对自己的表现会更加自信和有动力。

而一旦教师对学生没有期望值,学生会感到失望和丧失动力,对自己的表现也会降低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
正确表达出高期望值,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写作能力,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机和自信
心。

综上所述,教师期待效应在写作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正确表达高期望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机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表现,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教师应该在写
作教学中重视教师期待效应,正确表达出期望值,让学生充满信心和热情地面对写作任务,从而取得优异的写作成绩。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在教育的领域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往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现象被称为“教师期待效应”,它揭示了教师的信念和态度如何塑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

近期参加的一次关于教师期待效应的培训课程,让我对这个心理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教师期待效应的核心在于自我实现的预言。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会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这些期望成为学生内在信念的一部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如何塑造学生的潜力。

在培训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深入探讨了教师应如何建立和维护对学生的高期望。

其中一个关键点是,教师需要展现出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和成功的潜能。

这种信念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还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培训强调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成长心态。

这意味着教师要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

当我们将这种心态传递给学生时,他们更有可能接受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

这种心态的转变对于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在实践层面,培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策略来实施高期望的教学。

例如,教师应该设定高标准但可达成的目标,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并鼓励他们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识别和打破低期望的循环,这通常涉及到改变我们的言语模式,以及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对差异化教学的认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支持。

培训让我意识到,教师期待效应不仅仅是关于学术成就,它还关乎学生的自信心、社交技能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通过传递积极的期望,我们不仅在教育学生,还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诠释教育教学中皮格马利翁的期待效应

诠释教育教学中皮格马利翁的期待效应

那 么 ,教 育 主 管部 门该 如何 组 织 教 师培 训 呢 ? 笔者认 为 , 妨采 取 “ 单式 ” 不 菜 的培训模 式 , 给教 师培
训 上一 道 “ 自助餐 ” 。
首先 , 要精 心设 置 “ 自助 餐 ” 内容 。教育 主管 的 部 门应该 通过 问卷 调查 、走访 座谈 、教 学 反馈 等形
儿; 课后不完成作业 , 不遵守学生规则 , 甚至还打架 斗殴 。在 “ 、吓” “ 、骗” 哄”“ 、诈” “ 软硬兼施 皆不见效 的情况下 ,张老师只得 向邻校一位特级教师请教 。 这位 特级 教 师在 听 了张 老 师反 映 的情 况后 ,问道 : “ 你能说 出他的两条优点吗?” 张老师想了想 :好打 “ 抱不平算作一条……还有 , 劳动积极。”
结 合 , 分利 用本 地 区现有 的教 学 资源 , 充 有针 对性 地 选取 教学 实践 中活生 生 的典 型 的教学 事 例对教 师进 行 培训 , 出培训 的 “ 突 三化 ” — 本 土化 、 — 校本 化 、 问 题化 , 真正 使 一线 教 师 “ J 境 ” 地 直 面 教学 实 身 其 般

焦 坌
IHale Waihona Puke 教 育 测 量 与 评 价
“ 皮格马利翁效应” 告诉我们 : 赞美、 信任和期待
具 有一种 能量 , 它能 改变 人 的行为 , 当一个 人获 得另

“ 贵族 ”谁是 “ 人 ” 、 庸 似乎早 有定论 ( 也许 这仅 仅是教 师在教育 教学 中无 意识 的表现 )而且他 们期 待 的也 , 仅 仅局 限 于学 生 的学 习成 绩 。其实 ,期待应 当是 全 面 的 , 生 中的弱 者更需要 期 待 , 师也更应 该让 每 学 教 个 学 生都 感 觉到教 师 对 他们 某些 方 面 的殷 切期 望 , 以提高他 们 的信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
1. 引言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的现象。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动机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期待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期待效应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的原理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源于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
对他人的期待会影响他人的行为,从而使他们符合这些期待。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表现,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

3.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1 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
高期待时,他们会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并取得好成绩,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投入度。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表现出低期待,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法胜任,从而减弱他们的学习动机。

3.2 学习成绩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当教师对学生表示高期待时,他们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从而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些正面的教学反馈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付出更多努力,最终取得更好的成绩。

3.3 自我认知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还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

当教师对学生表示高期待时,学
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更积极的认知。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加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对学习结果具有更高的期待。

4. 如何利用期待效应提高教学效果
4.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传递积极的情感表达、鼓励和
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态度。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高期待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4.2 设定挑战性的目标
教师应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同时向学生传递对他们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的高期待。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使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求目标,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4.3 提供及时的正面反馈
教师应该通过提供及时的正面反馈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绩,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这种正面的反馈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5. 结论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工具,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和自我认知等方面。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期待效应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和提供及时的正面反馈等方式,利用期待效应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