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之一,大约占据体重的0.005%,其中的大部分铁元素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
这两种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到人体各个组织和细胞中,以满足身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求。
因此,足够的铁元素摄入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氧输送功能至关重要。
铁元素在人体内有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铁元素参与催化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如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和氧化酶等。
其次,铁元素参与体内的电子传递过程,维持细胞的能量代谢。
此外,铁元素还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由于铁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缺铁是一种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尤以妇女、儿童和贫困地区人群的比例最高。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身体不适、疲劳、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所以,均衡的膳食摄入对于预防和解决铁元素缺乏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摄入足够的铁元素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来获得足够的铁元素。
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主要包括瘦肉、鱼虾、动物内脏、豆类、蛋类等。
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为血红蛋白铁,是人体吸收利用最好的铁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深色绿叶蔬菜、干果以及一些谷物产品来摄入非血红蛋白铁。
然而,有时单纯依靠膳食摄取的铁元素可能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铁剂来补充铁元素。
在选择补铁剂时,应根据个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提高铁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可以通过搭配维生素C等促进吸收的物质一同服用。
然而,过量的铁元素摄入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人的体内缺少排出铁元素的机制,过量铁元素的积聚可能会引发体内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等反应,导致机体脏器损伤。
因此,在补充铁元素时应当避免过量,同时要根据个体情况及医生指导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铁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是指人体中仅存在于微量的元素,通常以毫克或微克计量。
尽管在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首先,微量元素参与了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
例如,铁元素是人体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之一,负责运输氧气到各个细胞。
锌元素参与调节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碘元素参与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这些微量元素在保持身体正常运转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微量元素还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锌元素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参与了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锌的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
硒元素也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微量元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帮助人体抵御疾病。
此外,微量元素还与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密切相关。
钾元素是维持正常心脏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调节心脏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
钙元素参与血液凝固和心脏肌肉的收缩过程。
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摄入都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微量元素还与人体的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例如,锰元素是神经系统的组成元素之一,它参与了神经传导过程。
铜元素参与了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缺乏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良。
微量元素通过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人体的神经系统健康。
在人体健康维持方面,微量元素还与防止氧化损伤和抗衰老有关。
例如,锌元素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延缓细胞老化进程。
硒元素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些微量元素的功效可以减缓人体的衰老过程,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总结起来,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起到了不同的功能,包括调节生理过程、维持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健康、抗衰老等。
微量元素铁的作用

微量元素铁的作用微量元素铁,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被认为是人类生命和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
铁在人体中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氧气的运输、能量代谢以及免疫系统和脑功能的调节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首先,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成分。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它能够结合氧气并将其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铁能够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形成血红蛋白,从而使红细胞具有输送氧气的能力。
因此,充足的铁摄入是维持血红蛋白合成和正常的氧气运输的重要保证。
缺铁会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其次,铁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
身体吸收的铁大部分储存在肝脏中的铁库中,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供应给其他组织和器官。
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肌肉组织会通过促成素的产生来增加铁的吸收和转运,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氧气供应。
因此,铁在维持氧气平衡和满足氧气需求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铁还参与能量代谢。
铁是体内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代谢的催化剂,它参与体内制造ATP的过程,即三磷酸腺苷的生成。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备物质,是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和功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应物质。
因此,铁的存在和合适的摄入量是维持能量代谢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此外,铁还对免疫系统起到了调节作用。
铁是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抗感染物质,它参与了免疫细胞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调节和抵抗感染的过程。
一方面,充足的铁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使人体更具抵抗力;另一方面,过量的铁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相关,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因此,适量的铁的摄入对于免疫系统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最后,铁还与脑功能有关。
铁在神经递质合成和神经传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化学信使,它们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来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
铁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过程,并影响大脑中的神经传导。
人体微量元素铁

人体微量元素铁铁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维持人体健康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铁的作用、吸收与代谢、缺乏与过量等方面,探讨人体微量元素铁的重要性。
一、铁的作用铁在人体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首先,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为维持正常的氧供给提供保障。
其次,铁还是多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呼吸、DNA合成、能量代谢等生物化学反应,对人体的能量供应和新陈代谢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铁还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铁的吸收与代谢人体摄入的铁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血红蛋白铁,它存在于动物食物中,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另一种是非血红蛋白铁,主要存在于植物食物中,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
人体对铁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其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需要经过转运蛋白DMT1的介导。
吸收后的铁大部分与转铁蛋白结合形成转铁蛋白铁复合物,进入血液循环。
在血液中,铁可以与转铁蛋白、血浆铁蛋白等结合,被输送至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铁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调节,铁的储存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
三、铁的缺乏与过量铁缺乏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
长期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
儿童和孕妇是铁缺乏的高风险人群,因为他们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需要更多的铁供给。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慢性出血患者、严重贫血患者等也容易出现铁缺乏。
然而,铁的过量同样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铁过量会导致铁沉着病,即铁在体内沉积过多,损害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铁沉着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肝脏损害、心脏病变、关节痛等。
因此,人们在摄入铁时需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摄入。
四、补充铁的方法对于铁缺乏的人群,补充铁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或口服铁剂来增加铁的摄入。
在饮食方面,血红蛋白铁富含于动物内脏、瘦肉、蛋类等食物中;非血红蛋白铁则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豆类、全谷类食物中。
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探究

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探究X 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从地方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失调、某些肿瘤以及从减轻症状至增进健康和防止衰老,无处不显示出活力。
本文探讨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
标签:铁;锌;碘;硒;氟;人体健康;相关性生命必需元素按其在人体中的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含量0.01%为分界线,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也称痕量元素)[1]。
人们在研究了生物体内金属元素存在的状态、结构及其生物功能之后,发现微量元素参与了人体内酶的组成,构成了体内重要的载体和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并与某些疾病直接相关[2]。
微量元素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只能来自饮食、空气及各种外源性物质,容易产生缺乏或过量,从而引起疾病。
因此,研究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是医药学领域值得重视的课题。
本文就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揭示它们与疾病防治的关系,促进健康长寿。
1 铁、锌、碘、硒、氟缺乏1.1 铁(Fe)铁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必需微量元素,它有参与氧的运输和贮存、参与合成细胞色素和多种金属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1]。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在体内参与氧的贮存、运输。
Fe2+也是细胞色素的组成部分,参与氧的利用。
当机体摄入铁不足时,往往导致缺铁性贫血、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等代谢紊乱。
1.2 锌(Zn)锌主要以结合状态(大分子配合物)存在于多种含锌酶中,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尤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内含量最高。
锌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细胞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缺锌时酶的活性下降,引起有关的代谢紊乱,使人体发育和生长受阻、厌食,影响生殖、皮肤病变并发炎症、伤口愈合差,味觉减退及胎儿畸形等。
缺锌对生长期儿童影响最大,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性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甚至智力发育障碍[3-4]。
铁营养素的作用

铁营养素的作用铁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了多种重要生理过程,包括氧气和能量的传递、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脑部发育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铁的作用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功能。
铁的作用铁在人体中有多种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氧气运输铁是氧气运输的关键元素之一。
它结合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使它们能够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肌红蛋白则存在于肌肉中。
当氧气通过肺部吸入后,铁能够帮助血红蛋白结合氧气,并将其输送到组织和细胞中。
这对于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细胞的能量产生至关重要。
2. 能量产生铁参与了能量产生的过程。
在细胞呼吸中,铁催化酶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细胞所需的能量。
这个过程中,铁通过催化氧气与营养物质的反应,促进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从而产生了能量。
3. 免疫系统功能铁在免疫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铁是免疫细胞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
铁的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4. 脑部发育铁在脑部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铁是脑部中许多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和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铁的不足会影响脑部的发育和功能,可能导致认知和学习能力的下降。
铁的摄入和吸收铁是一种微量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合成,需要通过食物摄入。
铁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肉类、鱼类、禽类、豆类、全谷物和绿叶蔬菜等。
其中,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则相对较难吸收。
铁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
在小肠中,铁会与一种叫做转铁蛋白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转铁蛋白-铁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能够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转铁蛋白受体进入细胞内。
一旦进入细胞内,铁会被储存或进一步转运到其他组织。
铁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铁与人体健康

铁与人体健康管理学院营销1002 徐盛宇学号:3100806049摘要:本文描述了微量元素铁对人体的生物学作用, 分析了其对机体的重要性, 叙述了铁元素与人体健康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铁人体健康铁,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Fe,原子序数26,是最常用的金属,也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虽然铁只占人体体重的0.006%,但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铁在人体中的存在与来源成人体内的总铁量为4~5g,其中72%的铁结合在能携带氧分子的血红蛋白和运铁蛋白(血浆)中,以血液形式流经全身;3%以肌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又叫功能铁;其余则为储备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骨髓、骨骼肌、肠粘膜、肾等组织中。
铁在人体的分布极为普遍, 被称为人体发育的建筑材料,几乎所有组织中都有,其中以肝、脾含量最高, 其次为肾、心、骨骼肌和脑。
人体中铁主要来源于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 一类是离子铁或称非血红素铁, 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之中。
植物中含的铁多是以植酸铁、磷酸铁、草酸铁等不溶性铁盐形式存在, 属三价铁。
人体吸收这种与植酸结合形成螯合物的铁, 必须先将铁和有机物拆开,再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才有可能。
尽管这类铁在食物中含量较高, 但难于吸收。
例如, 玉米、大豆、小麦中铁的吸收率很低, 只有1%~5%。
另一类是血红素铁, 这类铁的吸收, 不受食物中的植酸和磷酸影响, 可直接吸收进入肠黏膜细胞。
这种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一般在10%~20%左右。
例如, 鱼中的铁吸收率为11%, 牛肉中的铁吸收率为22%, 牛肝中的铁吸收率为14%~16%, 猪血中的铁吸收率为25%, 猪肝中的铁吸收率为22%。
2.铁的生理功能首先,铁在人体内可以参与体内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功能。
铁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载体,铁是人体中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铁与氧结合,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去,又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CO2运走,供人们呼吸,以提供能量,消化食物,获得营养,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肌,人体内的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之中,也结合着氧,是肌肉中的“氧库”。
铁元素与人体健康

铁元素与人体健康铁元素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特别是与氧的结合和运输,以及细胞呼吸中的能量转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铁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首先,铁元素在人体中的最主要功能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与氧结合并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供氧给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人体需要足够的血红蛋白来保持正常的氧运输和供应,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其次,铁元素还参与体内的催化酶反应,特别是呼吸链中的酶反应。
这些酶反应是细胞中进行能量转化的关键步骤,铁元素作为酶的辅酶,能够促进这些反应的进行,使得细胞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供应。
因此,适量的铁元素摄入对维持人体的能量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另外,铁元素还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铁元素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同时,铁元素还参与抗氧化反应,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维持人体的整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铁元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缺乏铁元素会导致体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起贫血症状,如疲劳、乏力、头晕等,并影响身体的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
儿童和孕妇是铁元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铁元素。
此外,慢性失血、消化吸收障碍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铁元素缺乏。
相反,铁元素过量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过量的铁元素会积累在体内的器官组织中,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自由基,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长期过量摄入铁元素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为了保持适量的铁元素摄入,我们应该注意合理膳食安排。
丰富的铁元素食物包括动物肝脏、瘦肉、海鲜、蛋黄等,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更易于吸收。
而植物食物中的铁元素含量较低,但通过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可以增加铁元素的吸收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
作者简介
李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食品/保健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功能研究;营养和慢性病关系研究及精准营养研究。
兼任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营养分会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营养毒理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肥料与健康》杂志编委等。
主持或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参与《营养筛查诊断与评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多部论著编写,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30 余篇。
文章导读: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
概述了铁的生理功能,铁缺乏或过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贫血和铁的营养状况,铁的食物来源和吸收利用等。
以人体对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改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培育富含微量元素的生物品种,构建“土壤-植物营养-人体健康”产业链,将成为解决铁营养缺乏的有效手段。
本文节选自李岩、霍军生发表于《肥料与健康》2022年第6期的文章《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
文章引用格式:李岩, 霍军生 . 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 [J].肥料与健康,2022,49(6) :25-27. doi: 10.3969/j.issn.2096-7047.2022.06.003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分布广泛,成年男性人体内铁的质量约为4.4 g,女性的约为2.8 g。
铁是人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或铁硫基团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目前全球铁的营养状况并不乐观,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贫血仍是141个国家中度至重度的公共卫生问题。
铁缺乏也是我国居民最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合理膳食,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了分阶段战略目标:到2020年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孕妇贫血率降至15%以下,老年人群贫血率降至10%以下,贫困地区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到2030年5岁以下儿童和孕妇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
本文对铁的生理功能、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铁的营养现状和食物来源进行了综述,以加深人们对铁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认识,引导人们通过合理膳食,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铁的补充,为预防和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提供依据。
1 铁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的铁可分为功能铁和贮存铁。
功能铁占人体内铁量的65%~70%,大部分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少部分存在于含铁的酶和运输铁中。
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在肝、脾、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占体内铁量的25%~30%。
铁在氧气运输、电子转移、氧化酶活性和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原料。
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肺组织的氧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液循环将氧运输至其他组织和器官,肌肉组织的肌红蛋白则参与体内氧的短期储存。
(2) 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铁与血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
在骨髓造血细胞中,铁与卟啉结合形成正铁血红素,再与珠蛋白合成血红蛋白,缺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3) 参与电子转移和氧化酶活性
铁以血红素酶或铁硫基团的形式参与电子转移(如细胞色素a、b、c,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氧化还原反应(如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4) 参与能量代谢
以酶或辅助因子的形式参与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中一半以上的酶或因子生化作用的发挥需要铁的存在,如琥珀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等。
(5) 其他
铁还参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抗体的产生、免疫功能等。
2 铁缺乏或过量与人体健康
2.1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铁营养缺乏,在各国均有发生。
根据缺铁的程度,一般将铁缺乏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铁减少期,该阶段为铁缺乏的最早期,此时身体储存铁减少,即人体内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没有明显的生理危害。
第二期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这一阶段人体内储存的铁耗尽,细胞内锌代替铁与原卟啉Ⅸ结合形成锌原卟啉,从而生成缺铁性红细胞,但该阶段尚未出现贫血,会出现食欲低下,严重者发生渗出性肠病变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第三期为缺铁性贫血期,该阶段红细胞的形态开始发生改变,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常引起疲劳乏力、心慌气短、头晕等,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睑结膜苍白、肝脾轻度肿大等,儿童和青少年可伴有近期、远期神经功能和心理行为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学习能力降低等。
2.2 铁过量
急性铁中毒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儿童意外摄入含铁过多的强化铁剂或幼儿误服大量硫酸亚铁后,可引起急性铁中毒,引发明显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黑便,出现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慢性铁过载常发生在先天性铁代谢障碍(遗传性血色病)人群或继发于某些疾病(溶血性贫血、慢性贫血、血红蛋白病等),最终导致过量铁在体内聚积,引起器官和组织损伤,常伴有纤维组织显著增生,临床上表现肝纤维化等。
也有研究报道铁过载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但尚无定论。
3 全球及我国人员的贫血和铁营养状况
3.1 贫血
学龄前儿童和妇女是贫血的高危人群。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儿童和妇女贫血率的流行情况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球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基本稳定,孕妇贫血患病率略有下降。
2019年15~49岁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为29.9%,孕妇贫血患病率为36.5%;2000年以来,6~59个月儿童贫血发生率有轻微下降的趋势,2019年贫血患病率为39.8%,非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0.2%。
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孕妇贫血患病率为17.2%,乳母贫血患病率为9.3%,0~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1.6%。
我国孕妇和儿童贫血率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3.2 铁缺乏的判断及发生率
铁缺乏(ID)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约有一半的贫血由ID引起。
目前,WHO尚未公布全球ID的数据。
美国2003—2006年营养监测联合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BI(body iron)模型计算12~49岁女性的ID发生率为9.2%。
约旦2010年营养调查以SF<15 μg/L判断ID,育龄妇女ID发生率为35.1%,学龄前儿童ID发生率为13.7%。
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以3~5岁儿童SF<12 μg/L、成人SF<15 μg/L判断ID,我国3~5岁儿童ID患病率为3.3%。
我国大城市孕妇ID发生率为16.4%,贫困农村孕妇ID发生率为39.4%。
3.3 铁过量调查
2005年在北京和上海开展的一项针对50~70岁中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该人群10.6%的男性和14.7%的女性铁过量。
一项包含1 016名美国白种老年人的研究显示,美国13.9%的老年男性和12.2%的老年女性存在铁过量。
4 铁的食物来源和吸收利用
4.1 铁的食物来源
我国铁的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分别为12、20 mg/d。
铁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其中铁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包括动物血[如鸭血中铁质量分数(下同)为320 mg/kg]、动物肝脏(如猪肝中铁230 mg/kg)、黄豆(铁360 mg/kg)、南瓜粉(铁280
mg/kg)、胡麻子(铁200 mg/kg)、黑芝麻籽(铁230 mg/kg)、鸡蛋黄、深绿色蔬菜(如油菜和菠菜)、菌藻类及强化食品等。
乳制品、大部分水果和蔬菜中的铁含量相对较低。
4.2 铁的吸收利用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铁的吸收差异较大,从低于1%到高于50%,机体对血红素铁的吸收远高于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主要来自肉、禽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受膳食因素影响较少,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大约为25%。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和乳制品中,占膳食铁的绝大部分。
非血红素铁需先被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因此受膳食因素影响较大,如膳食中的植酸、多酚(茶、咖啡、可可等)和钙等可以明显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抗坏血酸、肉、鱼、海产品及有机酸等可明显促进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已不再是主要的营养问题, 而必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隐性饥饿”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
食盐加碘政策的实施,基本解决了我国严重的碘缺乏问题,自2005年以来该问题处于可持续消除状态。
铁缺乏及其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微量元素缺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