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通用航空大事记(1951-2002)

中国通用航空大事记(1951-2002)

中国通用航空大事记(1951-2002)1951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商务处除负责客、货运输业务外,开始承办专业航空业务。

从捷克引进爱罗一45型飞机10架,作为中国专业航空的专用机。

5月,民航首次派出C-46型飞机1架,承担广州市卫生局防治市、郊区蚊、蝇任务。

喷洒DDT油剂5架次,飞行3小时46分钟。

揭开了新中国通用航空的序幕。

6-9月,空军派出波一2型飞机7架进行我国历史上的首次在河北黄晔、芦台、清河,苏北泗洪,湖北天门、汉川等蝗区,进行飞机喷药治蝗,作业面积172万公顷,喷撒666粉剂,取得90%以上防洽效果。

1952年中国民航局在天津组建中国第一支农林航空队,配备爱罗一45型飞机10架,职工数十人,担任航空护林和治蝗任务。

从空军凋拔中国民航波一2型飞机3架,参加农业飞行工作。

4-6月和10-11月,民航派出爱罗一45型飞机4架,C-46型飞机1架,在牡丹江林区和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林区,进行春、秋两季航空护林,通过9条航线,对1100万公顷林区进行空中监护,共飞行244架次,959小时,主动发现火情16处。

中国民航局在北京成立飞行大队,其中第三中队为专业航空飞行中队,拥有波一2型飞机4架和爱罗一47型飞机10架。

1953年5-6月民航派出波一2型飞机2架,在江苏微山湖地区,喷撒666粉剂,防治东亚飞蝗,作业飞行113小时,治蝗面积7155.7公顷,防治效果达80%以上。

里一2型飞机参加东北航空护林任务。

民航局组建飞行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其中三中队执行专业飞行生产任务。

6月,林业部森林调查设计局为普查森林资源,租用民航里-2型飞机,对东北张广才岭林区进行航空摄影。

9月,林业部森林调查设计局租用民航C-46型飞机,对西北、西南林区进行森林航空调查。

10月,民航与地质部合作使用爱罗一45型飞机,在内蒙古白云鄂搏铁矿区进行航空磁测试验,作业飞行23小时,效果良好。

1954年从苏联引进安一2型飞机5架装备天津农、林业航空队。

过去中国的通用航空

过去中国的通用航空

.过去中国的通用航空新中国通用航空业组建于1951年,由于当时受到各部门的普遍欢迎,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9年通用航空飞机作业超过39739小时。

但从1979年以后一直到现在,作业量始终徘徊在4万小时左右,飞机数量也维持在多400架左右。

2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猛的再向前发展,而通用航空却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通用航空生产经营才开始发生了变化。

但因历史的原因,通用航空企业仍处境艰难。

到2001年,全行业通用航空飞机仅400余架,能够生产作业的飞机约300多架,年总飞行作业48707小时,远远的不能满足现代新时期各行各业的需要。

我国通用航空未能实现与运输航空同步的发展,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全球约有民用航空飞机35万架,其中通用航空飞机大约就有34万架,通用航空飞机占全球整个民用航空飞机的97%,而我国的通用航空飞机与民航的比例正好与之相反。

2.制约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不足,投入不够。

我国由于对通用航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政策导向、制定决策上对通用航空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空域开放并不是很难,可供通用航空活动的空间也非常大,适当的开放一定空域并不是主要问题,但由于认识不足,投入少,因此造成了通用航空飞机老旧,难以更新,即使是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因此,造成通用航空的人才外流,特别是优秀飞行员外流,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

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本应均衡发展,可是却出现了运输航空业腿长,通用航空业腿短的局面。

由于重视不够,多年来对通用航空的宣传也不够。

通用航空做了那么多贡献,社会上知道的人并不多。

通用航空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如飞播植树种草,投入1元可创造出3~5元的效益;修铁路、公路采用航空测绘照相,并进行优化线路选择,比过去采用的老办法可节约许多资金;飞机喷施化肥增产效果明显。

这些却没有多少人了解。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通用航空业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处境很艰难,对此全社会很少有人知晓。

中国通用航空大事记(2001-2008)

中国通用航空大事记(2001-2008)

8月,四川三星通用航空公司与国家气象局使用夏延飞机合作开展人工降水作业。(中国通用航空50年)
10月30日至11月2日,由中信海直一架海豚直升机航拍的,中央电视台精心制作的为党“十六大”召开献礼的电视系列片《千秋伟业》在中央一台连续播出,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
11月,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经空军司令部批准成立的。大高航空城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国冬枣之乡-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境内。(山东新闻网)
8月15日,民航局副局长杨元元一行到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检查工作,在座谈会上杨元元副局长表示,民航局将不断加大对进一步发展通用航空事业支持的力度,并制定一些切合实际,有利于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规章,促使通用航空事业能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8月3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102号《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修订〈通用航空企业审批管理规定〉(CCAR-135LR)的决定》已经二OO一年八月三十一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
全年春秋两季航空护林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共有12家通用航空公司出动68架飞机、直升机,在20个航空护林基地、59条巡护航线上执行巡逻、机降灭火、化学灭火、空投、急救等任务,飞行近5300小时。(中国通用航空50年)
2001年底,我国正式开展运营的通用航空企业共有36家,已批准筹建的通用航空企业12家。(中国通用航空50年)
11月,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新形式,推进通用航空优势企业的联合,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航空公司黑龙江通用航空公司开展了资产置换整合工作。(中国通用航空50年)
12月3日至4日,东北管理局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地区通用航空安全工作座谈会。讨论了《东北地区通用航空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航空业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业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业发展历程中国航空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中国的航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外国进口的飞机和技术。

1929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民航公司——中国航空公司。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航空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50年代,中国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飞机,推动了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

1951年,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飞机——“初云”成功试飞。

1960年代,中国进一步提高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开始生产军用和民用飞机。

1969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运四”。

1970年代,中国航空部门继续推进技术创新,研发了多个型号的飞机。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航空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1984年,中国航空工业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航空产业逐渐向市场化和现代化迈进。

19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飞机技术,并投资建设现代化的航空设施。

2000年代,中国航空业迎来了快速的增长。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

中国航空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航空网络覆盖范围扩大。

中国航空公司也开始进行国际航线的开拓,提供更多的国际航班。

近年来,中国航空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投资建设了大量新机场和航空基础设施,提升了航空运输能力。

中国的航空公司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航班安全水平,加强与国际航空合作。

总的来说,中国航空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中国航空业不断提升实力,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市场之一。

未来,中国航空业有望继续发展,为中国经济和国际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述1。

通用航空发展流程1。

发展历程1949年以前大陆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航空业的先驱冯如在广州唐嫣驾驶一架国产飞机,揭开了大陆航空业发展的序幕。

1931年6月2日,由浙江省水利厅包租的汉莎航空公司的Misai Smit M18-D飞机在钱塘江支流濮阳河36公里处进行了航拍。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通用航空商业活动。

从起始时间来看,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

1908年,美国空军购买了第一架飞机,1911年,它购买了五架飞机用于飞行员训练、娱乐飞行和客运飞行。

相比之下,自1912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有飞行表演,通用航空业起步较早。

2.1949年后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以来,大陆的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1951年5月22日,应广州市政府的要求,广州民航局派出一架C-46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上空执行41次灭蚊灭蝇任务,揭开了中国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1952年,大陆成立了第一个通用航空队,即军委民航局航空林业队,拥有10架捷克制造的arrow-45飞机和60多名员工。

那一年的飞行总时数为959小时,大约有40个机场或着陆点专门用于通用航空生产业务。

从那时起,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4个航空队,主要是在农业和林业部门。

后来,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为工业、农业和近海石油服务。

大陆通用航空产业已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规模。

二。

中国大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1。

通用航空的生产和运营通用航空在XXXX的年运营和飞行小时数达到98,700小时,比XXXX增长1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统计,中国的通用航空在XXXX飞行了18万小时。

通用航空营运运量统计(单位:小时) 1952-XXXX 1952 1953 1955 1956 1957 1959 1960 959 13XXXX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9 1970操作卷22828 16335 17230 21712 21572 26689 29012 198222635 25855 通用航空业的飞机和直升机(包括教学和培训、机场检查飞机和直升机)有707架,其中575架是飞机,132架是直升机,比XXXX多92架。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的新时代的开始。

从此,中国民航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1949年至1955年,中国民航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的民航运输。

1950年,中国民航成立了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民航公司,开始了正式的民航运输。

1955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际航线的开通,首条国际航线是北京至莫斯科的航线。

196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和航线开通。

1961年,中国民航开通了首条跨越大西洋的航线,从北京飞往纽约。

1964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内航线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了航班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197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机队的升级和技术的引进。

1972年,中国民航引进了第一架波音707客机,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喷气式客机的航空公司。

1978年,中国民航引进了第一架波音747客机,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超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

198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合作。

1985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内航线的竞争,实行了票价自由化。

1988年,中国民航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了购买30架波音737客机的合同,成为中国民航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购机合同。

199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全面的现代化建设。

1992年,中国民航开始了机场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机场的自动化管理。

1994年,中国民航开始了机队的全面升级,引进了一批新型客机和货机。

1997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际航线的开放,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的合作。

200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全球化战略和品牌建设。

2001年,中国民航成为了星空联盟的成员,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的深度合作。

2008年,中国民航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的航空保障工作,展示了中国民航的实力和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民航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的民航运输,到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和航线开通,再到机队的升级和技术的引进,中国民航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创新发展。

中国航空史的发展

中国航空史的发展

中国航空史的发展一、航空的起步阶段中国航空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9年,中国的第一次飞行表演在上海举行,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

此后,一些航空爱好者开始尝试自行制造飞机,并进行试飞。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航空事业的发展进展缓慢。

二、航空事业的发展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航空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

1931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公司成立。

该公司开始经营国内航线,并逐渐扩大到国际航线。

此后,中国航空公司不断壮大,成为中国航空业的领军企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航空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0年,中国成立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负责统筹国内航空事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加,中国航空业迅速发展起来。

三、中国航空工业的兴起航空工业是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建设自己的飞机制造厂。

1951年,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成立。

此后,中国陆续建立了多家飞机制造厂,如沈阳飞机制造厂、西安飞机制造厂等。

这些制造厂开始生产各种型号的飞机,为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国民航的发展中国民航是中国航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4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负责管理和运营中国的民用航空运输。

此后,中国民航逐渐发展壮大,开通了一批国内和国际航线。

198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飞机,并进行航空技术的更新升级。

中国民航逐步实现了航空运输的现代化。

五、中国航空业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航空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航空公司逐步实现了全球化运营,开通了遍布世界各地的航线。

中国的航空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飞机。

中国民航的运输量和运输能力也大幅提升。

六、面临的挑战和展望虽然中国航空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航空安全、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提升水平。

同时,随着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加剧,中国航空业也需要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加大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开始引进民用飞机和建立飞行学校。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通用航空业在中国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开始大力发展通用航空。

1996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通用航空发展的长期目
标和发展方向。

这一规划明确了通用航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中国通用航空也开始获得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通用航空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航空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通用航空活动也逐渐丰富多样。

中国的通用航空市场也开始逐步壮大,私人飞机的数量不断增加,通用航空产业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中国政府也提出了“通用航空强国”战略,力求在未来几年内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成为世
界强国。

这一战略包括加大对通用航空的投资、加强研发能力、提高通用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际化合作的不断加强,中国通用航空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通用航空的未来发展将充满机遇,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与挑战。

相信随着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中国通用航空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